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莆仙戏人物谱:林国城

    莆仙戏人物谱:林国城

      林国城,1949年出生,莆田市荔城区人,原籍涵江区。初中毕业后辍学。1965年进入原莆田县跃进剧团当乐员,师从名乐师龚凤藻。师傅渊博的戏曲音乐功底和敏捷的音乐思维,使他十分钦佩,也使他对莆仙戏传统音乐产生强烈的探究精神。

      师傅的谆谆教诲和自身的艰苦拼搏,使他的学识和胆识都快速增长,由一个熟练的演奏员转型为一位出色的音乐工作者,参加了《智取威虎山》、《白毛女》、《打金枝》、《陈若霖斩皇子》、《慧姑警嫂》等一大批剧目音乐的创作。从中积累了很多的实践经验,也深化了对莆仙戏音乐工作的认识。尤其是如何继承与革新,成为他经常思考与不断探索的问题。他认为,明王骥德在《曲律》一书中说:“世人腔调,每三十年一变。”说明古代之戏曲声腔,总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总是寻求在原有的传统基础上,创造出更多的艺术方法和手段来表达更具时代气息和更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以不断拓展自身的视野和适应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因而,革新应是题中应有之义。但要把握一个“度”。他就是以这种理念来指导自己的音乐工作。

      当前,剧作家的写作手法也打破传统框框寻求超越。比如,《江上行》不以故事的曲折与冲突的激烈取胜,而以行云流水般的叙事方式和构建诗情画意的意境见长。为了准确体现这一风格,他特意选用莆仙民间俚歌———“山里歌”为主题歌乐曲。这种看似与曲牌音乐不协调的半散板式的旋律结构乐曲,作为该剧的主旋律,营造出作者所追求的淡雅、清新的戏剧氛围。

      在细节处理上,他针对剧中的剧情起伏、感情变化、情节跌宕等各个方面,经过认真的琢磨,分别采取了或伴唱、或变奏、或独奏等手法,形成了全剧多变的音乐旋律与气氛。

      在唱腔的选择方面,除了保持莆仙戏唱腔的原汁原味外,并着重着力于主要人物的重点唱段中的个性化的凸现。如女主角宜春在[哭笠]等中心唱段“只见斗笠不见人……”中,则用本剧种曲牌中常用的犯调来处理,并利用本剧种所匮乏的拖腔旋律来细腻人物的内心情感的抒发,果然取得了较好的剧场效果。

      《第二十七名进士》一剧,作者有意削弱传统戏曲创作中类型化、行当化的人物刻划,以揭示丰富细腻的人物内心世界来凸现人物性格,因而,在音乐设计上,只选取那些不含强烈的行当化曲牌加以改造,而且运用了较多的声部组合和多重唱处理,来烘托剧情和表现角色,受到行家和观众的认可。

      在《公章记》音乐中,他注意到现代戏的人物性格和剧情的现代气息,把尺胡、笛子与电子琴的重奏作为多次出现的主奏乐器,而在选材方面则多采用明快的易为现代观众接受的曲牌。而在《土筛记》一剧的音乐处理中,用笛管加大提琴的低音处理来渲染全剧的悲情。

      《第二十七名进士》音乐,获福建省第二十一届戏剧会演音乐设计奖。《江上行》音乐,获全国第六届“映山红民间戏剧节”音乐设计一等奖。乐队还获得了“优秀乐队伴奏奖”。《白玉锁》音乐,获福建省第二十一届戏剧会演音乐设计奖。

      随着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他撰写了多篇音乐写作体会文章与剧评在省、市报刊上发表,还编写为数不少的戏曲剧本供剧团上演。

      他曾任原莆田县二团团长,一团代团长,现任荔城区戏剧研究室副主任,国家二级作曲,福建省剧协、音协会员。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