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化>妈祖故事研究

    妈祖故事研究

      《敕封天后志》和《天妃显圣录》等史书中记载着妈祖故事无数 , 这些故事之所以能在广大地区不胫而走 , 历经漫长岁月而流传不息 , 是因为故事的本身都是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而又充分表达出人民意愿的 , 这对于研究一个时代的人民心理是非常必需且重要的材料。但究竟这些故事是属于 “ 民间传说 ” 还是属于 “ 神话 ”, 在妈祖文化研究领域还存在着颇多分歧 , 要从各个方面深入的探讨妈祖故事 , 必须首先对妈祖故事从概念上予以明确的界定。

      什么是神话 , 什么是民间传说故事呢 ? 在现代汉语的释义中 , 神话指的是古代先民以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为基础 , 集体创造的部落故事。神话不同于传说、语言和宗教 , 它主要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 , 表达远古先民对自然现象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 , 传说中的历史内容、寓言中的道德训诫、宗教中的劝箴意味都少见于神话。神话起源于远古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现象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 , 一定程度上表达出古代先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

      单从神话这两个字眼来看 , 的确很容易让人迷惑 , 由于它本身包含着许多神怪变换的因素 , 一般人每每接触到神话都会武断的认为 , 所谓神话就是和现实生活无关的编造 , 是从人们的脑子里构想出来的虚幻的东西 , 其实这是对于神话认识的一个严重误区。高尔基曾经说过 :“ 一般说来 , 神话乃是自然现象 , 对自然的斗争 , 以及社会生活在广大的艺术概括中的反映。 ” 这就充分说明 , 神话中的主体因素是构建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之上的 , 并不是 “ 莫须有 ” 的空想。远古时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神话 , 不是根据抽象的想象 , 而是依据实际劳动过程中真实的感受和殷切的要求创造的 , 是在劳动过程中逐渐产生的。研究远古时期任何一个时代的神话都不可能脱离那个时代所具有的特定的社会氛围和现实生活 , 事实上 , 一个个看似荒谬无稽的神话都反映了一定时代最具有代表 性的社会特征 , 神话虽然不是历史 , 但却是历史的影子 ,“ 是历史上突出的片段的记录 ” 。例如 ,黄帝和蚩尤的战争 , 当影射蒙古高原系人种和南太平洋系人种在中原的接触 ; 昆仑山和西王母的故事 , 当暗示 “ 诸夏 ” 之族和 “ 诸羌 ” 之族的文化交流。所以从这些神话中可以清晰的找到历史的踪迹。

      同样 , 民间传说故事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着明确的解释 , 指的是民间长期流传下来的对过去事迹的记述和评价 , 有的以特定的历史事件为基础 , 有的纯属幻想的产物 ,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 , 在古代历史、诗歌中多有记载。

      民间传说故事取材于实际生活 , 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 , 按照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道德观念和文学传统 , 对这些故事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工改造 , 使它能反映出不同民族的生活 , 表达出劳动人民自己的人生哲学和爱僧情感 , 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 从而化为本民族民间文学的一部分。民间传说故事是劳动人民的口头集体创作 , 它是民族生活与心理的结晶 , 虽然大部分具有浓厚的幻想色彩 , 但它们都是以劳动人民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 , 表达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愿。口头流传下来的民间传说故事与远古时代故事的原形已有很大的不同 , 除了故事的基干 , 即主体部分还是原来的之外 , 故事的情节、人物关系和思想内容 , 均隐含着历史的痕迹 , 更清楚的讲 , 由于人们长期口头流传的结果 , 同样的故事 , 在不同年代 , 不同地域 , 不同民族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异 , 这种变异实际上在整个故事领域中都是普遍存在的 , 这就造成了同一故事的不同讲法 , 也造成了大量的同类故事。在这里 , 应该值得注意的是 , 包括所有变异的故事在内 , 故事的主干或者说成主要内容是从未变化过的。民间传说故事与神话的关系也就基于此点。

