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蓼古城
吉蓼古城,位于莆田城正南方忠门半岛的西端,湄洲湾之滨,距县城约36公里,今属莆田县忠门镇梯吴村。
吉蓼古城宋代已有。明洪武初,诏令沿海各地创立卫所寨城,备边御倭。兴化卫指挥吕谦在梯吴村华胥山再次修造吉蓼城。吉蓼城,又称吉蓼寨城,大名吉蓼巡检司城,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吉蓼古城分南、北二城(区),附近景点众多,共有十八处大胜景,还有一些小景点。有吉蓼城隍庙,按照封建社会定例,有城必有城隍庙。吉蓼城隍庙与吉蓼城一同创建于明洪武初年,嘉靖年间城与庙一同毁于倭患,不久,乡人礼部员外郎王宜奉诏重建吉蓼城与城隍庙。1988年由侨胞、台胞及乡里善信捐金重建,彩绘藻饰,金碧辉煌。还在庙门外两侧增建了一座大戏台,气派轩昂。
城隍庙东南面数十米处,有一座小山,名唤金鸡山,古人称这里是金鸡玉狗穴,吉蓼十八景之一“金鸡玉石”就在这里。金鸡山山顶上巨岩高垒,嶙峋突兀。高岩下(南面)有一大片巍峨的殿宇,层层叠叠,直排而下,这里就是古色古香的金鸡庙,甬道、石阶、门窗都别有风味,值得大家仔细观赏。
金鸡山(庙)的东侧,有一堵用条石砌成的旧城墙,巍巍壁立,如一道悬崖,这里就是吉了南城遗址。城墙上石苔斑斑,爬满了枯藤荒草!站在古城墙上,遥想当年刀光剑影,能不令人发思古之感慨!
从金鸡庙顺山坡小道向南,便到了南城的大海边,海边有一道隐约可见的城墙石基遗址,遗址呈东西走向。石基之下便是大海,海边大大小小的石礁星罗棋布,有的绽开如莲花,有的耸起如禽如兽,颇为壮美。人们称它叫“礁石成莲”,十八景之一。距岸边几十米处的海浪之中,有一块独立的石礁,形状酷似古时的官帽。退潮之后,更是神态毕肖。
驻足海边,远眺大海,海风习习,白浪滚滚,真有“天风直送海涛来”的快感!此时,海天茫茫,点点渔帆,排浪而来。如一幅“远浦归帆”图!倾刻间,崖岸边归舟云集,缆系蓼草丛中,满仓的鱼虾螺蟹,络绎上岸,这又是一幅多彩多姿的“渔舟系蓼”图。“吉蓼”一词即由“系蓼”衍化而来。古时还有“城楼晚眺”一景。在大海的不远处,有一道狭长的岛屿在波浪中浮动,那是盘屿。屿上有一处大石,状如青鸟,栖息在山岩上。只要你走上前,向它呼唤数声“青鸟,青鸟……”它就会一俯一仰地向你点头,人称“青鸟点头”,雅称“晋鸟鸣青”。
现在我们转道去北城看看。在北城的海边,也有一段古城墙,长约20多米,高约4米,那是600多年前修建的原物!城墙边有一座岳帝庙,庙边有一口古井,井圈上刻有“明万历某年立”数字。这口古井虽地近大海,而井水甘甜清冽,确是奇迹! 顺着庙后山坡卵石铺砌的古街路上行,可以看到不少古民居,精巧的院门围墙,高翘的屋脊檐角,从老旧中折射出当年的辉煌。大家再仔细观察这里的石街路,一律是纵横交叉的,井然有序。这就是吉蓼古城的老街区,从这里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建城的格局。据史料记载,在明初,吉蓼就已是一个“商渔辐辏之区”。
最后我们一起去东吴村参观。东吴村有宝塔献光、烟墩烽火、玉带横江、华香吐彩数景。
东吴石塔建在村后的高坡上,又称凌云石塔,塔高七级,八角形;塔基为须弥莲花座。塔为空心,有石级直通塔顶。每屋塔的洞门上方都有石额,如“古刹嘉馨、天中砥柱、海天鳌峰……”。
凌云石塔创建于明万历戊午年(1618年)。塔下有宝塔寺,这就是“宝塔献光”胜景。塔的东邻为高高的烟墩山,古时山顶上建有报警用的烽火台。塔的西北邻便是华胥山,山体高峻壮大,山上奇岩怪石嵯峨林立。每遇雨后天晴,山顶云气蒸腾,就呈现出七彩绚烂的胜景,犹如观音菩萨身后灿烂的佛光一般,令人叹绝。
在东吴村南面的大海边,原有一道数里长的软沙滩,遇上晴天,在阳光的映射下,沙滩通体发亮,就像是一条闪闪发光的玉带,在湛蓝的大海的映衬下,格外夺目耀眼!
此外,吉蓼古城还有锦山玉蝶、古井潮泉、离山神龟、津桥得月等不少景点。 吉蓼古城,除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之外,在历史上,这里科甲鼎盛,人才辈出,举人进士比肩接踵,还是一个文献之城。要想彻底看清古城的神韵,还望大家常来走。(黄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