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史>莆田历史大事记

    莆田历史大事记

      周

      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前

      今莆仙地属扬州域七闽之地。

      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后

      今莆仙地域属百越之地。

      秦

      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

      今莆仙地属闽中郡。

      汉

      高祖五年(前202年)

      今莆仙地属闽越国(又称东越国)。

      元狩年间(前122~前117年)

      临川(属今江西省)何氏兄弟9人到今九鲤湖畔炼丹(相传化鲤成仙,后仙游县由此得名)。

      元鼎五年(前112年)

      闽越王余善叛汉。汉会稽郡守朱买臣率兵讨伐,余善败逃,在今莆仙山区筑台顽抗。

      元封元年(前110年)

      汉军灭闽越国,今莆仙地属会稽郡。

      始元二年(前85年)

      今莆仙地属冶县。

      建安十二年(207年)

      今莆仙地属侯官县。

      晋

      太康三年(282年)

      今莆仙地域划入晋安县。

      太元年间(376~396年)

      中原氏族林格首先迁入今莆田境地。

      南北朝

      梁天监元年(502年)

      析晋安郡南部设置南安郡,以郡代县。今莆仙地属南安郡。

      陈永定二年(558年)

      名儒郑露三兄弟自今永泰县迁凤凰山(又名南山)下构建“湖山书堂”讲学,为莆仙地域教育事业的发端。

      是年,郑氏舍书堂为禅寺,为莆仙境内最早的佛寺。隋开皇九年(589年),扩建为金仙寺(今为广化寺)。

      陈天嘉五年(564年)

      十一月,陈将章昭达起兵讨伐割据建安、晋安两郡的陈宝应,陈败逃至莆口(莆仙地域最早的港口)后被执。莆口为境内地名出现于载籍之始。

      陈光大二年(568年)

      析南安郡初置莆田县,辖境约为今莆田市的范围,县治在延陵里(今城区),属丰州(今福州),不久废。

      隋

      开皇九年(589年)

      改丰州为泉州(今福州),降建安、南安二郡为县,再置莆田县。不久撤莆田县,并入南安县。

      唐

      武德五年(622年)

      复置莆田县,属丰州(今泉州)。

      贞观元年(627年)

      创建诸泉塘(今城厢区北磨附近)、永丰塘(今城厢筱塘)和沥浔塘(今城厢霞林、东坡附近),后又建颉洋塘(今涵江卓坡附近)和国清塘(今黄石郑庄附近),为莆田最早的水利设施。

      贞观二年(628年)

      建立玄妙观(今荔城兼济桥北岸),为莆田最早的道观。

      垂拱二年(686年)

      修建龙华寺(在仙游龙华乡),为仙游县境最早的佛寺。

      圣历二年(699年)

      析莆田县西半部置清源县,两县同属武荣州(今泉州)。不久,废武荣州,两县隶于泉州(今福州)。

      久视元年(700年)

      复置武荣州,莆田、清源两县复属武荣州。

      景云二年(711年)

      改武荣州为泉州,莆田、清源两县属泉州。

      天宝元年(742年)

      改泉州为清源郡,清源县为仙游县。

      天宝十一年(752年)

      莆田县林披以明经及第,授临汀曹椽。

      乾元元年(758年)

      改清源郡为泉州,莆田、仙游两县隶于泉州。

      大历年间(766~779年)

      莆人林蕴(林披之子)创办“澄渚书堂”,为莆田立县后的第一所私立书堂。

      大历七年(772年)

      福州刺史李椅命所属郡县设学,莆田县始设官学。

      建中年间(780~783年)

      吴兴在杜塘(今莆田县西天尾镇露尾村)围海造田,并筑延寿陂。

      贞元七年(791年)

      林藻举进士。

      元和八年(813年)

      福建观察使裴次元于红泉界(今莆田县黄石附近)筑堰储水,垦田322顷。

      莆田县始筑镇海堤(即今南北洋海堤)。

      长庆二年(822年)

      名僧无了于莆田龟洋开山,辟茶园千余亩。

      咸通年间(860~873年)

      莆田排“百戏”迎接宗一禅师,莆田戏剧首见史籍。

      咸通六年(865年)

      仙游创建九座寺,正觉禅师在寺西建石塔,宋崇宁三年(1104年)徽宗赐名“无尘塔”。这是福建省所发现的最早石塔。

      咸通十一年(870年)

      无了在龟洋建寺(即今龟山寺)。

      乾符六年(879年)

      黄巢农民军自福州入莆,军纪严明,缺柴烧饭,仍不愿伐城内寡妇王氏的一株荔枝。此树后归宋氏,即今“宋家香”古荔。

      中和元年(881年)

      创建慈寿寺(今囊山寺)。

      景福二年(893年)

      仙游郑良士著《白岩诗文集》和《中会集》各10卷,向朝廷献诗500首,授国子四门博士。

      五代·南唐

      保大七年(949年)

      改泉州为清源军,莆仙两县隶于清源军。

      宋

      建隆元年(960年)

      仙游县开办莆、仙最早的中医馆“惠民药局”。

      乾德二年(964年)

      陈洪进奉表纳款于宋,宋改清源军为平海军,莆仙两县隶于平海军。

      开宝三年(970年)

      在莆仙交界处设长岭铺驿站。

      太平兴国元年至三年(976~978年)

      平海军节度使陈洪进在萩芦溪迎仙渡截溪筑上、下二陂,溉田百余顷。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

      陈洪进把漳、泉二州14县(含莆、仙两县)正式纳入宋朝版图。宋朝廷改授陈洪进为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

      同年,仙游游洋人林居裔聚众起义,自号“西平王”,进逼泉州。涵江人陈应功率官军讨伐,战死。浙西南路转运使冯翊、漕使杨克让奉命剿抚,林居裔战败请降,后被莆田县令黄禹锡诱杀。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

      析莆田、仙游、福清、永福(今永泰)四县境合游洋、百丈二镇置兴安县(旋改兴化县),建太平军领之,军治、县治均设在游洋。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

      划德化县九座山一带归仙游县,改太平军为兴化军,将泉属之莆仙两县划归,时兴化军领莆田、仙游、兴化3县。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

      移兴化军治于莆田,扩建莆田县城为军城,内为子城,建谯楼;又拆外城筑土垣,以环居民。

      雍熙四年(987年)

      湄洲岛上始建妈祖庙,纪念林默娘。

      淳化元年(990年)

      创建莆田县“报恩东岩教寺”,寺前有东晋时种植的古樟树。

      咸平二年(999年)

      建兴化军学、三礼堂和御书阁。

      咸平五年(1002年)

      仙游县迁建文庙于城南燕池,并建立县学。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

      再建天庆观(即唐初创建的玄妙观,元代又改名玄妙观)。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

      开始种植耐旱的“占城(今越南)稻”,俗称“旱占”。

      天圣八年(1030年)

      仙游县枫亭人蔡襄登进士甲科。

      庆历四年(1044年)

      兴化发生旱灾,蔡襄奏准减免一半丁口税。

      嘉祐年间(1056~1063年)

      知军刘谔在莆田县兴教里(今梧塘、?芦)尖山后创建太平陂,引?芦溪水南注,溉田700顷。

      嘉祐三年(1058年)

      蔡襄著成《荔枝谱》,为世界最早的果树栽培学专著。{nextpage}

      嘉祐四年(1059年)

      仙游县枫亭建望海塔。

      治平四年(1067年)

      十月,兴化军发生大地震。

      熙宁二年(1069年)

      修建莆田县至兴化县的驿道100里。

      熙宁三年(1070年)

