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溪清屏风 代代家训传
□方芳译 翁志军
家训文化是凝结先人智慧与精神财富的宝贵遗产,不仅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清则社风清。我国的古民居大都经历了数百年的文明史以及社会变迁,从而积淀了丰富而厚重的家训文化。
在群山环绕的莆田涵江区庄边赤溪村南湖,有一座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的郑氏古民居。古民居占地3000平方米,依山傍溪,坐东朝西,土木结构,二进廊院式建筑,虽年久失修,但现存古厅、下院、中堂依然完好,是一座设计独特的传统土楼,其耕读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一定建筑风水学理念和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在众多在外经商创业的赤溪子弟心目中,这一座郑氏百廿间古民居乃是他们永远的乡愁。尤其在赤溪南湖郑氏宗祠里,由郑玉栋、郑玉楼、郑宗鉴等上了年纪的郑氏前辈一直保存和守护的咸丰年间由进士黄图南亲笔撰写的记载郑氏五代同堂和人丁兴旺、孝道和人寿的12幅家训的屏风,更是郑氏后人的传家宝。黄图南,号沧秋,福州永泰县白云人,咸丰三年登进士,任翰林院侍读、左春坊左庶子、日讲起居注官等;曾是同治皇帝的启蒙老师,亦任过翰林侍讲;因学问道德俱佳,后来他被钦命为贵州提督学政。由此可见,这幅家训屏风确实颇有来历、渊源不凡。
世事沧桑。热爱文物保管的郑文凤清晰记得,近30年前,存于厅堂的珍贵屏风曾经遭窃,不识货的文物贩子只把屏风四周雕刻精美的木刻窃走,至今下落不明。而不幸中的万幸,是窃贼把这12幅极具文物价值的屏风丢在了一边,方得幸存。后人因此可从中一窥清代先人的生活理念和文化品位,故而弥足珍贵。为了进一步考究这一艺术精品,本文作者此次诚邀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后方芳女士,请她从古典文献专业角度予以解读,希望它能为有心读者的进一步研究、品鉴以及助力社会各界汲取先人优秀品德、文化素养和提升价值观,尽一点力量。
恭祝大硕德即荣封翁仕皇郑先生淑配林孺人六秩双寿序
尝读《书》洪范篇“飨用五福,一曰寿”,至于《诗》三百十有一篇,言寿者屡见,如“俾尔耆而艾”、“俾尔寿而富”、“遐不黄耉”、“遐不眉寿”是已,若夫卫之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郑之风“宜言饮酒,与子偕老”,尤足为双寿征也。今仕皇翁于戊午岁三月称六秩寿;配孺人氏林九牧之衍派也,孝翁姑、敬夫子、和妯娌、厚邻乡,工貌德言、柔闲贞静,亦于是岁称六秩寿。余同邑庠生国衡陈君,与翁夙缔为懿亲,垂致翁之梗概,丐言于余,以为翁介寿。余备闻翁文行俱优、德望相埒;能念天显,克笃友于左马,才高学海,同虹霓以吐颖;荀龙价重词林,并锦绣而成堆。余不敏,顾心仪其德行,敢不陈词以侑三爵!翁系出南湖,实本宋特起理学,聘授枢密院编修,夹漈渔仲先生一支,越九世生武进公。由夹漈而萍湖,由萍湖而赤溪,慕山川之秀,乐风土之淳,爰庐而居之,逮及八世之有瑞广公,遂生仕皇翁。躬弓冶箕裘、席丰履厚,前有所承肯构涂丹,后有所继燕翼诒谋,此皆翁之积累所致大半,亦林孺人内助之力居多。孺人举丈夫子四。长永嘉,次永庆,三永圣,四建藩。恢宏世业、丕振家声,俱不凡器。而建藩名列成均、身驰壁水,扶摇直上,异日显荣,其可量乎?