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奇才”陈江和
□王朝明
26岁成为亿万富翁,用不到40年的时间,把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店变成资产高达上百亿美元的跨国商业集团,他被誉为“商业奇才”。
他,就是新加坡金鹰国际集团主席陈江和。
2004年3月,中国侨联在人民大会堂北京厅为陈江和先生举行捐赠仪式。
2009年3月12日,时任国务院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北京会见陈江和先生。
陈江和1949年出生在印尼,祖籍莆田,是我市著名侨贤,也是全国闻名的华商领袖之一。他于1967年创立金鹰,现已发展成一家综合性跨国工业集团,总资产数百亿美元,全球员工超过5万名。集团主要从事以资源为基础的多种产业,包括一体化的林浆纸工业、棕榈油产业、清洁能源开发、纤维素纤维与特种浆生产。陈江和在创业之初即提出了“利民、利国、利业”的“三利”经营原则,对中国的公益事业热心参与、鼎力支持。陈江和在中国的各项公益捐资已达数亿元人民币。
2011年8月27日,在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现场,年届花甲的陈江和淡定而从容,他讲述了四十多年来如何秉承着利民、利国、利业的商业理念,从一个怀揣梦想的贫苦少年,磨练成为带领人们实现梦想的商业巨子的感人传奇人生。
驰骋商海
陈江和1949年出生于印尼棉兰市,父亲陈金荣早年从福建莆田到印尼打工,在当地经营一家小店铺,靠卖零配件和汽油为生。陈江和是家中的长子,在他之后,还有7个弟弟。
对于陈江和而言,最大的考验在17岁那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彻底打破了陈江和一家平静的生活,体弱多病的父亲由于长期操劳过度终于倒下了。作为长子的陈江和别无选择,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学业,中学未毕业就出来打工,肩负起了养家的重任。
那一年是1966年,印尼政界动荡不安,学校关了,没有地方可以读书,陈江和想上大学做医生的梦想就此破灭。
因为家庭的变故,陈江和只能从一个小小的机车铺开始自己的梦想。那段日子,他工作得很辛苦,每天工作时间在16小时左右,没有节假日,但是他也学到很多东西。与很多靠辛苦打拼赢下事业的海外华人一样,陈江和也经历了很多创业的艰辛。
“父亲当时在印尼做加油站,他有一点钱跟朋友合股,做零件。分家时我分得了一些零件,就开了一个店铺。那个店铺是租的,十三四平米,把这些零件一点一点地卖出去。”陈江和说,当时前面开店铺,人就住在后面,这一住就是两三年。
机缘巧合发生在一年后。一天,有一个人走进店来,拿一张纸问了很多零件的价格。陈江和就按照很低的价格报给了他。
正是他当时报得非常低的价格博得了对方的信任,陈江和由此成为这家石油公司的零件供应商,给石油公司供应机车零件。
在陈江和的从商生涯中,危机总是与他相伴。而在他看来,危机中有危险更有机会。
1972年,盛产石油的中东国家面对世界石油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大幅提高原油价格,从而引发了第一次全球性石油危机。石油危机爆发,突然间使得石油从2美元多涨到12美元。油价的猛涨促使全球石油公司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业务不断飙升。陈江和供应的这家石油公司也不例外。当时才20岁出头的陈江和在那段日子里工作很辛苦,一个星期工作7天,每天工作14小时。但是因为有生意做,陈江和并没有觉得辛苦。
就在这一年,当全球陷入石油危机的一片恐慌之中时,陈江和人生的“第一桶金”却这样降临了。正是这次危机,让26岁的陈江和成为了亿万富翁。
在赚得“第一桶金”之后,陈江和并没有因为自己在短短几年中创造出如此辉煌的业绩就停止不前,他日思夜想的一个问题是:不能总是依靠一个石油公司客户,如果有一天,石油公司不能再为自己提供市场和利润,该如何让公司继续经营下去,又如何养活自己的员工?