      仙游县枫亭人蔡京、蔡卞兄弟登同榜进士。

      熙宁九年(1076年)

      莆田县徐铎殿试第一,兴化县清源里(今属莆田县)人薛奕武科进士第一,时有“一方文武魁天下”之誉。

      熙宁十年(1077年)

      兴化军发生饥荒。

      元丰六年(1083年)

      莆田县古代最大的水利工程--木兰陂历时9年建成(1988年,木兰陂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丰八年(1085年)

      莆田人李泮舍梅峰地建寺,后称“崇宁寺”、“报恩光孝寺”(俗称梅峰寺)。

      元祐五年(1090年)

      境内发生飓风,沿海居民被海涛漂溺者1万多人。

      崇宁元年(1102年)

      境内大旱,干渴而死者众。

      大观二年(1108年)

      仙游建龙华双塔。

      大观四年(1110年)

      十二月二十日,降大雪,群山皆白,荔枝冻死。

      宣和元年(1119年)

      在军城立徽宗御书“神霄玉清万寿宫”碑。

      宣和三年(1121年)

      改筑军城,高1丈5尺,周7里83步,引北阙水为濠。建城门5个:东“望海”,西“肃清”,南“望仙”,北“望京”,东北“宁真”。

      宣和五年(1123年)

      宋徽宗诏封林默娘为“南海女神”,赐“顺济”庙额。

      靖康元年(1126年)

      太守江常始建熙宁桥(俗称“阔口桥”,在今城厢区)。

      建炎元年(1127年)

      莆田人李富、方天贶建延寿桥,接通福州至兴化军的驿道。

      建炎二年(1128年)

      李富输家财募义兵抗金,朝廷授以官,不就。

      建炎四年(1130年)

      杨功兵犯兴化军,被守军方迪等击退。

      绍兴八年(1138年)

      莆田县黄公度殿试第一,为榜魁;陈俊卿第二,为亚魁;林邓以73岁高龄为榜尊;龚茂良年18岁为榜幼。时称“四异”。

      同年,高宗为黄公度读书处题书“登瀛阁”匾。

      同年,莆田人方略撰《祥应庙记》,有商人舟往“三佛齐国”(今印度尼西亚群岛)的记载。

      绍兴十年(1140年)

      宰相赵鼎谪居兴化军,结识郑樵。

      绍兴十三年(1143年)

      兴化军发生大水灾,死者甚众。民众以灾伤投诉者一日数万户,莆田知县高维岳闭门不予受理。

      绍兴十五年(1145年)

      仙游知县陈知一始建城墙。

      绍兴十九年(1149年)

      兴化县郑樵(今属莆田县)赴临安上新著书,诏藏秘府。

      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

      兴化各寺田产入官,后于嘉定二年(1209年)归还各寺。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

      莆田县丞冯文肃主持重修木兰陂,郑樵为其作《重修木兰陂记》。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

      郑樵著成《通志》200卷。

      隆兴二年(1164年)

      知军张元滔奏准减“犹剩米”之半。“犹剩米”系为镇压福建各地起义,向兴化军加征军米2.5万石,后成定例。乾道三年(1167年),知军钟离松奏准尽数免除。

      乾道元年(1165年)

      广化寺释迦文佛石塔建成。其艺术精美,为八闽之冠。(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乾道二年(1166年)

      仙游知县赵公卿修建四城门:东“九仙”,西“甘泽”,南“毓庆”,北“横翔”。

      乾道五年(1169年)

      兴化县郑侨(今属仙游县)殿试第一。

      同年,知军钟离松修《莆阳图经》7卷(明代《兴化府志》录存林光朝《图经序》1篇)。

      同年,仙游蔗糖开始从太平港(今枫亭港)运销江淮一带。

      淳熙三年(1176年)

      开建仙游东乡平原中部的第一大水渠--杜陂。

      淳熙十年(1183年)

      理学家朱熹讲学于军城东门外。

      淳熙十三年(1186年)

      境内发生地震,壶公山巨石崩,声彻数里。

      绍熙二年(1191年)

      朱熹在枫亭塔斗山“会心书院”讲学。

      绍熙三年(1192年)

      知军赵彦励主修《莆田志》15卷。

      庆元五年(1199年)

      境域岁饥,发生饥民与兵卒暴动。

      嘉定七年(1214年)

      莆田人李俊甫撰成《莆阳比事》一书,雕版印行。

      宝庆三年(1227年)

      兴化军通判陈振孙搜集莆田名家藏书1180余卷,编著《直斋书录解题》。

      绍定三年(1230年)

      知军曾用虎修筑军城,长1298丈,高1丈8尺,表里砌石,覆以砖。

      端平二年(1235年)

      莆田人吴叔告殿试第一。

      淳祐二年(1242年)

      知军杨栋和仙游知县蔡次传于仙游县南筑陂引水,溉田3000亩。

      淳祐三年(1243年)

      命福建安抚司照沿海例,编组福、兴、泉民船,以备更戍。

      淳祐四年(1244年)

      兴化军疫病流行。

      淳祐九年(1249年)

      刘克庄的《后村居士集》30卷付梓。

      淳祐十一年(1251年)

      在涵江建孔庙和书院,理宗为其题“涵江书院”匾。

      宝祐五年(1257年)

      仙游县尉黄岩孙为该县主撰第一部县志--《仙奚谷志》。

      咸淳四年(1268年)

      莆田县陈文龙殿试第一。

      景炎元年(1276年)

      年初,元军大举南下,宋礼部侍郎陆秀夫奉诏入闽,驻枫亭驿,颁发《抚安闽民檄》,号召各郡兴兵勤王。

      六月,右丞相文天祥至涵江访郑颐吉,为港头里社书“新有社”三字。

      七月,元军南进。丞相陆秀夫、枢密使张世杰奉帝南航至莆田县,宿于壶公山白云院。帝以陈文龙知兴化军。

      同月,帝驻仙游枫宁驿,招募民兵,筹集渔船。陆秀夫奉太后之命娶枫亭民女蔡荔娘。

      八月,元军入兴化县,知县胡拱辰自杀。

      十二月,元军在宋叛将林华引导下攻兴化军,通判曹澄孙以城降。陈文龙被执不屈,与其母同绝食而死。

      同年,在涵江孝义村设上里盐场,共有盐坎2111坎,为莆田第一个盐场。

      景炎二年(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

      三月,陈文龙族叔陈瓒起兵收复军城。宋升兴化军为兴安州。令陈瓒为通判,权知州事。

      十月,元军复陷州城,陈瓒被执不屈而死。元军屠城3日,死3万多人,“血流有声”。

      元

      至元十五年(1278年)

      升兴安州为兴化路。

      至元十六年(1279年)

      划路城城区及附郭置四厢录事司,与县分治。

      至元二十年(1283年)

      十月,兴化路发生地震,有声如雷。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

      仙游人朱三十五聚众起事,攻莆田青山,被万户李纲击溃。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

      秋,风沙毁莆田海堤,损坏军粮、民食8万石。

      大德年间(1297~1307年)

      仙游惠民药局设官,聘良医主之,佐掌出入之籍。

      大德二年(1298年)

      仙游县枫亭崇福寺僧祖和奏请在双迟(今枫亭波安)创建盐埕。

      大德八年(1304年)

      崇福寺僧何自永募捐建枫亭太平陂,灌溉农田。

      皇庆二年(1313年)

      兴化县治由游洋迁往湘溪,称为“新县”。故将游洋称为“旧县”(古邑)。

      延祐年间(1314~1320年)

