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史>圣泉妈传奇

    圣泉妈传奇

      □王玉祥

      仙游鲤南镇圣泉村有一座创建于唐末的圣泉宫,宫中主奉法主仙妃,莆仙民众俗称“圣泉妈”。她伏妖除害,法创水利,重教兴学,造田种粮,植茶制药,普度黎民。仙逝后,民感恩德,建宫殿顶礼膜拜。自宋以来,敕封圣泉妈为“顺应夫人”,“妙应灵济夫人”累封“法主仙妃。”与海神妈祖、陈靖姑齐名,并称“三妈”深受民众信仰崇拜。

      圣泉宫祖殿历史悠久、文物丰富,是福建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圣泉妈信俗”列入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于圣泉妈的许多传说故事在各个地区广泛流传,现介绍几个主要的传奇故事。

      晚唐敬宗乙巳年(公元825年)四月十五日,圣泉妈出生于浙江金华许姓员外家庭。时过半载的农历四月十五日凌晨五更时,许府祥云瑞集,香气满堂,产下一个女婴。婴儿满月时许员外刚好经商归来,得知女儿出生情况,欢喜万分,视若掌上明珠。他不惜重金聘请饱学先生对其悉心教导培养。许姑娘向父亲学习药学医理,钻研茶学,天文地理等,博学多才。她就是后来名闻天下、功耀千秋的圣泉妈。

      许姑娘童年时,有一天,她去后山捡柴,山涧跳出一只斑额大老虎直扑过来,吓得她昏倒在地。后得遇昆仑山仙师黎山老母相救,并用山泉水喂醒,并收为徒。许姑娘跟随师父前往紫云观学文习道,勤学苦练,博闻强记,废寝忘食,历经几度春秋,终于学有所成。

      后又拜访名山洞府,从福建尤溪进入仙游,至巩桥郑宅(现鲤南镇圣泉村)见巩桥钟灵毓秀,民风淳朴。面对鸣峰山,背靠大蜚山,左洪山、右天马山,是一处飞蝶宝地,便选择在巩桥郑宅(现圣泉村)定居。

      但村内水利不兴,多遭干旱之苦,许仙姑带领村民找寻泉水。由于许仙姑熟知地理,能找准泉脉走向,带领村民先后挖出了井亭宫边井、庐陂桥井、大龙井、牛头井、活井、古井和圣井等七井泉脉,甘泉瀑涌,并开沟筑渠把水引进玉山、岐山、圣泉、赖店、温泉、西埔、玉田等七个村,灌溉田园一万余亩,使村民广泛受益。

      村民感念许仙姑功德,改称巩桥村为圣泉村,水为圣泉水,称许仙姑为圣泉妈。这个修建于唐代的千年水利工程,至今泉水不凅,造福万民。

      据传,圣泉妈在巩桥郑宅定居后,开田种粮,自食其力。她不但发动郑宅村民开荒种粮,自己也在后山开荒种茶,对收成的茶叶用功焙制,精研茶艺,使焙制的茶形色味俱佳,还配以草药,制作成能治消化不良,伤风感冒,避疫解瘟的药茶。由于茶的经济效益及药用价值广为传播,仙游群众广为种植。因此茶始于巩桥郑宅,时人称为“郑宅茶”。

      另有传说蔡襄将产自慈孝里(今园庄镇)枫林郑家精制的茶叶进贡,皇上饮后倍加赞赏,封为“郑宅茶”。从此,“郑宅茶”声名远播,被列为宋元明清的朝廷“贡茶”。南宋著名史学家郑樵、清代徐昆、曹庭枢、叶宫詹等文人墨客推崇备至,纷纷题诗作赋赞咏,徐昆更是直言表露赞曰:“郑宅茶,香美甲天下,虽武夷岩茶犹不及也。”

      圣泉妈在巩桥郑宅村居住期间,反复向村民灌输“兴村必先重教”的思想。她利用自身在老百姓中的威望,积极倡导村民尊儒重教兴学,对莆仙社会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发动建书院设学馆,把郑家祖厝设为书堂——通德堂,请名师教授子弟勤读诗书,并注重人才培养,使重教读书蔚然成风,促进人才层出不穷。在科举时代圣泉村就涌现出18名进士,21名举人,29名五品以上官员,是我省乃至全国著名的“进士村”。更为称奇的是唐御史中丞郑良士,不但自己身居要职,而且也发挥家学渊源,11个儿子在圣泉妈的精心培养下出类拔萃。其中八个儿子博学能文,先后身居高官要职,八士在朝,被当时人美称为“郑家八虎”:元弼,兴化首位尚书;元恭,秘书省校书郎;元素,别驾;元龟,司马;元礼,观察推官;元振,兵部员外郎;元瑜,秘书省郎;元忠,秘书省正字。

      圣泉妈于唐明宗长兴元年(930年)六月初一日在仙游县巩桥村“倒桥头”仙逝,享年105岁,是闻名遐迩的“长寿之星”。圣泉妈羽化升天后,唐御史中丞郑良士及其长子礼部尚书郑元弼为感念她济世佑民的恩德,于当年捐献巨款,在其生前住址上创建“圣泉宫”,郑良士亲自题写“圣泉祖殿”匾额。民众感念她生前做好事的恩德,自晚唐以来,各地先后建造了许多宫庙,把她当作神明菩萨奉祀膜拜,享受千百年香火。

      圣泉妈声名远播,德扬四海,文化交流与日俱增。每年慕名前来参观御赐匾额、千年古樟、求神问卦、谒祖进香、信俗活动的人络绎不绝。目前,圣泉宫拥有800多座分灵宫庙,遍及福建、广东及海外国家及地区,信众达1000多万人。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