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化>“晃”色鲜味美很诱人——“野莓”的方言叫法小考

    “晃”色鲜味美很诱人——“野莓”的方言叫法小考

      □陈锦

      孩提时代在乡下山里生活过的老乡们,应该都有过采摘野果的经历,尤其是“采晃”,更应该是记忆犹新的童年趣事。

      “采晃”读同方言“采访”,指的是采摘野莓。“晃”是本文运用的表音字,为野莓的方言叫法。需要说明的是,这“晃”是野莓的方言叫法在某些小地区演化出来的单字读音,原先应该是连读变音的二字名词,读作“晃mum(阴平)”(当代有些小地区的民间仍运用这种叫法),其词尾字体现为鼻音韵母,如平读“毛”之阴平声,这个读音极难拿捏的词尾字,实际上就是“莓”字,在词组中体现的是其平读音,以及在特定连读变音词组中的演变音。青草药“乌蔹莓”在有些小地区民间读作“乌蔹mum(阳平)”,其“mum(阳平)”即“莓”的原平读音,“晃mum(阴平)”之“mum(阴平)”即其演变音。方言“晃”的全称是“晃莓”,由于词尾字的难于表达,故在许多小地区民间索性单叫一个“晃”字。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文提到的“野莓”属于汉语概念,但其“野”字并非与原产南美的“草莓”相对而言,因为“莓”是对这类果或会长出这类果的植物的总称,“野莓”就是泛指野生的“莓”,而不是“野生的草莓”。

      在“晃莓”这一词组中,“晃”是方言音字,其方言含义可以表达为“有刺植物长出的可食的‘莓果’”或“会长出可食‘莓果’的有刺植物”,实质上就是特指蔷薇科悬钩子属多种果实可食的植物或其果实。所以,严格说来,草本而不长刺的“草莓”和“蛇莓”都不是“晃”。

      本地植物资源丰富,可食的野莓种类很多。平原地区的房前屋后、田园边角有茅莓和蓬蘽,林缘坡地有山莓,山沟野地则有粗叶悬钩子,高山地带还有陷脉悬钩子……不过,在偌多的野莓品种中,最为乡下孩子所钟情的还是茅莓、蓬蘽和山莓。

      茅莓为多年生小灌木,茎细长而呈弓状匍匐,多为3枚小叶,小叶多为椭圆形,叶背密被灰白色绒毛。其对生长环境要求不严,从村庄到山地都有分布。其莓果较大,果粒较粗,果熟时鲜红,味甘甜而微酸,是所有野莓中最可口的品种。民间称之“刺晃”,或直称“晃”,可见,它是“晃”的代表性品种,甚至可以说,它就是“晃”的特指或默认。

      蓬蘽的方言叫法作“野荼蘼”,盖民间视之为野生的荼蘼。蓬蘽是灌木状植物,也是生长地带较为多样化的野莓品种。其莓果近球形,较茅莓大,但果粒细小,味甘而略苦,口味不如茅莓,但莓果密集而容易采摘,也是本地重要的野莓品种之一。

      山莓仅生长在林缘的野地荒坡,为落叶灌木,单叶,直立,树高1米至2米。其莓果多呈锥状,熟时红色,味甘而偏酸并略涩。旧时乡下孩童会结伴前往山地采摘,但对它的喜爱程度远不如茅莓,也不如蓬蘽。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