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港小学:绿茵场上育新星
球员们正在训练。
教练给球员分析队内比赛中存在的问题。
这几年球队南征北战,墙壁上挂着各种比赛交换的队旗。
赤港小学虽然是一所农村学校,却在校园足球发展中快速脱颖而出,被列入全国首批校园足球特色教育学校、省级校园足球示范学校等,还有多名球员被国少队、专业俱乐部等相继看中。农村青少年的足球梦在这里生根发芽——
春天里,涵江区赤港小学接连传来好消息:前些天,该校足球队代表福建省出征中国足球协会青少年足球精英赛(U12岁组),全国共70支队伍(男队40支,女队30支)在赛场上交锋比拼,赤港小学男子队以小组第二的成绩出线,最终获得全国赛三等奖。更令人惊喜的是,该队守门员刘源华在比赛中被国家少年足球队看中,目前双方就转会一事进行协商谈判。
不仅如此,该足球队2016年有一名球员进省队并被送国家队集训;2015年一名球员被山东鲁能足球俱乐部看中被选进球队训练。一所农村小学的足球队缘何会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呢?昨日,记者特地前往该校实地探访。
家长担心孩子踢球受伤影响学习
校长登门动员
赤港小学创办于1961年,而该校的足球队是2014年9月才成立的。该校校长陈唐仙说,他于2013年2月到这所学校就任校长一职,初来乍到,就感受到赤港华侨农场浓厚的足球氛围,经常看到不少孩子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踢足球。体育专业毕业的他,决定将原本荒废的操场一角规划改建成一个7人制标准球场,同时着手组建学校足球队。
记者走进赤港小学,操场上“中国梦 足球梦”6个大字映入眼帘,人工草坪上共设置有4个小球门和2个大球门,用以满足学校男女2支足球队训练需求。而且,在教学楼的每一层走廊上,每个班级的门口都设置了专门摆放足球的球架,上面摆放着供学生训练的足球,每个班级都有10多个足球。
“刚开始组建足球队时,许多家长不肯让孩子练球,主要是担心孩子受伤和影响学习。”陈唐仙说,他挑选了20个学生,可最后参加足球队训练的只有8个人。对此,他表示可以理解。在农村,村民们对足球运动的了解甚少,他就利用课余时间入户走访。特别是对那些好苗子,他会逐一做其家长的思想工作,让更多的家长对足球运动有个正确的认识。
看到校长亲自登门劝说,这些朴实的农村家长最终同意让孩子先踢着,权当锻炼身体。
足球队缺资金缺装备缺专业教练
争取多方支持
足球队分男女两队,共50人,其中外来工子弟占三分之一。球队组建起来了,用什么训练,怎么训练?没有装备,没有专业教练,如何让足球队成长呢?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解决。
足球在业界一直就是一个烧钱的项目,没有资金,别说外出比赛了,就连平时的训练都难以开展。
“为了1万元比赛费用,我站着等老板等了半个多小时。”陈唐仙说,毕竟刚开始,谁也不知道球队实力怎么样,老板不愿意赞助或有各种担心都是很正常的。不过,在他的不断努力下,赤港小学足球队终于获得一些爱心企业的支持。资金有了,不仅孩子们日常训练有保障,外出比赛的机会也增多了,促进了该校足球队快速成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莆田博恒体育文化有限公司赞助该校足球队服装、拉练经费等,赤港华侨农场捐资将学校操场由泥土地改造为人工草坪,涵江区少体校提供赛事补贴,市教育局下拨了一笔专项资金用于参加省赛等。
“有了一些资金,可不能乱用,必须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陈唐仙说,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常遇“教练荒”难题,赤港小学也一样。为此,该校经过周详规划,腾出一部分资金,聘请了3名专业足球教练。这几名教练都是90后,均参加省级和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教师培训,获得中国足协教练员D级证书、国家一级裁判员证书。他们负责学校足球队日常训练和外出比赛。
有专业的教练训练,该校男女足球队如虎添翼。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在正常的体育课之外,每个班级每周都有2节足球课;由三至六年级学生组成的校足球队,每天放学后固定训练一个半小时、周六训练一整天,风雨无阻;课间,增加了自创的足球操;校内年段之间、班级之间,开展足球联赛,比赛场次每年不少于10场;举办校园足球文化节……
经过刻苦训练,这支在农村里成长起来的足球队让人惊喜不已。该校足球队代表莆田市参加福建省少儿各项足球赛事,均获优异成绩。2015年7月,该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首批校园足球特色教育学校称号;2016年,全省公布60所校园足球示范学校,莆田仅2所,该校为其中一所;2016年,该校男子足球队获得莆田市少儿足球锦标赛男子组第一名;2016年,该校女子足球队获得莆田市第29届学校运动会足球比赛女子组第一名及女子组体育道德风尚奖;2016年,该校男子足球队获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小学组5人制足球比赛男子组三等奖等;多名队员入选全省青少年足球冬季训练营……
如何让球员踢好球又不耽误学业
教师义务辅导
踢足球花费许多时间,而孩子们正是学习知识的时候,如何让这些有足球天赋的孩子既能够把球踢好,又不耽误学业呢?
在下午课后训练课里,记者在训练场上随机采访了几名足球运动员。不管是男队员还是女队员,他们均表示,踢球是利用课余时间训练的,老师还经常给他们辅导功课,学习基本上能跟上。
12岁守门员刘源华老家在三明,父母在江口打工,他也就跟着父母在赤港小学读书。他说,父母支持他参加学校足球队。“有时候会觉得训练辛苦,但是可以坚持,也不怎么影响学习。”
陈唐仙说,为了让家长们放心,也为了不让孩子因为踢球而落下功课,该校不但实行科学训练,还特意组织球员在周六进行文化课的集中学习,组织老师义务给这些孩子检查作业等,解决了家长因打工忙而无暇顾及孩子学业等实际问题,得到家长们的点赞。学校倡导足球队的孩子们做一个“读好书、做好人、踢好球”的新“三好学生”。
去年,该校六年级学生毕业后,有5人进入涵江区青璜中学就读,且全部是校足球队成员。赤港小学能够从中心小学8所兄弟学校中脱颖而出,实属不易。有“有足球特色,不影响成绩”的好评价,让赤港小学在家长中口碑越来越好,招生人数直线上升:短短3年内,从2013年的270名学生增加到如今的674名,在非中心校的农村小学中十分罕见。
借着校园足球发展的东风,赤港小学积极营造浓厚的校园足球文化,通过玩足球、画足球、讲足球、赛足球、足球拉拉队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宣传足球知识,普及足球活动。现在,该校正在为2018年代表莆田市参加第16届省运会少儿组足球项目刻苦训练,争取再创优异成绩。
湄洲日报记者 吴伟锋 实习生 郭静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