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方言长篇叙事俚歌(山歌)《梁祝诗》
《梁祝诗》:莆仙方言古歌中的浪漫与悲欢
文/林崇森 关 淋
庚寅二月,春分后,清明前,天气渐暖,蝶飞燕舞,经过长达大半年的精心审校打磨,由郑锦泉先生搜集整理的《梁祝诗》,在涵江区委宣传部、涵江区文联和莆田乡讯社的全力推动下顺利编辑出版。
《梁祝诗》书名后附有一个字数颇多的副题:莆仙方言长篇叙事俚歌(山歌)《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故事,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有着“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电影版、越剧版、川剧版、京剧版、豫剧版、评剧版等几乎所有的大小剧种都有《梁山伯与祝英台》题材的整本或折子戏传世;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更是把越剧唱腔与交响音乐结合起来,对西方音乐的民族化作了成功的探索,从而成为闻名海内外的经典名曲。
为何梁祝故事会出现在莆仙方言俚歌和山歌里?而有关莆仙俚歌、山歌的来历和渊源,有关《梁祝诗》搜集的经过,以及这首古歌的艺术价值等,都像谜一样吸引着广大读者。为了解答这些问题,该书编委会特意在《梁祝诗》正文前后附上了四篇解读性文字。这四篇文稿分别是王顺镇先生的《序言》、程德鲁先生的《莆田俚歌——兼谈其与山歌的关系》(链接)、许元振先生的《越是本地的,越是世界的——读梁祝诗》(赏析)和黎晗先生的《莆田《梁祝诗》:一只野蝴蝶的前世今生》(编后记)。从这四篇文稿的安排不难看出,本书编委会对这首奇异的古歌充满了解读和推广的热情。
本报社长、作家黎晗担任本书主编,他为此撰写了长达8000余字的《编后记》,详细介绍了《梁祝诗》的成书经过:“《梁祝诗》是一首广泛流传于莆仙地区的长篇方言叙事体诗歌。在平原,它是俚歌,曾经由乞丐以‘咚鼓’曲艺形式传唱;在山区,经山民之口演变而成山歌。
《梁祝诗》从莆仙戏‘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脱胎而来,已在莆田传唱千年。
现在,它接近湮没。莆田山歌和俚歌曲调仍在,但《梁祝诗》的唱本在郑锦泉之前接近于一个传说的影子……”
《梁祝诗》的出现呼应了涵江宣传文化部门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关注的热忱,黎晗坦言,2009年夏天,涵江区白沙镇坪盘村退休教师郑锦泉携《梁祝诗》整理本来区文联“晒宝”,“他手中的宝贝让我从椅子上一跃而起!”
《编后记》中介绍了郑锦泉先生与《梁祝诗》的不解之缘:老郑是位乡村教师,长期担任涵江区白沙镇坪盘村小学校长,退休以后在坪盘村组建全市第一家 “农家书屋”, 向全村免费开放;他还收藏数百枚领袖像章,举办“领袖风采展”,并担任村计生协会会长等。老郑的整理本采自他母亲的口头唱词,和他的母亲郑山溪一样,半个世纪以前,莆仙乡村女子会全本演唱《梁祝诗》的不在少数,黎晗的《编后记》中透露了他的祖母和王顺镇的母亲也是这首古歌的传唱者。老郑说,“1963年,利用寒暑假时间,我根据母亲吟唱时记录……这就成了这本‘梁祝诗’最原始的脚本,迄今已有47个春秋了……”
郑锦泉搜集整理的《梁祝诗》初稿经涵江区文联推介,获得了涵江区领导层的“特别关注”:涵江区委宣传部给区委、区政府打报告,很快引起区委书记阮开森和区长沈伯麟的重视;区财政做了专款专用的资金安排。从动议到资金拨达宣传部户头,只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由之,著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莆田市作家协会主席王顺镇先生在序言中如此评价:“涵江文联的朋友率先从尘埃中抢救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开了一个很好的头,涵江政府又拨款资助出版,真是善莫大焉。”
