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表演艺术弘扬妈祖文化
壹、前言
妈祖为两岸同胞共同的民间信仰,妈祖的崇拜,不仅影响信众们的生活与生命价值,妈祖的祭祀仪式与相关活动,对于社会的经济发展有其正面的效益。同时,妈祖文化对于社会教化的影响亦不容忽视。
如何弘扬妈祖文化,扩大民众对妈祖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则需要透过有效的方式予以宣导,在潜移默化之下,陶冶个人的品格,将妈祖文化中蕴涵的人文精神,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
目前妈祖各宫庙或相关的社团组织,或透过宗教仪式宣扬妈祖精神,或进行学术研究活动探讨并建构妈祖文化,或以文化创意产业赋予妈祖经济效能。无论以何种方式将「妈祖」呈现在世人面前,终可帮助大众对妈祖信仰、妈祖精神及妈祖文化能有比较深一层的认识。
对妈祖文化的弘扬,除了各妈祖宫庙举办一些宗教性的祭典、遶境活动外,相关社团召开妈祖研究学术研讨会、发表研究论文,文化界亦出版妈祖故事的书籍、漫画、动画,影视界制播「妈祖」电影、电视剧,艺术界编制「妈祖」戏曲、舞蹈。
基于对妈祖的崇敬,笔者经常思考以何种方法宣扬妈祖文化能更为有效,更容易让社会大众了解妈祖文化的内涵。表演艺术如戏剧(戏曲)、舞蹈、音乐,具有柔性的美感,相较于静态的艺术,其感染力更强。因此,本文试以表演艺术对弘扬妈祖文化所发挥的功能,探讨是否能透过欣赏表演艺术活动,而体悟妈祖文化,涵泳人文精神,变化气质。
贰、妈祖文化的内涵
探讨妈祖文化的内涵之前,先针对「妈祖」、「妈祖信仰」与「妈祖文化」,作一说明。
一、妈祖
妈祖,是中国东南沿海和海外华人供奉的海洋保护神,又称天妃、天后、天妃娘娘、天上圣母等等。
有关妈祖的记载,大约起于北宋,妈祖于宋建隆元年(960)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出生,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人氏。妈祖生下弥月不啼不哭,故取名“林默”。宋雍熙四年(987)农历九月初九日羽化升天。妈祖是闽林始祖林禄的后裔,曾祖保吉,曾任统军兵马使,祖父孚,官居福建总管,林愿(惟悫),宋初任都巡检,母王氏生一男六女,妈祖是最小的女儿。
妈祖生平,依据大甲镇澜宫的介绍:
尊天妃莆田林氏女也。始祖唐林披公。生子九。俱贤。当宪宗时。九人各授州史。号九牧林氏。曾祖保吉公。乃邵州史蕴公孙州牧公子也。五代周显德中。为统军兵马使。时刘崇自之为北汉。周世宗命都检点赵匡胤督战于高平山。保吉与有功焉。弃官而归隐于莆田之贤良港。子孚。承袭世勋。为福建总管。孚子惟悫。为都巡官。即妃父也。娶王氏。生男一。名洪毅。女六。妃其第六乳也。二人阴行善。乐施济。敬祀观音大士。父年四旬余。每念一子单弱。朝夕焚香祝天。
愿得哲嗣为宗支庆。岁次已未夏六月望日。斋戒庆赞大士。当空祷拜日。某夫妇兢自持。修德好施。非敢有妄求。惟冀上天鉴兹至诚。早赐佳儿。以光宗祧。是夜王氏梦大士告之曰。尔家世敦善行。上帝式佑乃出丸药示之云。服此当得慈济之贶。既寤。歆歆然如有所感。遂娠。二人私喜曰。天必惕我贤嗣矣。越次年。宋太祖建隆元年庚申。三月二十三日。方夕。见一道红光。从西北射室中。晶辉夺目。异香氤氲不散。俄而王氏腹震。即诞妃于寝室。里邻咸以为异。父母大失所望。然因其生奇。甚爱之。自始生至弥月。不闻啼声。因命名曰默。幼而聪颖。不类诸女。甫八岁。从塾师训读。悉解文义。十岁余。喜净几焚香。诵经礼执。旦暮未尝少懈。婉娈季女。俨然窈窕仪型。十三岁时。有老道士玄通者来其家。妃乐舍之,道士曰。若具性。应得渡入正果。乃授妃玄微秘法。妃受之。悉悟诸要典。十六岁。窥井得符。遂灵通变化。驱邪救世。屡显神异。常驾云飞渡大海。众号曰通贤灵女。越十三载道成。别家人。到湄州屿白日飞升。昔宋雍熙四年丁亥秋九月重九日也。[1]
