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峰桥与百岁公神道碑
□游心华 文/图
图为中峰桥。
度尾镇中峰村是一个古老的村落,主要人口以黄姓为主,次以林、余、胡等姓相处,因境内中峰桥(俗呼长坂桥、佛公桥)得名。
据清乾隆《仙游县志》载:中峰桥,里人郭隆建,康熙间圮。黄肯堂、林玉振同重建。
中峰桥北挺立一座观音亭,额书“中峰桥”三字,亭子左侧墙脚下立有一方清道光三年(1823)桥碑,记述着这座桥的来历及捐赠者芳名,碑文与县志所载大致相同。古桥墩及石梁桥面基本保存完好。据桥边居住的长者介绍,中峰桥是万善里的主要交通要道,当年屏山郑纪尚书曾洒洒潇潇从桥上经过,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脚印。照此推论,该桥建造时间可顺推至明代。
百岁公神道碑是清乾隆十六年辛未(1751)为里人黄守序(号秩庭)老寿星而立的,现安放在村部门前广场上供行人观赏,村民们皆以百岁公为荣。杜甫诗云:“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黄守序能够平安跨入百年,亦为全村人的一件大喜事,而且其家族的长寿基因又绵延到了子孙后代,从《中峰黄氏族谱》记载中可以看出,他们家族连续数代不乏高寿之人。
乾隆《仙游县志》“人物志·耆寿”载:“黄守序,万善里人,年八十五燕(燕古同‘宴’)于泮(泮,指学宫),再十三年卒。子四人,皆年八十,孙燕贻,亦年九十。”由此可以证实,黄守序八十五大寿时曾被恭到仙邑泮宫(即今仙游文庙)出席县太爷为各乡镇当年的耄耋寿星举行的祝寿嘉礼(即乡饮酒礼)。
另从2013年修订的《中峰黄氏族谱》得知:黄守序,名纪,黄珩第三子,字守序,行孟四十八,生于明万历丙戌(1586)年十二月廿七日戌时,配霞石曾心珠女,生万历己丑(1589)年三月廿四日辰时,生二女,长适文贤里杨宏就,次适本里池尾(今中岳村)李鼎明。公为人浑厚,公门不入,乡邻推重,闾里钦尊。于康熙庚戌(1670)岁诏赐冠带举为耆賔,府公祖慕讳天颜匾将寿考且宁。乙卯(1675)春公眉案逓度耋龄(九十曰耊),乡进士州大尹严公仝亲族绘幛祝寿膺遐龄于梁孟垂裕后于子孙,古云年高德邵,公与有焉。曾氏素性澹泊经营家计豊俭适宜,事翁姑以孝敬待妯娌以和怡于公偕老百年,亦与有荣施焉,卒康熙丙辰(1676)年十二月十二日辰时,享年八十八岁,公卒康熙二十二癸亥年(1683)二月十二日申时,享年九十八,合文贤里庵坑岑后建兴院后壬丙向。生四子:曰日隆、曰日盛、曰日耀、曰日辉。
百岁公黄守序神道碑,采用本地青岗岩石制成,通高228厘米,宽70厘米,厚34厘米,圆首,碑顶雕刻双龙捧日图案,额“皇清”二字,碑文“诏赐冠带修职郎百岁人瑞秩庭黄先生神道”,落款左为“特简文林郎吴□坤宜昌府通判曾侄孙□□拜书”,右为“乾隆辛未年(1751)□□□不肖孙□□□□立石”。
显而易见,此碑乃百岁公黄守序离世68年后子孙为他再建的,距今整27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