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魏姓:赤胆“钜鹿”逐青天
园庄镇霞山村魏氏宗祠
魏姓最早源于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的姬姓伯爵诸侯国魏国,册封地在今山西芮城县北,国君为姬姓魏氏。魏姓最早发源于今河南省北部及山西省南部一带。以“钜鹿”为堂号。
在我县,魏氏族人主要集中分布在园庄镇霞山村、书峰乡百松村、龙华镇金沙村、榜头镇光埔村等地。追寻我县魏氏一族的历史足迹,可谓名人辈出,更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明朝成化年间,仁德里(今龙华镇金沙村)义勇之士魏升,英勇抗击倭寇、抵御外辱,其事迹代代相传。当时,倭寇侵扰莆仙,一路烧杀抢劫,魏升组织乡间民勇,成立训练 “魏家军”,与倭寇决战。在南日岛、海门岛及烽火门等地,杀得寇贼丢盔弃甲,望风而逃。魏升逝后,百姓为了纪念他,建立壮烈祠奉祀。据传,明嘉靖年间,戚继光来仙游抗击倭寇时,还特地往壮烈祠祭奠。
抗日名将魏杰人出生于园庄霞山村,自幼投笔从戎,因军功升任国民革命军海军陆战队一旅一团团长。武汉会战期间,魏杰人率兵进驻马当要塞。那时,敌机日夜轰炸,重炮猛攻。魏杰人冒枪林弹雨,深入一线与士兵并肩作战,并向战士慷慨激昂宣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况我军人乎!我愿与马当共存亡。”后因积劳成疾,魏杰人病逝于抗日前线。
榜头镇光埔村人魏金涛,194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闽中游击队。解放初期,任仙游县团工委书记等职,在园庄镇剿匪过程中受伤,后积劳成疾,病逝在工作岗位。
红旗代代相传,不少魏氏族人继承了先辈的红色基因。记者在榜头镇光埔村采访时,遇见了魏金涛的儿子魏逵仙。“我父亲去世的时候,我刚刚三个月大,是伯父把我一手拉扯大。”这几年,他靠经营红木走上致富路,却不忘回报桑梓,热心公益事业。村里的路灯不亮了,他每年自掏腰包1万元缴电费;村里成立公益基金会,他又带头捐资3万元……
傍晚时分,记者来到位于园庄镇霞山村山兜自然村的文体活动中心,这里已经是一派热闹景象。小伙子在球场上打篮球,老人在健身器材上做运动,妇女们跳起了广场舞,不远处还有治安联防队员在村道上来回巡逻……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
山兜自然村是魏姓聚居地。望着占地600多平方米、3层高的文体活动中心,该村老协会会长魏云合介绍,“这就是魏姓乡亲集资兴建,我们这里热心公益的人很多,大家都很自觉地建设美丽家乡。”
2009年,在魏元合的倡议下,村民纷纷慷慨解囊,筹集捐款210万元,文体活动中心动工开建了。在建设过程中,村民们还纷纷投工投劳,义务参加劳动。该中心不但有戏台、会议室、图书馆、健身舞舞厅,还配备了台球桌、乒乓球桌、音响设备等,成了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魏元合在当地小有名气。这几年,年过六旬的他四处奔走,找项目、引资金,为村里的发挥余热。在他的努力下,小学宿舍楼、操场水泥浇筑、村道硬化、宅基地平整复垦、水毁堤岸修复等几十个项目纷纷落地。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
2014年,魏元合、魏元树、魏建明等人发起成立了霞山村人民调解工作室,调解员大多是村两委干部、退休老干部、老党员,他们热心公益事业、威望高。如今,有了调解工作室这个平台,村民有矛盾纠纷第一时间都来找他们,真正实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魏氏图腾