这完全出乎郑锦泉所料,更出乎他意料的是,他搜集整理的《梁祝诗》并未很快出版,黎晗说,“对于这本书,我们的重视超乎了他的想象……由于政府的重视和资金的相对宽裕,我们决定对这本书给予全资印制出版。同时,由于我们在编辑、设计方面的经验,我们决定对这本书进行深度的细研、细较、细审和全新的包装。”
由涵江区文联和莆田乡讯社人员组成的编审团队用了四个月时间来细研、细较、细审老郑的初稿。由于是由方言而书面汉语,刚开始时,编审人员走了弯路,是要保留老郑版本的“原汁原味”,还是要进行大胆的普通话转译,他们颇费周折。他们最后采取了“修旧如旧”的方案,就是最大限度地保留老版本的“原汁原味”,但对其中字词进行细磨,并邀请民俗专家程德鲁先生作了详细的注释。参加这项艰辛的审校工作的人员有:黎晗、黄义福、林国才、程德鲁、关淋、林崇森、李智强等。
王顺镇先生受邀为本书作序,在序中,王老详尽分析了《梁祝诗》的发展由来,疾呼保护民间文学、民族文化的要义,并袒陈了对“文化精英”忽视保护传统文化的忧虑。
厦门大学中文系在读博士研究生许元振先生,在“莆田乡讯博客”上阅读到初稿《梁祝诗》后,发来了赏析文章。许元振从世界文化格局的改变强调了地方文化的重要性,“一方面,对于世界文化格局来说,正在‘去中心化’;另一方面,与之相伴的是,民族文化正在迎来‘再中心化’的契机,呈现出一派方兴未艾的局面。”“‘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应用于地域文化,可以改写为‘越是本地的,越是世界的’。因此,保护和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文化工作者的当务之急,莆仙方言长篇叙事俚歌(山歌)《梁祝诗》就是其中的一个成果吧。”
黎晗的《编后记》详细解读了《梁祝诗》的艺术价值:
一、莆仙方言叙事俚歌(山歌)《梁祝诗》的整理出版,为梁祝传说的“强大辐射力”提供了实证。由此可以推断,莆田虽处八闽边缘之地,但在中原主流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同样受其影响、得其惠泽。反过来也可以这么说,这正是汉文化源远流长的伟大之处。
二、从主流的汉文化经典传说到小众化、地方化的莆田民间俚歌、山歌,《梁祝诗》显然完成了深刻的“本土化”演变。这也正是“梁祝诗”的独特价值所在。细细体会这种“本土化”嬗变,我们不难了解我们老祖宗们的文化心理、地方情愫和极其有趣的世俗价值观念。吟唱《梁祝诗》,先民的浪漫和悲欢处处闪现。
三,整首长歌就是莆仙广大“小娘”们的心声幽曲:柔美婉转,摇曳多姿,芳心款款。反复吟唱《梁祝诗》,我们可以切近地体悟我们的奶奶、曾奶奶们的爱情婚姻观,她们对浪漫爱情的追求,她们对人情世故的理解,她们对坚贞婚姻的守护,如此动人,宛在眼前,一点也不亚于当代莆田的“打捕子”(小伙子)和“小娘子”(女孩子)。
四,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然还是诗中地方特色浓郁的文学比兴手段和反复、递进、回转的强调手法。比兴手法的特点主要是,以眼前的植物花鸟、季节变化等为喻来表达内心感受,以俚语俗语来说理道情。强调手法主要是以数序来推进。歌中精彩的字词和句子比比皆是,琳琅满目,闪闪发光,让人迷醉。
五,《梁祝诗》虽是方言山歌,却严格遵守了七绝的押韵要求,全首757节,节节押韵,着实令人惊叹。更令人惊叹的是,诗歌采用了非常丰富的写作手法,写景、抒情、说理、叙事,意识流、魔幻现实、超现实等等,其繁富灵巧、机智自由,可追现代小说。而这林林总总手法的综合应用,最终完成了对丰富情节的推动和鲜明主题的呈现,长诗如缓缓溪流,引领我们走向了先民美如蝶翼的绚丽心灵。
六,最有意思的是,在民间有关梁祝故事的俚歌或山歌的记忆中,一般称其为“英台山伯”,而白沙版却命名为“梁祝诗”。这是一个极有文学意韵的名字,本书出版时,最后用的正是这个简约而优雅的名字。
《梁祝诗》首印3000册,已被列为涵江区外宣精品。{nextpage}
梵我一如,流传千古
——序《梁祝诗》
□王顺镇
兴化平原是一块文化沃土。