      民间传说故事与神话故事是有区别的。神话是原始社会特有的产物 , 马克思说 :“ 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 , 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 ”,“ 一切神话都是在想象中和通过想象以征服自然力 , 支配自然力 , 把自然力形象化 ; 因此随着自然力在实际上被支配 , 神话也就消失了。 ” 马克思的这段话在实际生活中是很容易得到印证的一一避雷针的发明使得人们认识清楚了 “ 雷 ” 这种自然现象 , 因此 “ 雷公电母 ” 只能出现在没有发明避雷针之前的古代中国社会。就故事的主角而言 , 神话多以神为主角的 , 而民间传说故事多以人为主角的。在远古社会中 , 由于人们的愚昧 , 很多自然现象人们是无法理解的 : 例如风雨雷电的击搏、森林中大火的燃烧、黑夜白昼的交替、太阳月亮的运行……人们惊奇于大自然的种种现象 , 却又得不到合理的解释 , 于是便以为它们都是有灵魂的东西 , 叫它们做神。由此 , 原始神话便有了主人公。 随着神话的渐渐演进 , 作为神话的主人公逐渐接近于人性 , 这些半人半神愿意接受人们的顶礼膜拜与乞求 , 并因此降福于人类世界 , 这种叙述渐进于人性的主人公的事迹就是所谓的传说故事。就故事的内容而言 , 原始时代产生的神话是民间传说故事的典型状态 , 而民间传说故事则只是神话的 “ 余波 ” 而已 , 是古代神话故事的 “ 残余 ” 。因此 , 在每一个传说故事中都可以清晰的找到神话的残留物。随着文明的进步 , 民间传说故事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漂洗掉了神话中过于野蛮的成分 , 而代之以民间传说故事产生的那个时代所推崇的文明和习俗 , 并在神话故事的 “ 余波 ” 中杂糅进了新的因素 , 同时保存着古代神话故事的基础 , 事实上 ,“ 故事的原质依然是旧的、很旧的 , 在有史以前就有的。 ” 这里 “ 故事的原质 ” 就是指前面提到过的 “ 远古神话的不完整的残留物 ” 。更清楚的讲 , 每一个民间传说故事的基干都是古代神话故事的碎片 , 随着历史的发展 , 在这些碎片上添加着不同的修饰一一人们的思想、愿望 , 社会的生活状况等等 , 从而形成了一个个形式虽然不同 , 内容却极其相似的民间传说故事。

      从结构人类学的角度来看 , 假如把神话故事设想为一个整体 , 那么每一个神话故事都包含着可变因素以及不可变因素 , 即出场人物及其特征变化了 , 行为与功能则没有变 , 换句话说 , 就是把同样的行为赋予了不同的人物。一切神话故事都可以归结为一种类型 , 而每种类型又都可以还原为三十一个功能 , 这三十一个功能是由一定数目的出场人物来 “ 承担 ” 的 , 每个功能 “ 具有逻辑的和艺术的必然性 ” 彼此包含 , 它们在同一条坐标轴上 , 因此无论哪两个功能都从不互相排斥。除这些功能以外还留下某种没有相应功能的剩余素材 , 它们作为 “ 连结 ” 以及 “ 动因 ” 贯穿神话故事始终。神话故事与民间传说故事是先与后 , 原始与派生的关系。 “ 非常古老的神话 ” 是构成民 间故事渊源的领域。每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分别来看 , 不能使所列出的三十一个功能全部都出现 ,而出现的只是其中的一些功能 , 但他们之间的序列是不变的。弗兰茨·博厄斯在《詹姆斯·泰特〈不列颠哥伦比亚汤普森印第安人的传统〉引言》中这样写到 :“ 好像神话世界被建立起来就是为了再被打碎 , 以便从碎片中建立起新世界。 ” 这里弗兰茨·博厄斯所指的 “ 新世界 ” 就是 “ 民间传说故事 ” 。

      史书中所载的各类妈祖故事都是以特定的历史事件为基础 , 是民族生活和心理的结晶。大体上可以给 “ 妈祖故事 ” 分为六类 :

      第一类 : 有关妈祖身世的故事

      譬如 ,“ 妈祖诞降 ” 一一妈祖父母二人多行善积德。惟悫年四十多岁时 , 已生有一男五女。但担忧一子难保传宗接代 , 所以经常焚香祷告 , 想再生一个儿子。惟悫夫妇的虔诚感动了南海观音 , 一天晚上 , 观音托梦给王氏并对王氏说 :“ 你家行善积德 , 今赐你一丸 , 服下当得慈济之赐。 ” 不久王氏便怀孕了。王氏分娩时 , 西北处一道红光射入屋中 , 并伴有隆鸣之声 , 妈祖降生了。因妈祖是女孩 , 父母非常失望 , 但妈祖生得奇异 , 因此十分疼爱。妈祖从出生到满月 , 一声不哭 , 所以 , 其父母给她取名林默。

      与 “ 妈祖诞降 ” 同属于第一类的故事还有 : 湄屿飞升、窥井得符等。

      第二类 : 有关妈祖具有超自然能力的传说

      譬如 ,“ 挂席泛搓 ” 一一相传 , 有一天 , 海上起风浪 , 妈祖要渡海 , 岸边船只是有 , 但是船上没有船桨 , 也没有船篷 , 加上风急浪大 , 船手不敢开船 , 妈祖对船手说 : 你只管起船。随即叫人将草席挂在桅杆上用作船帆 , 船开上海面 , 乘风破浪 , 飞弛而去。