魏是以委蛇肥遗龙虺为图腾的炎帝支鬼姓的苗裔,其始祖是共工氏与蚩尤氏,上古这两族为世代郎舅亲。同为鬼姓族,共同以肥遗龙(一头双身龙)为图腾。魏图腾由三部分组成,左边的女性象征炎帝魁隗氏的母亲任姒,右边的一头双身龙象征鬼姓,中间的禾代表他们的农业发明。周文王裔孙毕万受封魏邑,子孙以国为姓。
寻根问祖
我县魏氏为名相魏征之后
据《仙游魏氏大宗谱》记载,溯源仙游魏氏曰:周文王十五子毕高公之十五代后裔孙毕万公仕晋,以伐霍功封于魏,盖以国为氏者也。子孙椒处江淮,尤以德业相望。历屯留令长贤公,传东魏者也,居魏州生征,征公大唐名相,赐爵郑国公,谥文贞。征公五世玄孙谟公,为进士第,唐文宗时官拜右补阙,宣宗时任同平章事(宰相),宣宗称有乃祖之风范,后被谗贬四川,告老举家迁至江西南昌府隐居,生潜、滂、虞。为魏氏南迁始祖。谟公至莆之始祖鸿公,传八代,为唐后期至五代十国和宋朝时期。
鸿公支派因历史各种原因,而在各地播迁繁衍。明清朝遍及福建闽南、广东诸地及台湾地区。
吾宗仙游魏氏衍派,为大唐名相文贞公(魏征)之嫡派,莆阳鸿公之裔,一脉相承。郡望均属钜鹿郡,楣坊为:“钜鹿流芳”。
家风家训
魏氏家训
植品格:素位而行品自纯,齐家治国在敦伦,
齐庄中正无偏袒,不愧身登俊杰门。
孝父母:膝下应知孺慕深,胡为长不顺亲心,
从来孝子南陔志,菽水承欢世可钦。
和兄弟:路逢年长敬心生,况是同胞手足情,
入室操戈多御悔,让梨始觉尽谆诚。
慎话言:舌剑原来是祸端,自圭日诵仅偏难,
不观周庙金人训,宣圣当年识杏坛。
睦宗族:交游四海世堪型,况是族中叔侄情,
若观始祖开基世,均属同根一本生。
劝读书:有志读书不厌贫,囊萤映雪志超尘,
但看廊庙朱衣紫,尽是当年勤苦人。
训子弟:小年所学莫推辞,耕读工商讵不宜,
富贵皆从勤处得,好闲到老悔尤迟。
戒争讼:居家宜绝讼争根,争讼原来是祸门,
倘得鼠牙逢并息,人间何处不义轩。
劝力田:菑畲岁改日忘疲,绣甸躬耕可致赀,
出则披星锄戴月,年年 腹乐怡匕。
传家之宝
四匹清朝贺幛 尽显魏氏繁荣
西峰魏氏位于书峰乡西坑村(古称兴贤里西峰,2008年7月因发展旅游业的需要,更名为百松村)。在封建社会里,能制锦者,需具备四世同堂以上者,逢登科、寿筵、构造、结缘等大喜之日,并请有地位有名望之士题写序文,方可绣制锦幛一匹,流芳千古。
据传,仙游大小姓氏,能有此荣耀的却不多。而在西峰魏氏,仅道光十五年至光绪八年,就先后绣了四匹锦幛,纹绣质地及序文内容可谓亦官亦寿亦福亦乐也。这些贺幛现在由专人保存,是魏氏后人代代相传的宝物。
清道光十七(1837年)年,适逢止仁公淑配吴孺人七十荣寿,阖家四世同堂,其乐融融。由光国公执掌,邀赐进士出身刑部主事加一级郎宗兄茂林纂序,制龙凤锦幛一匹,千秋流传。文曰:(西峰衍派)出自唐丞相,文贞公(即魏征)之嫡派历数传其始祖。
四匹龙凤锦幛四周都用彩线绣有祝寿图,各种花纹图饰,清晰可见。中间部分序文文字较多且笔画复杂,加上年久保管不善,导致文字金脱落,字迹不清。为了记录这些文字所传达的信息,魏氏族人魏文强在修族谱时,将这些金线文字一一摘录在族谱中,留予后世。
采访手记
让“夕阳”更红
在园庄镇霞山村老人活动中心,经常活跃着老协会成员魏元合、魏建明、魏秀明等一批热心老人。他们在调节纠纷上有一套,在村中享有一定的权威和好口碑。
在农村,农民主要专注一亩三分田,土地纠纷成为主要矛盾,处理这类矛盾就要加强土地方面的政策及知识。父母赡养纠纷也是农村纠纷之一,这关乎人伦及道德,老人们就需要储备许多相关事例,作为说服纠纷双方的有力证据。邻里吵嘴、矛盾、误解事无巨细,老人们处理的事情多了,人们也会自动找上门来。
自古以来,老年人在家庭中便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被称作“家中一宝”,老人所有的阅历和人生态度会对年轻人产生有利的影响。在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老年队伍更是一支重要力量,基层老年协会应该把老年人组织起来,老年人长期积累起来的丰富的工作经验,往往为青年人所不及,这是他们的一种特殊优势。
