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化>成人·抢头·缚髻——糅合多种仪式的传统婚礼

    成人·抢头·缚髻——糅合多种仪式的传统婚礼

      □陈锦

      阿嫂扛未到,

      阿兄就放炮;

      炮放哔呖呖,

      阿兄就戴红禾笠;

      红禾笠戴红红,

      阿兄就成人;

      成人舂市市,

      阿嫂就月内……

      这是莆田传统方言童谣《一蔸可可菜》中的八句。可可菜是本地传统上普遍栽培的一种菊科蔬菜。歌词中的“扛”读同平读“光”,在这里指用红轿子抬,或直指迎娶;“哔呖呖”是象声词,“呖”读作“必业切”(声母同“必”,韵母同“业”);“红禾笠”即红斗笠(“禾笠”即斗笠,竹笠);“成人”是男子完婚,在这里指举行婚礼;“舂市市”形容繁忙热闹;“月内”就是“坐月子”,生孩子……

      由于方言与现代汉语的巨大差异,原先本色的口语,用汉语表达起来就显得有些佶屈晦涩,尤其是谓“结婚”曰“成人”,更是汉语所未曾有过的代指,其他语种的读者还可能认为是笔者的笔误……

      莆仙方言“成人”就是指“完婚”或“举行婚礼”。当然,“结婚”也是方言常用词汇,但传统老乡更习惯以“成人”表达。而且,在传统老乡的观念中,“成人”的说法更委婉,更亲切,更有素养,能体现说话人的生活阅历。

      那么,方言为什么以“成人”代指“完婚”呢?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民间传统上把新郎新娘的成人礼放在婚礼上一并举行,或者说等到结婚时才举行成人礼。

      方言“成人”原本是指举行成人礼。男子的“成人礼”在古代叫作“冠”(对应汉语去声)。《礼记》之《曲礼》篇云:“(男子)二十曰‘弱冠’”;《冠仪》篇云:“冠者,礼之始也。故圣王重冠”;《韵会》云:“男子二十加冠曰‘冠’”。所以,“冠”就是男子到20岁时举行,而成人礼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加冠”,即把原先披垂的长发,梳理后盘成发髻,并戴上帽子。

      但是,在本地民间,传统上没有为男子举行专门的成人礼,而是留到结婚时一并举行。所以,传统婚礼除了“拜堂”等主题仪式外,更多的则是“成人礼”的内容。流传到近现代的民间“成年礼”仪式通常有两项:其一是“做表德”,即取表字,如今此仪式已失传;另一项就是“抢头”。

      “抢头”之“抢”读同平读“墙”,有“磨”“用梳子梳”的意思。“抢头”可以解释为“梳理头发”,本指“加冠”前的梳理头发并盘起,但在近现代民间已演变为让生肖适配的儿童用梳子在新郎新娘头上象征性地捋三下……

      所以,“抢头”就是“加冠”的程式化仪式,民间也以之代指“成人”,并特指“男子完婚”,是故民谚有云“三十岁未抢头还是孩子”,谓男子尽管已经长大成人,但如果没有结婚成家的话,就不会变得老练、稳重。

      与新郎的“抢头”仪式相对应的是新娘的“缚髻”。“缚髻”就是“绾结发髻”,实质上就是女子的“笄礼”。古代女子15岁“及笄”,较高门第的家庭都会举行相当于成人礼的“笄礼”,但是,跟男子的“成年礼”一样,民间传统上没有单独举行相关仪式,而是留待完婚时一并举行。于是,婚礼中就有了“缚髻”这一表示女子成年和完婚双重含义的特殊仪式。

      “缚髻”原先应是现场梳髻,工序相对复杂,但到了现代,妇女发型自由,因而“缚髻”也演变为像“抢头”一样的象征性仪式。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