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史>古老的榨蔗石磙

    古老的榨蔗石磙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散落于溪南村的一对石蔗磙

    点击查看原图

      古代榨蔗取浆图(图片来源:明宋应星《天工开物》)

      《仙溪志》卷一《物产》记载,早在宋代,莆仙人就“捣蔗为糖”。常太镇溪南村、渡里村各尚存一对制糖用的榨蔗石磙。

      榨蔗石磙是古代糖车的重要零件,用坚硬巨大的石头制成,立于榨盆之上。上半部为略为下收的圆台,下半部为齿轮。

      溪南村保存的圆柱形榨蔗石磙由巨大的青石制成,高近60厘米,上半部为略为下收的圆台,圆台最大直径约50厘米。石磙下半部齿轮10节,齿轮高约15厘米,宽约5厘米,凹入深7厘米。渡里村保存的榨蔗石磙比溪南村的直径大一些,是由普通花岗岩石制成,高58厘米,上半部圆台高31厘米,圆台最大直径68厘米。石磙下半部高27厘米,共13节齿轮,齿轮高15厘米,宽4厘米,凹入深8厘米。

      这两对石磙上部中心各凿一个六角形方孔,均用竖木作为安装支撑转动轴。齿轮中间凿一个孔,均装入长方体竖木,齿突出于外,作为转动用。圆柱石磙所突出之齿及凹入之孔相当。石磙中轴贯以竖木,两石磙其一较长,名曰天杆。天杆之上部贯以桁一或二。榨蔗时,把牛系在桁上,人驱使牛牵引转动石磙,磙随桁转,人就将数根蔗条插入两个石磙之间相切处,榨取甘蔗汁,甘蔗汁流入底座榨盆中,即可取汁。第一次榨过的蔗渣,集齐插入再榨,经2-3次夹榨后,将蔗渣晒干作燃料用。据说用此法每昼夜可榨甘蔗6-7吨,产糖300~350公斤。

      如今,这对榨蔗石碾早已废弃,它们静静地躺在乡间,见证着莆田的制糖历史,也颂扬着莆仙百姓的智慧。     (陈祖芬)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