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庄五个特殊习俗
一个族群,既有原始习俗,又会产生新的习俗。东庄就属这种群体。
正月初四做“大岁”。春节是全国传统节日,东庄人做“大岁源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陷莆田城,倭退后,原倭犯区群众在正月初四日补过“除夕”。寓意教育后裔不忘历史。东庄是倭犯重灾区,同其他倭犯区一样有补过“大岁”的特殊习俗,沿袭至今未变。
春节看“新妇”。这是极罕见的习俗,沿海亦极少见。凡当年结婚的新娘子(不分姓氏),从大年三十日至元月初五日(初二除外),必须在新郎家,晚上新娘站在厅里,村里组织几支鼓乐队,轮番到新郎家看“新妇”(新娘),有时还会组织闹洞房。如果新婚人数多,晚上看“新妇”会延到次日拂晓才结束。新郎家对每个人发糖果、香烟、桔子、橄榄等,有的还请鼓乐队吃夜宵。此俗上世纪60年代初停止数年,后又复出,七十年代后终止这项活动。
演戏吃“戏饭”。过去村里每年演一、二次戏,每次演戏时,各家各户像过盛大节日一样筹办客宴,提前通知亲友来村里看戏,实际是参加晚宴,叫“吃戏饭”,请到亲友越多越体面,有的把别人的朋友也拉到自己家作客。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村里演戏渐多了,定为每年只吃“戏饭”一次。现在演戏更经常了,改为同元宵一起请客,元宵以片划分不同日过,以便轮流请客。吃“戏饭”是沿海不多有的习俗,成年累月养成了村人热情好客的习惯。
闹元宵“出游”。过去闹元宵是摆棕轿,这是民间的文艺活动。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从元月初十至十五日,组织苍山宫菩萨游村境。从长房游起,每十户左右为一个“社头”,菩萨出游时,在社头厅堂驻驾,在社头场上摆棕桥,完之后又移户。全村设三个“头炉”,菩萨巡游期间,夜宿社公炉家厅堂或“苍城宫”,次日再游境。全村信众持香每日跟随菩萨游境,祝愿一年好运年,并给过境菩萨“挂月豆钱”。元月十六日下午,菩萨结束游境,举行回宫仪式,晚上,家家提一对灯笼到苍山宫,寓意来年户户添新丁。此俗是全年中规模最盛大的群体活动。
家族式管理。东庄有由父母管理家庭的传统,一般是父主外,母主内,也有“母氏族群”。父母主宰家庭的一切,子女长大成家之后,仍然由父母管理大家庭,子女、儿媳的收入及分配亦由父母统管。在改革开放之前,这种模式维持了许多三代或四代同堂的庞大家庭,父母年老或过世后,则由兄嫂撑家。现在这种模式少见了,但也留下尊长敬老、同舟共济的良好习俗。在商海中,相互提携、互助、合作,即现代的家族式企业。 (林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