现存关于妈祖最早的文献,为南宋廖鹏飞于绍兴廿年(1150年)所写〈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
墩上之神,不之始自何代;……独为女神人壮者而尤灵,世传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屿人。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宣和五年(1123年),给事中路允迪出使高丽,道东海。值风浪震荡,舳舻相冲者八,而覆溺者七。独公所乘舟,有女神登樯竿为旋舞状,俄获安济……。[2]
船员说这是湄州女神显灵,于是路允迪返国后上奏朝廷请封,诏赐顺济庙额。从宋徽宗至清咸丰皇帝,妈祖受各代皇帝褒封多次,由「夫人」、「妃」、「天妃」、「天后」,而至「天上圣母」。
二、妈祖信仰
妈祖信仰,系由于大众对妈祖善行义举的崇敬,进而产生信仰,层次已超越对待人的关系,晋升为对神的尊崇与膜拜。换言之,妈祖信众对妈祖已由人格的尊敬,转化至神格的膜拜。亦即妈祖信众对妈祖的信仰,已提升至宗教层面的境界。[3]
三、妈祖文化
《易经?贲卦?彖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所谓人文,简而言之,即人类的文化。
文化为人类经由长久经验的累积,而产生的人类共同智慧资产。换言之,文化是经过长时期生活经验的形塑,所以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妈祖文化的形成,源于大众对妈祖的信仰,自宋朝至今,历经千余年时空变化与经验传承的冲击,而形塑成妈祖文化的特质。经由时空交替,不断丰富妈祖文化的内容,使其更为充实,同时并赋予妈祖文化新的生命与内涵。[4]
四、妈祖文化的内涵
妈祖文化的内涵可概括为孝悌忠信、慈悲无私、公正平等、有容乃大、尊重生命、利益众生、人道精神、宗教情怀等。兹扼要叙述于后:
(一) 孝悌忠信
妈祖孝顺父母,友爱兄姐,父兄有难,奋不顾身,倾力救援。妈祖家居湄洲岛,常见海上发生灾难,于是立志要拯救所有在海上遇难的船只。妈祖忠于自己的信念,闻声救苦,解难除危,救人济世,诚心祈求,必有回应,因而信众对妈祖信奉不渝。
妈祖文化蕴含海洋文化中的冒险精神,由于信众与沿海地区过往的商客和船只,供奉妈祖神像,祈求保佑平安,往往有求必应,终于形成诚信标志,带给过往旅客、商船平安吉祥的象征。
据《天妃显圣录》记载,郑和下西洋过程屡受妈祖救助,方能完成航行任务,郑和船舰上官兵均「虔恭奉祀神妃,朝夕拜祷保佑」[5] ,且在船队出发前,返航后必祭告妈祖并修整妈祖庙,以酬谢妈祖护佑之功。郑和《通番事迹记》碑文记述:
观夫鲸波接天,浩浩无涯,或云雾之溟蒙,或风浪之崔嵬,海洋之状,变态无时,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非仗神功,曷能康济?……直有险阻,一称神号,感应如响,即有神灯烛于帆樯,灵光一临,则变险为夷,舟师恬然,咸保无虞。此神功之大概也。及临外邦其蛮王之梗化不恭者生擒之,寇兵之肆暴掠者殄灭之,海道由而清宁,番人赖以安业,皆神之助也。[6]
郑和舰队以妈祖之名,安定军心,激励士气,克服恐惧,抚慰心灵,以此信仰作为航海的精神支柱。
(二)慈悲无私