他强烈地意识到,未来,企业还是应该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一个现象引起他的关注,印尼的森林行业都在出口原木,而不少原木到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地后,被加工成夹板再返销到了印尼。一立方原木出去,只有0.5立方夹板回来。即便如此,加工厂家还能获得可观的利润。此时,陈江和脑中盘旋着的一个问题是:如果在森林资源丰富的印尼直接生产夹板,利润不是更可观吗?
上世纪70年代中期,陈江和开始筹建自己的第一间工厂——三夹板厂。
在印尼做夹板生意,很多人并不理解他的想法。直接出口原木收益快,钱非常好赚,而建工厂、做工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麻烦自不待言,回报率如何还未可知。
别人不愿意或不屑于做的事情,陈江和总是愿意去尝试。于是,他跑去找当时的印尼工业部长申请夹板生产准许证。工业部长是中将,在当地很有影响力。
中将对他当时的想法并不认同,毕竟有很多人来拿准许证建工厂,到头来都没有建成。他这么一个毛头小伙儿,怎么能建得成?
陈江和信誓旦旦地表示:“建一个夹板厂一般需要两年,我大概14个月就能建成。”
果真,陈江和仅用了13个月就建好了一个投资千万美金、用工2000人的厂子。1975年8月7日,这是一场隆重的庆典,印尼总统率领7位部长来为陈江和的新厂剪彩。当他们拿起剪刀剪彩的那一瞬间,26岁的陈江和觉得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家工厂终于诞生,梦想之花离璀璨更近了一些。
工厂建好后,其运转能力比陈江和想象得好很多,工厂两三年就实现了盈利,几年下来,获利颇丰。
无论是机车铺时代,或者是夹板厂时代,陈江和所作的每个决定都离不开“远见”二字。
当夹板厂建成、投产,而且产出效益远远超过预期时,陈江和开始了多元化发展的另外一个梦想。此时的他,已经将他的目光瞄准在下一个目标之上——建造科林奇工厂。
陈江和做夹板生意,也出口欧洲。1982年冬天,他去芬兰考察,当从汽车的车窗里看到芬兰的树林长得这么大,就问主人:“这个树到底长了多少年?”
“15到20年。”
“这棵树长到可以砍掉大概要几年?
”50至到60年。“
”前人种树后人荫“,陈江和想,芬兰人栽树都是留给子孙后代用的,而当时加拿大、北欧是世界上非常知名的造纸基地,东南亚国家必须从那里进口纸张,路途遥远不说,仅成本就很高昂。而在印尼这样的热带国家,树木的轮伐期较短,只有5~6年。陈江和想,如果学习芬兰浆纸企业的技术,利用印尼有利的地理和气候环境来建浆纸厂,应该大有前途。
在印尼开创浆纸王国的构想,逐渐在陈江和的头脑中清晰起来。他打算在科林奇建造工厂。这个想法在当时是没有人敢想,更是没有人敢去做的。科林奇当时在印尼是一个异常偏僻的地方,全都是荒山野地,常住人口不足5万人,不通电,也不通自来水。
回到印尼后,陈江和就着手开始打造自己的浆纸王国。西班牙、挪威、瑞典、芬兰、印度、菲律宾、加拿大、巴西、美国……他跑了差不多20多个国家,目的只有一个:他要去寻找一个工业化发展模式。
经过一次次实践和市场考察之后,陈江和设计出了一个崭新的一体化工业模式——”林浆纸一体化“,立足资源,高效整合资源,将企业做大、做强,并在这条路上勇敢前行。
科林奇工厂主要从事种植业,在当地几百万亩的土地上种树,就地取材,把树变成纸浆,纸浆变成纸张。而用于制浆的相思树种植周期有5~6年,且种树后的保养和肥料供给成本都很高,如果没有充足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投入,就会前功尽弃。但是陈江和相信这项长远投资将带给他丰厚的回报,因为他坚信只有拥有了可再生的资源,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陈江和当时就是一门心思地想把这个浆纸厂建起来,尽管当时东南亚平均人口纸张用量非常低,大概每人每年12公斤,但是在欧洲发达国家,每人每年纸张用量是100多公斤,市场空间极大。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外国银行以国家信贷评级有问题为由,不再贷款给印尼。陈江和与他的科林奇工厂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
”当时的信用证,国外银行不收,好像废纸一样,真的非常艰难。“陈江和回忆道。
亚洲金融危机是陈江和从商以来面对的最大挑战,如果无法克服,全家可能被迫去住廉价屋。