      与 “ 挂席泛搓 ” 同属于第二类的故事还有 : 菜屿长青、救父寻兄、铁马渡江等。

      第三类 : 有关妈祖降妖除魔的传说

      譬如 “ 驱除怪风 ” 一一相传妈祖在世时 , 湄洲对面吉蓼城西面 , 有一座跨海石桥 , 是当地百姓南来北往的要道。有一天 , 忽然怪风刮起 , 刮断了全部桥桩 , 一时交通断绝 , 人们无法过往。 百姓以为是风神所为 , 于是祈求妈祖解难。妈祖到石桥处察看 , 见远处天空一道黑气 , 知道是有怪所为 , 于是施展灵术将怪驱逐远去 , 从此石桥通畅无害。

      与 “ 驱除怪风 ” 同属于第三类的故事还有 : 降伏二神、收伏二怪、收伏晏公、收高里鬼等。

      第四类 : 有关妈祖护航的传说

      譬如 “ 化草救商 ” 一一相传妈祖在世时 , 湄洲屿西边有个出入漏洲的要冲叫门夹( 就是今天的文甲 ), 有一次 , 一艘商船在附近海上遭到巨风袭击触礁 , 海水涌进船舱 , 即将沉没 , 村民见狂风巨浪 , 不敢前去营救。在这紧急时刻 , 妈祖信手在脚下找了几根小草 , 扔进大海 , 小草变成一排大杉划到并附在即将沉没的商船上 , 商舟免遭沉没 , 船中人免难。

      与 “ 化草救商 ” 同属于第四类的故事还有 : 神女搭救、神女救船、保护使节、庇佑漕运、官员脱险、使节脱险等。

      第五类 : 有关妈祖抗拒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的传说

      譬如 “ 甘泉济师 ” 一一相传康熙二十一年十月 , 清军水师提督施琅奉旨率三万水兵驻扎平海 ,等待乘风东渡台湾。当时正遇到干旱 , 军中缺水。平海天后宫旁有一被填废井 , 施琅命令挖掘 ,并暗向妈祖祈祷 , 井挖好后泉水甘口 , 解了老百姓、兵士用水之难 , 泉水从此不竭。施琅以为这是神赐甘泉济师 , 亲书 “ 师泉 ” 二字 , 此井至今仍存。

      与 “ 甘泉济师 ” 同属于第五类的故事还有 : 佑助收艇、澎湖助战、天妃助战、庇佑制胜、神助擒寇、神助宋师、护助剿寇、托梦建庙等。

      第六类 : 有关妈祖普济万民的传说

      譬如 “ 祷雨济民 ” 一一相传妈祖二十一岁的时候 , 甫田地方出现大旱 , 全县百姓都说非妈祖不能救此灾害。于是 , 县尹亲往向妈祖求救 , 妈祖祈雨 , 并说壬子日申刻就会下大雨。到了那天 , 上午晴空无云 , 丝毫没有要下雨的征兆 , 申刻一到 , 突然乌云滚滚 , 大雨滂沱而下 , 久旱遇甘雨 , 大地恢复往日生机。

      与 “ 祷雨济民 ” 同属于第六类的故事还有 : 旱情解难、神助修堤、恳请治病、解除水患、圣泉救疫等。

      从这些故事中 , 不难看出 , 除了第一类叙述妈祖生平的故事以外 , 其他每个故事的主体都是妈祖 , 事件都是遇到棘手的困难 , 结果都是众人因为得到妈祖的帮助而转危为安 , 这些陈述中的主体、事件和结果便是上面提到过的不变因素 , 而客体、时间、地点在每个故事中都呈现出了不同的变化。因此我们可以推出这样的一个结构模式 :

      ( 时间不定 ) 一一 ( 地点不定 ) 一一 ( 客体不定 ) 一一遇到危难一一妈祖救助一一转危为安

      这就说明 , 妈祖故事具有 “ 民间传说故事 ” 的属性。首先 , 在各类故事中 , 妈祖都是以 “ 半人半神 ” 的身份出现的 , 从故事的情节来看 , 不同的故事都有其特定的背景 , 都是在形成流传过程中随着原生文化的逐渐改变而改变的 , 从而适应不同时代发展的需要。其次 , 故事中功能的数目与出场人物不断变换的巨大数目相比 , 是极为有限的 , 很明显 , 有关妈祖扶危救难的故事中并不完全具备在一般神话故事中所必须的三十一个功能。因此说 , 妈祖故事的内容具有民间传说故事的属性。

      妈祖扶危济贫、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体现与升华 , 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妈祖故事以一种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妈祖文化远播各地 , 感动着无数炎黄子孙。妈祖故事的应运而生 , 是要人们相信 , 只要虔诚的信奉妈祖 , 就能化解和宣泄平素生活中的不如意以及在海上所面临的那种真切的恐惧。这种故事背后所隐含的民间信仰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模式影响并改造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 ,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

    <>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