妈祖具有仁慈与大爱的精神,为中国东南沿海和海外华人供奉的海洋保护神。妈祖本性善良,自幼即接受儒家仁爱思想的薰陶,具有大慈大悲,悲天悯人,无私无我的情怀。千余年来所流传的救苦救难、闻声救难,善行义举,皆源于此种慈悲无私的精神。
(三)公正平等
妈祖誓愿拯救所有在海上遇难的船只。妈祖遇劫救难,不分性别、年龄、职业、种族、宗教、贫富,无分别心,均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妈祖至诚如神,因而信众对妈祖信奉不渝。从郑和等《天妃灵应之记》记载[7]可窥一二,碑文记载:
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域,迥隔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诚荷朝廷威福之致,尤赖天妃之神护佑之德也。神之灵固尝着于昔时,而盛显于当代。溟渤之间,或遇风涛,即有神灯烛于帆樯,灵光一临,则变险为夷,虽在颠连,亦保无虞。……神之感应,未易殚举。昔尝奏请于朝,纪德太常,建宫于南京龙江之上,永传祀典。钦蒙御制纪文,以彰灵贶,褒美至矣。然神之灵无往不在,若长乐南山之行宫,……历岁久深,荒凉颓圮,每就修葺,数载之间, 殿堂禅室,弘胜旧规。今年春,仍往诸番,蚁舟兹港,复修佛宇神宫,益加华美。而又发心施财,鼎建三清宝殿一所于宫之左,雕妆圣像,粲然一新,钟鼓供仪,靡不具备,佥谓如是庶足以尽恭事天地神明之心。众愿如斯,咸乐趋事,殿庑宏丽,不日成之。……神安人悦,诚胜境也。斯土斯民,岂不咸臻福利哉?
(四)有容乃大
妈祖有容乃大,传说中以此过人的智慧与勇气降伏桀傲不驯的千里眼与顺风耳,使二者成为日后最佳护卫,为妈祖察听世情,协助妈祖救助众生。
关于妈祖驯服千里眼与顺风耳的传说,大致如此:
妈祖庙前殿二侧经常可以见到两位造型奇异的神像,两位皆四肢裸露,一位右手持叉,左手举及额前做远视状,一位右手持一方天画戟,侧耳作听音状,此二神即千里眼、顺风耳,为道教的护卫神,及天上圣母妈祖的侍神。千里眼是眼睛能视千里之物,顺风耳即耳能听千里之声。
据《封神演义》记载,千里眼和顺风耳原是兄弟。兄叫高明、弟叫高觉,为殷纣王属下的将军。殷纣王与周武王作战时,两兄弟助纣为虐,最后被姜子牙以法术制伏,负伤而亡,魂登桃花山,变成索婚的魔鬼。
传说,有一次妈祖路过桃花山,这两兄弟的灵魂又出现,向妈祖逼婚。妈祖就和两兄弟相约决战,言明如果她战败,就作他们的妻子,但如果他们战败,就得作她的仆人。双方经过一番激烈的斗法之后,两兄弟双双败阵,终于成为妈祖的侍从,所以今天的妈祖神像旁,常可见到千里眼与顺风耳。[8]
妈祖对千里眼与顺风耳不计前嫌,能宽恕、包容,并善于运用具有特异功能,眼能视千里之物的千里眼与耳能听千里之声的顺风耳,使其发挥长处,通力合作,顺利完成闻声救苦的善愿善行,此即有容乃大的超人的雅量。
(五)利益众生
妈祖旱灾祈雨,治平山洪,消灭虫害,祛除瘟疫,击退匪徒,海上救难等善行义举,皆为利益众生。
(六)尊重生命
妈祖尊重生命,众生有难,奋不顾身,倾力救援。生命可贵,妈祖救济众生,系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
(七)人道精神
妈祖具有人道精神,尊重生命,利益众生,「人溺己溺,人饥己饥」,众生有难,感同身受。
(八)宗教情怀
妈祖具有宗教家慈悲大爱的精神,抱持「众生有难,舍我其谁」,由于无私无我,乃至发挥大仁大勇,化为奋不顾身,救苦救难的具体行动。
叄、表演艺术的诠释
一、 表演:
「表」为外在,「演」为呈现,表演系指一种以动作或过程表现某些事物的型式。
二、 艺术:
关于「艺术」一词,古今中外各有不同的解释。「艺术」(Art)一词源于拉丁文Ars,系指技能、灵巧之手,透过经验、学习和观察所得到某特定动作上的表演能力。广义的说法是指人为的技术与制作的一种活动。故凡能将自然界之事物,经过某规则、方法、技术等过程,予以适用于人类的生活者皆属之。唯此意义上之界定过于宽广,以致凡应用之技巧有巧妙之处皆成为了艺术,譬如:生活中的「生活艺术」、军事上的「战争艺术」、工业中的「产品设计艺术」、农业方面的「园艺」、以及人与人相处的「人际关系艺术」等等。因此,一般对艺术之界定采八大艺术: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雕刻、舞蹈、建筑、电影,在「美」的通则下,采较为狭义的「艺术」定义,指含有审美价值,根据美的原则,或符合美的原则之活动及其产物,而能表现出创作者的思想及情感,并予接触者美的感受者,谓之「艺术」。[9]
古希腊哲学家亚理斯多德(Aristotle)看待模仿自然是一种技术,曾说:「艺术是自然的模仿。」。西洋所谓的「艺术」大致与「技术」意义相近。
中国经典中关于「艺」字有多种意义,如〈尚书?酒诰〉:「纯其艺黍稷」,〈孟子?滕文公〉:「种艺五谷」,《荀子》:「耕耘树艺」,这些「艺」字,有「种植」的意思。而〈尚书?胤征〉「官师相亲,工执艺事以谏。」,〈礼记?乐记〉:「艺成而下」,〈论语?庸也〉:「求也艺」,〈左传?襄公〉:「百工献艺」〈史记?儒林传〉:「能通一艺以上者」,此「艺」字则有「技术」或「才能」之意。所谓「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也与才艺或技术有关。
现代人将艺术区分为广义与狭义二种解释,广义的艺术,系指凡含有技术与思虑的活动及其制作,皆称为艺术,与「技术」意义相近;狭义的艺术,则指凡含有审美价值的活动及其活动的产物,能表现出创作者的思想及情感,并予接触者产生共感者,谓之艺术。
三、 表演艺术:
「表演艺术」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系由演出者直接面对观众表演的一种艺术。换言之,表演者在美的原则下,透过语言或肢体动作的过程,表达出某种思想、感情和事物,给予观赏者美的感受,即谓之「表演艺术」。
虽然表演活动的形式很多,但若不符合「美」的前提,不以美的原则创作,不能给予人美的感受者,皆不属表演艺术的范畴。例如运动比赛的竞技、格斗、特技等;纯娱乐的表演,如魔术、马戏、杂耍等;仪典的进行,如礼拜、弥撒、法事、游行、祭祀、典礼、巫术等。此外,虽具有「美」的艺术本质却不符合前述的「表演」目的与意义者,如绘画、雕刻、建筑、广告、产品设计等,亦不被视为表演艺术。
因此,真正符合「表演艺术」的要件者,有戏剧(戏曲)、音乐与舞蹈。若将非艺术性的表演融入于戏剧、音乐与舞蹈的表演过程中,并给予人美的感受时,也被常视表演艺术中的一部分。
表演艺术中戏曲是一门复杂的综合艺术,其中包含有绘画、建筑、文学、音乐、舞蹈等,占有空间和时间,不仅以视觉观看,亦需用听觉听闻。
四、表演艺术的功能
表演艺术能给予观赏者某种心灵上的冲击和触动,让人感动、悸动、伤心、流泪、或开怀大笑,能陶冶生活情趣,培养真善美的人生观。
表演艺术的功能述略如下:
(一)认知功能
表演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美感认知的功能。人们透过艺术欣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缔和内涵,具有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的特长,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社会生活的丰富知识,并且开拓精神生活的视野。
