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史>东渡青龙桥碑重睹天日

    东渡青龙桥碑重睹天日

    1.jpg  

    重建青龙桥碑

    2.jpg

      施公宗祠

      □陈震辉 游心华 文/图

      2021年春夏之交,我们在仙游朝京门外东门老街一处民房里找到了距今315年的清康熙年间建造的都督施韬祠堂(又名施公宗祠,简称“施公祠”),紧接着我们又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尘封已久的青龙桥碑。由于石碑存放年代已久,碑身堆满了厚厚的尘垢,碑文无法辨认。为此,我们及时与县博物馆取得联系,请求协助。馆长茅玉香高度重视,闻讯后及时赶赴现场考察,亲自动手清理油污,并带领技术人员对石碑进行拓片。经过多番辨析,方才查清碑文内容。

      新发现的《泉郡文起施公重建青龍橋碑》填补了清乾隆三十六年《仙游县志》的空缺,当时的县志在《建置志·桥梁篇》“青龙桥”词条只点明了“青龙桥,康熙四十一年,泉郡施韬建,有石碑在施祠。”至于碑文的内容,县志未能收录,甚为憾事。参与发现、考察的有民间文保志愿者李峰等人,此次还发现了许多有趣且珍贵的文物,包括“施公宗祠”碑额、石亭及其它建筑构建。这方《泉郡文起施公重建青龍橋碑》,通高2.83米,宽94厘米,详细记录了施韬重修青龙桥的经过,对研究施韬以及仙游古桥梁交通史和木兰溪地质水文提供了详实的史料。

      据《晋江安海浔海派历代名人录》载:“施韬,施显子,字文起,号菜溪,以军功诰授左都督,赠荣禄大夫,一生造桥十六座。”清乾隆三十六年《仙游县志》载: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百姓在县城东郭迎春亭东大路北建施公祠,祀都督施韬,以造仙邑青龙(今金凤桥),石马诸桥有功,因建石室,春秋展祭,邑绅士作

      《施公祠碑》以记:“施公之有造我仙邦也,盖自己卯岁(1699年)来游菜溪,历今八载。造石马,青龙,广桥,仙水大桥四。修平政,巩桥,南桥,圯桥三。硕德鸿功,俱已勒于诸桥石碑上矣!我仙人思无以报公万一也,为建石亭于邑东关外,祀公禄位,瞻拜千年。夫以公之弃轩冕,乐山林,世无不钦仰高风,羡为希觏。乃素性慈仁,汲汲以济人为事。如造桥砌路,赈饥捨木。在吾闽处处播颂声,而尤于吾仙为加厚,此仙之人所以爱戴不谖也。亭建于夏四月,成于秋九月。上下周遭皆石架砌,洵可垂之百禩,永惬人情也。是为记。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孟冬榖旦。”

      ◎链接:

      重建青龙桥碑

      遗憾的是《施公祠碑》今仅剩残块,令人欣慰的是“重建青龙桥碑”保护周全,今将我们校录的碑铭首次公布于下,全文339字,楷书:

      “仙邑桥之崑巨者有三,曰石马,曰东渡青龙,曰南关仙桥。其若平政诸桥,亦多有处所,然惟此三大桥跨深湍而延孔道,上达永德诸邑,下抵郡城各间道。于是者,骈肩叠迹,累千百为曹。

      奈岁月深,东渡坠于兵燹,南桥则半之倾圮。邑人老恒咨蹉太息,欲徙末由。温陵文起施公,以勲荣胄有荣阶,不仕,大隐菜溪。其在仙邑,始复石马平政,即及是桥。而南关仙桥又方续整,自玆以还,不独民无病涉,而山川壮气运回,且将复宋代人才之盛,启本朝文物之隆焉。

      是桥始基于壬午岁(1702年)仲春朔正,甲申嘉平初成,绪其董事募工,阖邑绅士与有劳也。桥纵四十二丈五尺,阔一丈五尺,为梁十,各高二丈。阔石梁五十有二,两岸高筑栏头以壮。桥之首尾周遭护以石栏,厥功却何伟哉。莆昔大司徒东园郑公三修是桥,少司马梅臣唐公继整之第,架木为梁,年久则坏,今皆易以巨石。是以砖黏,足以将洪淀于不拔,快济渡于万年矣。于是乎记。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岁次甲申腊月谷旦,阖邑绅士耆民仝勒石。”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