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史>金凤桥沧桑录

    金凤桥沧桑录

      □游心华 文/图

    1.jpg

      金凤桥

    2.jpg

      金凤桥碑

      金凤桥是南宋时期仙游境内建造的三座横跨木兰溪桥梁之一,三大桥梁分别是仙溪、安利、石马,建桥元勋为肇庆太守陈可大、监镇陈可久、兵部侍郎陈谠。最早问世的仙溪桥位于县城迎勋门外直抵县署,旧名“升仙桥”,俗呼“南桥”、“南门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比安利、石马二桥早建70年,后二桥几乎是在同年动工兴建的,创建者是曾在九鲤湖铭石“天子万年”的开国侯陈谠(1134年—1216年,字正仲,号崇清)。

      如今我们看到的金凤桥前身是“安利桥”,它的南岸是巍峨峻拔的东山塔(俗称东渡塔),北岸是金碧辉煌的中国古典工艺博览城,因其位居仙游东南要冲,自古以来就是仙游通往郡省的重要交通枢纽。

      “安利桥”始建于嘉定二年(1209年),后因火灾,化为灰烬。从自那以后,先辈们前仆后继,历经千辛万苦,重建、移建、重修,反反复复经过了数十代人的接力,才留下今天的奇迹。

      翻开《康熙仙游县志》发现,金凤桥前身“青龙桥”这一词目共用了4540个文字,在古代活字印刷,惜字如金的年代,用如此大的篇幅记录一座桥梁实属罕见,可见其工程之浩瀚,使命之重大。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4年)仙游县事吴道萱在《金凤桥碑记》中叙道:“邑之东三四里许,旧有青龙、金凤二桥,其始宋开国侯陈公谠所建,嗣是圮复不一,国朝徐绅万安兄弟捐修之功为多,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泉绅施公韬复于青龙之下,别建东渡一桥,是桥屹峙下游,尤为东流锁钥,以三桥倾圮已久,故俗相沿以为金凤,余亦沿之而不之革,余惟修复是急,崇其实而名可不校也。”

      从历代县志及碑记文字中可以发见金凤桥前后历经十六次修葺,现试做梳理如下:

      第一次,创建起于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陈谠从兵部致仕返乡后,负起父老乡亲重托,亲自出征,命和尚守净募捐建桥,初名“安利桥”,寓意平安和顺利,共十五个桥墩,桥面长亭覆盖,两侧均有木栏杆。可惜到了永乐年间,被一把无名大火吞灭了,只剩下五座桥墩。

      第二次,是相隔256年后的明成化元年(1465年),正值壮年的郑纪尚书(1433年—1508年)辞官返乡,是年33岁,邑耆老邀请他共同倡复陈谠所建的安利桥,郑纪欣然慨诺,带领教谕柯添、陈俊民、茅宏赞等36人募资在安利桥旧址上重建新桥,“首尾凡七年”,“上有亭阁,如龙卧渊”,遂改名为“卧龙”。卧龙桥告竣之时,郑纪欣然命笔作记以纪之:“夫桥特一利涉之具尔,而山川形胜未必皆由于此……异日视今,犹今之视嘉定也。”

      ……

      第十六次,清光绪癸卯年(1903年),金凤桥重修桥脚三墩,由里民刘鹤龄、刘汝梅等募建,游嘉荫督造,起础至完竣历时十载整。民国六年(1917年)勒石载募建功德主及工程起议、监理、协理芳名,碑石现存金凤桥北岸桥头。

      随着现代交通事业的发展,1996年县交通部门在金凤桥上游百米之外增建钢筋混泥土大桥一座,命名“金凤大桥”,但在运行23年后沦为危桥,2019年撤除危桥并在原址上改建新大桥连接木兰大道,新桥将于2020年底建成通车。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