(二)教育功能
表演艺术具有教育的功能,其第一个特点是“以情感人”。以情感人的方式,是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最鲜明的区别。艺术作品灌注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描绘,使欣赏者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艺术教育绝非道德说教,而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通过艺术强烈的感染性,使欣赏者自觉自愿地受到教育。
表演艺术的教育功能,第二个特点是“潜移默化”。艺术作品对人的教育,常在毫无强制的情况下,使欣赏者自由自愿,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对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层面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功效。在艺术长期潜移默化作用下形成的思想情操,具有更强的稳固性和延续性,常成爲人生观,世界观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三)娱乐功能
表演艺术的娱乐功能,主要是指透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美感经验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愉悦感,赏心悦目、畅神益智,身心舒畅。物质仅能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而精神産品则是爲了满足人们心灵的需求。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産品,能给人们带来美感的愉悦和心理的快感。古罗马美学家贺拉斯提出艺术应当寓教于乐,既劝谕,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衆望。中国先秦时期的艺术理论着作《乐记》中,也有类似的思想,提出了「乐者,乐也。」的主张,认爲艺术应当使人们得到快乐。
(四)治疗功能
心理学的许多流派,十分重视艺术对欣赏者深层心理的宣泄作用或净化作用,认爲艺术可以使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压抑或无法实现的情绪、愿望、期待、理想等,通过艺术创造的想象世界得到完成和满足。
肆、以表演艺术弘扬妈祖文化
表演艺术弘扬妈祖文化,应以妈祖文化为体,表演艺术为用。透过表演艺术的方式,将妈祖文化的精神具体,生动的呈现在大众眼前,进而深入于大众的内心,无形中潜移默化,产生教化的功效。
一、妈祖文化为体
妈祖文化的内涵,概括为孝悌忠信、慈悲无私、公正平等、有容乃大、尊重生命、利益众生、人道精神、宗教情怀等,具有社会教化的意义。
妈祖文化的精神,蕴涵成己成人、先人后己、效法圣贤、即知即行、民胞物与等,兹略述如下:
(一)成己成人
妈祖文化的精神,在于成己成人。最重要的在启发人性中的良知良能,使人类能自助助人,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妈祖文化教育社会大众,发挥互助互利,共存共荣的美德,创造和谐社会。
