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间的红色记忆
□黄爱华
一个美好的早晨,驱车从萩芦镇梅洋村北上到官林村,一路上山群峰连绵不断,在山林中不时闪现出淳朴清新的乡村,让人心驰神往。
官林村,是深藏于萩芦山区的一个小山村,并不被广为人知。可是,提起苏华,这位被称为八闽巾帼英杰的革命老同志,我们心中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原来,这个山清水秀的山村就是苏华的故乡。许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萩芦溪的秀美滋养了苏华清秀的面容,挺拔的山峰涵养了她坚毅的性格,矗立在官林村村部的苏华雕像,恰如其分地展现了她外柔内刚的形象,在蓝天白云和青松翠柏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严神圣。
在清朗的山风里,我们翻阅着苏华的传记《举爱为炬,百岁人生》,走进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一段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
苏华原名黄德馥,1908年春天出生于官林村,从小就被送给人家当童养媳。长大后,面对着包办婚姻,她想到一生要和理想相悖的土匪“未婚夫”一起生活,正值青葱岁月的她,柔弱的身躯里迸发出坚定的力量,毅然冲破铁桶般的思想牢笼离家出走,勇敢地投入到革命事业中,并把自己的名字改为苏华,即中华苏维埃。从此,她一生坚定不移地跟着党走,哪怕在受尽冤屈和磨难的岁月里,也是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苏华故居是不起眼的山村小屋,穿越岁月的烟尘,我们仿佛看到了革命星星之火在熠熠生辉。这里,是当时闽中根据地的重要活动点之一。从这里,往北或者往西,顺着崇山峻岭间蜿蜒的羊场小道,可以通向莆仙、莆永、福永或者仙永交界的广袤山岭,是当时闽中游击队革命活动的重要根据地。这里,每一处山岩的褶皱里都镌刻着红色的记忆,是悲壮底色上的激情燃烧。这里,每一条溪流都流淌着铿锵岁月的余音,在山谷里淙淙流淌,久久回响。
山峰静默无语,流水低低诉说,历史永远铭记,铭记苏华对国家对人民的大爱,对革命事业的坚定。因为志同道合,她和王于洁成了一对革命夫妻,他们把忠贞的爱情融汇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洪流中去,辗转在闽中的深山老林里,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因为革命形势的恶劣,也因为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爱,夫妻俩不得不忍痛把出生仅仅三个月的孩子托付给农户抚养。不久后,仅八个月的儿子不幸夭折了。获悉这个消息,他们无比悲恸,但又把悲恸催化成更大的力量,熔铸成更坚定的革命意志。几年后,因叛徒告密,当时任闽中特委书记的王于洁被捕,在严刑拷打后英勇就义。
丧子,失夫,短短的三年内,苏华屡次遭受巨大打击。但这位外表秀气的山里女子,这位内心坚强的革命家,再一次把巨痛隐藏心间,临危受命接过革命的火炬,挑起闽中工委委员和莆田中心县委书记的重任,在暴风骤雨中领导革命者在崎岖山路中艰难前行,从不言弃,从不妥协。
悠悠山道上,苍翠的青松也会记得,他们夫妇的情深义重,对爱情的坚贞不移。王于洁烈士就义后的70多年的漫漫岁月,苏华终身没有再婚。那山村洋油灯下的浪漫守候,那沧桑岁月里的并肩而行,那对美好明天的坚定信念,都定格在两人甜蜜的合照里,也镌刻在她的心里,直至百年。
在这里,遥望苍穹下闽中的群山,起起伏伏绵绵不绝,山路环环绕绕,往北绕到常太镇的马院村,再往北绕到莆永交界的青云山山脉。遥想那风雨如磐的岁月,有关苏华的传奇还在传颂,红色的记忆永不褪色。永泰青云山“红军洞”因她而声名远播。她,智勇双全,以这个天然的洞穴为屏障,开创了莆永边的游击根据地;她,以身作则,带着游击队员在这个洞里住了整整两年,穿草鞋,披蓑衣,睡石板,和敌人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她,有令人信服的宣传能力,培养了大批革命战士,带领他们参加游击战争。她,屡建奇功,时而穿上布衣草鞋扮成贫苦村妇,深入山区和沿海农村,时而身着精美旗袍化成优雅贵妇,出没在繁华的城市街头,一次次圆满完成上级的任务。后来,她和其他战友同心协力,在闽江航道上,斗风雨、战恶浪,开辟了著名的“地下航线”,为八闽大地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她, 无愧“八闽巾帼英杰”的称号。
回望那风吹雨打的动荡岁月,为了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中,许许多多的革命先烈挺身而出,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染红了旗帜,也终于换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官林村,这个昔日贫困的革命老区村,在党的政策指引下,村民们发扬了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红色传统,苦干实干建设美丽乡村,让自己的家乡实现了美丽蝶变,在青山绿水之间展开新农村的锦绣画卷。
如今,到官林,闲坐绿荫下,山风轻拂中,吃一顿绿色的农家饭,听老人们讲那过去的革命故事,在忆苦思甜中获得心灵的洗礼;也必须去南坛泡温泉的,在优质天然的汤池中祛除疲累和烦躁,让生活轻松下再怀着激情出发;可以去村边的小溪聆听溪流欢唱,或者坐下来看鱼儿在水中悠游,还可以住一宿,夜晚和月华清风为伴,听窗外松涛阵阵,体验山居生活之趣。
等你,在官林村!等你,来青山绿水间重温红色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