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晒谷场记忆

    晒谷场记忆

      □方人

      在乡村的记忆中,晒谷场是我心目中不可忘却的欢乐园,它不但承载着过去村民们对丰收的喜悦,也荡漾着我童年、少年时代的诸多快乐和梦想。

      童年和少年时代,晒谷场是乡村孩子们不可多得的乐园。只要晒谷场上没有晒谷物,每天放学后,我们就会陆续从家里出来,汇聚到晒谷场上玩耍,跳绳、老鹰抓小鸡、跳格子、滚铁环、捉迷藏等多种喜欢的游戏,直到傍晚时分,祖父母、父母或亲人叫唤多次,大家才会极不情愿地跟随大人回家。

      到了收割的季节,晒谷场便成了人们晾晒稻谷、麦子、花生,以及准备腌制的蔬菜、土特产等的场所。而摊晒谷物则是农村中不可或缺的一件大事。每年稻谷收成后,挨家挨户都要充分晒干后放进粮仓保管。记得小时候,天刚蒙蒙亮,母亲就把我唤醒。因为家家户户都要晒,没有那么多场地可晒。母亲有先见之明,把谷子挑到近1公里外的晒谷场去晒谷子。母亲说,今天晒谷子,要我去看场。我也就懵懵懂懂、似醒非醒地带上扫把、木耙、铁皮畚箕以及书等。到了上午约八、九点钟,待晒谷场上的露水完全蒸发后,便开始打扫场地,清扫地上的垃圾和灰尘,然后将稻谷倒在干净的晒谷场上,用木耙把稻谷一层一层均匀地摊在晒谷场上。渐渐地,晒谷场变成了黄澄澄的一片,成了一家渡过困难时期的重要口粮。

      春夏之交,阴雨连绵,是晒谷子的克星,如果稻子收割后没能及时晒干,容易发芽变质。家家户户就只能摆上几张长椅,把稻谷放在大竹筛里晾着。由于面积太小,得放入厚厚的一大层,堆积在大厅里,争取自然风吹晾干。若碰上阴天,有的村民就在稻田地上铺上一层稻草,放好一大块布,把刚打好或脱粒的几袋稻谷倒出来,堆积成一座小山似的。于是,人们拿着木耙或竹耙,一下又一下地把稻谷铺开。几乎家家都有一大块布,一般可以晒两担左右的稻谷。遇上打雷,乌云密布,不论大雨还是小雨,都必须赶紧收好稻谷。后来,许多农家盖起了水泥房,铺上了水泥场。稻谷就直接放在屋顶上面或自家的水泥或砖瓦埕头上晾晒,再也不用跑那么远去晒谷子了。后来,村村通水泥路了,也有人把水泥公路一侧地面打扫干净,把谷子放在公路一边恰当的角落晒,充分利用阳光,从早晒到晚。只要有几次的翻动稻谷,就已足够。现在村民们的腰包鼓了许多,不少人买了三轮自行车、摩托车,甚至汽车等,将谷物驮出去晒。

      比晒场上的人们还要忙碌的,是八哥、斑鸠、麻雀、鹟莺。它们一群群地围着晒场飞进飞出,趁着晒谷的乡亲们不注意,它们偷偷摸摸地迅速啄几口。在鸟儿中,觊觎晒簟上稻谷最多的,当数麻雀。它们总是噗噗地落下一群。鹟莺与麻雀一般大小,棕脸,绿毛,却只是从龙眼树边偶尔光顾晒场。

      在晒场上晒谷的人,怎会不知道鸟儿的存在?他们看见了鸟儿,就挥手哟嗬一声,驱赶一下,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敌意。鸟儿也不胆怯,人一转身,便照样啄吃不误。

      午后阳光明晃晃地刺眼。我得冒着烈日去晒场耙谷翻晒。只有这样,谷子才能干得快。

      夏天的晚上,晒谷场又成了人们纳凉的好场所,四周是陈旧的瓦房和葱郁的绿林,每当夕阳落下,总会有许多村子里的人吃过饭到场上纳凉,聊天,住在附近的有的干脆把饭碗端到场上去吃,男女老少皆有。大人们一边拉家常聊天一边说话,在欢声笑语中把一天劳作的疲劳消除殆尽。孩子们在大人身旁,听他们讲故事。刚开始时,孩子们还能洗耳恭听,可是,一会儿便会感到腻烦起来,起身在晒谷场上跑来跑去,互相嬉闹追逐着。孩子们在明亮的月色下,玩数星星、抓萤火虫、捉迷藏……乐此不疲,直到最后累了熟睡在大人的身旁。

      平时村里开会,也会在晒谷场上召开,这儿便成了一个露天会场,到处是挤满了密密麻麻的人群。有时谁家遇到婚宴喜事,家中摆不下,往往也会在附近的晒谷场上增加几桌酒席,乡亲们在一起无拘无束地推杯换盏、觥筹交错,海阔天空地聊天说话、谈天说地,甚为惬意,充满了一股浓浓的亲情、乡情。而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会更是热闹非凡,晒谷场便成了乡村约定俗成的贸易场所。一大早,乡供销社的同志就会组织人员运来物资,供乡亲们选购。此时的晒谷场上人潮涌动、摩肩接踵、声音鼎沸,俨然成了名副其实的开放式“乡村超市”。

      最热闹的莫过于放映队进村来上映露天电影,也都选择在规模较大的晒谷场上进行。那份热闹、那份喜庆,甚至超过了乡村过大年的情景。太阳还没落山,晒谷场就是孩子们的天下,或嬉闹,或追逐,或游戏,热闹非凡。夜暗了,放映机旁的竹竿上挂着电灯泡亮起了灯光,把整个晒谷场照亮,那灯下聚集着许多飞蛾,飞来飞去。做小本生意的人们,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周围架起了锅炉,灶台里燃起火把,干柴燃烧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就像开演时响起的鞭炮声。有油炸虾饼、油条,还有西天尾“扁食担”,一头中间是个立式小锅炉,用来煮吃的,下面生着火,一头上面放着食品和蔬菜等,有炸好的荔枝肉,卤好的猪肉、小肠、大肠、猪肝、猪肺,还有米粉、面条、粉丝、韭菜等,一锅锅升腾的油气、水汽,芳香扑鼻,令人垂涎三尺。

      早早吃了晚饭的乡亲们,肩扛手提着板凳,互相招呼着。那喜悦的神情,好似去领奖、相亲、喝喜酒。上厝下厝,还有远处的亲戚、朋友,也都接来了。田埂上、村道上,手电光闪来闪去,照亮夜空。寂静的村庄顿时沸腾起来,不一会儿工夫,空旷的晒谷场上,人头攒动,黑压压的人群挤得像大海涨潮一般。大人孩子大呼小叫,吵吵嚷嚷,拥挤之中,不是你踩了我的脚,就是我撞了你的腰,笑骂声、嬉闹声淹没在人声鼎沸之中。此时,是乡亲们最开心、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光……

      时过境迁,如今,晒谷场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一些晒谷场被新建的农屋所取代,而有些小型的晒谷场由于长期荒芜,则显得破烂不堪,杂草丛生,使人不免百感交集。那些充满乡村气息的晒谷场只能在记忆中去寻寻觅觅了。

      回想乡下的晒谷场,意犹未尽,倍感亲切和温馨。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