从春秋战国的强秦扫荡六合,汉末的军阀混战,晋朝之五胡乱华,而后的南北朝割据,唐季的五代十国,辽金西夏与宋人的南北对峙,元人之入主中华,直至满人的统一中国,造成了汉人一波又一波的民族大迁移,为主是汉士大夫的大迁移,也是文化的大迁移。历次的大迁移的结果,是在闽中形成了一重又一重的古中原文化的积淀层。所以说,兴化平原是一块文化沃土,兴化湾是文化湾。
这里是文教之乡,在历代科举中,莆仙人中进士的数量常在榜首,尤其以宋明时代为最,教育的优势在新中国建立之后,依然不衰。
这里又是戏剧之乡,莆仙戏所保留的传统剧本有五千多个,远超全国所有剧种所保存的传统剧本的总和。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新剧本的创作依然在“引领全国戏曲创作的潮流”。
这里还蕴藏着丰富的民间长篇叙事诗,有《梁山伯与祝英台》、《陈三五娘》、《珍珠衫》、《陈靖姑》、《三十六送》等。这些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可是不被后世子孙重视。假如是黄金白银,便是掘地三尺,早已被人抢光了。然而,它是文化,所以无人问津。
涵江文联的朋友率先从尘埃中抢救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开了一个很好的头,涵江政府又拨款资助出版,真是善莫大焉。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家喻户晓,在莆仙戏中有三个版本。一本以梁山伯相思病死,祝英台祭墓化蝶终结;一本是梁山伯真病假死,引祝英台前往吊丧成就了姻缘;一本是祝英台祭墓化蝶,马俊也坟前自杀,三人状告阎罗王殿下,阎王爷将英台判归山伯。最后这一本故事较长,阎王顾念马俊在此案中有些吃亏,不仅让马俊还阳复活,还让他中了榜眼。而梁山伯则中了状元,因宰相招亲不从,被贬去番邦买马,长年不还。苦守在家的祝英台靠典卖家产度日,而公婆又双逝,英台只得出外卖唱寻夫,历经劫难之后,夫妇终得团圆,衣锦还乡。
长篇叙事诗《梁祝诗》综合了莆仙戏三个版本所有的故事情节,特别是剧本中那些最精彩的情节,如“送别”、“思念”、“访友”、“吊丧车椅”、“祭墓化蝶”等情节,诗中更着意铺张扬丽,极尽缠绵悱恻之工,因而,也颇为感人。
《梁祝诗》非止一般地写“有情人终成眷属”,它挑战了朝廷的道德评判与法典伦理。那阎王老子的评判可谓情理俱在,尤为重情。阎王老子即是老百姓。《梁祝诗》非止教人如何去争取幸福,更重要的是还教人如何去守护自己的幸福。这也许就是《梁祝诗》之类作品千古流传的秘密。
中国的民间诗歌,蔚然可观是个事实。上至《诗经》,下有《古诗十九首》、《子夜吴歌》等,常为有识文人所拜服。然而,如孔夫子将《诗经》奉为经典,如王国维那样将民间文学视为国学不可或缺者,少而又少。
文化精英们往往对民间文学嗤之以鼻,他们志不在此。在文化部门搞非文化活动,在教育部门搞非教育活动,在学术领域搞非学术活动,其声势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不可一世。斯人也,爬上二三级台阶,便有置身云端之感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飞入芦花都不见。既不见民间文学,也不见五千年的中华文化。
安泰的力量源自大地,一旦双足离地,便不堪一击了。
印度文明中有个核心命题,叫做“梵我一如”。“梵”可以理解为“大我”,它无所不在,存在于古往今来族群的一切人之中,是至尊之神。个体的“我”只有与“大我”连在一起时,才有无穷的力量,才有真正的幸福。
生长于十九世纪初期享年三十八岁的俄罗斯诗人普希金,他母亲是彼得大帝的黑奴汉尼拔的孙女,他有个法籍家庭教师和一个非常熟悉民间文学的奶娘阿琳娜·罗季昂诺夫娜。在那崇尚法国文化的年代,奶娘生动的民间故事和那丰富的俄罗斯人民的语言给普希金另一种乳汁。所有这些,为尔后普希金的外来艺术经验本土化,以及民族艺术传统的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加上十二月党人进步思想的熏陶,他最终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不仅是俄罗斯语言、文学的奠基者,更是一个世界性的诗人。