(二)先人后己
妈祖文化的精神,先人后己,人溺己溺,人饥己饥,舍己为人。祂的善行义举,可教化社会大众,作为提升己立立人的人性,而至舍己为人的神性典范。
(三)效法圣贤
妈祖文化的精神,提供人类止于至善的希望目标。语云:「舜何人也,余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人人可效法尧舜,皆有成圣成贤的机会。
(四)即知即行
妈祖文化的精神,即知即行,真知力行,知行合一,祂所树立的善行义举典范,与现实人生相结合,人人可以效法向善,融入实际生活中,身体力行。
(五)民胞物与
妈祖文化的精神,民胞物与,大公无私,超越性别、地域、种族、职业、年龄,兼容并包,舍己救人。此种良善美德,为修身培德的楷模。
综上所言,妈祖文化在社会教化中的定位,应为启发人性良知良能的标竿,舍己为人的典范,培养大格局国民的风范,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美德,乃师法人文精神的楷模。
二、表演艺术为用
表演艺术具有教育功能,观赏者欣赏艺术表演,除欣赏艺术之美外,亦可达到休闲、娱乐的效果,但更重要的,在于能产生社会教化的作用。
(一)以情感人
妈祖是台湾及大陆东南沿海居民忠诚信仰的最大寄托,妈祖的传说世世代代庇佑着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的幸福,并深深牵动着人们的行为与生活。表演艺术贵在于人类想像力的无限延伸,而神话传奇扎根于民间,正好为表演艺术提供了最传神的表演舞台。妈祖海上救难、降妖服魔、慈航普渡的神迹,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争相传诵与再创造,最适合以表演艺术的形式在舞台上展演。
透过表演艺术,如戏剧(戏曲)、音乐与舞蹈等,将妈祖文化的精神,成己成人、先人后己、效法圣贤、即知即行、民胞物与等,融入表演活动中,使观赏者在艺术欣赏时,不仅欣赏舞台、灯光、服装、音乐、演员的妆容、念、唱、做、打功夫等艺术美,更能从演员生动的表演中,随着表演活动的进行,产生移情作用,在情绪上与之同悲共喜。此种或喜、或怒、或哀、或怨、或乐、或悲、或欢、或急、或惧、或悔、或恨的情绪,不知不觉受到感染,观赏者不仅可以发抒情感,更抚慰了心灵,同时自然而然将表演的内容汇入脑海之中。
(二)潜移默化
妈祖文化的内涵,孝悌忠信、慈悲无私、公正平等、有容乃大、尊重生命、利益众生、人道精神、宗教情怀等,而妈祖文化的精神,则蕴涵成己成人、先人后己、效法圣贤、即知即行、民胞物与等,均具有社会教化的意义。
透过表演艺术,如戏剧(戏曲)、音乐与舞蹈等的展演,观赏者在欣赏艺术表演时,随着表演活动的进行,陶醉在声光变化与内容铺陈的娱乐享受时,情绪将不自觉地受到牵引,无形中将妈祖文化的精神映入脑海中,除感动外,亦兴起见贤思齐的效法意愿,产生潜移默化的效应。
(三)实例印证
1.台湾国光剧团新编京剧《妈祖》
台湾国光剧团于一九九八年四月十七、十八、十九日三天,于台北市国家戏剧院首演新编京剧《妈祖》,随后四月廿四日于新竹县立文化中心,四月廿六日于台中市中山堂广场,五月二日于台东县立文化中心广场,五月九日于南投县中兴新村进行巡回演出,进行全台巡回演出,此剧展现现代剧场编剧技巧,及现代舞台的包装,舞台上同时具备写实与写意,表演者唱作俱佳,引起观众的回响。《妈祖》一剧系首度以台湾本土题材,结合民间信仰,所展演的一出传统京剧戏曲。本剧由台湾知名编剧玉笠人执笔编剧,经国光剧团艺术总监贡敏亲自润稿,并特邀大陆越剧名导演杨小青执导,设计大师聂光炎设计整体舞台,活跃于台湾剧场的服装设计蔡毓芬亦参与制作。
