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莆仙戏人物谱:陈承恩

    莆仙戏人物谱:陈承恩

      陈承恩,1946年出生,莆田市城厢区人,原籍渠桥乡。十三岁进莆田县戏曲学校学司鼓,受业名鼓师雷澄清和林国梯。1964年毕业后进莆田县实验剧团。鼓手必须精通莆仙戏音乐。为此,他又师事名乐师萧祖植。之后,又受其时正遭厄运的省艺校教师林雁(林金榜)先生的启蒙和指教,自修乐理,并开始学习作曲。先后在莆田县莆仙戏一、二、三团工作。1980年进省艺校大专班修业二年,回来后成为专职的莆仙戏音乐设计与作曲者。几年后,名气大振。如今荔城区专业剧团和莆仙民间职业剧团的多数剧目,皆由他谱曲并设计音乐。他是莆仙戏音乐界的中坚分子。

      陈承恩幼入梨园,与艺人相处融洽且虚心求教,故深得莆仙戏音乐的奥旨,尤其娴熟锣鼓经,对传统音乐一整套程序领会颇深,又接受新的专业作曲理论知识,对莆仙戏音乐的继承与改革,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莆仙戏传统曲牌,即使是同一题曲,由不同演员演唱,除共性外而各具个性特色。又经不同乐师加工润色,细微处各见功夫。他能整合各家优点,溶于一炉,使之较为完善,而被演剧界认可并得以风行;他善于把观众熟悉的曲题“陌生化”,使之既不失原有韵味,又有新颖感;其唱腔设计,根据戏剧情境、人物性格、感情发展变化选择相应的传统曲牌,在速度、节奏、旋律上加以变化再现,并在原风格基础上,使之更能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许多剧目的总体音乐设计,大胆采用交响乐作曲法,以莆仙戏曲调作为素材,用并置性主题和对比性主题,进行扩展、对比、紧缩、分裂等,使不同格调的剧目,具有不同个性。如《刘贺登基》一剧,以伴奏曲《海底鱼》和传统曲牌《诗》做对比性主题音乐,进行变奏发展,使全剧处于较浓郁的喜剧气氛中。又利用传统曲牌《香罗带》音调中小三度的特点,加以改造,组成性格化多段体唱腔,增强抒情效果。再如《秋风辞》的主题曲,以传统伴奏曲牌《水青龙》为基调,进行并置性处理,以伴奏、间奏、独奏、帮唱等形式组成内涵丰富的音乐形象,贯串全剧,使其具有富丽恢宏、庄严肃穆的宫廷意味和压抑、凄凉、悲怆的悲剧色彩。实践证明,上述手法的艺术效果是好的。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为填补传统曲调对特定情境表现力不足,他常常以传统曲调为基础翻成新曲,如《鹧鸪啼》、《红叶儿》、《乌啼夜月》等,他还设计了大量的伴奏音乐、间奏音乐、场景音乐,被莆仙戏舞台广泛应用。此外,他还摸索出一条遵循莆仙戏古典旋法、适合莆仙戏锣鼓经节奏的配器手法,并运用和声、织体、复调等手法使莆仙戏音乐立体化。在乐器的运用上,他突出传统乐器,如笛管、四胡、尺胡;又吸收其他民族乐器;如古筝、笙……以点缀情景,加强气氛。还曾尝试把古埙这种中国最古老的乐器运用于戏曲舞台上,极有效地渲染了戏剧氛围。

      他设计的《刘贺登基》获得省第十五届戏剧会演音乐设计奖,因而被邀请参加1983年省首届戏曲音乐学术研讨会,论文《〈刘贺登基〉的音乐设计随想》在大会印发并被安排发言。中国《人民音乐》报导该会时提及他的发言。他写作的论文《从〈目连〉戏中管窥莆仙戏音乐渊源》参加南戏暨目连戏国际学术研讨会(1991),并发表于《福建目连戏研究文集》。他配器的《状元与乞丐》以及设计的《秋风辞》(与人合作)音乐晋京演出时受到好评。获省戏曲音乐设计奖的还有《烛影摇红》、《葫芦湾》(配器)等。《雨亭记》、《孟丽君》(与人合作)由省音像公司录制为盒式磁带出版发行。

      他是国家二级作曲,省音协会员、剧协会员,市音协常务理事,市剧协理事,县音协副主席。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