当《最后一个莫希干人》在美国文坛一闪而过后,北美的文学作品中几乎再也不见源自民间的本土故事了。杀人放火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故事。一个没有故事的民族,是没有文化的民族。诺贝尔奖获得者奥尼尔,他的作品只是将远古的、非本土的故事重新解构,另作诠释而已。风靡世界的好莱坞大片展示的是高科技杀人现场,以科技取代文艺。美国人着实厉害,他们有世上最多的美钞,最多的核武器,以及人数最多的情报局。然而,除了核武器与美金,他们一无所有。他们没有民间故事!伊拉克战争时,法国人不参战。法国的领导人说:我们不跟一个没有文化的国家走。
解构主义走到极端,是把唐伯虎的故事、梁山伯祝英台的故事编成武打戏。把一个伟大民族的传统文化,弄得十分诡异,甚至把它妖魔化,仅仅是为了赚钱吗?
正当莆仙戏濒临灭亡之际,民间故事以及长篇叙事诗面临灭绝危机的时刻,郑锦泉老师默默无闻地从事民间文学的搜集与整理工作。面对案上印刷工整的长篇叙事诗《梁祝诗》,不由人感慨万端;听说郑先生身体欠佳,病恹恹的,如同秋草。但愿他的贵体,会如同他亲手抢救过来的《梁祝诗》叙事长诗,迎来新春,福寿绵绵。
(本文作者系国家一级编剧、剧作家、作家、莆田市作家协会主席。)
莆仙俚歌
——兼谈其与山歌的关系
□程德鲁
莆仙俚歌俗称“咚鼓”、“乞食诗”,是一种流行于莆仙语区、盲人流浪乞食讨饭时的曲艺说唱形式。它形式活泼,为群众喜闻乐见。旧社会,人们文化生活贫乏,莆仙城乡民众经常要花几个铜板,雇请流浪盲人乞丐唱上一段以娱乐。
莆仙俚歌节奏抑扬顿挫,乡土气息浓烈,其言说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极具艺术感染力,可称为汉族方言的叙事诗,是中国民间文学的瑰宝。
一、莆仙俚歌的艺术形式
莆仙俚歌形式简单而富有乡土韵味,艺人在演唱俚歌时不使用乐器,只用两块长约10公分、宽5-6公分的竹板和筒鼓伴唱。筒鼓是用口径6-7公分、长约50公分的竹筒制成的(约二节竹节,中节捅穿),一端用猪油膜,有的也用鸡嗉、青蛙皮蒙成鼓面。这种简单的打击乐制作非常便利。莆仙一带山区盛产毛竹,竹制品随手可得,故两块竹片、两节竹筒到处都有。鼓皮的原料也不是很难得到,先把干猪油膜用热水浸软,紧蒙在竹筒一端,再用破布条扎成圈紧紧套住,待猪油膜一干就可以击打了。一旦鼓面松软,在太阳下晒晒,或用火烤一下,甚至只需在面颊上捂一会儿,就又能响亮发音了。
道具如此简单,非常适合于身无分文的盲人乞丐使用,也使俚歌能在城乡广大贫苦民众中流行。
俚歌唱词用的是莆仙方言、语法、词汇和音韵。词句粗犷、活泼、简练、口语化。唱词一般为七字一句,四句一段。散曲只有数十句,而一般叙事长诗有四、五百句,甚至上千句。
俚歌原为盲人表演,无本可依,全凭跟师学艺。师傅口授,学徒强记,能流畅地背唱就算出师了。俚歌语法上频繁地使用莆仙方言实词的多种重叠和派生词的词头词尾加音,而且留存了许多底层成分和古音遗迹,很有地方特色。其词汇使用了大量方言中定型而惯用的熟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词),同时也因为讲究方言音节的韵律和句末的押韵,所以极富乡土韵味。
莆仙俚歌音乐的感染力很强。演唱时,演唱者左手捏竹板打拍,左腋下挟筒鼓,右手中指击鼓,食指、无名指配合按抑,掌握顿挫。竹板击节变化比较少,但持续不断。唱腔虽然只有四句主曲,但艺人根据喜怒哀乐,巧妙变化,或顿,或扬,或用拖腔,不时使用上滑音或下滑音,能唱得句句声腔不重复、音律不等式。因此,民间有人形容说:“唱冬鼓,百人会唱一百腔,百人能变一百调”。
俚歌演唱时筒鼓的击打一般在四句中的第一、第二和第四句的尾声,尤如过门曲,但可长可短、可强可弱、可急可缓,全凭演唱者掌握,根据唱词的不同情感灵活变奏,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令听众入神着迷。
二、莆仙俚歌的曲目分类
据有关人员考证,莆仙俚歌曲目长短曲不下500首。解放后,文艺工作者曾做过收集、记录俚歌曲目工作,但因方言语音独特,难以汉字写入唱本,许多词句只能标音或土法使用生造字,使不熟悉莆仙方言的人无法读懂唱本。