(1) 制作
《妈祖》一剧系由台湾国光剧团经过将近一年的筹划,制作演出。
(2) 编剧
《妈祖》一剧系由玉笠人编剧,经国光剧团艺术总监贡敏亲自润稿。编剧者根据史实记载,并参考民间流传的神话轶事,重新在舞台上赋予妈祖一个有血有肉的民间性格,并从中点化出神话动人心魄的力量。剧本描写少女妈祖于家乡莆田行医救世,最后舍己身,就大义,得道登仙的一段故事。
本剧以「序曲:观音一滴血」拉开序幕,之后九场,依序为:
第一场:湄洲奇女子
第二场:心不沾尘埃
第三场:行善岂为己
第四场:苦旱禾土焦
第五场:百计来求水
第六场:肆虐海底蛟
第七场:祈望及时雨
第八场:福起祸亦生
第九场:花落莲始生
剧中情节的铺陈,尖锐地呈现了人性中普遍善与恶的对立,再透过对于人性弱点的细腻描写,蚀刻出宗教里特有且感人的救赎情怀,最后达到心灵升华的境地。而剧本鲜活了故事里的人物性格,唱段间,情绪的转折灵动似风林火山,剧情张力十足。
(3)导演
《妈祖》一剧系由浙江小百花《西厢记》最佳导演杨小青执导,杨导演是演员出身,对于角色性格的掌握有独到见解,并善于创造迷人的戏剧氛围。对于《妈祖》一剧的特殊神话背景,杨导演有明确的构想,藉着剧中主要人物妈祖,以及千里眼、顺风耳的特殊造型,来强化舞台上的视觉效果,喷出宗教神话的魔幻力量。而在舞台技术呈现上,也以开创性的手法来营造当中一些神仙的特技场面。
(4)演员
《妈祖》一剧系由台湾京剧名玲魏海敏担纲演出剧中主角「妈祖」,并由台湾国光剧团当家老生唐文华领衔主演林默娘之父林愿。两人功夫扎实,舞台演出经验丰富,唱作俱佳,其余演员亦亦为各行当的优秀演员,皆能各尽其份地精采表演。此剧的巡回演出,在各地均获得热烈的回响。
(5)舞台设计
《妈祖》一剧系由设计大师聂光炎设计整体舞台美,以古典剧场简明特性为原则,结合现代剧场视觉表现戏剧的虚实空间;重视乡土色彩,富有台湾本土文化的现代感,兼及表现台湾妈祖庙宇及碑文之美,为本剧舞台设计上的一大特色。
(6)服装设计
《妈祖》一剧系由活跃于台湾剧场的服装设计师蔡毓芬设计制作演员的服装。
(7)展演效果
对妈祖文化而言,妈祖是台湾及大陆福建沿海居民忠诚信仰的最大寄托,妈祖的传说世世代代庇佑着这片土地上千千万万人的幸福,并深深牵动着人们的行为与生活。戏剧之可贵在于人类想像力的无限延伸,而神话传奇扎根于民间,正好为戏剧艺术提供了最传神的表演舞台;妈祖海上救难、降妖服魔、慈航普渡的神迹,经过一代代人的争相传诵与再创造,便最适合在舞台上发光发热。[10]
2. 天津京剧院新编得奖作品《妈祖》
天津京剧院于2008年7月15日在台北市国家戏剧院,演出在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获得优秀编剧、表演、音乐、舞蹈等各项大奖的新编得奖作品《妈祖》。此剧根据海内外广为流传的「妈祖」故事编剧,述说被渔民奉为海神的林默娘扶危济困,舍身为民的炽热情怀,和渔民们对她发自内心的感念与敬仰,剧情跌宕起伏,场面浩大,扣人心弦。
此出戏由连续四届荣获大陆文化部文华大奖的着名导演谢平安执导。谢平安将川剧「变脸」的绝活用在京剧《妈祖》中,丰富该剧的表现力。《妈祖》是天津京剧院网罗一流编创人才,特别为赢得比赛金奖的年轻演员精心打造的一出精采好戏,由近年红遍大陆的青衣王艳独挑大梁,饰演妈祖林默娘,王艳在剧中表现十分亮眼,唱念做打均展现精湛的技艺,而其他配演的角色,同样是一时之选,每位演员都是年轻一辈的佼佼者。《妈祖》推出后好评不断,成为艺术节中众所瞩目的焦点。[11]
3. 洁兮杰舞团「妈祖林默娘舞剧」
