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青璜山的瑶山书院身世神秘鲜有人知
瑶山书院被视为莆田六中的前身。这是莆田六中曾经的大门
莆田六中老教学楼一角摆放着“瑶山书院”石碑
瑶山书院是莆田涵江最早的私塾之一,该书院不仅培育出诸多文官,书院创办者尊师重教的思想,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莆田人,其思想为莆田教育作出不可忽视的贡献。
虽然瑶山书院已被拆除,然而涵江人寄托在瑶山书院的乡愁犹在,甚至越来越浓。人们期待,政府和社会各界协力重建瑶山书院,传承青璜山的文脉,造福子孙后代。
即日起,涵江区委宣传部与海都报携手推出“探寻瑶山书院前世今生”系列报道,探寻瑶山书院前世今生。
“瑶山书院建于何时?是什么样的建筑?能否重建?”前不久,几位莆田六中校友重游母校期间,看到遗存在校园内那块厚重的“瑶山书院”石碑,唤起了他们浓浓的乡愁,但校友们对瑶山书院的身世知之甚少。为此,校友们向涵江区政府提出重建瑶山书院的愿望,希望政府能携手社会力量,让瑶山书院在青璜山上重新绽放光芒。
昨日,记者从涵江区有关部门获悉,校友重建瑶山书院的建议得到了涵江区委区政府的重视,涵江将重建瑶山书院。
校友游母校,石碑引乡愁
每当节假日,位于涵江青璜山上的莆田六中,总会迎来诸多重返母校的校友。前不久,莆田六中老校友林先生利用节假日时间,重新回到母校参观。眼看母校发展蒸蒸日上,林先生满心欢喜,可当林先生看到位于老教学楼的一块石碑时,突然有些惆怅。
“每个六中人都知道瑶山书院,书院承载着校友的乡愁记忆。”林先生说,石碑刻有“瑶山书院”四个字,那是瑶山书院仅留下来的实物,每当看到这块石碑,他就会想起当时上学的情景。
林先生回忆说,虽然没有亲眼见过瑶山书院,老师等前辈对瑶山书院的介绍也十分简单,但瑶山书院创办者尊师重教的精神,却深深地扎根在他心中,每当想起瑶山书院,他都心存感恩,同样会想起那段曾经在青璜山上求学的美好日子。
旧址建新楼,被视为六中前身
昨日,记者在莆田六中见到了引发校友林先生浓烈乡愁的石碑,该石碑为长方形青石块,中间刻有“瑶山书院”四个字,空白处没有其他任何文字或图案。莆田六中党总支书记徐启明告诉记者,这块石碑是目前发现的瑶山书院仅有的物件,现在学校的青璜科学楼就是瑶山书院的旧址范围。
记者从莆田六中90周年校庆出版物《忆青璜》一书中了解到,涵江后度方氏在蔚成望族后,重视理学家教、训蒙导正,明弘治年间(1488—1505),方家始于青璜山南麓之巅,创办瑶山书院,系为家族式私塾,好些方家子弟从这里起步而迈入仕途。光绪三年(1877),族人又对书院进行重修。民国时期,书院废,成为荒园。
新中国成立后,瑶山书院被征收为公产,当时的政府安排此地建设涵中中学和平楼,因此原书院建筑构件均不存在,唯一保存下来的是一块“瑶山书院”院名石刻,现作为莆田六中镇校文物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瑶山书院可以说是莆田六中的前身。
校友提议重建书院,引政府重视
采访期间,记者了解到,不少重游莆田六中的老校友均提出,希望政府和社会齐力重建瑶山书院。“在有生之年能亲眼目睹瑶山书院,那将是一件大美事。重建瑶山书院,校友们肯定都会支持。”校友陈先生说,绝大部分莆田六中校友都没有亲眼见过瑶山书院,且听到关于瑶山书院的故事也是少之又少,但受瑶山书院影响却很大。
“之前就曾与校友们提及此事,但都没有正式向学校和政府提出建议。”林先生说,身边不少校友都希望重建瑶山书院,校友们希望不仅是校友们要出力,更重要的是政府要起牵头主导作用,让重建瑶山书院尽快实现。
记者从涵江区有关部门获悉,莆田六中部分校友重建瑶山书院的提议,得到了涵江区委区政府的重视,该区领导前不久曾到莆田六中就此建议进行调研,并决定重建瑶山书院。
开通95060专线征集书院故事
近段时间来,记者翻阅史书、档案材料,并寻访多位熟知涵江历史和莆田六中发展的老者,但所获知的有关瑶山书院的文字记载、图片却寥寥无几。目前,涵江有关部门也在多方收集相关信息,将尽可能完善瑶山书院的故事和图片,为重建瑶山书院奠定基础。
“莆田六中建校时,瑶山书院已不在,如今六中已有91年历史,因此要找到见过书院的人并不容易。”莆田六中一老校友说,要收集瑶山书院信息,必须发动民间力量,或许有些民间人士会藏有瑶山书院的文字或图片材料。
即日起,海都报开通瑶山书院故事征集热线95060。如果您知道瑶山书院的相关故事,如果您有有关瑶山书院的文字、图片资料,如果您认识对瑶山书院有研究的人,请及时致电95060与我们联系,期待与您一起为重建瑶山书院出力。海都记者 李伟强/文 马俊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