”在困难的环境中,我的家人及孩子给予我很大的支持,我的几个孩子每次都会在一个卡片上留言说,‘爸爸,无论我们住在现在这个家,还是将来住在租住的家,我们永远跟你在一起’。“陈江和也非常感谢当初跟他一同打天下的员工。”当时的情况是,大部分高级职员的薪水都减半,但大家都毫无怨言,一起坚守岗位,奋斗渡过难关。“
迫不得已,陈江和出售了他在中国常熟的工厂,筹集约6.5亿美元,再把公司储蓄的约2亿多美元,全部投入印尼的科林奇工厂建设,科林奇工厂终于在2001年建成。科林奇也就此建成了面积达几十万平方公里的一个小城。
亚洲金融危机是陈江和一生中最大的考验,但是,亚洲金融危机让他汲取了一个经验,就是天有不测风云,所以凡事须做最坏打算,以及自问能否承受得起风险,然后就是分散风险。”当时过了这个关,我在中国大力发展投资,也去巴西投资,分散风险。“
2003年,陈江和来到山东日照投资,收购山东日照森博浆纸有限公司90%股权,改组公司为山东亚太森博浆纸有限公司。这是目前中国最大、最先进的造纸厂,陈江和要把它建成世界上最环保的制浆生产线之一。陈江和的梦想已经超越了科林奇工厂。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倡导者“,陈江和此前在印尼林木资源的开发上,采取了边伐边种的可持续林业管理方法,每采伐一棵树就种植一棵苗。
不仅在印尼,在中国,他也继续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他自创并推行了”镶嵌式“种植模式,即在特许开发的土地上保留出至少20%土地,用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种植园地貌的生态与社会价值。在镶嵌式种植理念的引导下,种植园被设计成一个融合纤维种植园、森林保护区及当地社区的联合体,这样既保护了周边的生态,提高老百姓的经济收入,还可以有效地降低非法砍伐和火耕。这一计划也被亚洲管理协会企业社会责任中心评选为2005年度亚洲企业社会责任大奖环境类亚军。
这几年,陈江和掌舵的新加坡金鹰国际集团愈来愈看重中国市场,在中国频频出手。至今,金鹰集团已在江苏、山东、福建、江西、广东等地有多项投资,涉及多个领域。不仅在纸浆、造纸,在粘胶纤维和能源行业也投资巨大。
布局中国
2012年9月19日,第六届华商企业科技创新合作交流会在山东省省会济南举行。
在盛会开幕前,作为山东省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利用外资项目的投资人,陈江和先生刚刚和国务院侨办主任李海峰,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会见完毕。
陈江和的金鹰集团旗下企业投资的山东亚太森博浆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太森博“)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浆纸行业污染的印象,成为行业内环境保护的标杆企业,并与日照市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成为该市一张亮丽的名片,每年吸引成千上万人到公司参观访问。”做企业如树木树人,要以百年的眼光从长计议:做事业要利民利国,要有泽被后人的社会责任“,陈江和先生一直推崇并实践着这句话。他一再强调,环保是浆纸企业的生命,社会责任是企业的灵魂,企业绝不可在这方面偷工减料。理念要先进,环保投资要到位,要做到”优质高效、节能减排、环境和谐“。
金鹰集团旗下的亚太森博环保投资远高于同类企业的环保投资水准。这样的理念和投资,使这家企业成为世界上工艺技术装备最先进、环保水平最高的浆纸生产企业。
走进亚太森博,我们没有看到传统纸浆厂那可怕的滚滚黑烟,没闻到传说中刺鼻的臭气,也没听到传统纸浆厂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声,映入眼帘的是绿树成荫、绿草如毯,耳边不时传来鸟儿的鸣叫,绿树红花簇拥下生产车间,全然看不到传统生产工厂的影子,仿佛置身于公园中。这家企业的主要环保指标已优于芬兰、日本、美国等浆纸最发达国家的标准。亚太森博在废气、废水、废渣等”三废“处理变废为宝方面的良好举措,受到参观者的一致好评。
如同它的主要投资人陈江和先生一样,亚太森博也有众多的传奇,其一期项目是国家”九五“”十五“重点建设的项目,其二期项目是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其三期项目又被列为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是山东省有史以来最大的利用外资项目,总投资300亿元,三期项目全部建成后,日照成为世界级的浆纸生产基地。如此长时间密集地被列为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这在国内也极为罕见。在陈江和设计的商业帝国蓝图里,亚太森博正一步步地在山东得以实现。
