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临水行
□陈鸿锁
今年“七一”前夕,市委文明办全体党员干部冒着炎炎夏日,顶着蓝天白云,沿着蜿蜒山路,穿过翠绿群山,来到仙游县钟山镇临水村,围绕挂钩扶贫,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时间虽只有一天,活动却一个接着一个,并在临水村民宿过夜。临水新村的优美环境令人流连忘返,临水当年的光荣历史令人崇敬,如今的可喜变化让人赞叹,干群的盛情厚意叫人难以忘怀。
临水村位于钟山镇西北深山腹地,是革命老区基点村。1943年3月,中共闽中特委进驻临水村上湖底,同年8月在此召开闽北闽中特委领导人会议,作出省委活动中心从闽北南移闽中的重要决定。上湖底会议成为福建省委粉碎国民党对闽北重点进攻的转折点,对实现省委南迁直至福建解放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深耕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沃土,挖掘红色旅游资源,2019年5月起,临水村对旧址进行修复、布馆等系列保护性修缮,将其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其永绽红色光芒。修缮一新的旧址山峦环抱,背山面湖,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庄严肃目、美丽壮观。我们先参观刚落成揭幕的原省委机关旧址,聆听当地村民志愿者给我们介绍当年的光荣历史,并就地重温入党誓词,然后我为党员干部就如何当好合格共产党员上堂党课。参观旧址,令人浮想联翩,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涌上心头;重温誓词,让人心潮澎湃,对革命老区的扶贫责任压在心上;党课教育,叫人不忘初心,对革命初衷的宗旨意识记在心中。大家纷纷表示,要牢记使命,履职尽责,努力为革命老区的脱贫奔小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临水村山高林密,平均海拔超过700米,这里交通闭塞,人口仅有577人,还散布在1万多亩林地间的三个自然村里。面对重重阻隔的高山险壑,村民选择走出大山或打工或经商,留不住人的临水村就成了集体经济为“零”的空壳村。2016年临水村被列入市级建档立卡的贫困村,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9户,其中固定贫困户3户11人,省定贫困户6户19人。四年来,在市政府领导挂钩和市委文明办牵头及市直有关部门的帮扶下,通过产业扶贫,就业帮扶、教育扶持以及政府兜底等一系列措施,临水全村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标准,曾经是“空壳”的临水村如今村财固定收入为30万余元。尤其是2016年,临水村启动整村搬迁工程,在钟山镇集镇区选址建设新村,涉及搬迁户64户。将临水村5户贫困户纳入安置范围,还安置了全镇范围内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部分低保户及危房户。如今一排排中式的白墙红瓦建筑群依次排开,错落有致。村部、民宿、卫生所、运动场、便民服务站等设施齐全,新村新貌如诗如画,美不胜收。回想牵头扶贫的四年历程,既有酸甜苦辣的艰辛感,更有如释重负的成就感。文明办在单位小、干部少的情况下,派出得力科长全脱钩任临水村第一支部书记,全身心投入扶贫工作。文明办领导定期下乡调研,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全体干部分别联系贫困户,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文明办机关千方百计筹措扶贫资金,支持搬迁工程,帮助新村绿化、路灯配置、卫生所和村骨灰堂建设等。同时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宣传,引导村民扶贫扶志、移风易俗等,不断提高村民文明素养。如今,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贫困村变化可圈可点,这里已成为全市扶贫攻坚的特色亮点。为了进一步倾听群众心声,深化巩固脱贫成果,我们组织开展走访慰问活动。通过入户慰问,贫困户的悲惨家境萦绕心间,勤劳憨厚历历在目,感恩之情溢于言表。因祸致贫的陈大叔十分感恩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他那布满皱纹的铜黄色脸颊上,两颗眼睛炯炯有神,感激泪水夺眶而出。因病致贫的黄大伯非常感激挂钩扶贫机关单位和镇村干部,他那矮小的身躯虽然消瘦,但布满老茧的双手格外有力,握住我们的手紧紧不肯放松。是啊,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滋润人心,扶贫措施精准入心,扶贫成果鼓舞众心。
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洒满了天空,映红了山头。远处山峦起伏,近处花果满地。天际中些许的晚霞,在依依不舍地作别,弥漫,渐渐走入苍茫的夜幕中。夜幕悄悄降临,点点灯火交相辉映,袅袅炊烟随风飘荡。我们就在临水村台胞承包经营的民宿过夜。幽静的山村、清新的自然,真有一种超脱淡然的空灵。简单的晚饭过后,镇村干部赶来介绍情况,并热情地送上当地生产的水果。大家围在一起,喝茶聊天,共同商讨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果甜茶香人欢畅,其乐融融鱼水情。不知不觉月上山头,满天群星,遍地清辉。夜渐渐深了,人渐渐散去,风更柔了,星更亮了,月亮显得更加皎洁。清风拂来,新鲜的空气夹杂着山村的气息和花果的芬芳,沁人心脾。仰望迷离的天空,闻着随风飘来的花果的清香,听着此起彼伏的蛙鸣的欢歌,忽然心里泛起层层不舍的情怀。真可谓扶贫帮困心不移,雪中送炭情更浓;夜宿临水美梦多,临水之行难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