翁自行可久之道而天贶之以寿,其合于《范》之“飨用”、《雅》之“眉寿”、《风》之“偕老”,古之所以为寿者,至矣、备矣。余虽不获跻翁之堂,庆翁之年,特窃附于封人之末义,请祝翁,使翁自此而七十、八十、九十而耄,百年之期,外不假金台紫馆之登,内不修赤石黄松之术,怡然而洽于大道,翛然而同之至人。即诸孙金银璞琢冰,祖显荣贵辈,彬彬济济,制锦绣之屏,进黄流之瓒。爱日和风,元鹤并紫鸾而呈瑞,瀛洲阆苑,木公偕金母以延龄。太和之气萃于一门,又何必咏无疆难老之句!佩元英而飨绛雪,然后以为引年致颂也哉。是为序。时咸丰捌年岁次戊午三月谷旦。赐进士出身,敕授文林郎、翰林院编修、庶吉士。钦命己未科贵州提督学政,加三级,记录四次。年家愚弟黄图南顿首拜撰。
[译文]
曾读《尚书·洪范篇》“飨用五福,一曰寿”,至于《诗经》三百十一篇,歌“寿者”的诗句接连出现,如“俾尔耆而艾”、“俾尔寿而富”、“遐不黄耉”、“遐不眉寿”就是啦。像《诗经·卫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郑风》“宜言饮酒,与子偕老”,尤其足为夫妻同寿的征兆。如今仕皇翁在戊午岁(1858年)三月六十大寿了;其夫人是九牧林的后裔,孝顺公婆、敬爱丈夫儿子、和妯娌相处和谐、对待乡邻仁厚,有妇功、妇容、妇德、妇言四德,温柔、娴淑、端庄、娴静,今年也是六十大寿。和我同城的秀才陈国衡,与郑老素为至亲,给了我郑老的大略生平,恳求我为文,来为郑老祝寿。我遍闻郑老文章品行俱佳、品德声望相当;能够感念上苍旨意,让他能于左丘明、司马迁神交朋友;才高学林,像天际彩虹一样展露他的聪敏;子嗣如同荀淑八子一般在文坛举足轻重,文章锦绣成堆。本人愚钝,考虑自己心慕郑老德行,敢不赋文以助酒兴。郑老系出南湖郑氏,学术上实起家于宋代理学,被聘任为枢密院编修,是夹漈郑樵(字渔仲)先生的一支脉,过了九代生武进公。居住地由夹漈移至萍湖,再由萍湖移居赤溪,爱慕山川之秀美,喜欢民风之淳朴,于是结庐而居,等到了武进公的第八代瑞广公,生下了郑老仕皇。郑老子承父业,坐具繁多,鞋触及的财物很丰厚,前承祖先善于经营的本领,后能为子孙谋长远之计,这成就大半是郑老一生的积累所致,也是林孺人多内助之力的缘故。林孺人抚养丈夫四个儿子,长永嘉,次永庆,三永圣,四建藩。他们光大世代相传的家业、大大地振兴家声,都是不同凡响的人物。而建藩就学于官设最高学府里,如同壁宿星驰骋于北方,学业扶摇直上,改日即可荣耀显现,前程岂可斗量啊?郑老自奉养生之道而上天恩赐他以寿福,契合于《尚书·洪范篇》的“飨用”、《诗经·雅》的“眉寿”、《诗经·风》的“偕老”,古人所认为的长寿的人,到这个地步可谓尽善尽美。我纵然不能亲临现场,为郑老祝寿,特私下表达在下的心意,请让我祝贺郑老,让郑老从现在六十岁开始,到七十、八十、九十多、一百岁,外不借用登攀金台紫馆的锻炼,内不借用服食丹砂和油松节的养生之道,怡然自得而洽意在长寿之道上,潇洒超脱像个至人。至于诸孙辈,他们如同金银一般尊贵,再用如同琢冰的高超技能来修身雕饰,可谓祖先显耀儿孙荣贵、人才济济,他们制作了精美的屏风,准备好了玉酒杯。郑老夫妇冬日和风,如同黑鹤与紫鵉一起显瑞,俩人又如同东王公和西王母在瀛洲阆苑仙境中,携手偕老。太和之气汇聚一门,又何必歌咏万寿无疆之辞呢!我佩戴元英瑞草,食用绛雪丹药,然后再来表达颂扬长寿之心意!这就是我所作的祝寿序文。咸丰八年岁次戊午三月吉日。赐进士出身,敕授文林郎、翰林院编修、庶吉士。钦命己未科贵州提督学政,加三级,记录四次。科举同年之家弟黄图南顿首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