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史>漫谈“埔柳”地名的含义

    漫谈“埔柳”地名的含义

      □高国昌

      古代最初地名命名的原则都是以山川地貌特征、特殊的物产、行业设施等为依据来命名的。当有文化的中原人扩充福建地盘后的头等大事,就是对地盘的各区域地名进行命名,以便政权对各级官员和百姓进行管理,方便人们相互往来的地址识别,也便于生产、贸易和军事等活动的开展。

      有些地名的命名还有涉及国家管辖主权的政治意涵。比如二战期间,日本侵占我国南海时,第一件事就是对南海各岛礁进行重新命名。日本投降后,我国马上废除日本的命名,恢复原名,并且对还未命名的其它岛礁进行补充命名,以声明岛礁主权归属中国。

      那些以传说或神话作为地名命名依据是纯属瞎编的。因为最初开发时,大地一片荒芜,哪来什么传说和神话?现在最热衷于神话和传说的行业就是旅游业,靠胡编乱造愚弄游客就能挣钱。

      逻辑自洽(qià)的本义就是“自相一致”,就是按照自身概念的内在逻辑推演,自己可以证明自身概念、理论、方法或说法至少不是矛盾或者错误的,这就是简单的自洽性。科学研究与发现本身就是遵循自洽性的,是建立于客观基础上的,但却没有任何资料告诉你答案,学说一旦实现逻辑自洽,就是一个重大科学发现。反之若建立于主观之上,最终归属是不可证伪与证明,一个不能够满足自洽性的理论、方法或者说法显然是经不起检验的,会不攻自破的。探究地名的由来与科学研究发现在逻辑上是具有相通性的。

      现举几个例子来说明逻辑“自洽”的出现场景:

      1、考试做数学或物理题目时,如果解题式子越来越简化,就意味着解题思路没错,计算也没错,尽管还不知标准答案,但自己能够感知该题答案一定会是正确的,这就是一种逻辑“自洽”情景。

      2、榜头名称由来

      榜头名称由来说法①:仙游县木兰溪畔有个镇,名叫“榜头”。“榜”字是个多音多义字,读成“bǎng”的时候,意思是指木片、匾额、录取名单、告示名单;读成“bàng” 的时候,意思是指摇船的用具、榜人(船工)、船桨、摇船、划船。为了不与木兰溪上其它码头(黄头、湖头、园头等)重名,更主要的是,榜头人并不一定都是船工,也可能是修船、造船的工人。“榜头”的“榜”含有“船工”、“造船”的意思,“头”是码头的意思。榜头这个地方地处仙游段木兰溪畔,山里又有大量适合造船的原始森林大木材,从事航运业作为谋生手段具有天生的优势,古时候榜头人都是从事与航运有关的工作,都戴着具有行业特色的黄头巾,对于这帮头戴黄头巾在码头附近的居住之地就命名为“榜头”。

      榜头名称由来说法②:榜头,旧时因古折桂里有居住着侯峰的“后坂”陈姓人家,本是书香门第官宦人家,系其非常有文化、有威望的头面人家。这“坂头”即是“坂上头面人家”的简称。唐朝时老祖宗陈峤入京应试举登一甲进士第二名,及其子孙后代屡屡名列皇榜前头谈起,于是便于清末民初将其“坂头街”改写为“榜头街”。

      说法②之所以不可信、仅为传说故事,是因为第一种说法在逻辑上更加“自洽”,因为“榜”、“头”皆与木兰溪航运这个行业有关,“榜头”也处在木兰溪畔,以行业设施来命名地名更加便于识别,而且国家是不会等到“头面人家”出现后才去命名地名或因“头面人家”出现而修改地名的。确切地说,那个把“坂头”恢复为“榜头”的人是个真正有学问的文化人,他知道“榜头”地名的真正含义和由来。

      3、是壶公山还是笏板山?

      卫星图显示莆田壶公山山形山貌就是笏板形态,因此“壶公山”仅是“笏板山”的谐音名,“壶公山”不是最初本来原名。笏板山居然能与笏石、囊山遥相呼应(自洽1),里边更是隐藏着莆田具有人才辈出的来自大自然的大格局、大气场。道教圣殿凌云殿之所以选择建在笏板山,就是因为该山山貌极象道教法器“朝简”(道教-凌云殿-笏板-朝简/自洽2)。

      历史上,古代朝廷官员必须执持笏板才能上朝觐见皇帝。即:执持笏板的人就是朝廷当大官的人,而和平年代的封建社会是靠科举取仕,要想当大官必须先会读书,能考状元、进士。于是笏板除了被赋予“当大官”的寓意外,也被赋予“大学霸”的含义,因而“笏板”本身就被赋予“学而优则仕”之意,故看见笏板山或上山祭拜根本不是看见或祭拜本就不存在、瞎编出来的“壶公”,而是看见了“笏板”,“笏板”映入眼帘便能沾到这座貌似“笏板”的名山仙气,或通过道教凌云殿形似笏板的道士“朝简”祭典作法,在玉皇大帝前表心意,玉皇赋予神力就“聪明花会开”,以保佑自己在学业上能脑洞大开、灵感频出、考场里能旗开得胜。该说法在逻辑上更加“自洽”(自洽3),而“壶公”与“朝廷大官”、“大学霸”并没有什么内在逻辑关系,逻辑上无法“自洽”(唯心主义也是要求严密的逻辑“自洽”)。“笏板山”与“壶公山”在方言语音上相似,所以“笏板山”是真正最初本来山名。类似谐音的兴化地名有:枫亭(烽亭)、后枫(后烽)、万坂(网坂)等。

      埔柳村位于华亭镇政府所在地西北部,东与前柳村相邻,西与涧口村、走马亭村接壤,南与华亭社区居委会相邻,北靠濑厝村、隆兴村。一条河流(埔柳溪)从北到南贯穿宫利、濑厝、埔柳,又汇集西北面的五云、隆兴和东北面龟山之山涧水,从走马亭与西湖之间汇入木兰溪。濑厝、埔柳地势相对平坦,在山洪爆发时,极易洪水泛滥,且聚集大量砂石,这是濑厝、埔柳的共同地理特征。

    漫谈“埔柳”地名的含义2119.png

      埔柳、濑厝及前柳的地形地貌及其相互关系

      查询字典可知,埔:河边的沙洲、沙滩。濑:从沙石上流过的急水。与柳同音的珋:带光泽的美石。

      埔与柳组合成为地名,不知该地名要表达的意思。但埔与珋组合成为地名,却能显示出要表达的地形地貌:埔珋这地方有河流、沙滩和带光泽的美石,而且“埔”能与埔珋相邻的溪流上游村庄濑厝地名的“濑”意思在逻辑上“自洽”。“珋”与本地出产矿石“自洽”。语音上“珋”与“柳”无论在汉语语音或方言语音上都是一致的,所以“柳”仅是“珋”的谐音字,也因此判断:“埔珋”、“前珋”、“珋园”才是真正最初本来地名。“珋石”可能是“花岗石”的正宗词汇,就像“呼箟”是“吹火筒”的正宗词汇一样。也可以推测:“埔头”的意思是建在沙洲边上的码头。“下铁灶”的意思是此地曾经有座炼铁炉。皆带“珋”字的这些地方曾经遍布大量花岗岩矿石。

      偶尔在公路上从埔柳村一掠而过,对埔柳村情村貌并不十分了解,仅是通过卫星地图和一些知识对埔柳地名的进行探究,难免挂一漏万。但对乡土地名的探究,能够让我们知道这片土地远古时代的地理地貌,也能进一步了解地名由来,以弥补史书记载缺失的遗憾。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