      兴化路总管郭朵儿自木兰陂引水环郡东北与延寿溪会合,灌溉北洋田万余亩。

      延祐七年(1320年)

      莆田县尹张敬叔重刻绍熙《莆田志》。

      至治三年(1323年)

      兴化路判官赵焕卿修复江口桥。

      元统二年(1334年)

      龟洋僧越浦创建莆田县宁海桥。桥在木兰溪入海口,为兴化路最大的桥梁工程。

      至元四年(1338年)

      境内发生饥荒,官吏令民众纳谷补官仓。

      至元六年(1340年)

      朝廷恢复科举,仙游县龙华人林济孙殿试第一。

      至正二年(1342年)

      仙游乡民陈一壶率众攻占县城,杀马知县。兴化路武官李约赴仙剿办,击溃民军。

      至正三年(1343年)

      仙游县枫亭人林亨殿试第一。

      至正四年(1344年)

      境域发生旱灾,大饥,人相食。

      至正十二年(1352年)

      官吏借修葺路城敛财中饱,拆墓石砌城。

      同年,仙游人陈君信率众陷县城,进攻路城。经历高本祖领兵抵拒。陈返兵攻永春,败死。

      至正十三年(1353年)

      兴化知县达鲁花赤臧吉扩建兴化县署,改制锦坊为谯楼。

      至正十四年(1354年)

      仙游刘广仁率众攻陷县城,杀知县达鲁花赤,又攻路城。守军拒之,刘广仁退回仙游。广化寺在兵乱中被毁。

      至正十七年(1357年)

      亦思法杭(元时来泉州经商的波斯“亦思法杭”人)义兵万户赛甫丁和阿迷里丁踞泉州,争兴化路,开始了为期9年的亦思法杭兵乱局面。

      至正十九年(1359年)

      正月,行宣政院使三旦八自称平章,原兴化路总管安童自称参政,在兴化路设分省,领莆、仙、兴3县。

      三月,阿迷里丁袭取兴化路城,虏三旦八,安童逃往仙游。民众不堪骚扰,群起反抗,阿迷里丁夜逃泉州,原兴化路同知柳伯祥入城安置。

      至正二十年(1360年)

      兴化路推官林德隆逐柳伯祥,据路城自任总管。不久,同知陈从仁和分省右丞藏思丁等合兵杀德隆,林德隆长子林琪向亦思法杭兵求援。藏思丁、赛甫丁又和阿迷里丁合谋杀陈从仁。陈从仁弟陈同向漳州总管罗良求援,与柳伯祥弟柳伯顺合兵攻枫亭,击败林琪,追至莆田吴山,沿途烧杀。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

      柳伯顺攻陷路城,自称府判。不久,阿迷里丁的部下扶信逐柳伯顺,自称元帅,以林琪弟林瑛为兴化总管。麻哈谋攻占仙游,胡兴祖、上官惟大进兵兴化县追捕柳伯顺,兴化路在兵乱中惨遭蹂躏。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

      柳伯顺攻陷兴化县,陈同攻占仙游,两次攻路城,不克。

      同年,泉州市舶司阿巫那杀阿迷里丁,拥有其众。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

      阿巫那遣部下博拜、大阔等攻陷仙游县城搜捕陈同,驻兵枫亭。接着进兵兴化县追捕柳伯顺,沿途大肆烧杀。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

      闰十月,兴化路发生地震,有声如雷。

      同年,阿巫那部下哈散和博拜、大阔等率兵攻入路城,并大肆劫掠涵江、江口,直至福清的蒜岭、渔溪、宏路等地。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

      正月,博拜、麻哈谋、金阿里等攻占兴化、仙游两县城,所至之地,杀掠殆尽。

      二月,林瑛、柳伯顺合兵攻入路城,擒杀哈散。驻仙、兴两县的亦思法杭兵逃回泉州。

      三月,博拜、大阔、麻哈谋、金阿里等倾巢而出,由枫亭趋莆田吴山,击败林琪,沿途任意烧杀抢掠。

      四月,福建参知政事陈友定奉命讨伐亦思法杭兵,攻克兴化路城,杀博拜、大阔、麻哈谋、金阿里及亦思法杭兵数千人。部分亦思法杭散兵逃窜乡下,被民众击毙。至此,亦思法杭兵乱9年,兴化路3县死难2万多人,焚屋近4万家。

      五月,陈友定克泉州、漳州,歼灭亦思法杭兵,擒杀阿巫那。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

      莆田县书籍雕版技工俞良甫东渡日本。侨居20多年中,其雕刻的几十种版本,现被视为珍籍收藏。

      明

      洪武元年(1368年)

      明征南将军汤和率军泛海至闽,元兴化守将叶万户弃城逃跑,至此,兴化路3县归明。

      同年,设置兴化卫,下辖中、左、右、前、后5个千户所,统兵6189名。

      同年,废四厢录事司,以其地并入莆田县。

      洪武二年(1369年)

      改兴化路为兴化府。

      洪武三年(1370年)

      改莆田县署为府署,另建县署于城左厢善俗坊(即今址)。

      洪武四年(1371年)

      仙游知县周从善倡建县前、沙溪、石马3处邮铺,各设铺司1人、铺兵4人。

      洪武五年(1372年)

      境域发生水灾,民众溺死甚多。

      洪武十二年(1379年)

      兴化卫指挥程升扩建府城,周11里1830丈。改南门名“迎仙门”,北门名“拱辰门”。

      同年,仙游知县周思敬倡建养济院(即麻风院)。

      洪武二十年(1387年)

      创设平海卫。又设莆禧守御千户所,隶于平海卫。拆东角海堤石移筑两卫城。并建有迎仙、冲沁、嵌头、青山、吉了等军寨。

      永乐三年(1405年)

      崇仁里民林守武聚众起事。

      永乐四年(1406年)

      莆田县林环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预修《永乐大典》。

      永乐五年(1407年)

      兴化府通判黄彬重修延寿陂。陂自唐代创建至此已600余年,溉田2000多顷。

      永乐七年(1409年)

      兴化县知县杨武以里狭圈小,经费不支,奏准裁撤县丞、主簿两衙。{nextpage}

      永乐八年(1410年)

      倭寇2000多人在莆田平海登陆,平海卫指挥同知王茂率军抵抗,倭寇逃去。

      宣德六年(1431年)

      郑和第七次下西洋,航经湄洲湾时,修葺并扩建妈祖庙。莆田各卫水手亦多随郑远航。

      宣德七年(1432年)

      仙游民惧赋逃亡,知县王彝发放耕牛、种子,招归耕种,鼓励垦荒,3年免征赋税。

      正统七年(1442年)

      莆田县知县刘比在萩芦溪迎仙渡把宋初陈洪进所筑的上、下2陂合筑为1陂,名为南安陂。

      正统九年(1444年)

      户部侍郎焦宏迁南日水寨于吉了澳,仍名南日,弃旧南日不守。

      正统十三年(1448年)

      裁撤兴化县。析长乐、武化2乡6里地归莆田县,为广业里;永贵1乡4里地归仙游,为兴泰里。

      是年,山区虎患频繁。

      景泰二年(1451年)

      春夏大旱,沟渠尽涸,斗米至200钱。

      同年,莆田县柯潜殿试第一。

      景泰四年(1453年)

      全省乡试中式90名,莆田县占44名,时有“一邑半榜”之誉。

      景泰六年(1455年)

      大旱,民众觅食。

      天顺年间(1457~1464年)

      郡进士郑球在兴化县广业里雇工筑陂垦田,人称“郑雇陂”,并首次采用水车溉田。

      天顺二年(1458年)

