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安置房建设“三大突变”
磐龙山庄鸟瞰效果图。
最近,荔城区西天尾镇磐龙山庄安置房后卓片区签约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村民们有的围着户型图仔细研究,挑选心仪的新房子,有的正在签约。村民郑金国高兴地说:“昔日进城去买房,今朝咱厝变新城。磐龙山庄安置房大气壮观,房子质量好,周围环境也不错,我们感觉很满意。”
磐龙山庄系莆田市规划建设的八大宜居片区之一,项目总用地规模约2.99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约30亿元,涉及西天尾镇后卓、象峰两个村拆迁户560多户。为了磐龙山庄项目整体开发,安置区采取异地安置的方式,选址荔涵大道(磐龙山庄)南侧,占地面积约96亩,规划建设12幢安置房,其中28层3幢,18层9幢,总建筑面积约19.78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工程总投资约4.4亿元。磐龙山庄安置房的崛起,将实现征迁群众生活的“三大突变”。
变先拆后建为先建后拆
先征拆后安置,这是很多地方开展拆迁时的常规做法,这种拆迁安置周期长,从老屋拆迁到入住新房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给拆迁户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荔城区把磐龙山庄安置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来抓,在全市率先采用“先建安置房后征迁”的方式,减少征迁户过渡期限,达到和谐征迁的目的,推进省级小城镇建设顺利进行。
据了解,该项目充分利用省级试点镇赋于的先行先试政策,大胆偿试,采取BT融资建设模式,实行“三定一公开”的方式,即定价格、定利息、定标准、公开招投标原则确定施工单位。在市投标中心公开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对解决小城镇建设资金缺口瓶颈找到了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为“先建后拆”的安置模式提供必要条件,为实现和谐征迁作出积极探索。
在磐龙山庄安置房建设管理中,该区改变以往的“单一式”、“封闭式”的建设管理模式,在安置房开工前,聘请一些“懂行”的拆迁户代表,作为安置房建设的工程质量监督员。从安置房工程动工到竣工期间,每一根钢筋、每一块砖头、每一道程序,都由拆迁户代表现场参与监督。把好第一道关,提高了安置房建设的透明度和群众参与度,促进了安置房建设和谐有序快速推进。该项目还在全市首家进行安置房工程桩基取芯检测,共检测桩基150根,质量全部合格,为安置房的质量提供基本保障,给群众吃下一颗“定心丸”。
变安置为安居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总以为安置房的质量不如商品房好,安置区的功能配套也没有商住区齐全。磐龙山庄安置区的建成将彻底颠覆人们的传统看法。磐龙山庄安置区交通便捷,环境优雅,距离市区仅6公里,东邻后卓溪,北接荔涵大道及即将建设的磐龙山庄。该区以“规划超前、质量优良、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理念,对磐龙山庄安置区进行高标准设计,高规格要求,全力打造全市样板安置房。
荔城区在磐龙山庄安置房项目建设中秉承“变安置为安居”、“聚小区建新城”理念,充分考虑居民回迁后的生活起居需要,不仅做好安置房小区的景观设计、绿化美化、生活设施等配套建设,使回迁户的人居环境大为改善,还把安置区融入了新城区总体规划,加强安置区周边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建设,莆田二中、市体育公园、绶溪公园、市妇幼保健院等市级城市公共事业设施已配套到位,云顶枫丹、环球花园、欧氏领秀、雅颂居等高档楼盘的兴起繁荣了周边环境。
自去年以来,该区还以“防洪保安、生态治理、景观休闲”三位一体治理思路,加强后卓溪河道整治和绿化工程建设。在整治过程中对其中3段河道选择为荔枝林“让路”,采取“双通道”方式保护荔枝林,并依托荔枝林打造3个“湖心岛”,实现河道治理与景观建设的有机结合。今年,该区预计投资3000万元,以荔城水镜为主线,依托两岸千亩荔枝林带,通过全线建设步游道、亲水观景平台、自行车道等一系列景观节点等,把后卓溪建成一条带状生态公园,让磐龙山庄安置区及周边群众共享“绿色福利”。
变农民为市民
2010年,西天尾镇被列为首批省级综合改革试点小城镇,该镇乘着综合改革试点的春风,结合城市后花园的独特区位优势,立足厚实的人文、自然和产业等特色,显山露水留足绿地,打造“半城青山半城楼,一江荔林一江亭”的小城镇地方特色,奏响城乡一体化“进行曲”。西天尾镇由“莆田市重要轻工业基地”的单一定位,向“禅武养生地、宜居创业城”的综合性定位跃升,为未来20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好山好水好风景引来四方客商云集,位于西天尾镇境内的磐龙山庄、总部商务区等一批含金量高的项目,成为带动城镇化建设的新引擎,同时也进一步拉伸了城市的框架结构,初步形成现代化的城市格局。磐龙山庄项目规划为“一带四片”,一带即滨水景观带;四片:四个功能片区,分别为亲水香榭片区、公园游览片区、民俗商业片区、磐龙雅居片区。片区依山傍水,景色怡人,拟利用区域内约2500亩山地、林地、果地和近500亩水域的石磐水系的独特资源,与片区周边“九华叠翠”、“紫霄怪石”、“南少林寺”等名胜相融合,建成集居住、商贸、旅游、健身、休闲为一体,独具“山水交融、动静相宜”特色的城市综合体。
磐龙山庄项目涉及西天尾镇后卓、象峰两个村拆迁户560多户2000多人,如何让广大农民在不离土不离乡的情况下,变农民为市民,实现就地城镇化呢?该镇突出战略转型,努力构建“以工业经济为主导、以配套服务业为支撑、以旅游经济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持续发展以鞋革服装、化工材料、生物医药和电子机械四大产业为支柱的工业产业,为广大农民提供就业岗位。闽中食品有限公司注重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积极探索“公司+基地+专业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广大农民一起发家致富。同时,该区还将加强对“新型农民”的就业培训,让他们主动融入到现代城市综合体中,谋求新的工作岗位。这样,搬进高楼的农民不但住得高了,收入也高了,腰包也鼓起来了。 朱崇飞 张郁周 黄朝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