近几年,陈江和每年都频繁地回到中国,频次最高的时候,大概一年回来十多次。他说,每次回到中国,当飞机一着陆,心中会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回家了,心里自然比较踏实。
陈江和给人的感觉总是行色匆匆,奔忙在世界各地,时而亚洲时而美洲,又或是欧洲。因为金鹰的业务几乎遍及全球,他常常乘夜班飞机,只能以飞机当床,而白天,他则精神抖擞地出现在不同的国家,游刃有余地应对着纷繁复杂的商务。而最能留住陈江和的无疑是中国。由于常年生活在异国他乡,陈江和经常关注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情,最近发展情况怎么样。”每次回到中国,我觉得我回到了父母亲的怀抱。“陈江和说。
印尼棉兰陈江和先生大厦
陈江和先生与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陈光毅、银行家李文正等合影
作为海外华人的陈江和,总在想着怎么样改善居住国跟祖(籍)国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这是身为海外华人的责任,也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21世纪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我们可以参与,这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荣耀。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尽一份力量。”正是出于对中国这种难以割舍的亲情,陈江和于上世纪90年代初便回到中国投资。十多年间先后在江苏、广东、山东、福建、江西等地投资,投资涉及多个领域。
研究中国市场多年后,陈江和得出了结论:中国不仅需要人才和技术,同时也需要很多自然资源,而长期从事资源生产和经营的他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在中国的发展模式是,利用东南亚丰富的天然资源来中国加工,建立世界性的有竞争力的基地,生产的产品不但可以供应中国,还可以出口世界各地,这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进可攻,退可守。”
对于如何布局中国,陈江和有着缜密的考虑:“危机感是海外华人所特有的,每时每刻都要做好思想准备。我们将中国业务的战略重点定位在下游项目的开发,包括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天然气输送管网及LNG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CCGT)等,通过一体化开发并投资能源供应链上的项目,这样才能获取具有价格竞争力的能源供应。”
外资要想真正进入中国能源行业其实很难,很多外资看好中国的能源市场,但最后因种种原因无功而返。陈江和独具慧眼,早在2002年就预见到天然气将在中国的能源市场上发挥重要作用,于是他运用金鹰在能源领域积累的经验,积极促成将国际上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引入中国,开拓中国清洁能源市场。金鹰集团在中国投资项目能获得成功,究其原因,在于其一体化清洁能源开发模式与中国的现行能源政策、环保政策正好契合。
“中国变化很大,在中国做生意一定要非常用心,遥控肯定不行,一定要近距离甚至是零距离地指挥。”为了避免遥控情况,金鹰集团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都设立了办事处,其分工各有侧重。
在金鹰中国区的构建中,北京代表处以企业资讯、项目审批和项目融资为主。为便于液化天然气(LNG)项目运作,掌握最新资讯和能源动态,以一体化能源资源开发为主业的太平洋油气公司及其子公司东亚电力公司也将北京作为其在中国区的协调中心。它们各自肩负不同的职责,为金鹰集团进入内地构建了先进的组织架构。
有了明确的战略发展方向,“金鹰”在中国的投资项目也就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在各个领域齐头并进。
