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新政与湄洲墩港口行政管理
□林劲松
一,湄洲墩港口行政管理线索
妈祖姓林名默,又称林默娘,莆田九牧林六房蕴之七世孙。曾祖父林保吉,官后周统军兵马司,后弃官归隐,到忠门贤良港定居;祖父林孚,官福建总管;父亲惟悫,官都巡检。林默诞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九月初九逝世。
妈祖离开人世136年时,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封号,赐额“顺济”,圣墩神女祠有了新的名字。从妈祖金身进驻湄洲墩庙,到1150年李富重建庙,长达100多年,湄洲墩由普通的沿海港口变成为莆田首富,闻名天下的大港口,这是宋徽宗褒封、赐额的根本原因,也是我们寻找湄洲墩港口行政管理的重要线索。
二,庆历新政是及时雨
1043年庆历新政提出十大政,有精贡举、厚农桑等。从1043年到1150年湄洲墩庙重建,相隔107年,和妈祖进驻圣墩神女祠100多年差不多。这是庆历新政推动和促进了妈祖信仰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见证。或者说,妈祖信仰进一步发展是庆历新政好得很,庆历新政胜利了的历史见证者。庆历新政与妈祖信仰关系就是这样密切。
庆历新政(二)抑侥幸,不要搞封官许愿,纠正治理天下中侥幸取胜的念头。当时,大官每年都可以自荐其子弟充京官。如果一个学士以上的官员,经过二十年,一家兄弟子孙出任京官的就有二十人。这样一个接一个地进入朝廷,不仅增加了国家财政开支,而且又不会办事, 恩荫成了制作冗官的“加工厂”。所以,虽然皇恩浩荡,但是于国于民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好处。为了国家政治的清明和减少财政支出 考虑,应该尽可能减少大官的恩荫。
(三)精贡举,改革贡举制度,重视明经人才培养,精益求精。 首先改革科举考试内容,把原来进士科只注重诗赋改为重策论,把 明经科只要求死背儒家经书的词句改为要求阐述经书的意义和道理。这样,门槛高了,要求严格了,国家才能通过开科取士,得到 更多有真才实学的人。
(四)择长官。针对当时分布在州县两级政府官员不称职者十居八九的状况,范仲淹建议朝廷派出得力的人往各地检查地方政绩,奖励能员,罢免不才;选派地方官要通过认真地推荐和审查, 以防止冗滥。
(六)厚农桑,重视农业、手工业,发展生产,以纠正“国家 不务农桑,粟帛常贵”现状。范仲淹建议朝廷降下诏令,要求各级 政府和人民,讲究农田利害,兴修水利,大兴农利,并制定一套奖 励人民、考核官员的制度长期实行。
仅仅是以上四例,就足以说明庆历新政是及时雨。封官许愿不是适可而止,而是想依靠它去侥幸取胜,去巩固和发展国家政权,那怎么行?
改革考试制度,把策试作为新内容,以提高进士政治理论水平和政策观念。和过去相比,庆历新政以后,科举制度真正做到了精益求精,到了熙宁年间(1068-1077),诗赋退出了考试内容。
择长官,到处巡视,检查和考核各地官员政绩,赏罚分明,以提高办事效率。
厚农桑,重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把刘太后垂帘听政十年造成的的损失弥补过来。所以,庆历新政出台以后,紧接着的是新的生产热潮在神洲大地兴起。兴修水利,大兴农利,成为了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三,按照商品经济发展规律办事
庆历新政以后,由于宋朝政治经济形势越来越好,妈祖信仰也就因为时代需要,让妈祖金身进驻圣墩神女祠,学习妈祖优秀品质成为了那时建设湄洲墩港口,推动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精神支柱。道理很简单,建设港口城市是一件新鲜事物。但是,它和万物一样,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这就是商品经济发展规律,谁也不能违背。
老子哲学讲究道,即人类社会和大自然发展变化规律。老子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万物都有自己发展变化客观规律,顺之则生,失之则亡。这是正确的,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道德经》三十九章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一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候王无以正,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孤、寡、不谷。”意思是说,往昔曾得到过道的: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宁静;神得到道而英灵;河谷得到道而充盈;万物得到道而生长;侯王得到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否则,谁背离了这个客观规律,即使是老天爷也要受到惩罚,大难临头。遵循商品经济发展规律办事,就是这么重要。这是我们今天认识湄洲墩这段历史必须认真对待的。
宋代莆田称得上是个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的典型。这里的平民百姓非常节约时间,只要有条件许可,就用来发展生产。太平兴国五年(980)兴化军刚刚建立,新的生产热潮就在莆田各地兴起,妈祖便是那时一位投身家乡海洋经济开发的知识青年,把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贡献给家乡的经济建设,成为了人们学习的榜样。
究其原因,是因为吾郡得天独厚,地处海上丝绸之路一带,生产出来农产品和海产品易于出售。所以,从兴化军建立初期开始,各地就自发的出现了生产热潮。这便是宋初莆田和仙游两县都名列望县即全国先进县的原因。
那么,莆田地方政府从什么时候起对湄洲墩港口进行行政管理?从历史记载看来,应该说是庆历新政出台以后,因为它厚农桑,重视农工商经济发展。湄洲墩是吾郡三县共同的港口,进出口货物多,必须在这里设镇,进行港口行政管理,确保进出口货物质量,提高港口知名度,意义重大,莆田从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百年无假货城市。
所以,庆历新政出台后,湄洲墩就非同一般了,所扮演的角色就今非昔比了。就圣墩神女祠来说,她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妈祖金身进驻了该祠,而且还为港口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1123年,宋徽宗还特地为该祠赐额“顺济”,很不简单。凡此种种说明,港口经济行政管理与否是大不一样的。至于那时是如何管理的,我们一时缺乏有关资料,也就不能胡编乱造了。我们只知道这里是莆田首富,行政管理少不了,这是基本常识,即那时郡守县令肯定要把港口经济行政管理放置在重要地位,确保境内农工商全面发展。
很显然,湄洲墩港口经济蒸蒸日上,到后来成为了莆田首富,正是一开始就纳入了商品经济发展规律的轨道。吾郡的办法是以妈祖为学习榜样,通过学习妈祖优秀品质,去进行经济领域相适应改革,加强行政管理,不断提高港口知名度,奋斗的结果是莆田士农工商全面发展,名列福建甚至全国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