支持老协会成员在修桥补路、整洁卫生、美化环境等公益活动中发挥作用,配合党支部、村委会建设文明生态、整洁的村容村貌,展示才能,老有所为;引导老年人积极参与基层民主和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好调解邻里纠纷、化解社会矛盾、开展社会互助的作用,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村级也要积极鼓励,以“敬老模范”、“孝亲敬老”等评比为突破口,大力倡导乡风文明,开展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各种文体活动,并创造条件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提供条件。
凡人优品
山间挥毫 油画路上辟新天
魏金椿是书峰乡百松村人,他是我县油画行业协会会长、市工艺美术大师、县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会长。这位来自田间地头的大师,回忆起走上艺术创作这条路颇多感慨:“小时候我就喜欢画画,下课画,回家画,放假画。以前的木床雕花栩栩如生,我就不停地描摹,连做梦都是画画”。
1987年,从广播里听到著名油画家王永声在县城招收学徒,年少的魏金椿毅然报了名,从村里走出来学画。在外闯荡多年后,魏金椿从厦门回来,用他人生中掘取的第一桶金在仙游创办画室,开始教授徒弟。他说:“艺术与商业是共存的。也就是说油画需要走向生活,走向大众,走向市场。我要走出去,这也是要检验自己的创作成果。”
于是,他扛着许多画,走遍了全国各地。他一边卖画一边寻求商机,了解国内外市场的运作规律,研究画与框怎么有机配合,画家怎么配合画廊,画廊又是怎么吸引顾客的游戏规则。功夫不负有心人。魏金椿发现了义乌市场潜力大,不久,以从事油画艺术品销售的义乌市青与蓝工艺品有限公司成立。
如今的青与蓝公司已发展为多家连锁经营店。2009年6月30日,仙游县油画行业协会正式成立,魏金椿被推荐为会长,“协会成立了,就一定要发挥好作用,否则我们就会愧对大家的期盼。”他告诉记者,仙游油画产业发展迅速,协会的任务就是提升技艺,为会员们搭建更多学习交流平台,加快仙游油画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养女报恩 绝症老人渐康复
在园庄镇霞山村有一73岁的低保老人魏子文,因为患食道癌常年卧病在床,所幸在养女女婿及妻子的精心照顾下,现已渐渐康复。
回想2014年,对于魏子文家庭来说是极其不幸的一年。老人膝下无子,有一名养女名叫魏赐英。被检出患有食道癌后,昂贵的医疗费用让这个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魏子文甚至调整了心态,做好最坏的打算。
在街坊邻居间,当时传着一段魏子文与两个孙子之间的对话。魏子文告诉两个孙子,爷爷可能要走了,孙子们问他要去哪里。他说,要去山上,不回来了。两个孙子听后嚎啕大哭,引来了孩子的奶奶和邻居,孩子将魏子文的话告诉大家,惹得人们心酸不已。
.在外地做面点生意的养女魏赐英与女婿陈文山得知养父患病的消息后,经过一番商量,决定一人回家照顾老人,一人仍在外赚取医疗费。几个月间,魏赐英带着父亲辗转于我市大大小小医院,每天与养母轮流伺候左右。丈夫则雇佣员工,更加努力地经营面点生意,丝毫不敢懈怠。
经过半年多的精心照料,2015年魏子文便渐渐康复,尽管如今的他语言功能受到损害,但身体却已无大碍。魏赐英夫妇用行动拯救养父于病榻,受到了邻里乡亲的赞赏,也成为村里人谈话间的孝老典范。还曾被园庄魏氏一族作为先进人物,上报至福建省魏氏委员会参评。 今报记者 唐伟 陈慧贞 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