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旅游>探访涵江孔庙

    探访涵江孔庙

    1.jpg

      涵江孔庙

    2.jpg

      孔子圣像

    3.jpg

      “正学门”石碑

    4.jpg

      下马碑

      两千多年前,一个高尚的灵魂,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向世人传递思想的光芒。他“克己复礼”周游列国,登堂入室;他英姿挺拔,饱含风霜;他“循循诱导,诲人不倦”“吾日三省吾身”“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教诲言犹在耳。他是中国千年文化的思想和标杆,他开启教育启明灯,他是世代景仰的万世师表——孔圣人。

      戊戌年一个冬日午后,我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走进涵江孔庙,拜谒孔子圣像,探访儒家圣地,体会儒家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孔庙也称文庙,文庙之作用是教书育人,宣扬礼制。如今能够保存下来的孔庙无多,而完整的孔庙就少之又少了。据了解,涵江孔庙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其前身可追溯到唐代的宗鲁堂。尤值一提的是,在全国数以千计的孔庙中,被历代朝廷确认并拨田产以供孔庙祭祀开支的孔子家庙只有四座,即曲阜孔庙、衢州孔庙、婺州孔庙和涵江孔庙,涵江孔庙名列榜首。

      据有关史料记载,涵江孔庙始祖孔仲良是孔子的第41代孙。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孔仲良来莆田任县令,他卒于任上,其子孙就定居于涵江紫璜山观顶坡,屋宇相连,成为望族,其聚居之地名曰“阙里”,俗称“孔里”。南宋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兴化军知军杨栋和涵江镇官郑雄飞共同在紫璜山上建立涵江书院和孔庙,并拨田产以供孔庙祭祀和书院开支。孔庙有大成殿、崇圣祠、孔氏宗祠、学厅(孔氏子孙读书处)、大成门、“阙里一脉”大门、明德堂、思圣堂、正学门庭等建筑群。至明宪宗成化元年(1465),兴化府知府岳正亲诣孔庙,他“叹旧址卑狭”,乃在原址扩大重建孔庙。同时顺地势在紫璜山下建49级石阶及泮池。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陷莆田,孔庙被毁。清顺治十年(1653),郑成功遣大镇王大振率兵攻涵江,又为王大振之兵所毁。此后由于战乱,孔庙几遭兵燹又几度重建,规模不断扩大。康熙元年(1662),在明代庙址上重建孔庙。1972年冬,大成殿、崇圣祠、大成门和“阙里一脉”大门被全部拆除。所幸的是正学门、泮池、璧水桥、石甬道、49级石阶和一块阴刻楷书“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的下马碑尚存。今尚存正学门及附属建筑为清代建筑物。1986年,正学门被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700多年来,涵江孔庙起起落落,兴废交替。至今,紫璜山上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一份闹市中的宁静,那一份旧时光里的文化碎片,那一种恒久的思想光芒。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拾级而上,向矗立在孔庙的孔子圣像三鞠躬敬礼,以表达对先贤的崇敬之意。瞻仰孔子圣像,望着嵌入墙壁的古碑刻,我思绪万千。孔子圣像青带束发,双目炯炯,神采奕奕,双手合于胸前,似在循循诱导,不倦诲人……坚硬的石传递出思想的光芒,静对心灵,感召世人。我仿佛听到阵阵书声,从远古时代传来,一阵阵“金声”和“玉振”,纷至沓来,传承的都是书香与墨韵。在历史与岁月无尽的怀想中,我看到了一个伟岸的背影,在巍峨的殿堂里,在一次次庄严而隆重的仪式里,学子们进行着漫长的顶礼与膜拜。学子们从这里出发,从此,步上了漫漫的仕途。无数莘莘学子多少年日夜兼程着,奋起翘望着。一个不落凡俗的灵魂,时光尽头处回首望,处处皆是悲喜的回味。

      涵江孔庙饱经岁月风霜,作为精神家园,一直都在坚守着。时风躁动,我们从这里更能感受到一片宁静,依旧让人看到前行的希望。教育是一盏永不湮灭的启明灯,需要理解和远见。作为儒家的鼻祖,孔圣人教化世道人心,平静而又坚韧,让一代代的后人对未来前程充满着一种期冀。

      每个人人生不同阶段,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老师。老师语重心长,启发诱导,触及灵魂,使之幡然醒悟。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圣贤见识卓拔,悉心教导之,使之勿失天性。涵江孔庙遗存存放着希冀和精神寄托,从未远离过我们的精神世界,依然昭示着崇文、重教、尊师、家国传统理念。

      瞻仰先贤石像,我深深感受到儒者的凝望。它的博大精深,它的源远流长,这是儒家文化的一种精神守望。千百年来,早已注入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融进了中国人的文化品格中。当下,我们既需要致力于物质家园的建设,更需要构筑精神家园的城堡,倡导“和”“仁”“孝”等儒家文化精髓,复归传统文化。

      天地苍茫,人如同太仓之一粟。常常“心为形役”,人需要时刻反省自己,对古圣贤保持敬畏之心。回归,是一种归属,是一种找寻,是一种契合,需要不断砥砺自己的行为,不断坚守自己既定的方向。

      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张载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是儒家优秀分子对于自身信仰和使命的一种自觉表达。

      此时,我似乎又听到了一阵阵低吟浅唱声,闻到了阵阵沁人的书香,书香里包含着涵江这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老城文脉肌理,若隐若现。涵江孔庙的700多年烟火一直淬砺着这座老城的底蕴、光泽,孔庙从其本真意义上回归是时候了。(蔡建财)

    <>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

    广告热线:0594-2288370    1301596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