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光岩纪游
□游心华
放光岩峙立在仙游莆田交界的马鼻山西麓的山腰里,蜿蜒起伏的福厦公路宛如一条淡蓝色的缎带在山脚下翩翩起舞,远远望去放光岩恰如一颗翡翠镶嵌在天幕上,栩栩生辉,灼灼其华。
放光岩俗称“石坎”,寺院耸立在悬崖峭壁之间,依山而建,傍岩而构,大殿中央一块巨石横卧,倒悬于主殿上空,宛如一片飞瓦,左右两边巨石当关,形似叠罗汉,故名。有关放光岩始建年代众说不一,《仙游县志》(1995年版)说是明代,而《郊尾镇志》则是宋代,起始由永泰县方广岩开祖而来,素有仙游十八景美誉。方广岩创始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而放光岩则稍迟一些,非宋则明,其建筑风格与方广岩相近,都是依岩而建,垒石为台,叠石为阶,地势险峻,崖壑峥嵘。放光岩囿于地理限制,规模不大,但结构精巧,大有高屋建瓴,君临天下气势,寺进深2间,面宽16米,寺内有地下穴室,天然石床,均座落在石岩之中。寺后悬崖峭壁间,有一棵数百年的古老松树,虬曲苍劲,青翠挺拔。寺门前却是一片连体的榕树丛,六株同簇,盘根错节,活似佛教故事“六子戏弥勒”画卷,树冠顶部形成数百平方米的凉伞,绿叶繁茂,冠盖如云,宛若一派世外桃源。
据介绍,放光岩最初只是一座草舍,后扩建为寺,设主殿祀如来佛,耳房为僧舍,内有天然石床。寺门前有石墙环护,古榕掩映。民国初年,由释正嘉和尚主持寺务,奉行曹洞宗风,师父宅心仁厚,善用秘传青草药济世,常身背药囊游走乡间为乡人治病,深受四方善信敬仰。是时,乡民们纷纷献工、献料、捐钱修建石坎寺,改为5间厢,设大雄宝殿、圆明堂、紫明堂。1983年4月,放光岩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放光岩所在地郊尾镇长安村的信众和企业家同心协力,积极捐资扩建盘山公路,把公路修到了寺门前,方便村民和游客往来,现在每天南来北往的香客络绎不绝,香火旺盛,胜过他山。沿寺后的羊肠小道,拾阶而上,沿途又增添了几座精巧的避雨亭,有樾秀亭、翠芳亭,山顶处还有一亭,名曰望海亭。伫立望海亭,极目四望,云雾飘渺,东西南北,一览无余,如果晴天还可以眺望湄洲湾南岸的海景,海天一色,壮志入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