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文化综合>黄石镇比赛踩高跷

    黄石镇比赛踩高跷

      队伍均来自荔城区黄石镇登瀛村,登瀛高跷已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遗名录

    点击查看原图

      登瀛高跷表演扮有多种造型

    点击查看原图

      登瀛高跷表演舞狮▲

    点击查看原图

      ▲登瀛高跷上街表演

      2009年,荔城区黄石镇的登瀛高跷被列入了第三批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日,在黄石镇举办的全民健身踩高跷表演比赛中,登瀛村的11支高跷队伍同台竞技,各显身手,充分展示了登瀛高跷的非遗魅力。

      节目加入新元素

      据登瀛高跷相关负责人林文读介绍,此次参赛的节目不仅有《抬花轿》、《猪八戒娶媳妇》等传统高跷表演节目,也有《娶亲》、《打击抢劫犯》等自编自导自演的接地气新节目,这些节目构思独特,表演逼真,在自编自导中加入接地气的新元素,吸引众多人观看。

      记者了解到,在这次比赛中,年纪最大的有60多岁,最小的则仅有11岁。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之所以年纪悬殊,主要是希望通过一代一代的传承发扬,使登瀛高跷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会失传。

      据了解,高跷最早可追溯到上古年代,一些先民为了适应毒蛇、毒蝎、毒露水等恶劣的生存环境,用绳子将长树杈绑在腿上行走,以防止身体受到伤害,这就是踩高跷的雏形。

      演出编排有男女之分

      据林文读介绍,登瀛高跷最早可上溯到唐朝,其表演形式受唐玄宗时期的唐朝宫廷教坊歌舞影响,同时也杂糅了莆仙戏曲的舞蹈、武术、杂技等民间艺术,动作高超、惊险、幽默,步法奇特,造型夸张,经代代沿袭传承,不断完善日臻完美,形成了一套稀有的舞蹈表演形式。

      登瀛高跷表演队则成立于上世纪30年代。1934年间,登瀛村的高跷前辈曾秘密发动群众,开展抗租、抗捐、抗税革命活动,并利用高跷翻墙进入国民党黄石粮柜、林墩粮仓,开仓分粮给当地贫苦农民。

      发展至今,踩高跷所使用的高跷,造型简单,但选材要讲究,必须采用坚硬而有韧性的木质;高跷的绑腿绳,一般用布制成,既能绑紧又不勒腿脚。而学习登瀛高跷表演,则要靠体力和平衡力,学员只有吃苦,才能学习高难度的动作。

      踩高跷的演出编排有男女之分。男人一般出演《龙王嫁女》、《西游记》等节目,动作较为夸张。女人的节目相对会比较多一些,主要表演《葵花舞》、《芒春舞》、《妈祖出巡》、《妈祖回娘家》、《观音送子》等经典节目。海都记者 洪德木 文/图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