在山东日照,金鹰集团旗下的亚太森博(山东)浆纸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商品木浆生产供应企业。金鹰集团的理念和投资,使这家企业成为世界上工艺技术装备和环保水平领先的浆纸、浆纤一体化生产企业。为缓解电力紧缺并为能源需求激增的地区提供清洁可靠的能源供给,陈江和在厦门投资建设中国第一个由外商独资建设、拥有并运营的LNG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东亚电力(厦门)有限公司(即厦门东部燃气电厂)。电厂年发电量可达30亿度,这对解决厦门用电增长的需要,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改善生态环境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江苏南通,与中石油、江苏国信集团共同投资开发的江苏LNG及其配套项目,江苏如东接收站建设规模为650万吨/年。另外,2002年建设的赛得利(江西)化纤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完全由外商投资的纤维生产企业,二期扩建后纤维年产量达到30万吨/年,生产规模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目前,赛得利集团年产能约140吨纤维素纤维,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纤维素纤维企业之一。
陈江和的中国战略是在中国的投资与其在东南亚的投资规模相仿,金鹰集团在中国的投资会向腹地延伸,如华中、西部、东北都是他考虑的地方。
对于中国市场,他有很大的信心:“中国拥有十几亿人口,经济持续发展,市场潜力巨大,环境稳定,有具有竞争力和良好素质的人力资源,这都给我们投资者带来信心。再说,我们华人来自己家里做事,朋友多一些,感觉亲切一些。”
对于在中国的发展他非常乐观:“我们对在中国的投资前景充满信心,我们集团一直以来致力于资源方面的工作,我们能成功地把东南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中国极富活力的庞大市场结合起来,在中国做更多事情。”
播种未来
陈江和先生捐建的莆田学院金荣综合楼
2006年8月,陈江和先生携夫人专程前往西藏,参观并视察他在西藏捐建的“陈金荣侨心小学”
“天佑中华,祝福雅安。”
2013年4月,四川雅安发生地震后,陈江和先生第一时间通过国侨办为灾区捐款2000万元。
“听到四川发生地震,我很着急,在祖国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海外华人一定要团结起来,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块钱也好,十块钱也好,钱多少不是问题,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能力,表达一个心意。”
4月23日,国侨办主任裘援平在捐赠仪式上对陈江和为芦山地震灾区捐款表示感谢。陈江和谦逊地说,希望自己捐钱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能带动更多海外侨胞为灾区人民献出自己的爱心。这只是陈江和先生无数次爱的奉献中的一次。
雪中送炭见真情。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面对中国国内口罩等防疫物资供应紧张的情况,集团主席、创始人陈江和先生指示金鹰集团中国区总部及陈江和基金会成立应急小组,利用集团总部全球企业网络和资源,第一时间在全球采购防疫物资,并安排专人负责,统一物资调度、物流配送和分配。首批采购的物资,优先捐赠给有关疫区。2020年2月4日,新加坡金鹰集团捐赠给福建省的100万只口罩运抵福州长乐机场。2月20日,陈江和基金会捐赠给北京市的16吨消毒原液运抵北京。截止到目前,新加坡金鹰集团已经通过所属企业亚太森博、赛得利公司和北京陈江和公益基金会向有关省市捐赠口罩150余万只,消毒原液1300多吨。
在谈到一次次给祖国捐款时,陈江和说他的目的,第一是救灾,第二是教育、扶贫。“中华民族要实现复兴,一个是要实现广阔的西部地区人民生活的改善,一个是要抓教育。这两个都要做好,才能实现复兴目标。”
全球华人办奥运,海外游子聚北京。多难兴邦立世界,五环旗下倡和平。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陈先生至今难掩脸上的激动和骄傲,“怎能不激动呢。以前被称为‘东亚病夫’,而现在办起奥运会了……”
