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旅游>宝峰山漫记

    宝峰山漫记

      □陈国孟

    1.jpg

      阳春三月,踏青出游真是好日子。和煦春风中,我们驱车沿着七拐八弯的何岭向山上飞奔而去。绿满山头的深山里,我们一路观樱花、赏油菜花,在台湾甜柿园里角樱、山樱、多重瓣樱、玫瑰樱、垂柳樱等各色盛情绽放樱花红艳欲滴,美不胜收,让我等沉醉其中。可我心中的目的地是朗桥村的宝峰山,在我急切催促下,流连忘返的同伴和我最终直奔宝峰山而去。

      俗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如今的宝峰山已变身成朗桥村的“乡村公园”。“乡村公园”四字赫然矗立在山脚下的入口拱门上,颇为夺目,抬头仰望,可见山上还有一些彩旗迎风飘扬。而山麓的妈祖庙,看似简易朴拙,但好多游客进进出出烧香祈福。

      正要沿着庙西边写有“书亭”、“猪母石”字样的提示碑登山,恰巧碰见镇里的一位熟人,他介绍了宝峰山来之不易的神奇蜕变。他说,村里一直想利用靠近麦斜岩的优势,走“红绿旅游”的新路,可是一直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这次得益于幸福家园的惠民政策,去年村里争取了100多万元的资金,建成了公园便道和路灯等基础建设。下一步,镇、村已敲定凉亭、石凳及乡村客栈等配套设施,力争年内打造成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特色生态公园。

      眼前的宝峰山,不似名山大川震撼人心,置身其中的我倒坚信她恰似小家碧玉般温润秀美。正如自古以来这世上,既需要气宇轩昂的大人物引领前行,也需要劳筋骨苦心智的小人物安然担当,方可和谐祥和。

      如此一想,自是倍感精神抖擞哩。一行人沿着山间青石条铺就的蜿蜒小径,越上陡峭的石阶,沿途杂树林立,葱翠挺拔。来到山半腰处,一座三面墙壁支撑、大门敞开的古朴红檐亭子映入眼帘,亭子前上方挂着写着“书亭”的牌匾,门前柱子上刻着副“亭踞半壁石山化土毓灵秀,冠凌绝顶宝峰为冕领风骚”对联,与亭子后边的嶙峋怪石与苍翠古树交相辉映。在亭内供奉有一尊孔子像,两侧分别挂着两副名家手书的《陋室铭》跟《赤壁怀古》书法,营造了一股别具一格的雅致和韵味,让人想到了这里沉淀的人文底蕴。此亭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据传,当时朗桥村里有一名书生,平时自大觉得博学多识,满腹经纶,但是在科举考试中却不幸落榜,甚感羞愧,回乡后便在宝峰山的这半山腰处盖了“书亭”,经过三年上山卧薪尝胆的静心苦读,他果然中了举人。就在亭子旁边,至今还保存有一个直径一米多的砚池,相传这个书生当时写干了整整一池的墨水。

      随后,我们沿着书亭东侧的山间步游道继续攀爬,拐了两小弯就来到宝峰山最著名的景点“猪母石”。真是石如其名,在一断崖上,有块如猪头状的巨石稳稳地斜竖着,前端尖尖底部因突出没承重留着一整个空隙,如同微张的猪嘴,人可斜躺在里,但站到距三四米处细细端详,确确实实宛如母猪头,惟妙惟肖,令人称奇不已。而在猪母石后部的西侧,还并排一块平整如纸、洁白如霞的“书石”,似被谁精心雕琢过似的,但细看完全是“天然去雕琢”。

      登高就得登顶,于是我们再向上勇攀约莫两三分钟就抵达山顶,但见一座新建的“揽胜亭”旁,嶙峋怪石遍布山头,如抱团取暖似的错综复杂依偎在山巅,人需小心翼翼手脚并用才可逐一爬上,再找准视角静静坐下,眼观造化钟神秀的四方,心胸顿时开阔生层云。正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向山下南望,朗桥村的山里小平原一览无余,朗桥人的座座新洋楼和幢幢古民居点缀其中,这里田畴肥沃,养育了世世代代衣食无忧的朗桥人;向东边远望,供奉吴圣天妃的游洋镇兴角山天妃文化朝圣公园隐约可见;向北边仰望,麦斜岩红色景区相连相通,仅有咫尺之遥,联动打造开发成受游客欢迎的胜地指日可待。最后,我等将视野转向西边的山下,一个绿油油如翡翠似明珠的小水库映入眼帘,其不远处正是初具规模的欧中种源生态谷,一丘丘良田里四季都有梦幻般五彩斑斓的“花海”,早已吸引朗桥等村近600户农户加入发展观光业。

      宝峰山依旧静默无语,却见证了朗桥村的前世今生。小小的我零距离拜读你,虽仅有短短半天的时间,却留下了一辈子的记忆!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

    广告热线:0594-2288370    1301596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