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迹龙华双塔
名闻全国的龙华双塔,位于离仙游县城约4公里的龙华镇灯塔村,唐代古刹龙华寺前东西两侧,系北宋大观年间(1107-1110年)邑人郭勇为母七十寿庆而建。塔高44.8米,仿木楼阁式八角五层空心石质结构,状似古楼飞檐,蔚为壮观,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塔迄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可依然巍然亘立,风雨不动,诠释着历经近千年的沧桑与厚重。
据载,北宋大观年间,邑人郭勇为母七十寿庆,捐建东塔,并祈求其母八十寿庆时再建西塔,越十载,郭勇果然捐建了西塔。于是,龙华双塔便屹立在龙华寺前,历经九百多年,雄风依旧,气势宏伟壮观,构造巧夺天工,在古建筑史上可称奇绝(如图)。
东塔和西塔大小相同,均为楼阁式仿木石构建筑。双塔因场地平坦坚实,地质均匀,基础深而坚硬,宽大又牢固,特别是施工精细,砌筑材料粘结紧密,石块斜扎,主体上下连结整体性强,上轻下重、重心低下,故经受千灾万难而不毁。
龙华双塔五层八角空心体,采用花岗岩修筑,高44.8米。塔基为须弥座,由石雕力士金刚承托,底层东西两边有石雕将军护门;每层开四门,设四龛,位置逐层互换,并有回廊,护以石栏;每层皆辟一方洞,门旁有金刚武士浮雕,各层塔檐稍短,檐背上各镇守一尊金刚罗汉佛像,塔檐都是用条石拼筑,环塔成呈波浪状,每个塔棱正对着塔檐浪峰,酷似古楼飞檐,蔚为壮观;各层有石级可通,沿塔檐回廊,可直达塔顶。令人称绝的是,在塔尖灌铅,作为避雷设施。这在古塔建筑史上堪称奇绝。
登上塔顶,放眼一马平川的西乡平原,但见良畴泛绿,新村绚丽,溪渠潋滟,茶树密布,龙华美丽乡村建设的秀美新气象一览无余,的确富有一派江南富饶水乡的诗意景象。尤其是每当夕阳晚照时,双塔披金闪烁,动人的美丽塔影令人百看不厌,别有洞天!
观赏千年古迹龙华双塔,你不能不看宝塔下的千年古刹龙华寺。据《龙华寺志》记载,龙华寺建于隋朝大业年间(公元605~517年),相传当时有双龙口衔白莲花,自天而降,献于殿前,故名“龙华寺”。唐宣宗大中初年(公元847年)赐名“龙华万寿禅寺”。宋天圣年间,仁宗诏龙华寺和尚雪经入京讲道,回寺后扩大建筑规模。元末至明、清两朝,龙华寺又四度兴废。明万历年间和清顺治、康熙年间又重新修建,到了民国末年,龙华寺又几经荒废,如今的寺院是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持续不断新建的,无论是规模还是建筑格局,都较前有了更大的发展,占地面积20814.3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祖师殿、天王殿、山门、藏经楼、教学楼、五观堂等,是一座学修并进的清修圣地,有尼众500余人,现已成为仙游县香火鼎盛的第一大丛林。
从双塔的塔基石阶下来,经大理石块铺设的寺院中央广场,便可见到后起的天王殿,殿里供奉的自是四大天王,还有笑口常开、铜铸3.1米的弥勒佛。绕过了天王殿,便可见一幢气派恢宏的古色古香楼宇,高挂的“藏经阁”三个大字隐隐散透着浓郁的书香,这里收藏有14部《大藏经》、15部《般若经》、几百套《华严经》和1500册《四库全书》等经典,还有其他文史、科技等各类书籍,共计多达10万册以上。“藏经阁”的底楼便是重修后成立的佛学院,门匾上刻着“菩提学苑”四个字,置身这种境界恍忽中顿觉晨钟暮鼓,闻及香云缭绕,梵音阵阵,内心自是一片安宁......意犹未尽折返时正巧看见几位游客在一位寺里的师父引领下对着古塔虔诚地诵经,心中升腾起古塔下宁心修行的幸福感。 陈国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