“铭”传后世 寓示后人——“廉吏黄庆云”父亲黄笃齐墓志铭
□陈震辉/文 游心华/图
一方沉默了数百年的墓志铭又重现在世人眼前,这是清代乾隆年间的遗物,它属于雍正八年(1730年)庚戍科联捷进士义乌县知县黄庆云的父亲——笃齐。黄笃齐,清代仙游县慈孝里(园庄)人,因其子黄庆云而荣。
据《义乌县志》载:“义乌干旱有经年,稻禾枯焦野火田。万民挨饿又受饥,流落街头泪涟涟”。据说当时县令黄庆云开仓赈灾,并大兴水利,搞活农桑,发展商业,在任期间义乌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尤其是不畏权贵侦破“智破义乌佛堂山寺淫僧奸杀民妇一案”传为佳话,也因此被奉为“一代廉吏,万民晴天”。
作为一名“廉吏”,离不开其父母正确的教导,通过墓志铭了解其父生平之为人,或许能够得到一些启发,也可借此机会窥探清代社会现实。此篇墓志铭是由三位“大咖”集体创作的。撰文者是翰林院编修,前翰林院庶吉士吴华孙。他是安徽省歙县人(清代称新安),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第二甲第二名进士出身,任提督学政,主管闽省教育科举,正三品官员。他与黄庆云是同科进士,所以落款“年眷姪”。因为这份交情,受了这份撰写墓志铭的请求。墓志铭提及:“同谱…至新安致书于余…又前视学闽疆,部行兴安时,年友会悟询及家世…是余之责也。”看来,吴学政与黄知县之前确有过往。
墓志铭的行状是赐进士出身,广东从化县知县,前石城县知县,姻家年姪李科捷撰写的。李科捷是1730年清雍正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38名进士出身,是墓主外戚下辈,也是黄庆云同科进士。书丹者是赐进士出身,浙江丽水县知县,前余姚、东阳二县知县黄文修。他自称“愚侄”说明同姓,但不一定同谱。黄学政的字不会差,但端正誊写是要耗时间精力的。同时为了增加参与事件的当事人的名额,又请了黄知县书丹。
其次,古人崇尚读书做官,正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墓志铭如数家珍得梳理了“黄家仕途史”,先是其先祖唐代文学家黄滔。《四库全书》收《黄御史集》共11卷。唐天复元年(901年),黄滔应王审知征聘官至监察御史里行、威武军节度推官达八年。他辑录闽人诗作《泉山秀句集》三十卷,是福建第一部诗歌总集。《全唐诗》收黄滔诗3卷近200首。这是黄氏荣光之初,所以墓志铭提到:“以光前绪。”然后是南宋黄有材,嘉定进士司农卿王矅轩的婿。司农正卿相当于农业部长,从三品。少卿相当于副部长,从四品。接着提到该支七世祖黄澹轩“食饩天家”,就是“吃公家饭”。然后是墓主之三世祖黄巽岩“登隆武乙酉贤书储贤馆进士”。《褔建通志臺灣府》载:“1646年顺治三年,南明在福州奉唐王朱聿键为隆武帝,设‘储贤馆’,分十二科,招四方士…”大小是个“官”了。几代“隐德未臞”的低调后,其父评上了“乡饮宾”荣誉称号。明清两代每年各州县寻访遴选高寿龄有威望之人为“乡饮大宾”,造册报批朝廷,是一种钦赐荣誉。
接着是外戚功名,嗣母太孺人陈氏是前明进士江西布政司参议道讳迁先生曾姪孙女。这个亲戚距离有点远,但参议道秩从四品值得一攀。至于乡饮公本人是“学问淹博,义方有训”,无奈“以中岁失明,壮志未展。”他把希望寄托在墓主身上,可惜恨铁不成钢,男主“试期至,兾望先生甚殷。旋闻报罢,辄加诃责,先生跪泣而受之。”男主几个弟弟倒是有点小成就,仲弟候选州司马,拿八品俸禄,有品无职。三弟为邑者宾,四弟为邑诸生“邑诸生”即秀才。哥几个没官职,就合作办学“仙东方”教授生徒,居然也教出了一个雍正壬子科经魁林奎。
男主妻子郑氏,是庠生玮树公长女。看来,没点文化,连嫁女儿的门儿都没。最后提到的是墓主子孙以及亲家的功名。墓志铭提到:“子男子四,长光世,太学生,娶惠邑岁进士候选儒斈讳卷壁女。次登云,邑庠生,娶庠生严讳弘勲次男严讳汝瀚次女。三庆云,庚戍科联捷进士,义乌县知县,娶讳儒凤次女——太学生讳微猷胞娣。四瞻云,娶邑庠生陈讳玉振女。子女子三。长适邑增广生林讳国华长男,郡庠生讳锦。次适邑增广生吴讳笎俞次男讳箕仲。三适曾讳文栋次男讳起榜——邑庠生。”啧啧,个个饱学之士,文雅有加,门当户对。考取功名非易事,家教确是第一因。良好的家教氛围是子孙成才的关键因素,墓志铭提到:“教授生徒,规条创立,雅有衡湖风,成就后学最多。”看来,先生是严师出高徒。又“先生…博极群书,经史子集靡不条贯。帖括及词赋诗章,独出心苗,不拾人唾。”可见,先生有才且有独门偏方。
重视家庭教育,这是中国人优良的传统,翻检史册故事无数。细品众多“贤母”的教子故事,对于今天的教育仍不失启迪。古代贤母不仅重学崇文,重视孩子品性的培养,把良好行为规范和优秀品质视为做人的根本。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是中国母亲们教育子女的一剂良方。墓主父亲早逝,母亲担起育子重任。墓主去世后,妻子也继续教育子女10多年。墓志铭提到:“郑孺人夜则和丸课句,孑然一身,以为母而兼为父为师。殆所谓恩斯勤斯鬻子闵斯者耶,中外闻者见啧啧道孺人之贤不衰韩母,宋宣文不得不擅美于前矣。”因此,四子三女都调教有方各自成才。夫责妇承,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