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旅游>游鸣峰岩记

    游鸣峰岩记

      □陈国孟

    1.jpg  

    图为鸣峰寺。

      仲春,惠风和畅,景色盎然,好友相邀游玩品读被明代户部尚书郑纪赞为“溪南第一山”的鸣峰岩。

      鸣峰岩距离县城不足5公里,海拔只有532米,在闽中来说亦是山中的小兄弟;它矗立赖店镇山尾村的南面,四周没有高山衬托,显得巍峨奇峭,虽像喝醉酒的老翁静默无语,却历尽了千载而不朽。传说过去一碰到天将下雨,那里的山谷就会发出诡异雷鸣,音传千里,一叠一叠,一浪一浪,由此得名。

      开车不到十分钟就抵达山脚下。我们顺着缓坡上的碎石路拾阶而上,来到了“醒眼亭”,这才遇到了陡峭山势。走走歇歇中爬到了刻有“妙宝庄严空色相,觉醒豁达证菩提”柱联的“妙绝亭”,亭侧东行的一段平坦土山路简直如履平地,可更妙的是极目四望,恍如进入了一片妙不可言的原始森林。

      随着林荫小道尽头拐过片林,爬上一小段缓坡,迎面是鸣峰岩青峦叠嶂合抱的千年古刹鸣峰寺,偌大山坳别有洞天。气派的新建居士楼古色古香,侧立的鸣峰阁小巧玲珑,寺门前花草苍茏,大埕北端那棵蔚为壮观的千年榕,树型独特、冠幅高大,弯弯曲曲倔强向天而长,好像向游客点头招手。

      站在占地约二千平方米的寺前,迫不及待张目,看到寺门柱上悬挂楹联“孤舟依道岸,万谷应鸣峰”,再近观恢宏殿宇,翘角飞檐,沿着中轴线进入,依次是天王殿、喷泉水池、大雄宝殿、长方形天井、祖师殿和地藏王殿。

      全寺的建筑形状特异,好象一条乘载着善男信女五彩斑澜梦的大船,前后殿堂是船的首尾舱,中间长方形的天井,铺连着两条长廊,好比是船身,两旁侧舍好比船的左右舷。相传此地古代是海底海礁,后海沉陆浮,始为峰峦,而鸣峰升浮时,此处留有一古航船遗迹,后人就依着船址建个寺,所以寺舍的形状就象一条船了。

      沿着寺南侧步游道西行,道旁的大悲殿内顶部呈穹窿状重拱藻井,精致华美。登攀殿后“之”形山路,可谓石景翘楚的“老鹰洞”隐于悬崖丛林之中,壁立千仞,峭岩挺拔;垂直登楼四层方达,可见洞深约三米、宽高各二米,据说夏天微风习习,冬天寒风凛冽;曼妙的是,状如鹰嘴的洞上峭岩飞崖下覆,垂木倒挂于绝壁,盘根错节的虬枝干宛如“老鹰嘴”。可望着洞岩前石雕雄鹰,看着脚下树木盎然的生机,好想借双高飞的羽翼,带上梦想逍遥云游四海……尽管峭岩是吝啬的,可站在“老鹰洞”前,极目驰骋,初春的东乡大地,仿佛一幅色彩斑斓的精致画卷,田野、华宇、木兰溪和古玩城、博览城、建材城等瑰奇绮丽之景一览无余,处处洋溢着新时代蓬勃的生机,迸发着匠心筑梦的希望,叫人赞不绝口,美不胜收!

      沉醉折返,目睹红瓦土墙的鸣峰寺,笔者突然意兴盎然想起,这寺中除了祖师、菩萨、弥勒佛和五百尊神态各异的香木罗汉外,还正儿八经供奉着郑良士父子的雕像,刻有:“巩桥唐中丞御史郑良士公,妣林氏夫人;礼部尚书元弼公,妣戴氏夫人,作为神位祀之。”字样,意味深远、幽深十足。

      人杰地灵哉,船址上建千年古刹,不得不惊叹沧海桑田巨变!可品读鸣峰岩,我萦绕在怀的还是结缘此山的晚唐五代著名诗人郑良士。他生于鸣峰岩下的圣泉村,自幼博学,酷爱诗文,寄情山水,37岁时曾献诗500篇给朝廷,颇得唐昭宗李烨的赏识及闽王王审知重用,最终官至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可抱负难展后,他果敢向“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五柳先生”学习,两度弃职而去。但他归隐故里田园后造福桑梓,带头修建鸣峰寺、舍地捐建圣泉宫,分别跻身县保、省保。他育子有方,其8个儿子均博学多才,入仕为官,时称“郑家八虎”,其中长子郑元弼更官至后梁礼部尚书,留下了“忠良传家弘懿范,后昆思齐家声远”的好家风,善莫大焉!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