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溪寺闲游
□陈国孟 文/图
“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这是李白在《别东林寺僧》中写给依依惜别的僧人。咱凡夫俗子闲暇时,像诗仙李白这样去虎溪寺走走看看禅林佛踪不失为一种悠闲生活。可闹市里大名鼎鼎的虎溪禅寺,虽说曾在厦门呆过3年的我至今未曾涉足但也游兴不浓,反倒藏在我老家深山中的虎溪寺成为我心中一个念想,唯因各种缘由一直没能零距离探访。
也许“心想事成”吧。鸡年春节老天作美,回家过年的我赶忙吆喝亲朋好友一起前往这个直线距离我家估摸不超过3公里的重建禅寺闲游,在泛若不系之舟中终于一窥清雅幽静的真颜。
正月初四上午,我们从游洋镇梧椿村的老家驱车沿着山里小平原“梧椿洋”畔的宽阔水泥村道直行3公里多,再拐进盘山公路五六百米远,终于下车站立在虎溪寺大门前的偌大停车场上。安静无语的虎溪寺居于一山丘上,整个寺院几成长方形,依山建筑,寺周古树苍郁,虽说是修复重建的,但父老乡亲们聪明地按照记忆中相传的规制来修建,远望上去显得古色古香,跟别处的千年古刹一样庄严神圣,给人一种神秘之感。的确,外来礼佛拜佛的香客也不少,他们误以为既然名曰虎溪寺就该至少有条溪吧,可瞪眼四望就是找不到哪怕一条山涧,只有停车场前修着个水中央矗立着作滴洒甘露状、脸部丰满、眉如新月的“杨柳观音”雕像的大型放生池,倒是给古寺增添了浓重的宗教氛围。
“虎溪寺的山形突起,头圆、眼睁,威武雄壮,像一只将欲跳起来下山之势的伏虎!”在我等的友情提醒下,一众香客望着周山豁然开朗。而此时我也思绪纷飞,回想起上世纪80年代经此地上山砍柴的生命历程和时代烙印。
出生农家的我,年少时虽说是独子,但一有假期或周末,总得去帮父母干活。当时我最怕一整天被蜗守在田地里耕作,既剥夺了天性贪玩的丁点时间,更得被晒个黑不溜秋,烦恼透了。毕竟当时每家每户烧得起的是柴火灶,所以向学的我忍痛放弃在家写作业看书,而是向父母请命去砍柴,往往遂愿,穿着破旧布鞋山涉水到10公里远的后溪深山密林,挑选看中的杂树再用砍柴刀斧使劲放倒,然后再沿着原路肩上压着百来斤的滚圆木头,一路饥肠辘辘地爬坡下坡,口渴了就捧起路边山涧的甘甜清泉一饮而尽。可快到家时必经的虎溪寺,这一带墓地众多、人迹罕至,是个幽静处,我等疲惫不堪早已忘记了惶恐,往往最爱在这里就地多歇息。如今每每想起此段艰辛而又快乐的年少时光,我老庆幸自己因此长了个硬朗身板,更感谢因此格外珍惜筚路蓝缕的寒窗耕读,才有了如今拿笔头的轻松日子。
啊,虎溪寺,当年我不知多少次从你身边走过,我少年的朗朗笑声也不晓得多少次回荡在你的上空,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永远铭诸肺腑。
“赶紧进寺吧!”在朋友的催促下,甜蜜回忆的我这才恍然回过神来,于是登上高大台基,再拾级而上,一分钟后就抵达门梁上挂有“虎溪寺”石牌匾的狭窄山门,抬头顺着寺门仰望寺院,全寺主殿的大雄宝殿依山就势,顺其自然,其飞檐似乎顶着了半天,而踏进大门后中轴线两旁的两棵枇杷树葱绿,犹似哼哈二将在守护着,永葆历代香烟缥渺、四季钟磬长鸣。
扶着大理石栏杆攀登穿过小庭院,经过一个大理石铺就的小埕再从侧旁向北走,倏忽就来到雄伟壮观,气势不凡的大雄宝殿。门面装饰得金碧辉煌,典雅肃穆,翼角重檐的殿前屋檐下挂着一个超大的铜钟,左边偏房前还摆放着一个大鼓。据来自广西的主持介绍,这暮鼓晨钟敲打是挺讲究鼓钟次序的,每天早晚都不间断。迈进庄严肃穆、雅致有韵的主殿里,但见殿正中供奉的主佛是释迦牟尼佛像,左侧是主管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侧是主管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金光闪烁,面庞饱满,各自偏袒右肩,作闭目入定状,结跏趺坐在莲花宝座上,使人感到无比庄严、慈祥;殿两侧依壁供有去恶扬善,大慈大悲,护持佛法的十八罗汉,造型生动,各具神态,有的执禅杖,有的挥禅帚,有的笑容可掬,有的怒气冲冲,可谓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一个个信徒进进出出,他们膝跪蒲团,拜倒在佛的跟前祈愿幸福平安,浓浓的香味沁人心脾。
走出大雄宝殿,正要穿过走廊进入第二进殿子,恰巧碰见虎溪寺董事会管理人员之一的陈炳汉。同村的他热情介绍了虎溪寺的前世今生,让我更加读懂了这座古寺。经历了数百年的沧桑变幻,虎溪寺代有兴废,相传是明清时期建起的广化寺分寺,不幸在“破四旧”时全寺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庙宇全被推倒,只剩下一些石柱、石条、石凳之类零散的部件,其现存建筑为1994年、2015年村民们两次累计斥资200多万元严格仿古重修,保留着明末清初时期建筑形式的遗构,中轴对称,布局紧凑,古朴典雅,形成一两进的封闭院落。他说,虎溪寺这两次的修建,承载了梧椿村3200多百姓的美好寄托,有钱捐钱,有地献地,有力出力,特别是宝殿门前的鼓状莲花形底座香炉就是热心村民从家里搬出当年藏起来的旧寺遗物,经鉴定年代极其久远,已成为虎溪寺最有价值的宝物,令有关文物专家大为惊叹它的工艺极精、玲珑剔透。
我等沿着与宝殿相连的东西两侧厢房继续前行,两侧厢房各设有客房、厨房、库房等,无不收拾得井然有序,且房前三个相通的小天井里栽植有繁茂花木,看了叫人养眼舒心。第二进三开间的后殿,相对规模偏小,从东至西分别为卓祖殿、慈悲殿和八仙殿,可谓释、道相互交融,昼夜青烟袅袅,肃穆清幽。可最引人注目的是各殿墙壁上,壁画色彩鲜艳,体态优美,形象生动,画工精细,精美绝伦,实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给游人香客极为深刻的美丽印象,不愧为虎溪寺艺术的“一绝”,堪称“墙上的彩色花布”。
寺后又别是一重天地,只见绿树摩挲,浓荫蔽日,把一个规整的佛寺掩映在绿荫丛林之中,更增加了虎溪寺幽邃清静的雅趣。
佛教氛围十分浓郁的虎溪寺,从清初的历史中,一路踉跄着幸运走到了现在。从新寺古刹一身轻松地出来后,我等特地移步到寺前西边那片幽静的松树林下静坐,聆听阵阵涛声,任思绪惬意畅游,释放自己的情感,心想这如虎溪寺起落不定的人生,就得像挺且直的老松这般,管他高兴或悲哀,快乐或忧伤,逆境或顺境,永远静默地向着蓝天生长,永远顶天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