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战斗遗址华丽嬗变
□陈国孟 文/图
近段日子,每天都有许多游客前往不久前完成修缮而华丽嬗变的仙游县大类战斗遗址及陈列馆参观瞻仰,探访红色文化遗迹,追忆那段光荣而悲壮的历史,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在极度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为了心中崇高的理想,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高尚情操以及不畏艰辛、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据了解,大类战斗遗址位于距县城12公里的革命老区基点村书峰乡书峰村境内。80多年前,仙游县革命先烈曾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上世纪30年代初,中共仙游县委书记谢刚(原名郭寿銮),不畏强暴,成立了抗捐委员会和游击武装队伍,进行革命斗争。1932年,郭寿銮带领队伍转移到书峰村大类自然村进行地下活动。不料,被当地民团头目颜锦堂侦悉,率团丁数十人突然连夜袭击,反击战在漆黑的夜晚打响,双方进行了激烈交战。在匆促应战中,县委书记郭寿銮及县委委员余光中弹牺牲,县委委员黄一星和游击队员许国梅、郑兆美受伤后被捕,于同年5月在城关北门外英勇就义。这次惨烈战斗造成了“大类惨案”,使仙游党组织遭受重大损失,仙游刚刚兴起的民众抗捐斗争再度陷入低潮。之后,在莆田县委的帮助下重建仙游县党团组织。至1932年秋,中共仙游县委经过大量艰苦的工作,重新恢复基层组织,使仙游的斗争形势逐渐走出低谷。
硝烟已逝,在大类战斗中英勇牺牲的先烈们毫不利己、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永远地镌刻在这片红土地上,而曾作为县城通往山区的地下党交通站的大类,经历了战火硝烟的洗礼,成为书峰乡最珍贵的革命遗址。为保护好战斗遗址,1992年夏,书峰乡政府在该遗址上立碑纪念,揭牌时蔡园将军曾出席,1997年被定为县级文物,中共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于2011年12月给予立碑保护。
逝去的是硝烟,不灭的是精神。“革命遗址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保护开发利用好革命遗址,无论是对于保护、弘扬传承红色遗产,还是对于建设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县老区办负责人介绍,为了让这段光荣历史成为永不消失的红色记忆,切实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今年书峰乡联合书峰村立项保护修复大类战斗遗址,于8月底上马修缮提升工程,获得2020年度省级财政革命老区发展专项资金75万元扶持,力争把这处红色革命遗址建设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
该乡党委书记张春志介绍,在注入120多万资金精心修缮下,围绕打造“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目标,国庆前夕如期建成了布展大类革命历史、闽中革命历史、仙游革命历史的陈列馆和旧址恢复、宣誓台、党旗合影打卡点及停车场、凉亭、雕塑等保护开发工程,并把大类战斗遗址作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课堂,当地党政机关、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始分批次前来参观研学,追忆当年革命先烈们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忠于革命事业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