陈江和先生是中国国务院侨办邀请出席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华侨华人代表之一。陈先生说:“我带了自己的两个女儿,还有亲戚、朋友……共30多人来北京看奥运,为中国助威、加油!”为此,他还特意赋诗一首。他的诗是一首藏尾诗。每一句诗的最后两个字合起来就是“奥运北京,世界和平”,表达了陈江和先生对北京奥运的良好祝愿。
早在2003年4月,由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捐资共建北京奥运场馆的方案还未最终确定时,北京市侨务办公室就收到了从海外汇来的150万美元。这笔捐款就来自新加坡,来自陈江和先生。
这是国家游泳中心收到的第一笔汇款,陈江和先生也因此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国家游泳中心第一位大笔捐资者。在之后的5年里,陈江和支持北京奥运会的脚步没有停下,他先后累计捐资500万美元支持“水立方”建设。
凝聚全球华人心愿的水立方游泳馆,成就了很多水上项目运动员的梦想,也成为他们梦想实现的一个地方。同样的,像陈江和这样的海外杰出华人,也在通过自己的拼搏,在世界各地不断成就着自己的梦想。
作为一位富有远见的世界知名华人实业家,丰富的生活阅历以及对社会的领悟,让他在创业之初即怀有一份“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并在长期经营实践中形成了“利民、利国、利业”的“三利”经营原则。陈江和先生坚信,只有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企业公民,企业才能持续发展。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金鹰旗下各个业务集团把“企业社会责任”融入各自的经营与管理当中,采取负责任的环境和社会管理措施,切实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我现在做什么事情,从事什么行业,都会考虑‘三个有利’:首先要对当地人民有利,其次要对政府有利,然后才是对企业有利。在持续成长中追求人、企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你自己有利,人民没有利,政府没有利,一定不能长久。如果企业做的,对老百姓有利,对当地政府有利,就可以长久生存,也才有利可赚。可以说,利民、利国、利业这‘三个有利’,是商战求胜的法宝。”陈江和说,“我中学时读了很多先进的书,也学到很多。毛泽东跟群众打成一片,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给我很大启发,所以,我把利民放在第一位。”在50多年的集团运营中,三利的经营原则已经扩展到了“五利”——保护环境、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利民、利国、利业。
在陈江和眼中,企业首先要以人为本,让老百姓生活好起来;其次企业要节省地利用资源;最后就是回馈社会。只有环境、资源、人等都和谐了,企业才会有持续的发展。“然而一些企业急功近利,想以最低的投资成本,在最短时间获得最高的收益,因而出现了很多的污染问题。”
所谓环境污染,就是在运转一个生产线时,把原料、产品等通过大气等排放了,这些都是钱。如果设计方案合理,把这些通过大气等排放掉的原料进行回收,长远来讲,是很划算的。不过要想使环保效益达到最大化,还需要大规模。如此一来,原料不但没有损失,成本也降低了。
在印尼,陈江和还通过与环保组织的合作来共同推进企业的环保,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而在中国的发展中,他们也会倾听环保组织的建议,不断改进。在江苏及福建,金鹰集团也开展了清洁能源液化天然气的接收及相关电厂的建设。
为带动当地百姓致富,他们专门在工厂所在的社区设立了培训中心,免费培训附近农民,教他们先进的生产技术。同时,还制定和推行了包括综合农耕体系、社区种植园方案、中小企业扶持方案、职业培训和教育资助在内的多项帮扶计划,并主动肩负起协助建设路桥、电力、用水、医疗和文化等社区基础设施的责任。
在海外,陈江和及其夫人共同创立的陈江和基金会活跃在教育、健康和减灾等公益领域,基金会不仅为学生提供奖学金,为教师(特别是那些在农村地区工作的教师)提供资助,捐建学校,提供教学设备和书本,还为偏僻地区提供医疗服务,在地震和其它自然灾害发生后迅速进行救援。