      参政方逵重修泗华陂(陂的始建年代无考)。

      成化元年(1465年)

      仙游人郑纪倡建仙游鹿鸣桥、步云桥,重修青龙桥,并奏准免去苛税。

      成化二年(1466年)

      郡守岳正主持修复江口桥,又自塘东开沟引水直至涵口(今渠桥乡港利村),灌溉城东南大片良田。

      成化三年(1467年)

      岳正主持开浚小西湖。

      成化十一年(1475年)

      仙游李道隆率众攻占万善里,被仙游县守军把总魏升剿杀。

      成化十二年(1476年)

      夏秋大旱,知府奏准减免税粮三成。

      成化十五年(1479年)

      境内发生虫食禾,民大饥。

      成化十九年(1483年)

      重建仙游枫亭太平陂。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

      兴化府发生地震。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

      春、秋旱,麦、稻无收,知府丁镛奏准减免税粮。从湄洲湾运粮至兴化,民赖以济。

      弘治二年(1489年)

      莆田人黄仲昭修成《八闽通志》,于次年刊行。

      弘治三年(1490年)

      彗星出现。

      弘治四年(1491年)

      漳平温文进率数百名民军攻占仙游万善里,被魏升击溃,温被杀。

      弘治八年(1495年)

      境域发生地震。

      弘治九年(1496年)

      莆田广业里资国寺僧乌七三聚众数千人攻入仙游,扎营兴泰里。后魏升杀乌七三,火烧资国寺。

      弘治十年(1497年)

      七月十一日,飓风、大雷雨折树毁屋。

      弘治十一年(1498年)

      四月初,连日大雨,山洪暴发,近山处水深数尺,平原水深没胸,人畜漂流,房屋倒塌甚多。

      弘治十二年(1499年)

      夏、秋、冬三季干旱,民众因争水多次械斗。巡按御史胡华奏免征税粮。

      弘治十三年(1500年)

      夏秋旱,疫病流行,死亡甚多。

      弘治十四年(1501年)

      夏末,江南著名画家唐寅(伯虎)游览九鲤湖。

      弘治十六年(1503年)

      莆田人周瑛、黄仲昭编成《兴化府志》54卷。

      是年冬,大雪,荔枝冻死。

      正德元年(1506年)

      郑纪重修仙游县城墙(土墙)。

      正德三年(1508年)

      知府顾发库银千两,重修仙游县城墙,基砌石,外包砖。

      正德五年(1510年)

      十二月十七日,冷空气侵袭,果树多冻死。

      正德七年(1512年)

      汀、漳民军袭击仙游县城,被典史段宣同魏升击溃。

      正德八年(1513年)

      明经进士仙游人陈应乾主持重修仙游榜头的杜陂渠。

      正德十一年(1516年)

      二月二十六日,飓风作,下冰雹有大如蛋者,仙游县麦子全毁。

      同年,漳平邝勰率民军数千人围攻仙游县城,被明军魏升部击杀数百人而败退,而魏升受重伤致死。

      正德十四年(1519年)

      八月十五日,漳平张汤率众攻仙游县城,兵败被擒。

      正德十五年(1520年)

      境内发生地震,有声如雷,房屋倒塌。

      正德十六年(1521年)

      在仙游万善里白岭寨设置巡检司。

      是年,莆田县会试中式16人,占上榜福建省籍进士一半。

      嘉靖元年(1522年)

      莆田县乡试中试40人。

      嘉靖二年(1523年)

      七月,广东饶平人申大总率民军从白隔岭攻仙游县城,被典史苏廖榕率兵击败。十月,申大总复率众攻莆田,分巡吴昂领兵阻击,大总向九座山退却。

      嘉靖四年(1525年)

      夏、秋大旱,稻麦歉收,田赋减征五成。

      是年,仙游知县肖宏鲁主持重修城墙,建鼓楼及4城门。

      嘉靖七年(1528年)

      大旱,稻绝收。

      嘉靖十五年(1536年)

      秋,大旱,巡按御史李元阳奏准减征田赋三成。

      嘉靖十六年(1537年)

      知府吴逵把南北洋涵洞500多个减为内外堤涵洞80口,整理加固,并建立管理制度。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

      莆田人黄继固、黄谦、林仰成、江从春应福建乡试分获第一、三、四、五名,林文宾应广西乡试中第二名,时誉曰“五魁”。

      同年,倭寇偷袭莆田泥泸澳,副千户叶巨卿迎战,俘倭寇14人。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

      倭寇再攻泥泸澳,叶巨卿阵亡。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

      五月,飓风为灾,拔树木,毁屋瓦。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

      莆田发生地震,有声如雷。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

      莆田人林兆恩讲学于东山樵舍(今东山祖祠),倡儒、道、释“三教合一”之说。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

      倭寇偷袭莆田吉了寨,参将黎鹏举迎战,杀倭寇百余人,俘87人。

      是年,倭寇又潜袭莆田白湖(今属涵江区),知千户邱珍战死。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

      六月初一,倭寇在仙游太平港(今枫亭港)登陆,百姓拥上金钗桥,桥断,压死多人。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

      倭寇千余人在三江口(今属涵江区)登陆,焚掠新桥头、涵江、镇前、洋尾等地,进逼府城。次年,官军击败倭寇于锋头澳和野马洋。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

      四月,倭寇500余人自仙游窜犯永春。翌月,又从仙游窜抵永泰县城,官兵不能御。

      嘉靖四十年(1561年)

      倭寇2000多人由三江口侵入内地,集于黄石林墩村。

      是年,疫病流行,林兆恩收尸2000多具葬于太平山。

      是年,倭寇进迫府城,屠掠四乡,荔浦村民奋起抵抗,并派人到城求援,参将侯熙坐视不救,倭寇屠村,水为之赤。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

      上半年,倭寇掠枫亭,烧毁塔斗山会心书院。

      十月,戚继光率部自福清入莆,夜歼倭寇于林墩。又击退枫亭倭寇,重建会心书院。戚继光部离闽后,倭寇又重新纠集,大举进迫府城。十一月二十九日,倭寇陷城,同知奚世亮、训导卢尧佐战死,军民死亡3万多人,此系当时东南沿海惟一被倭寇攻陷的府城,八闽为之震动。

      是年,疫病继续流行,死亡甚众,林兆恩收葬遗尸1.7万余具。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

      朝廷任命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再调戚继光率浙兵援闽。二月,倭寇退出府城盘踞平海卫。五月,新任福建巡抚谭纶亲到莆田诸林,督率俞大猷、戚继光、刘显等部合力进剿,歼倭寇于平海卫,斩倭2300人。

      十一月,倭寇2万多人围困仙游,知县陈大有等率军民坚守。

      十二月,谭纶督戚继光等部大破倭寇于仙游城下,万余倭寇南窜惠安、晋江。明军向南追剿,莆仙倭寇始平。

      是年,境域发生大风雨、海啸,海水泛滥至府城外。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

      福州、兴化、泉州三府同日发生地震。

      隆庆五年(1571年)

      修葺府城东、北2城门。取4门名:东“镇海”,西“永清”,南“迎和”,北“拱辰”。

      万历二年(1574年)

      秋旱,米价昂贵。

      万历三年(1575年)

      莆田人康大和修成《兴化府志》36卷(此书日本内阁文库存有1部,莆田县图书馆尚存残本4册)。

      万历四年(1576年)

      仙游知县徐观复倡办“尚志”、“顺阙”、“归象”、“养正”、“近圣”5所书院。

      万历九年(1581年)

