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砖有故事
方明坚(左)向游客介绍瓦当。
“这是旧时学子用的砖砚、镇纸和茶炉,这些是不同大小的城砖,还有这些是莆田古民居上的各功能瓦片……”“五一”期间,一拨又一拨市民循着村道,找到藏在涵江区芳山村里的红砖文化展厅,刚退休的方明坚乐此不疲地向大家讲述一段段别开生面的红砖往事。
涵江区芳山村乡村记忆档案馆红砖文化展厅,是由一处民宅改造而成。房主方明耀是涵江区政协常委、市工商联(总商会)的执行委员,他还有一个身份——砖瓦收藏家。“我发现红砖筷筒的筒面能记录时代变化,从传统的龙凤呈祥到后来的红五星,这种变化很有年代性,我就有意识地开始收藏,后来越收集越多,几年下来,两栋楼都快装不下了。”受到家族曾从事烧砖行业的影响,方明耀对红砖上承载的民俗文化有一种天然的喜爱,收藏砖雕瓦片也成为他最大的业余爱好。
“从日用品到建筑材料、工艺品,粗略计算有200多个大类1500多件藏品。”方明耀介绍,去年底,在涵江区档案馆原馆长方明坚的指导下,他配合市档案馆、涵江区档案馆主办乡村记忆档案展示馆,无偿把自家住宅辟为红砖文化展厅,公益展出收藏多年的红砖展品。
展示馆中,各类瓦当、花砖、香薰炉、蚊香炉、垫桌石、裹脚石琳琅满目,呈现出一幅幅莆阳民俗生活图景。“这块唐末的方金紫长官墓砖是目前藏品中年代最久远的,是我们在一次找祖先墓时无意间发现的。”方明坚介绍,与其他红砖不同的是,这块厚重的砖呈灰色,当地有谚语“黑土烧红瓦,红土烧黑瓦”,这块墓砖应是红土烧制而成。
展品中有两块“兴化府城砖”,厚重坚固,本与兴化府城墙浑然一体的城砖,却因倭寇犯境,城崩墙塌而星散民间,是莆田历史的见证。在种类繁多的红砖展品中,有几个红瓦制作的水壶格外引人注目,壶面上刻有中亚男士、波斯少女的头像。“这个海丝系列是当时的砖雕刻师根据外域传来的图像,烧制出美观实用的波斯风格瓦壶,再销往海外,由此可以见证当时海丝商贸往来的繁荣。”方明坚说。
砖瓦是古建筑不可或缺的建材。在莆仙地区,至今留存大量独具特色的“红砖厝”。昔日先民对红砖彤瓦的广泛使用,推动了民间建窑烧砖技艺的发展。涵江古为砖瓦之乡,20世纪五六十年代,芳山村曾是辉煌一时的砖瓦烧制专业村,芳山大队烧制的砖瓦曾运至北京参与颐和园修缮工作,至今村里还留存9座砖窑遗址。
只要游客有时间,方明耀、方明坚都会带着去附近的砖窑址走一走。“这里就是以前烧砖用的窑龟,一次能烧5万片。”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砖瓦产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方明耀更觉得做好红砖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红砖文化是乡土记忆的一部分,帮助大家一起留住乡愁,很有意义。”下一步,他将继续做好红砖建窑烧砖瓦的考古工作,做好红砖藏品的资料整理及红砖文化推广。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爱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