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人物>白沙郑樵故事

    白沙郑樵故事

      □今闲

    1.jpg

      夹漈草堂远眺

    2.jpg

      郑樵雕像

    3.jpg

      宋宰相陈俊卿赞郑樵

    4.jpg

      曝书石

      一、所在区域及地理环境

      白沙是千年古镇,人文积淀丰富。郑樵,白沙霞溪人,霞溪即今之白沙镇广山村林边自然村。霞溪有座初建于宋代的宫庙,名曰霞溪宫,霞溪宫正面仰对莆田二十四景之一“夹漈草堂”,南邻汉代越王台古迹,北有广宫渔湖溪与庄边镇萍湖溪在南边汇流而成的萩芦溪。全村地貌形似半岛,山似双鲤在环流中飞跃,故有“霞溪双鲤洋”之称。这里山清水秀,景色清幽,水泥公路环绕全村。村内郑樵故居保持完整,有郑樵出生地、读书处和郑樵取水饮用的宋代“日、月井”等古迹。

      二、历史渊源

      1.家学渊源

      郑樵生于北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家庭较好的影响和教育。郑樵是郑庄的后裔,郑庄曾与兄长郑露和弟郑淑入莆倡学,是开发莆田文化的有功之人。郑樵的祖辈、父辈都是读书和做过官的。

      2.学问渊博

      郑樵从小立下宏伟抱负,他要读尽古今书,要精通《六经》和诸子百家。为了克服家贫无书读的困难,他背上包袱,向四方藏书人家求书借读。郑樵在三十岁刚出头的时候,就读遍各地藏书。当时有人称颂他说“惟有莆阳郑夹漈,读尽天下八分书”。郑樵不仅学习书上的知识,还深入山间田野研究天地间的各种科学知识,为撰写史学巨着《通志》奠定了渊博的学问。

      三、基本内容

      郑樵,字渔仲,自号溪西逸民,学者称他为夹漈先生,宋崇宁三年(1104),生于广业里下溪乡(今白沙镇广山村林边自然村)。现在霞溪西畔的“广业书院”就是他的故居。

      父国器、太学生,曾捐资修建苏洋陂,浇田数百亩,受到乡人称颂,宣和元年(1119),从太学回家,路经姑苏(今苏州)时,病卒。樵徒步护丧归葬。尔后,“谢绝人事”,在越王台下建南峰书堂,读书其中,“究心经旨”,“寸阴未尝虚度,风晨雪夜,执笔不休,厨无烟火而诵声不绝”。

      靖康二年(1127),宋室南渡,政局变乱,樵和从兄厚上书给宇文虚中,说:“正当戮力”,“着一鞭于中原”,要求抗金报国,但当局不予重视。他在一首诗里说:“犬马有心虽许国,草茅无路可酬君”,抒写了自己的愤慨心情。

      绍兴五年(1135),樵在芗林寺建修史堂,“昼理简编,夜观星象”。为了解草木虫鱼的情性,经常“与田夫野老往来”,向有实际知识的人学习。十年(1140),倡议在湖下修永贵桥,并在桥东筑过来庵,桥西建石塔。十八年(1148),因“近臣引荐”,拟授迪功郎,未就。十九年(1149),步行二千里,到临安(今杭州)向高宗献所着书一百四十卷。次年(1150),从临安回家,居于修史堂,励志着述。

      绍兴二十七年(1157),樵以侍讲王纶、贺允中推荐,召赴行在。上殿时奏说:“臣处山林三十余年,修书五十种,皆已成书”,“其未成者”,“谨摭其要揽二十篇,曰‘修史大例’,先上之”。授右迪功郎、礼兵部架阁。不久,被御史叶义问所劾,改监潭州南岳庙。回家后,筑草堂于夹漈山(在今新县镇),编订《通志》丛稿,手自缮写,不以为劳。他曾经在诗里说:“述作还惊心力尽,吟哦早觉鬓毛凋”,道出自己辛勤着述的实况。

      绍兴三十一年(1161),《通志》书成,樵到临安献书。适高宗赴建康(今南京市),戒严,未得见。当时汤思退任留守,奏请授枢密院编修官,兼授权检详诸房文字。樵求入秘书省翻阅书籍,被劾,所请不遂。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高宗还临安,诏命樵将《通志》缴进,是时,他已病逝,终年58岁。

      樵生平着述极为丰富,所着书多达81种,669卷,又459篇。但流传下来的只有《通志》200卷、《夹漈遗稿》3卷、《尔雅注》3卷(文存图佚)和《诗辩妄》6卷。

      四、基本特征

      1.郑樵故事内容丰富,具有形象文艺色彩。随着时代步伐,民间流传郑樵故事越来越丰富。

      2.郑樵故事形式新颖,具有结构美、语言美、艺术美的特征。

      3.郑樵故事具有浓郁的山乡特色,艺术表现技巧高超娴熟。

      五、重要价值

      1.郑樵故事是郑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郑氏文化,包括诗歌、民谣、民歌、故事、传奇。郑樵故事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段,表现郑樵勤奋、热情、诚厚、宽容的高尚情操。

      2.郑氏裔孙遍布世界各地,郑樵故事是促进世界各地郑氏子孙爱国爱乡和闽台文化交流的一大平台。

      六、传承谱系

      民间流传至今。

      七、濒危状况

      郑樵故事有待进一步收集整理,走出家族,面向世界。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