      扩建兴化府城西北角,围乌石山在内,长85丈5尺,俗称“重城”。

      万历十六年(1588年)

      十二月,莆田广业里柯守岳、曾廷邦与畲民雷五聚众起事,进占枫岭亭,及永福县五都。次年二月,于大洋为官军所败,柯守岳、雷五等被杀。

      是年,莆田知县孙维有把县衙署门坊的“莆阳文献”、“海滨邹鲁”2匾改为“壶兰雄邑”和“文献名邦”。

      万历十八年(1590年)

      在仙游游洋筑土城,设巡检司。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

      福建巡抚金学曾檄各府县栽种自吕宋国(今菲律宾)引进的番薯(地瓜),以佐五谷。枫亭民众始育番薯苗,销往莆田、永泰及泉州府各县,为当时福建最大的番薯苗基地。

      是年,刑部郎中仙游人郑瑞星主持修筑杜陂上游一段16里长的陂渠,俗称“官陂”。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

      十一月初九夜,发生强地震,府城墙崩数处,屋倒、树折、池涸。洋尾等地地裂,中出黑沙,有硫磺臭味,人畜均有伤亡。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

      兴化府城竣工,全砌以砖石,时称“石兴化”。

      万历四十年(1612年)

      风雨大作,雹大如拳,瓦飞树折。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

      林尧俞修成《兴化府志》,即“万历癸丑志”。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

      六月初八至初九,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考察游览九鲤湖,并写了《游九鲤湖日记》。

      是年,仙游蔗农始建糖车“蔗庸”(榨糖作坊),夹蔗取汁,煎为糖。

      崇祯十二年(1639年)

      八月十七日,大风,仙游下“豆雨”。

      是年,郑芝龙(郑成功之父)击败荷兰军队于湄洲湾外海。

      崇祯十六年(1643年)

      地大震,有声如雷。

      崇祯十七年(1644年)

      六月,仙游县林尾郎、赵士挺等率农民夜攻县城,被县令许令瑜率军击败,林尾郎被杀。福建总兵郑芝龙亦遣施传率兵300人来仙游镇压,纵虐西乡。

      南明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

      年初,唐王政权卖官鬻爵、横征暴敛激起民变。二月,仙游林熙寰、林绍隆率农民在金沙暴动,围攻县城,许令瑜闭门坚守,兴化府分守道遣朱光带兵赴仙剿办。六月,兴化佃农反抗加租,群起暴动,隆武帝派柴世埏来莆“解劝”。

      十月,清兵攻占府城,知府刘永祚自杀。

      十一月,仙游王士玉和莆田潘仲勤起兵抗清,联合郑成功部将杨耿进攻府城。

      清

      顺治四年(1647年)

      九月,杨耿部队和莆仙抗清义军合兵围攻府城,明东阁大学士朱继祚等起兵响应,清总兵张应元闭门不战。

      十一月,清新任分守彭遇?率兵在西洙、马峰击败杨耿,府城围解,清兵大肆杀掠。

      顺治五年(1648年)

      正月,朱继祚、杨耿合兵再围府城,莆田黄鸣俊、林嵋,仙游林兰友起兵响应。三月,城中食尽,彭遇?与知府胡允贡、知县卢于唐开城投降,张应元逃往仙游,明军遂克兴化府城。

      七月,清闽浙总督陈锟、靖南将军陈泰率兵反攻,朱继祚战死,明军败退。

      顺治八年(1651年)

      闰二月,郑成功部攻克平海卫。八月,仙游郭尔隆于寨硒山起兵响应。

      顺治十一年(1654年)

      春,郭尔隆引兵万余占领寒硎山(今仙游郊尾),并击败清军杨瑞凤部。

      秋,郭尔隆中清军诱降计遇难,义军失败。

      十二月,郑成功部将林胜攻仙游,清知县陈有虞率官民坚守。

      冬,下霜40多天,冻死草木六畜。

      顺治十二年(1655年)

      正月初五,林胜用地道火炮攻克仙游县城,兵民死伤惨重,知县陈有虞自杀。十八日,林胜移兵攻府城,不克。二月,林胜回师厦门,清兵复占仙游县城。

      二月,瘴疫流行。

      顺治十三年(1656年)

      正月,大雪,深3尺许,历6、7日方消。

      顺治十四年(1657年)

      七月十二日,郑成功舟师自三江口登岸,进抵涵江、黄石等处筹粮后,从东角遮浪长堤运粮米撤退。

      顺治十六年(1659年)

      九月三十日,飓风大作,东角一段长堤尽坏,海水流入平原,晚稻绝收。

      顺治十七年(1660年)

      正月,大雪,清廷诏官司赈恤流民。

      七月十三日,郑成功的部队攻至黄石等地扎营,3日后撤退。{nextpage}

      顺治十八年(1661年)

      郑成功派部将洪天赐、杨富、陈辉从水路进驻南日、湄洲、围头各岛,接近金门,以防御清兵。尔后,率师渡海收复台湾。

      是年,清廷为防御郑成功部,下令在沿海“截界迁民”,以壶山、天马侧入岸沁为界,强令沿海居民内迁,将界外田园、村落尽皆焚毁废弃。

      康熙二年(1663年)

      清军圈占府城内西北隅民房1200余间,作为明降将杨富的兵营。

      康熙三年(1664年)

      春、夏,大旱。

      康熙四年(1665年)

      岁饥,清兵及杨富兵掠卖儿童,抢劫财物,偷割庄稼,民众备受其害。

      是年,币制紊乱,民生维艰。

      康熙七年(1668年)

      正月,自江口至枫亭修筑界墙,挖界沟。

      康熙八年(1669年)

      二月,界外地展出五里,许民筑屋耕种。康熙十七年(1678年),又再迁新界中的居民于内地。

      康熙十三年(1674年)

      二月,清驻涵江的水师哗变,劫掠涵江、黄石等地。

      三月,闽浙总督靖南王耿精忠叛清,驻莆、仙的清兵乘机大掠,驻涵水师烧毁民屋。

      夏、冬,大灾荒。

      康熙十四年(1675年)

      耿精忠与郑成功长子郑经议和,以枫亭为界,有事互援。

      康熙十五年(1676年)

      九月,耿精忠降清,府城守将马成龙联合郑经部将许耀同拒清兵。

      康熙十六年(1677年)

      二月,清军于莆田太平山击败许耀,占领府城。

      康熙十七年(1678年)

      六月初二夜,大风自东北来,光焰烛地,飞石拔木,有红、绿色火球,大如斗,随风飘接天际。

      十月,贝子(清宗室爵号)南下,要莆仙两县出民夫4万人。

      康熙十八年(1679年)

      福建提督杨捷奏准复界。

      康熙十九年(1680年)

      年初,清军攻占郑军据守的莆田县南日、湄洲和惠安县崇武诸岛,郑经退守台湾。

      三月,准许民众展界复业,将界外荒地的十分之三归郑经降兵耕种。

      春、夏,大旱,谷每石三两银,民有不堪饥饿而自杀者。

      八月,暴雨,平地水涨数尺,房屋倒塌千余间,死者千余人。宁海桥倾圮5孔。

      康熙二十年(1681年)

      春、夏,大旱,万井泉竭,四野地荒。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清水师督施琅率军自平海起航攻澎湖、台湾,郑克?(郑成功之孙)降,中国重归统一。

      是年,全部复界,准许民众在界外居住耕种。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

      七月,兴化府发生地震,有声如雷。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

      朝廷下令禁用前朝钱币。

      康熙三十年(1691年)

      七月十日,风雨大作,海啸,海水淹没稻田。二十九日,再次发生海啸,海船漂入沙堤、五龙等村。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