莆仙俚歌的传统曲目,题材丰富多彩,有地方掌故、人文风貌、裨史公案、趣闻轶事等,大体归纳为四类:
l、历史演义。从古典名著章节衍变而来,往往把长篇章回小说浓缩成数百句俚歌,故事首尾呼应,人物性格鲜明,情节环环相扣,高潮迭起,扣人心弦。
2、古今传奇。情节离奇,一波三折,通过悲欢离合的故事,鞭鞑假丑恶,颂扬真善美。
3、神话与民间故事。这类曲目纯属民间口头创作,想象浪漫,情节离奇,是民间故事的异本。
4、散曲。一般比较短,多从山歌转化而来,通常不叙事。内容歌颂莆仙山水风光、历代名人、奇风异俗、美食特产等。
俚歌通过说唱,表现百姓朴实的生活、道德观念和处世心态,有它积极的社会意义。但是不可否认,俚歌传统曲目创作于旧社会,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难免搀杂一些封建腐朽的污垢,甚至下流黄色的内容,我们应客观地对待。
三、莆仙俚歌的改良发展
解放后,广大文艺工作者纷纷谱写新词,歌颂党和社会主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党的各项中心任务服务,涌现出一批好曲目,部分曲目还参加福建省曲艺调演和全国职工文艺会演。换句话说,这种“下里巴人”的民间说唱艺术,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样找到了它的存在价值。
1958年,莆田文艺工作者开始对俚歌进行改造创新,尝试以莆仙戏音乐为主旋律配曲,保留竹板和筒鼓伴唱,加入民族器乐小乐队伴奏,并取名为“板鼓唱”。表演时,不再单人演唱,而是两人(一男身背大简鼓,一女双手持竹板)或多人表演,并加入动作,变换台位。这样一来,板鼓唱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很快引起文艺界的兴趣,创作热情得到了极大地激发,很多新作不断产生,替代了曾经走红一时的新俚歌。省里的专业文艺团体也排演板鼓唱节目,收到轰动效应。
近年来,莆仙文艺舞台经常上演板鼓唱节目,其唱腔、动作、舞台调度和配器设计等诸方面都得到了创新,艺术品位进一步提高,逐渐成了莆仙语区范围内广泛流行的曲艺新品种。
但是不管怎样,俚歌终归是板鼓唱的母体,板鼓唱只是俚歌的派生。它们之间既有本质的一致,又有形式上的不同,两者不能等同,板鼓唱不能替代俚歌,俚歌目前也没有因板鼓唱的产生而消亡,莆仙广播电视媒体仍然不时播出俚歌,舞台上亦偶有演出。
俚歌和经过改良派生的板鼓唱作为一方艺术形式,都是莆仙民间喜爱的乡土说唱。著名莆仙戏剧目《状元与乞丐》剧中曾引进一段俚歌,其画龙点睛之妙已经得到文艺界的肯定。
四、俚歌与山歌的内在关系
莆田北部是连绵的高山,地广人稀。山区人民在劳动中和休息时,不时哼起自编的歌,年长日久,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格调。这就是莆仙山歌。
莆仙山歌一般以四句七言诗构成,通常是四句三韵,个别也有两句一韵。第一句起,第二句承,第三句转,第四句合,近似说唱,构成了一种饶有趣味的民歌。山歌早期全是散曲,内容有歌颂山水风光等,更普遍的是男女对唱的即兴情歌。其代表作《三十六送》就是男女对唱歌颂爱情的,所以也称莆仙山歌为“唱三十六送”。莆仙山歌可以清唱,有自己的曲调,有时也用树叶伴奏。其演唱节奏自由,可以根据内容控制缓急,也可用拖腔。唱腔带有浓重山区口音,长长的尾腔在深山中回响,别有一番韵味。
莆仙俚歌与莆仙山歌产生与流行地点不同,前者在平原,后者在山区。俚歌的创作者与传播者是乞丐,不可能在地广人稀的山区说唱卖钱讨饭。所以它们之间本无关系,是各自独立的说唱曲艺。
但是,俚歌和山歌的词句一样是四句七言,四句三韵,两者之间可互相转化。俚歌吸收山歌转化为散曲,短小精悍,可以在唱长篇叙事诗前加唱。山歌原本没有长篇叙事诗,近代文人介入整理创作俚歌,其歌本在市面流传开来,山区人也信手拈来,套为山歌的长篇叙事诗。俚歌和山歌词可通用,但是调却各异,伴奏、唱法亦有区别,所以说,莆仙俚歌和山歌,它们是连理枝、并蒂花。
