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莆田地方组织的建立
1926年2月,在莆田哲理钟楼成立的第一个党团混合支部,揭开了莆田革命斗争的序幕,使莆田成为福建省最早建立中共地方组织的三个地区之一。
五四运动后,一批亲身参加过反帝爱国运动以及受新文化运动影响的莆田籍青年学生相继考入厦门、福州、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学。他们一边求学,一边继续探索革命真理,特别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接受马列主义,并先后加入青年团和党的组织,成长为第一批莆田籍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成为莆田早期革命骨干。
五四运动时期的积极分子陈国柱,1921年考入厦门大学后,在中共党员、同学施乃铸的引导下,大量阅读马列著作和《中国青年》、《湘江评论》等进步刊物。1924年秋,陈国柱从厦门大学转到上海大夏大学学习,在该校加入青年团。与此同时,在上海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读书的莆田籍学生林嵩龄和黄苍麟也在学校加入了青年团。至1925年,陈国柱、林嵩龄、黄苍麟、陈嘉谟等学生都由团员转为中共党员。此外,在北京师大的仙游学生黄经芳亦于1923年入团;在福州的莆田学生宋耀华、李培兰(女)和仙游学生胡友李等也在1925年加入了青年团组织。这些莆仙籍学生在外地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和加入了党、团组织之后,经常把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书刊寄回莆田,或者在寒暑假时带回,供家乡的知识青年传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莆仙青年学生和其他进步知识分子中传播,为莆田党组织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25年底,陈国柱奉中央“回莆进行建立地下党的工作,直接和中央(上海)发生联系”的指示回莆,应聘在具有革命斗争传统的母校哲理中学任教。陈国柱利用该校革命色彩浓厚、学生思想活跃的有利环境,一到校,便积极物色培养发展对象,利用教国文课和社会课之机,向学生宣传反帝反军阀的爱国主义思想。同时组织新读书社,介绍进步书籍,在各班级中吸收学生参加阅读、讨论,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民主革命理论。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考察,陈国柱认为陈天章、陈兆芳、吴承斌、吴梦泽、陈德来等人思想进步,条件较为成熟,便于 1926年2月,在哲理中学钟楼二楼宿舍内召集他们开会,宣布代表党组织接收他们加入青年团,同时成立莆田党团混合支部,书记陈国柱,组织委员陈天章,宣传委员陈德来,直属党中央领导。同年3月,陈国柱赴广州参加大革命工作,莆田支部工作交给陈天章负责。随后,陈天章等根据陈国柱临行前讨论确定的发展对象,召开支部会议,吸收王纪修、徐贻泽、林凤池、翁祖武、戴友梅、刘天瑞以及外县籍同学林怀才、余丽水(永春人)、吴郅治、赖锡柱(德化人)、邱光兆、林锦如(仙游人)加入团组织,为莆田乃至闽中地区党组织的发展和革命运动的兴起培养了骨干力量。
1926年6月,陈国柱返回莆田,仍在哲理中学以教员身份为掩护继续领导莆田的革命斗争。同月,将原发展的团员全部转为中共党员,正式成立中共莆田支部,陈国柱任支部书记,陈天章为组织委员,陈德来为宣传委员。同年7月,林嵩龄、黄苍麟也从上海毕业回莆,将组织关系转入中共莆田支部,并增补为支部委员,参与领导革命斗争。支部改建后,积极向农村发展党员,先后派莆田籍党员利用星期日下乡发动农民,组织农会,从中吸收骨干分子入党,建立农村党支部。至年底,先后建立了中共澳柄支部(支书陈蒲川)、夹漈支部(支书吴国霖)、山门支部(支书林凤池)、丰美支部(支书林清汉)、咸益女中支部(支书郭晓云)和郊下支部(支书林文樵)。为便于统一领导各基层党组织,12月,经与中共福州地委共同商议,决定中共莆田支部升建为中共莆田特别区委,改由中共福州地委领导,领导成员有书记陈国柱,组织陈天章,宣传林嵩龄,农运吴梦泽,工运林清汉,兵运陈兆芳,青运陈德来,妇运郭晓云。1927年4月,仙游建立了第一个党组织—中共上宫支部(支书林锦堂),隶属中共莆田特别区委。至此,莆仙两县的革命斗争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蓬勃开展起来。
在哲理钟楼建立的莆田第一个党组织成为点燃莆田以至整个闽中地区的革命火种,逐渐发展为领导整个闽中地区革命斗争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