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妈祖在台湾
妈祖,在风浪的世界中,把天下舟楫者的安危永远系在心间。生时如斯,升化之后亦如斯。于是一千多年来,妈祖一直被广大的航海者尊称为“护海女神”。
我国沿海各地,海峡两岸,以及海外华侨聚居的大小埠头,都先后立庙祀奉妈祖。单从台湾而言,祀奉妈祖的庙宇就有3000多座,信徒1400多万人。香火之盛,冠于全球。尤其大部分庙宇都是直接从“湄洲祖庙”分灵出祖,当地人引以为荣。每逢妈祖圣诞,台湾各地经常会组团到海之彼岸———湄洲岛祖庙朝圣。
妈祖是台湾海峡两岸同胞共同信奉的海神。早在明熹宗天启四年(1624年),旅居日本的海澄人颜思齐等欲谋推翻幕府秉政者,不料密泄,颜思齐、郑芝龙等28人,只得分乘十三艘大船逃到台湾的笨港(今新港)一带安营扎寨,开发宝岛。尔后在笨港西区建立天妃祠。笨港颜、郑时期创建的妈祖行宫被称为“开基妈祖”,经历代扩大,规模蔚为壮观。
清顺治四年(1647年),荷兰殖民统治时期,福建移民为加强乡土观念,就在鹿港码头附近建盖了一座妈祖庙,名曰“鹿仔港天祀庙”。每年妈祖诞辰,依大陆之例,举行盛大祭典活动。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漳、泉、惠、潮之民去台湾,都把从“湄洲祖庙”请回的神像或香火,带在船上,登岸定居后,除把“鹿仔港天祀庙”加以扩建外,又在居留地另建庙宇,祀奉妈祖。因祀湄洲妈祖神像,故袭祖庙之名称曰“天后宫”。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大陆僧人树壁从湄洲祖庙朝天阁奉神像渡海至云林北港,当地漳、泉移民立即集资兴建妈祖庙,并留树壁主持香火。后扩建为“北港朝天宫”。现在成为台湾香火最盛的一座神庙。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清军战败,台湾同胞在日本侵略者压迫之下,仍不忘对妈祖的信仰祭拜,表现了他们寄托思亲怀祖之情。台湾的妈祖庙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孙中山在台湾策划“惠州起义”,与梁启超相遇,同拜天后宫。此时,这两位广东老乡,一个为“国民革命”而奔走,一个为“戊戌变法”而逋逃,立场不同,处境亦不同,但爱国爱乡之心则一。异地相逢,倍感亲切。梁氏欣然挥毫,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护海之神”———妈祖,题一联语云:“向四海显神通,千秋不朽;历数朝受封典,万古流芳”。写得恰到好处,不歌而歌,对妈祖信仰在台湾传播的史迹又添一佳话。
如今,台湾两岸,虽隔绝了一段时间,但海峡两岸同胞对妈祖的尊崇,并未因一时的阻隔而中断,且台湾各地的妈祖庙又不断增加。近年来,台湾各妈祖庙为着寻根探本,纷纷组织进香团到“湄洲祖庙”去谒祖朝圣,近几年每年来湄洲岛朝圣的台胞香客多达十万余人次。
湄台情深
“谁渭河广?一苇杭之”。一苇可航的台湾海峡,却是多少人的愿望无法跨越的鸿沟。那碧波万顷的大海,曾经载满多少船行远去的忧伤!然而,终于有一天,经不住海上和平女神在湄岛之巅的深情呼唤,曾经摆渡千年的湄洲古船,如今又重新起碇开航。1988年,湄洲岛设立省级对外开放旅游经济区,众多的台胞开始来岛朝圣;1989年5月6日,台湾宜兰县苏澳南天宫董事会代表占台湾总人口数75%的1600多万妈祖信徒的心愿,组织20艘船共224人突破台湾禁令直航湄洲岛朝拜妈祖,首开建国以来台湾直航祖国大陆的先河,实现了“一苇杭之”的梦想。1997年1月24日至5月5日,湄洲妈祖金身千年首度巡游台湾一百天,驻跸18个县市35个宫庙,受到台湾一千多万人次的顶礼膜拜,这是迄今为止海峡两岸间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民俗交流;同年5月6日,举行福建第二届妈祖文化旅游节暨首届旅游经贸洽谈会,星岛报业集团主度胡仙博士、台湾“资政”陈重光先生和台湾工商巨子许胜发等16位知名人士在祖庙种植纪念树,留下了绿叶对根的不尽情思;这一年,还有台湾工商企业联合会福建经贸考察团、台湾邮政协会访问团、南天朝拜团来岛参观考察、朝拜,并举行了世界妈祖分灵庙联谊座谈会,筹划开辟湄台季节性海上客运直航;随着湄洲岛台胞旅游专项落地签证政策的实施和3000吨对台客运码头一类口岸的启动,湄洲岛将成为福建省三大对台贸易、旅游合作和劳务输出基地之一。岛上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投资环境的日渐优化,湄台之间科技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势将不断扩大,前景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