洁兮杰舞团「妈祖林默娘舞剧」,于2009年8月7、8、9日三天在台北国家戏剧院演出四场,此出舞剧的编创,源于樊洁兮与妈祖有着很深的缘份,她的出生地距澎湖天后宫不过二百公尺,幼年时母亲最常带她去的庙宇即是天后宫。成年后,为舞蹈艺术云游四方,妈祖是她克服困境险阻的心灵寄托。樊洁兮认为妈祖是全球华人共同的信仰,共同的宗教图腾,也是全球华人慈母精神的代表。因此编创《妈祖林默娘舞剧》:妈祖林默娘原为湄洲的一名平凡女子,甘愿放弃男女之情,决定全心修行帮助乡人渔民,并努力研习天文、医学等知识,充实自我,奉献大众,终使她羽化成仙,与「飞天」的精神相当符合。诠释这位全球华人所熟悉的人物时,便将原为虚空净土的「飞天」化现为人间的母亲、神灵。此出舞剧在台湾表演艺术与宗教文化上的意义外,展现宗教仪式舞蹈所特有的幽玄之美。
此舞剧结合国内外大师级制作团队:摄影大师柯锡杰的宗教影像结合李哲荣动画设计,林克华说书式的灯光文学语汇,赖德和创新中国曲风的音乐铺陈,以及美国Ralph Lauren时尚设计师吴贞莹的当代服装造型。编舞上,樊洁兮将中国庙宇传统屋檐造型融入舞蹈手势里,将舞者肢体动作模拟出海水波浪般的身形;千里眼与顺风耳的舞蹈,则呈现如风林火山的律动与肢体美型。将妈祖精神,透过表演艺术,从乡俗走入国家艺术殿堂,为妈祖信仰文化妆点出更丰富之意涵,成为全球华人母爱的表征。[12]
伍、结论
综上所言,以表演艺术弘扬妈祖文化,确为积极可行的途径。至于如何扩大效果与影响力,可尝试从各知名的妈祖宫庙所在地,例如:湄洲妈祖祖庙、宁波庆安会馆、天津天后宫、青岛天后宫、北港朝天宫、大甲镇澜宫、台南大天后宫、鹿港天后宫……等妈祖圣地,结合当地地方特色,经常性进行各种表演艺术活动。以妈祖为主角,妈祖一生传奇与大爱事绩为主轴,透过表演艺术,将妈祖的崇高人格与精神,展现在世人眼前,使大众在享受视觉与听觉效果的同时,亦能获得心灵的滋润,普受妈祖精神的感召,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使妈祖的精神深植人心,自然产生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
以表演艺术弘扬妈祖文化,就表演艺术类型而言,以戏曲为例,应考虑各地区语言特色,除京剧《妈祖》可于全球各地全面展演外,宜依据地区语言的差异性,以不同的剧种,分别编演《妈祖》为主题的剧目,闽台地区可编制《妈祖》歌仔戏,江浙地区可展演《妈祖》越剧,港澳地区可制作《妈祖》粤剧,豫鲁地区可演出《妈祖》梆子戏……等。如以音乐或舞蹈形式的表演艺术弘扬妈祖文化,则不受语言因素的限制,可在世界任何地区展演。
以表演艺术弘扬妈祖文化,就表演时间而言,除配合《妈祖》庆典时日,特别进行以「妈祖」为主题的表演艺术活动外,平时可在各知名的妈祖宫庙所在地,经常性定时展演《妈祖》戏曲或音乐与舞蹈,如山东曲阜的剧院即经常性长期定时展演《孔子传》。
以表演艺术弘扬妈祖文化,各妈祖宫庙可每年定期分别或联合举办以「妈祖」为主题的表演艺术──戏曲、音乐、舞蹈──竞赛,鼓励表演艺术工作者创作及展演《妈祖》戏曲、音乐与舞蹈。
弘扬妈祖文化,虽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如能以人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宣导,则更易达致一定的效应。表演艺术活动的两项特点即是「以情感人」与「潜移默化」,无论戏曲、音乐与舞蹈,均能寓教于乐。因此,以表演艺术弘扬妈祖文化,不仅可行,易行,且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略)文/宋新民(台湾艺术大学通识中心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