      秋,大旱,仙游慈孝里(今园庄)民众哄抢官粮。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

      秋,大水,木兰陂基址塌陷。莆田人林祯捐资主持抢修木兰陂新堤。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

      莆田人林麟焻、朱元春修《莆田县志》36卷(今北京图书馆藏有一部)。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

      正月初五,仙游县城西门外总济楼因鞭炮失火,烧毁3条街道、民房数百间。

      九月,输林院检讨范光宗提学福建,将明崇祯初年兴化府学泮额(招生名额)分配不均的讼案上奏朝廷,获得康熙皇帝批准,按《学政全书》规定办理,历时81年的莆仙泮额讼案得以公结。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

      春、夏,大旱,晚稻绝收。

      康熙六十年(1721年)

      大雪,满眼皆白,平地深达1尺,数日始消。

      是年,疫病流行,有全家死亡者。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六月二十四日,大雨,漂流许多民房。

      夏,疫病流行,有的全家死亡。

      雍正二年(1724年)

      四月某日,有陨石烁芒数丈,坠地有声如雷。

      雍正四年(1726年)

      莆田县发生村民暴动,共分富户财产。府守李汝霖派兵镇压,经数月始平息。

      雍正七年(1729年)

      在涵江设立海关卡口。

      雍正十年(1732年)

      八月中旬,连日暴雨,河水猛涨,舟可入府城,仙游县城水上官堂,民屋倒塌无数,多有死者。宁海桥倾圮丈余。

      九月,境域发生地震,出现山裂。

      雍正十三年(1735年)

      在仙游枫亭设置巡检司。

      是年,仙游知县陈兴祚重建金石书院。

      乾隆十六年(1751年)

      夏,大旱。

      十二月初六日,莆仙两县夜半地震有声。

      乾隆十八年(1753年)

      春夏间,大疫,有全家死亡者。

      乾隆十九年(1754年)

      仙游金石书院设图书馆。巡抚陈宏谋赠书51部156本。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

      莆田人廖必琦修成《莆田县志》(通称《乾隆志》)。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

      大旱,田野焦干,田皆裂。由浙江平阳海运粮米到莆仙,以平抑粮价。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

      二月,下大冰雹,如棋子形。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五月,有豹从仙游北门入城,全城大哄。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

      夏、秋旱,大饥。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

      叶和侃纂成《仙游县志》53卷。

      乾隆五十年(1785年)

      莆田后洋雕匠制成贴金透雕花篮一只,被送入宫中,至今仍陈列在北京故宫历代艺术馆。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

      霍乱由南日岛传染到涵江哆头,该村死亡数百人。

      嘉庆二年(1797年)

      六月,大水成灾,船可自府城东、南两门直至古谯楼,民房倒塌不少。

      嘉庆七年(1802年)

      三月十八日,有星大如斗,自东向西流,后裂为三,光如月,芒四射,有声如雷。

      是年,知府马双升重修古谯楼。

      嘉庆十二年(1807年)

      莆田创建擢英书院。

      嘉庆十三年(1808年)

      三月初八,莆田发生地震,屋瓦有声。

      同月,壶公山顶有红灯光亮数夜,木兰陂水出现回潮,定庄池水持续一个月呈红色。

      嘉庆十四年(1809年)

      二月十三日,境域地震有声。

      六月十六日,日晕,子夜有一条黑气贯月。十八日和二十七日,地又震。

      嘉庆十六年(1811年)

      二月二十四日,莆仙两县地大震有声。

      嘉庆十九年(1814年)

      十月十三日,莆仙两县地大震,有声如雷。

      道光元年至二年(1821~1822年)

      境域霍乱流行,死亡甚多。

      道光五年(1825年)

      在仙游县城东始建石坊,历经30年竣工,为八闽现存雕刻艺术最精美的石坊。

      道光六年(1826年)

      十二月十九日夜,地大震,大雨。

      同月,有星六七颗自西边飞过。

      道光七年(1827年)

      七月,莆田县东角、遮浪海堤毁坏800多丈,南洋民众数千人日夜抢筑,历时8天修复。

      十二月,下流星雨。

      道光八年(1828年)

      十月,在莆田东角增筑石土海堤140丈,又筑内堤1000余丈,采运乱石10多万担以保护堤址,至十二月竣工。

      道光九年(1829年)

      编设保、甲,调查户口。莆田县84263户、394497人,仙游县24026户、167715人。

      道光十六年(1836年)

      早稻旱情严重,莆田县稻谷歉收20余万石。

      道光十八年(1838年)

      仙游县执黑旗的洋寨村村民和执白旗的溪里村村民互相械斗。此后,“乌白旗械斗”之风传至莆田、德化、大田、南安等县。

      道光十九年(1839年)

      封林默娘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上圣母”。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洋货开始自福州、厦门涌向兴化城乡市场。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

      秋,兴化水灾,平原被水淹没,沿海被海潮浸灌,全府歉收。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

      境内发生水灾,府城墙体被冲塌2处。

      咸丰三年(1853年)

      春,永春县红钱会首领林俊起义,连克德化、大田、永安等县。五月,莆田缙绅陈池养主持设立地方武装“团练局”预筹对付。

      八月二十四日,义军攻仙游,驻白鬲岭的清军参将瑞文逃往府城。在仙游乌白旗农民的配合下,林俊率义军攻克县城,杀知县黄学惠。改元“天德”,改仙游县为“兴明县”,以潘忠达署知县。

      九月初,林俊联合莆田乌白旗农民5000人进攻府城,陈池养率团练配合清军守御,义军撤退。

      同月中旬,清新任仙游知县黄际虞、游击周兆麟等率兵2000名自泉州进攻仙游,在枫亭受到义军和乌白旗农民的截击,清军大败,黄、周被击毙。

      同月二十二日,义军和乌白旗农民再攻府城,遭到守军和新度人张尹仲率领的“南洋乡兵”夹击,义军撤回仙游,其中一路经濑溪时遭到当地举人许捷南所率地方武装的伏击,300人被捕牺牲。

      十月初五,清参将瑞文、兴化府通判其昌率兵2000人自莆田莒溪攻仙游。在距城5里的凌陂被乌白旗农民伏击,瑞文、其昌均被击毙。

      同月上旬,清闽浙总督王懿德调永安、厦门、兴化的清军三路围攻仙游,清军在地方武装配合下,杀仙游乌白旗农民数百人。又袭击九座山,杀义军300多人。

      同月十五日,林俊义军撤出仙游,退守永春。

      同月,莆田界尾、塘边乌白旗农民多次击败官军。

      咸丰四年(1854年)

      正月初三,林俊到仙游盖尾与乌白旗首领朱三、陈尾再商举义。王懿德奏调集重兵“剿办”。不久,朱三、陈尾被杀,林俊义军从此退出兴化。清军以清查林俊为名,把盖尾民居烧尽。

      咸丰五年(1855年)

      十二月,莆田知县金鳌到笏石大仑查办截枪事件,因马快掠一少妇,激起民变,随员被打死10多人,金鳌弃轿逃走。

      咸丰六年(1856年)

      法国天主教士在涵江首设教堂。

      是年,旱灾,米价昂贵,莆绅陈池养请分拨载运往泉州的台米6000石转运至涵江港。

      是年,莆田县洋尾村抗拒官府,把总吴春芳率兵查办,洋尾村民抗拒,吴春芳负伤,官兵败退。

      咸丰九年(1859年)

      九月,知府曾宪德攻大仑、烟波山,民众死伤40人。

      咸丰十一年(1861年)