当一本莆仙方言歌本出现,你可称它为“莆仙方言长篇叙事俚歌”,也可称它为“莆仙方言长篇叙事山歌”:用俚歌形式演唱就是俚歌,用山歌形式演唱就成为山歌。
(本文作者系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涵江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涵江区文物管理保护办公室原主任){nextpage}
越是“本地”的,越是世界的
——读《梁祝诗》
□许元振
一
诗人叶芝有一个反复被引用的诗句:“万物崩散;中心难再维系。”文化向来是与经济结伴而行的,随着东亚经济圈,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崛起,加之西方金融危机爆发、经济萧条,以“麦当劳”为代表的美国文化一统天下的局面一去而不复返。文化中心被解体,文化多极化局面正在形成,同质化的、以一种强势文化去整合边缘文化式的文化“全球化”进程被阻断,与之相应,异质化的民族文化被强调。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文化软实力”这一名词首次出现,这意味着发展民族文化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地位。于是,在文艺界,“民族文化”成为一个被反复征引、讨论的“热词”。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对于民族文化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悖论的命题,这个命题内部就有“民族的”和“世界的”二维对立而形成的张力。
一方面,对于世界文化格局来说,正在“去中心化”;另一方面,与之相伴的是,民族文化正在迎来“再中心化”的契机,呈现出一派方兴未艾的局面。其著作被国内文化研究者当作理论资源的英国文化研究学者费瑟斯通指出了这个悖论性的现象:“如果我们来考虑文化去中心化这个概念,可把它看做一个反论:文化其实并没有被去中心化,相反,它是被再中心化了。”[i]站在中国民族文化的立场上可以这么理解,强势文化的失势,造成了世界文化“去中心化”的混乱局面及其日益孱弱的症候,文化话语权面临重新洗牌与再分配。这时,处于边缘地位的中国民族文化只不过是恰逢其时地拿到了参与这场文化“再中心化”博弈的入场券,走向了实现突围的漫漫征途。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艺术面临着走向世界的重要历史机遇,艺术作品对民族元素的承载正是其“走出去”、展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一环。例如张艺谋贺岁电影新作《三枪拍案惊奇》,就把油泼面、二人转等民族文化融入电影,以电影为载体,弘扬民族文化。
二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应用于地域文化,可以改写为“越是本地的,越是世界的”。因此,保护和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文化工作者的当务之急,莆仙方言长篇叙事俚歌(山歌)《梁祝诗》就是其中的一个成果吧。
这首方言俚歌(山歌)取材于我国传统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有着“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电影版、越剧版、川剧版、京剧版、豫剧版、评剧版等几乎所有的大小剧种都有《梁山伯与祝英台》题材的整本或折子戏传世;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更是把越剧唱腔与交响音乐结合起来,对西方音乐的民族化作了成功的探索,从而成为闻名海内外的经典名曲。
在这种情况下,读者对《梁山伯与祝英台》都有了各种各样的“前理解”, 莆仙方言版的长篇叙事俚歌(山歌)《梁祝诗》给传统题材融入了什么样的现代特色与地域特色呢?
