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文化综合>园头古街系乡愁

    园头古街系乡愁

    1.jpg

      园头风光    蔡昊 林罗晓/摄影

      园头村自古被称为华亭镇文化乡,其源远流长。由于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人才济济,上世纪80年代,被人们誉为“文化绿洲”。那么,园头村究竟哪些地方最具有园头文化特色?哪些地方代表园头村文化精华?我认为一是风景山“石头顶”,二是路角一条古街。

      “石头顶”是园头人饭后纳凉、游玩的天然乐园。凡是50岁以上的村人,一说到当时“石头顶”,就魂牵梦绕,深深陷入思念中。此小石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并存,奇岩怪石,星罗棋布,构成一幅典雅古朴的“八卦城”。山脚周围布满龙眼林,山上有椿萱、杜仲树、古松、草坪,漫步其间,视野旷阔,空气新鲜,景色迷人,飘然欲仙。此处不仅是园头村民观察气象,防洪防震的坚固堡垒。又是乡人炎夏纳凉、夜间赏月、学子晨读、乡人演奏十音八乐的好去处。然而,这座风景山于上世纪70年代被当时华亭公社头头“严君”操纵,以“围溪造田”为由,毁为平地。山上摩崖题刻文物、墨宝被破坏殆尽,令海内外乡人痛念不已。

      1983年,一位马来西亚华侨返乡跑到石头顶戈下跪在地上、手捧黄土,怅然若失,老泪纵横。见到此景,我被深深地打动了,石头顶似乎是他们唯一的精神家园。永远牵挂在人们心头。现在不见了,这是永远无法弥补的损失!

      其次说园头村“路角一条古街”。这也是园头村古文化、古民居聚集地。这一条旧街,世代有许多学子因寒窗苦读而走出村子,为求功名在海内外新建了家园。离家之时,难免有些留恋。但他们不忘故土,每逢佳节就会触动乡思,勾起乡情,因为乡土是生命根系,也是灵魂的寄托。那么这条旧街有什么特色呢?先说“淈头”,三叉口路段。这是路角古街中段,弯角杨家新厝前,曾是园头村最繁华地带。每天清晨,有来自仙游盖尾、杉尾、白湖,还有油潭以及莆田沿海等地小商贩,在这里摆摊推销溪产品、海产品,加上本村肉铺、菜市场、百货店、豆腐店、面粉加工店等……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园头村早期出外工作人员繁多,大部分农户转为居民户,每天清晨像城里人一样提菜篮呼群结伴到这里采购。尤其在节日,采购人流络绎不绝,乡人们肩并肩、背靠背、拥挤着,寒暄着,这里很有人气,财气旺气,有人戏称这里犹如莆田古谯楼,热闹非常。杨家的房屋正处市场中心点,已然成为园头村商贸集散中心。早在解放前,这里还是单面街。只三间店面。一是理发店,二是打银店,三是木工箍桶店。上世纪50年代初,这三间店,翻盖为双层,五间厢楼房。上世纪60年代初就租给华亭粮站,是溪南片国家统销粮食供应站,为溪南村民提供诸多方便并作出重大贡献。

      以“淈头”为中心,朝南左转弯直达陈氏大埕前,就是云里风故居。朝西方向就是陈氏金凤、金水名医起家的太和药店。再行数米,就是曾、许两姓混居点。曾氏前人有的是以制作米粉为生,有的是造渔舟捕溪鱼为业,当今出了不少文化名人,科教艺术精英在外建功立业。而许氏是从事泥木工匠建筑业,在当地可谓雄踞一方。

      再从“淈头”为起点,朝北走,原是维修汽车零件修配厂,现改为加工厂。转弯可直达套房新街道。转回朝南转弯处就是路角黄家和陈家毗连的古厝,壁上曾嵌有一尊佛光石像,极为传神。黄氏建的三一堂也在角头北面。这里道路四通八达,行人熙熙攘攘,因而,淈头被誉为“三关驷马桥”。

      再从路角黄素英古厝毗连着土地公庙、杨煌打银店向东行三米。路两旁便是黄、龚、程、陈杂姓粪池集中地。上世纪70年代末一次小村改,拆填两旁粪池建造成两层楼大队部。现改为民房,底层两旁设有店面。紧接益春大厝与路角老街相连,成为一条街。益春大厝转角处,就是阿燕姑家老店面。此地段两旁商铺繁盛,这一段小街,在民国时期,曾有龚承总百货店、龚金富糕饼店、龚阿灿面粉加工店、染布店、张玉林理发店。解放后有供销社(供销社搬走后黄金燕开了面粉加工兼杂货店)、百货店、布店等。这里曾经是溪南片商贸中心。

      再往东行。路边有一口明代四角古井,用四大块三尺见方粗糙花岗岩交嵌而成井围。内井四边均为四大方块砌之,直达井底。井深十余尺,水清见底。是黄、龚两姓共用的。古井朝北是黄家古屋,朝南就是龚家顶厝。这里人丁兴旺,乃是一门四贡元之发祥地。也是旅居台湾的一位“中将”龚以敏之祖居地。在朝南十多米就是下厝里“紫气轩”,此乃先人创学古址。相邻系龚旗煌院士故址。仅这一代家族,近50年来,就有在外学者、专家、教授、博士、院士、将军精英数百人。

      从顶厝井兜向前走数米就到解放初期园头村政治中心旧址即农会,后改为大队部。1978年大队部迁入路角新建的地址,此处就改为园头村保健院,乃为村民治病的诊所。如今已转卖为张氏民居。此民居转弯处,再行三米就是早期园头村首富龚君郁五子赴南洋经商发家致富所盖的大新厝。新厝大门前有龚氏壁记——介绍园头村在后五代时由钱塘入莆第十九世转至,开辟了园头历史新纪元!从这一大厝向东走就到芳乐庙、尼姑庵观音亭以及祀奉社公的新兴社等系列宗教圣地。马来西亚佛教总会副主席、麻坡净业寺兼龟洋古刹主持释真经大师故居也在此地带。路角一条街到此即止。从曾氏族居地为起点,经淈头转入路角老街直至新兴社,全长有380米。此条街道是元宵佳节执事必经之路,可以说是园头村的文明路、文化路,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它曾是园头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孕育了一方文化,展现了地方民族色彩。这个村的许多文人墨客,富商官宦商贾,大都出于这条老街附近,现在他们遍布大江南北,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这条能勾勒出历史轨迹的古街道,该是园头村的风水宝地。如果再毁掉这条老街,就是毁掉园头的文化根基。它如莆田后街一样的古朴敦厚,应该保留,而且要通过加工维修,让它修葺一新,重放光彩。敬请村负责人要吸取风景山石头顶被毁的惨痛教训,不要再重蹈覆辙。村改,千万不要搞千村一面的跟风改革。而该对这条能呈现村历史文化底蕴的古街好好地加以规划,让它成为园头村早期人文历史的印记,鞭策警醒后人不断地学习和努力。这条古街,是在外游子乡愁的寄托地,更是全村人的精神家园!(龚玉瑞)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