      五月十日,官军烧毁洋尾村民房,并责令洋尾村交出拒捕人犯,杀害12人。洋尾村民逃至西洪村。七月,官军围攻西洪村,捕村民11人。

      七月二十三日,台风拔树倒屋,城内石坊被刮倒数座。

      同治三年(1864年)

      美国基督教经南日岛传入莆田。

      是年,岁大饥,米每斤钱20文。

      同治五年(1866年)

      正月,闽浙总督左宗棠派兵镇压莆田的小刀会起义,分仙岭、何岭、御史岭三路包围而攻陷起义军根据地莒溪,杀义军200余人。此后,清军在兴化清乡,杀民众146人。

      同治六年(1867年)

      美基督教传教士在南日岛草湖(三墩)村设立教堂,并设义学1所。

      是年,兴化营兵因欠饷闹事,捣毁知府李庆贻的坐轿。

      同治七年(1868年)

      美传教士麦利加、蒲承恩在府城坊巷设立教堂,蒲鲁士在仙游县城建美以美教会,并设女子学校。

      同治十一年(1872年)

      莆田县童生因反对粮差郑某勒索民众,群起罢考。

      同治十二年(1873年)

      仙游陈步祥倡建兴山书院。

      光绪元年(1875年)

      涵江和府城初办钱庄。

      光绪四年(1878年)

      美基督教会在坊巷设立“培元书院”。光绪三十年(1904年),扩展为“哲理中学”。

      光绪九年(1883年)

      四月,在涵江设立电报局,为当时福建省10处电报局之一。

      春旱,早稻秧苗无法插播。

      六月,地大震。

      八月,彗星现,长3丈余,宽如匹练。九月,渐淡。

      光绪十年(1884年)

      法军攻台湾和福建马尾军港,兴化府戒严,编保甲,查户口,修葺城墙。

      是年,巡道刘倬云派兵开垦木兰溪下游的冲积地,造田497亩。

      是年,英安立间教会在仙游开办“培贞妇学”和“培淑女学”。

      光绪十一年(1885年)

      知府施启宗用械斗罚款筑四门城楼,修葺雉堞,并建窝铺27所。

      光绪十四年(1888年)

      兴化霍乱流行,涵江尤甚。

      光绪十五年(1889年)

      冬,枫亭始种罂粟,后蔓延,祸害兴化近40年。

      是年,仙游县鼠疫流行,死亡30人。

      光绪十六年(1890年)

      府城郊区(今属城厢区)农民垦海滩600亩。

      是年,美传教士蒲鲁士夫妇来莆主持教会。

      光绪十七年(1891年)

      莆田县试罢考。

      是年,民众因反抗题捐(一种苛重捐税),捣毁涵江厘金局。{nextpage}

      光绪十八年(1892年)

      十一月二十七日,大雪连日,平地雪深盈尺,荔枝、龙眼多冻死。

      是年,英教会在仙游建“中华圣公会仙游总堂”,并开办“安立间道德内学校”,培养牧师和传教士。

      光绪二十年(1894年)

      美卫理公会、女布道会在府城创办“美以美女学堂”。次年改名“咸益女子学堂”。

      是年,三江口开港,莆田始有轮运。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英基督教圣公会在府城大夫祠创设“兴化圣教医院”为莆田首所医院。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

      五月,鼠疫由枫亭蔓延全府,死亡无数。

      是年,岁考,知府施普荫出卖名额,榜首刘莹堂价三千金,为历代所罕见。

      是年,开辟自三江口至福州的轮船航线。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

      六月,自仙游城关至莆田灵川鼠疫流行,仅灵川书峰村就死亡138人。

      秋,英安立间教会在仙游创办“道德内女学”和“淑音学校”。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英传教士在府城设立“兴化双凤医学校”。美卫理公会在府城创办罗马文版的《奋兴报》(半月刊),光绪三十四年发行中文版,1949年停刊。为莆田首家新闻报纸。

      是年,莆田知县倪惟钦以商人之子列为是科县试榜首,作为偿还借款的交换条件,前九名亦以每名三百金发售,民议沸腾。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外国轮船日本“纪摄丸”号首次驶入三江口港。

      是年,美传士蒲鲁士在莆田创办“美兴纺织局”。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五月十二日,在府城开设兴化邮局,丹麦人米德诺任局长,在涵江设邮政信柜。十一月十三日,改设涵江邮局和兴化信柜。这是省内开设的第五个邮局。

      是年,美卫理公会牧师陈宗信创设仙游圣路加医院。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

      日僧岛津博岩来莆,以传教为名骗取群众钱财。经当局照会日本驻厦门领事阻止。

      是年,学政檀玑按临兴郡,与士子交通关节,武科则全数出卖,士论哗然。

      是年,湘人何兰桂来莆,借传授拳术组织哥老会。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正月,莆田知县蒋唐祐在凤山寺设“莆田官立小学”。四月,又改为“蒙养小学”,学生哗然罢散去。翌年,知县牛云汉改办为“官立小学”。

      二月,莆田诸生抗议知府、知县不顾冬、春大旱,放水入海,群起罢学。

      春旱,物价腾贵。清廷为偿付“庚子赔款”,向兴化府加派捐税5.4万两。府县官员乘机额外浮收,激起两县民变。莆田县令蒋唐?被驱逐逃往福州。五月,仙游民众拥进县署,捣毁税局。仙游县令王士骏向省、府请兵查办。

      五月上旬,闽浙总督许应马癸、兴化知府王贵均派兵到仙游剿办,杀民众10多人,烧毁民房108座。继又勒赔兵费1800两,激起全城罢市。

      冬,新疆道监察御史、莆田人江春霖参劾庆亲王奕匡力及其党许应马癸,并加入莆仙官员额外勒捐之罪。案交两江总督张之洞查办,知府王贵、莆田县令蒋唐?、仙游县令王士骏皆被革职。

      同年,涵江邮局始设莫尔斯电报机,与福州通报。

      同年,仙游创办第一所小学“官立金石小学”。民国6年改为仙游县立小学。

      同年,西班牙教会何神甫在仙游县城兴建教堂。

      同年,全府鼠疫蔓延,灭门绝户不少,涵江的哆头一村就死亡400多人。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涵江绅士黄绶、黄纪星等在霞徐创办崇实中学堂,因牵连革命活动,于次年被迫停办。他们在上海设立的“达文社”亦被查封。

      同年,在涵江设立邮电局。

      同年,莆田人宋发祥、郑玉清留学美国,为莆田第一批留学生。

      同年,美传教士蒲鲁士成功地移植莆田荔枝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称“蒲氏荔枝”。

      同年,美女教士李师姑在仙游建“美以美女医馆”,由美籍医师美德信主持医务,专收女病员。后为仙游县医院。

      同年,始种牛痘疫苗。

      同年,哥老会在莆建“兴隆山忠义堂”,先后收会众数千人。

      光绪三十年(1904年)

      春,莆田人涂开渠等人在府城创办“醒社”,传播革命和科学的新书数百种。四月,又创办“砺青小学”,推林翰为校长,为莆田第一所讲授新学的私立小学。

      同年,美教会在仙游创办“模范小学”。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莆田知县陆藻章在县试时受贿,把头10名泮额全行出卖,引起童生罢考。

      同年,美传教士在涵江设立兴仁医院。

      同年,仙游县鼠疫流行,死亡甚多,城关杨鸿州一家22人就死亡18人。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创办兴郡中学堂(今为莆田第一中学)。

