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阳历史上的名臣良吏
元代为路,明清为府。独特的水土、民风民俗、文化造就了一批具有政治追求和政治作为大体相同、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一致的忠臣良吏。他们忠君、爱国、为民、为百姓办好事而清廉刚烈。为官能廉洁清正、正直不阿、敢言直谏、铁面无私、执法如山、体恤民情。
唐代莆田人林披,字茂则,号师道。少年时就很聪明,“目以一览必记于心”。唐玄宗开元时,年仅20岁的林披“以明经擢第”入仕后,先任将乐县令,后于玄宗天宝间,任临汀郡曹椽,“郡多山鬼淫祠,民厌苦之”。他以民本为重,广泛宣传无鬼论,帮百姓破除迷信,集中精力,极力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在工作中加以总结,著有《无鬼论》一书。在1200年前,能继承王充无神论思想,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确实难能可贵。后来他官至检校太子詹事、苏州别驾。他是莆田县居官最早,官职最高的读书人之一。他十分重视子女教育,要求严格,希望子女将来当官,要做一个刚直的官,做个真正为民办事的好官。
林蕴,林披的儿子,他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竭力反对国家分裂。林蕴在任西川别驾时,很有威信,分裂分子叛变前,指使手下人把刀搁在他脖子上,威胁他跟随叛变。他面对屠刀,横眉冷对,视死如归,决不屈服。叛乱分子无可奈何,只好把他关押起来。后来他官至郡州刺史,百姓高度评价他的高贵气节和硬骨头精神。
方慎言,莆田人,北宋真宗咸平三年进士及第后,授官殿中侍御史,有正义感,有胆识,不计个人得失,敢于为同僚排解难处,替百姓着想,为百姓办事。他任泉州知府期间,“大发仓禀以代民,鳏寡孤独倍加赈恤,亦奏蠲其丁税,全活者众”。后来,被提升为两浙转运使。当时,“钱塘江决数十里”,他不畏艰辛,带领民众,“叠石筑堤,外加氵晃柱以杀潮势,得玺书褒奖”。以后,他又当了右谏议大夫、广州知府。
方慎从,是方慎言的弟弟,于景德年间,考中进士。授官后,历任6个县的知县,为官清正,爱民如子,办事公正,执法严明,后升迁,又历任潮州、嘉州、潭州知州,后官至郎中,他历官尽责效力,为百姓办事颇有“政声”,兄弟双双被史家赞为名臣。
蔡襄(公元1012-1067年),是北宋名臣,他出生于仙游县一户农民家庭,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坦荡,为人耿直,有见识,讲操守,不以荣辱得失为念。仁宗天圣八年,他18岁进士及第,踏入仕途后,和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结为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在知谏院兼修起居注时,不顾自身安危,直言敢谏,被誉称为“四谏”之一。他写的《四贤一不肖》诗,名闻四方。他曾“一夕三上疏,权幸畏敛”。他勇敢地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坚决支持庆历新政;他坚持发展民本思想,经世致用,利民富国。他当地方官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知福州时,“复古五塘以溉民田,奏减闽人五代时丁口税之半”。任开封府知府时,不畏权贵,大刀阔斧地整顿社会秩序。他虽只任职8个月,却名声布扬。任泉州知府后,主持兴建洛阳桥。在福建任转运使时,倡导在700里长的官路上植树,庇荫道路、造福百姓。
蔡襄任三司使时,主管全国财政大权,力主改革,大力进行整顿。他根据自己做地方官时所积累的经验,提出一套强民富国的主张。他是北宋中期的改革派,著有《荔枝谱》、《茶录》,他还是宋代第一流书法家。他才学卓著,品行端方,在30多年从政生涯中,政绩卓著,公正廉明,为世所重,时人欧阳修、后人朱熹、文天祥都高度赞扬他。
