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行宫通两岸
很多人只知道湄洲妈祖,而不知道在莆田市内有一处妈祖行宫,而且还相当有规模。这次我在东岩山调研时发现妈祖行宫,犹如发现新大陆一样的新鲜激动。
妈祖行宫管委会主任是著名的莆仙戏表演艺术家黄宝珍,也叫吓妹丕,可惜的是她今天出外。接待我们的是管委会副主任林荔卿,她的年纪差不多60多岁,是个能说会道的老大娘,原在城里高楼百货当营业员,为此,我对她的能言善辨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林荔卿的介绍中,我得知,妈祖行宫最早建在荔城区阔口玉湖,后迁至城内文峰宫。本宫供奉2尊宋代樟木雕刻神像(公元1187年)已经847年,曾于1993年由国家文物局组团赴台巡展,轰动祖国宝岛台湾,属国家级文物。然而,为保存这2尊神像,林伯棠、罗贤普、翁吓四三位老人花了极大的心血。据说一尊放在枯井里,一尊放在柴火间。这2尊妈祖神像是全世界妈祖像中最为古老的。林荔卿等一些老太太为此极为骄傲。
当我问及为何称为妈祖行宫时,林荔卿说:“妈祖的祖上是莆田城内赤柱人,系林氏九牧--蕰公的派衍,俗称妈祖故裹。按历史惯例,湄洲妈祖--林默神女出巡或祈雨,必须在故裹驻驾,例如上次湄洲妈祖巡台时也是在本宫驻驾。故本宫尊称为湄洲妈祖行宫。全市有妈祖宫315座,而妈祖行宫仅此一座。”
行宫大殿,居中端坐妈祖神像,左右两边是专门服侍妈祖的亚公和晏公两圣候,左前殿是千里眼和万里耳。大殿石柱上都刻有楹联,其中有一副颇有气派:“向四海显神通千秋不朽,历数朝受封典万古流芳”。还有“千秋留圣迹”、“济世慈航渡众生”、“威灵远振闽台”等联句,写出了妈祖普济众生、保佑平安的宏大胸怀。
在行宫展览馆右前角有一块造型美观的石头,石头上“溪山第一”四字苍劲有力,一看就知道是极有书法功底的人写的。问林荔卿,她只知道石头是别人捐赠的,年代久远,但不知道其具体时间。确实,在莆田,对历史文物的研究的确是乏有其人。
妈祖行宫节日很多,正月19日,点烛山,演戏2天;农历3月14日,妈祖回娘家,演戏2天,农历3月23日,妈祖生日,演戏3天;农历4月1日,妈祖入殿,演戏2天;农历6月26日,妈祖巡台周年纪念日,演戏2天;农历9月9日,妈祖升天,演戏1天。我发现,有了这些节日,看护行宫的这些老太太、老爷爷们自然也就其乐融融了。
使人放心的是,宫庙设有专门的会计、出纳、总务、保管等人员,各项规章制度上墙,管理较为严密。
妈祖信仰是民间最普遍的、影响最深刻的一种信仰,全世界妈祖信徒达2亿多。我相信,妈祖行宫将为促进海峡两岸妈祖文化交流,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