      同年,创立仙游县官立小学。

      同年,涵江商人开始经营“涵江”号轮船。

      同年,涵江霞徐群众在林师肇、林尔翰的率领下,聚集于涵江港码头,反对美国资本家和买办方德芳在新宫后街建造煤油库。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开设兴化邮局。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仙游人黄学敏自费创办蚕桑学校。

      同年,仙游盖尾村民反抗英天主教会牧师占地建教堂,省府派兵镇压,焚民房几十座。仙游人张约组织民众反抗,捣毁教堂,打伤牧师8人,迫使教会赔偿白银4000两。仙游县简易师范学生起来响应,捣毁南门圣公会,驱逐总司徒陈宗信。

      同年,兴化知府梁冠澄设禁烟局。

      同年,莆田人廖熙精制的木雕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一等奖。

      宣统元年(1909年)

      七月二十七日,“台湾府”号轮船遇台风覆没,莆田赴省考试的19名生员及乘客200多人全部遇难。

      是年,福建省议会成立,莆田人黄纪星、张步青和仙游人郑田龙、陈义为省参议员。

      同年,美孚石油公司在莆田设立分行,涵江人方德敬任帮办。

      同年,莆田运盐船工反抗官府勒索,掀起罢运风潮。

      宣统二年(1910年)

      在涵江设立“莆田县商会”和“涵江议事会”。

      同年,莆田第一位女留学生蔡禄治留学美国。

      宣统三年(1911年)

      二月,兴郡农会成立。

      七月,莆田城区民众罢市反抗官吏勒索,捣毁巡警岗亭、讲习所、禁烟公所和禁烟总办吴鸿宾、陈樵的住宅。

      九月十九日,革命党人黄湘、黄纪星等在东岩山召集各界人士会议,宣告莆田光复,出示安民。二十九日,成立同盟会兴化分部和治安事务所,公推黄纪星为总务长。

      十月十九日,清军管带万国发接管兴化府,改用黄帝纪元(4160年),改知府为府知事,莆田、仙游两县属之。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

      1月3日,奉临时政府令,境内改用阳历。

      4月21日,“自由党兴化分部”成立。

      5月26日,“共和统一党莆田支部”成立。

      8~10月,莆田钱刀会首领黄濂领导农民抗纳钱粮,率众两次攻府城,不克。

      是年,黄尔颐等人集资创办“福兴轮船公司”,开始了莆田近代的海运业。航线北抵上海,南达厦门。

      是年,杨持平、叶华滋合创《兴化报》(周刊),宣传继续革命。为莆田人自办的第一家报纸,次年被迫停刊。

      民国2年

      1月10日,黄濂率2000多人攻入仙游县城,县知事孙时雍逃离。黄部因在巷战中受到重创,当天也撤出县城。

      同月,由莆田圣路加医院院长、英国人华实投资,在涵江制造境内第一艘柴油机小汽船。

      2月,黄濂自壶公山转移到沿海活动,官军跟踪追剿,焚大仑、赤坡等村民房数十座。

      5月3日,黄濂率众再次攻下仙游县城,县知事林其于逃走。16日,官军围攻仙游,黄部撤退。不久,黄濂病逝,部众溃散。

      5月18日,仙游山尾一支民军入城,杀商人、居民几十人。

      同月,西班牙传教士怀玛哲在仙游天主教堂开办“陶青小学”。

      7月,撤销兴化府,莆仙两县属福建省南路观察使。

      民国3年

      5月18日,水灾,莆田城区水深达9尺,城门无法开启。7月,再次水灾,冲毁洋尾村海堤。城区周围村庄鼠疫流行,死亡甚多。

      同月,废各路观察使,改路为道。莆仙两县属福建省厦门道。

      同月,在莆仙首次发行公债4万元。

      同月,涵江霞徐人黄献武开始经营义泰轮船行。

      民国4年

      6月10日,仙游县举办第一届小学生运动会。

      10月1日,闽南的一支民军攻入仙游县城,与驻军激战,互有死伤。4日,仙游县知事陈嘉言会同晋江、南安两县的警备队“围剿”三县交界的民军,杀2人,捕3人。

      是年,蒲鲁士在莆创办义善洋船公司和西粉、制糖、肥皂等工厂。

      民国5年

      枫亭新存瑞豆饼行开始销售英国进口的化肥。

      民国6年

      杨持平在闽南策动民军林期根、杨汉烈、黄炜等部通电响应广州孙中山的护法运动。仙游人张约在古坪寨起事响应,为莆仙第一支护法民军。

      民国7年

      2月13日,莆仙两县发生大地震,房屋摇动,墙壁裂开倒塌。

      5月,北军围攻仙游古坪寨,张约逃至莆田,会合民军崔成龙部攻枫亭,不克。

      6月,粤军第二军军长许崇智授张约为援闽粤军左路司令,扩编队伍。于7月20日攻克仙游县城,县知事姚有则逃走,莆城震动,绅士纷纷逃往乡下。

      9月4日,莆田东峤农民暴动,捣毁盐厘总局,抓走局长及全部人员,旋即放回。

      同月中旬,粤军许崇智、杨持平部配合莆仙民军张约、邹去病、杨雷霆等部合力围攻莆田县城,许部又绕道梧塘进攻涵江。张约在主攻南门的战斗中阵亡。

      11月,福建督军李厚基派王献臣率兵援莆,在涵江一带与许崇智部相持;李又派人与漳洲的粤军陈炯明部串通。许、杨被迫撤离莆田。

      12月15日,李厚基部在永泰挫败粤军第二支队司令蒋介石部,蒋部退至仙游。12月底,许崇智部退出仙游。

      同月,经圣路加医院院长华实等人调停,以莆田、仙游分别为北军和南军的防地,历时4个月的莆仙南北军战争终告结束。

      冬,仙游民军首领吴威纠合闽南民军到枫亭派捐不遂,放火焚毁街道民房百余间,打死商民多人,财物劫掠一空。

      民国8年

      1月,粤军以漳州为中心建立闽南护法区,仙游属闽南护法区。

      3月9日,成立中国红十字会莆仙分会。

      同月,仙游女医馆开始使用X光机设备。

      5月,莆仙学生相率罢课并示威游行,声援五四运动。

      同月,护法军方声涛、杨持平等部进驻仙游。

      7月上旬,莆田学生与城、涵商民成立莆田县提倡国货联合会,并制定公约,在《奋兴报》上发表。

      冬,在枫亭成立当时莆仙最大的经营京果、百货的兴江总公司,总资本10万银元。

      是年,莆田城、涵两地霍乱流行,涵江民众死亡尤多。

      民国9年

      1月,仙游兴泰里农民反抗民军勒收烟苗捐,击毙民军1人。

      8月,福建督军李厚基派兵收复闽南,粤军朱德才部退出仙游。

      民国10年

      2月,李厚基派卫队团团长王献臣部驻仙游,以剿抚兼施的策略收编仙游民军,捕杀武定国,吴威逃至八都山,收编林寿国部为第一独立营。

      民国11年

      6月2日,中国红十字会仙游分会成立。次年,扩展为仙游红十字医院。

      冬,许崇智部离闽回粤,收编仙游吴威部,占据仙游,王献臣部离仙。吴威又收编林寿国部,授林为团长,并向仙游民众预征15年的捐饷。

      是年,护法军王荣光率兵剿办仙游朱寨村,打死村民8人,激起民变,官兵被毙、俘近百人。

      是年,莆田学联发起抵制日货运动,并把沿街搜集来的日货集中于城内文峰宫焚毁。

      民国12年

      春,皖军第二十四混成旅王永泉部驻仙游,授吴威为福建省防军第六旅旅长。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