蔡高,蔡襄之弟,字君山,史家称他为良吏。他于景佑元年进士及第,授官县尉、太康主簿。他以百姓为重,注重风节,极为廉明,办事认真精细,人称“神明”、“奇才”,不幸英年早逝,年仅28岁。其家清贫,太康人集资救济蔡高寡妻孤儿。蔡高妻子程氏辞谢说:“吾家世廉史,不可以此污吾夫”。他感谢太康人的深情厚意,却不接受人们资助的钱物,她带着幼儿回到仙游“以冰雪自持”,并教儿读书。蔡襄子孙蔡戡,乾道二年进士,官至广州知州、京兆尹、宝谟阁直学士。他忧国忧民,胸怀大志。他曾以诗言志:“此心虽老心犹壮”,“心存报国未全灰”,“何人为击中流楫”,“北望神州泪满襟”。他在职期间,为国家、为百姓造福,做了许多好事。
蔡襄后裔秉承祖训,世代为官,并成为官宦世家、诗礼之家。他子孙们为官清正、廉洁,也为史家所称赞。
傅楫,仙游县人,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及第后,先后任太常博士、监察御史、起居郎、中书舍人,以龙图阁待制知毫州。他为官清正廉明,刚正不阿,敢于议论朝政,他曾数度上疏论政,词严气正,表现了刚正政治家品格。他不拉关系,不以宰相眼色行事,因不合群,又遭猜忌而引退。其从子傅希龙也宁愿丢官,不附权相老乡蔡京。
傅诚,系傅楫后代,中进士为官后,多次上书批评官场“留连富贵之心有余,以身许国之意不足”。秉性狷介,足不涉权贵史弥远门槛,他积极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忠心爱国精神可贵。
朱绂,仙游县人,是进士中佼佼者。他于英宗治平年间及第进士甲科后,先后任员外郎、谏议大夫、给事中、宝文阁待制、知真定府等。他从国家安危出发,敢于针砭时弊,向哲宗皇帝建议“活道以正心诚意,知人安民为先”。他不顾个人进退荣辱,在皇帝面前为清白的官员辩白,他不讲私情,不畏权势,大胆抨击权奸。
朱真,是朱绂儿子,出仕后,任过大理少卿、福建转运副使。他以先父为榜样,为官清正,也敢于冒颜直谏。
朱元飞,朱绂孙,“仕宦三十年不营一金之产,惟喜积书”。官至福州通判,他也是一个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好官,百众称赞。
王回,仙游榜头人(公元1048-1100年),于宋神宗熙宁六年,考中进士后,被派往松滋任县令。他一到任,就深入民间暗访,发现一恶霸,利用封建迷信,弄神作鬼,用活人祭祀,百姓深受其害。他在百姓中宣传揭发首恶分子罪行,并绳之以法,百姓拍手称快。之后,他奉召鹿邑任知县,为百姓做了大量好事,深得民心,他调离鹿邑时,万人上街请求留任。他回京任职时,与邹浩一起议论时弊。当时哲宗皇帝宠爱刘妃,想废皇后,立刘妃为后,邹浩上疏劝谏,引起皇帝大怒,将邹浩贬斥到新州。那时在朝官员谁也不敢出来说话,惟有王回十分坦然,备办酒食为邹浩送行,事后又到邹家安慰邹母,同时又上疏为邹辩白,结果被哲宗罢了官。哲宗帝死后,王回又被启用,任监察御史,未上任就逝世。
陈次升,仙游人,进士出身,他为官40多年,或任殿中侍御史、右谏议大夫或任地方官当知府。他始终对蔡京例行逆施不满,多次弹劾权奸蔡京等人。76岁时仍关心国家大事,向皇帝建议“体道、稽古、修身、仁民、崇俭、节用”。他一生为人耿直不阿,不循私情,受到人们的敬重。
陈居仁,字安行(公元1129-1197年),仙游县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中进士,任过华文阁直学士。有人劝陈居仁去拜访秦桧拉关系,陈居仁却不去。后来随正使魏杞出使金国,与金兵谈判,陈居仁临阵不惧,镇静自若,昂首挺胸,逼使金国以国礼相待,终于完成了使命回朝。
还有尚书彭韶、林俊、翰林侍读学士林环、侍郎郑岳、监察御史林润、布政使周瑛等,他们都以刚性政治家著称。(黄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