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笔情墨趣》序

    《笔情墨趣》序

      □吴建华

      骄阳似火的夏日,有幸赴台参加第八届海峡百姓论坛,开展福建省吴氏宗亲总会吴文化交流活动,迄今仍沉浸在海峡两岸宗亲浓浓的情意之中。回到福州,便惦记为刘建成老师作序之事,急忙拜读作者精彩的书稿。

      刘老师是一位勤奋的作家,2011年出版了首部散文集《人生如歌》,2014年出版第二部散文集《岁月有情》。现在,散文集《笔情墨趣》又将面世。平均每3年出版1部散文集,不能不说其多产,不能不说其执着。

      在《笔情墨趣》一书中,共有七个部分。第一辑“童真童趣”,叙述作者童年的故事。作者引用狄更斯的一句名言:“精神上的童年是更美好的东西,不管你是多么聪明睿智的人,都得有这个时期,将来回忆起来才觉得这是人生最幸福的一个阶段。”童年,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是人们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步骤。作家笔下的童年故事,我的面前不禁浮现出儿时在木兰溪抓螃蟹的情景,勾起对童年的温馨回忆。第二辑“乡野逸趣”,为读者讲述充满山野情趣的生动故事,无论是农家小院,还是乡野景观;无论是纷飞的芦花,还是袅袅的炊烟;无论是春天的惊雷,还是夏日的热浪,都打下了故乡的鲜明印记。第三辑“见闻生趣”,讲述日常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一些故事,诸如“古老的计算机”“床垫的变迁”“胡琴人生”等篇什,折射出作者对人生的感慨。第四辑“凡人谐趣”,收进“怀念表姑黄衣青”“温老的健身球”“老祖母的口头禅”“老人和乌鸦”“名字来历”等文章,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第五辑“闲聊说趣”,既有“0”的自述,又有“鼻子趣谈”;既有“会议替的尴尬”,又有关于“听报告打瞌睡”;既有闲聊“玩”,又有说“笑”,真乃喜聊笑谈,皆成文章。第六辑“悦读寻趣”,《仙游今报》“悦读”栏目,办得颇有特色,作者许多文章都在这个栏目发表。这一辑中的20篇文章,有8篇是与读书有关的,“书签”“读书的乐趣”“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晒书”“再谈晒书”“城市与书店”“一本感人肺腑的散文集”“读懂《红军本色》”。由此可见,读书已成为作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第七辑“俗语妙趣”,展示了作者莆仙方言俗语的才智。在莆仙方言俗语中,既有家庭及亲属关系称呼之类的,又有人体部位方面的;既有家禽类方面的,又有涉及常见动物方面的;既有关于农具方面的,又有仙游的气候俗语。此外,在“涉笔成趣”中,收进了林闻功、黄叶、赵鲜明、郭大卫4位作家的佳作,为本书增色不少。

      纵观《笔情墨趣》的96篇文章,既有童年纯真的记忆,也有对乡土真挚的眷念;既有睹物的感怀,也有思人的情愫;既有诙谐的趣谈,又有悦读的乐趣,还有对莆仙方言俗语的探究。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笔情墨趣》一书,与作家前2部散文集《人生如歌》《岁月有情》相比,彰显出不少新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深度的挖掘、广度的拓展、高度的提升、力度的增强上。

      深度的挖掘,主要体现在不是局限于表面的描写,而是由表及里的阐述,让读者看到事物的本质,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广度的拓展,主要体现在包容度的广泛,从少年到老年,从乡村到城市,从生活到人生,从文学到俗语,无所不包,足见其外延的广度。

      高度的提升,主要体现在思想性上,字里行间,不泛理性的思考,从而达到相应的高度。

      力度的增强,主要体现在作品的影响上,由于作品富于较强的感染力,给人们以喜闻乐见的感受。鉴此,作品屡见于报端,除了《仙游今报》“悦读”、“仙梦”栏目外,还经常在《莆田晚报》“城事”“读书”“文苑”等专栏发表。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散文《草棚》刊发在2015年《莆田文学》“乡土叙事”专栏,并在莆田市2015年第21届云里风文学奖活动中获三等奖。

      捧读沉甸甸的书稿,仿佛看到一位老作家挑灯笔耕的身影。那么勤奋,那么执着,我的心海不禁泛起阵阵的涟漪。

      2016年夏月于榕城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莆田市政府原市长、省农业厅原厅长)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