回到祖籍国投资之后,陈江和每年借考察项目之机都要专程回家乡看看。每次回来,他都用心观察父老乡亲的生活状况,特别留心考察当地的社区发展情况,考虑能为家乡做哪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近年来,陈江和在福建慷慨捐资,支持家乡妈祖文化交流,捐建厦门小白鹭艺术剧院,支持灾后重建工作,在莆田捐建莆田学院金荣综合楼、莆田第一医院惠妹门诊楼、莆田第一医院惠妹外科医技大楼等,他还资助很多优秀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他对家乡经济、文化、教育的倾情付出乡亲们都一一铭记在心。他先后被授予“莆田市荣誉市民”“厦门市荣誉市民”“福建省华侨捐赠公益事业突出贡献奖”和“福建省海峡两岸建设突出贡献奖”。
2003年,他向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捐资1000万元,以其父名设立“陈金荣文教专项基金”,专项用于支持中国贫困地区的文教事业,先后在西藏、新疆、青海、广西、安徽等贫困地区共捐建23所“侨心小学”、50余个“侨心工程”。
2005年,金鹰集团在陕西9个贫困县区支持开展了“温暖工程陕西百县百万农民培训——金鹰项目”,推动了当地农村脱贫致富。“非典”期间,他慷慨捐资3000万元人民币。2008年春节前夕,中国南方遭遇雨雪冻灾,他在海外闻讯后第一个响应,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汶川地震,他捐款千余万元,雅安地震,他又第一时间通过国侨办为灾区捐款2000万元。此外陈江和基金会还积极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并在2016年成立“一带一路”人才发展专项基金……在中国的教育、体育、扶贫、文化、救灾等公益事业路上,都活跃着他热心捐资的身影。截至2019年底,陈江和基金会在中国累计捐款逾3.7亿元人民币,这些项目带来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陈江和对中国公益事业的鼎力支持使他得到了诸多褒奖,金鹰旗下的企业也多次荣获“最具责任感企业”“十大慈善企业”等称号。面对这些荣誉,陈江和说:“这些荣誉,仅仅是对我们多年来努力的一个肯定和鼓励,我们感受更多的是自己肩上的责任。”
2011年8月27日21时55分,陈江和先生做客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对话》栏目,讲述了自己的商业理念和传奇人生。
作为央视财经频道《对话》的特别节目,肯定了陈江和先生是全球创业的典范和榜样,他靠中国式的智慧和勤奋建起的产业帝国影响全球,肯定了他对世界经济和商业模式有着独特的贡献和理念,展示了陈江和先生作为一位海外华商的赤子之心。
陈江和先生乐观、开朗、健谈、实干、睿智,给人一种奋发进取的精神。节目中陈江和先生还道出自己晚年的梦想——往新能源开拓进军,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在《对话》节目现场,他谈起了民族的未来,也谈起了企业的未来,“人生做事业,没有一个尽头。今天完成了这个目标,明天接着完成另外一个目标,无时无刻不在追求更高、更有挑战的目标,这就是人生的一个过程。当然也可以洗手不干,但是最终这个行业还是要有人继承下去。”陈江和并不讳言自己的担忧:最怕事业后继无人,最怕下一代觉得财富来得太容易,一下子就花光。
他对接班人寄予的希望是:“希望自己的事业可以持续下去,希望下一代的管理层、下一代的家庭后人,秉着公司五利原则,可以把这个事业继承下去,坚持下去,建成对当地居民、当地政府有贡献的事业。”
这是一个奇迹:从一家小店铺起家的金鹰集团,如今被陈江和先生和他的团队打造成为资产上百亿美元、业务遍及东南亚、欧洲、南美、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型跨国集团。面对近年世界经济阴睛不定、大起大落,年届花甲的陈江和先生淡定而从容。他表示,凭借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的“精英”管理人才,以及金鹰集团数十年来始终坚守的绿色环保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他对金鹰集团全球化的发展前景仍充满信心。“路遥知马力,我们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稳扎稳打做企业。”他的话语显示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