作为一位莆田籍的读者,《梁祝诗》给笔者的印象,一是浓郁的莆仙方言特色。没有深厚的莆仙方言“功底”或不加注解,是无法卒读的。诸如“无给人哉”、“那介”等,“无给人哉”的“哉”是用汉字的普通话发音来标注莆田话的“知道”两字,“那介”是莆田话“咱们自个儿”的音译,像汉语中音译的外来词,如沙发(sofa)、咖啡(coffee)等。此种音译书面写法,在演莆仙戏时用幻灯映在舞台旁的“字幕”中常被运用,与网络中流行的“火星文”无异,具有“后现代”意味,但为农村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二是莆田民俗文化的巧妙融入。以莆田地方色彩浓郁的口语化称谓为例,如“神明”是莆田佛教信众的用词;“我仔”是莆仙戏中父母对儿子的称呼;“阿咪”是莆田人对小孩的昵称;“城门兜”是对莆田市郊区的代名词;“厝”则从房屋引申出来,具有“家”的内涵,所以“去厝”则是莆田人最常用的也是最温馨的一个词汇,是“回家”的意思。
三是对莆田民谚的吸收。如“好好豆做变豆渣”,莆田有句俗话,“有豆有豆渣”,“豆渣”是莆田人常用的贬义词,具有象征意味,莆田话常用“一碟豆渣”来意指糟糕的想法和事物。还有“有竹无杉难成桶,有杉无竹箍不成”,把“箍桶”工艺编成民谚,反映了莆田几千年来以农耕为主的民间生活形态。记得小时候生活在农村,莆田话称为“粗桶”的“粪桶”是农家的重要农具之一,“箍桶”的生意因之而火爆,“箍桶”也成为一门能养家糊口的手艺,常常看见“箍桶”手艺人挨家挨户地展示其“箍桶”技艺。
四是对情节的改造。《梁祝诗》对原民间传说的最大改造是在“化蝶”一章之后又增添了“复活”等情节,似乎是给悲剧加上光明尾巴。情节有点像汤显祖的《牡丹亭》,究其根源是与本地文化紧密相连的大众文化使然。大众文化在长期的传播过程中形成了大众喜闻乐见的类型化的情节模式,如好莱坞商业电影,其封闭的叙事模式往往造成了影片大团圆的结局,迪斯尼的《花木兰》也好,梦工厂的《功夫熊猫》也好,莫不如是。莆仙戏也一样,“私订终身后花园,公子遭难中状元”是莆仙戏典型的公式化的“悲喜剧”情节结构模式。大团圆的结局是必不可少的,莆仙戏演出结束又叫戏“大年”,即戏“团圆”,所以莆仙戏在莆田民间被称为“团圆戏”,莆田民间戏班到农村演社戏时,曾发生过戏不“团圆”就不结算演出费用的事件。
五是在文本内部结构上表里互相颠覆,形成了巨大的张力。全文形式上是整齐的七言绝句“诗”押韵写法,呈现出诗人闻一多所倡导的诗歌“建筑美”与“音乐美”;内容上又是莆仙乡下乞丐乞讨时唱的“乞丐诗”(俚歌),琅琅上口,的确是雅俗共赏。
六是广场语言的狂欢。与广场相对的是剧场,与大众相对的是精英。文艺理论家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中,强调了广场俚语、粗话中隐含的政治功能,即颠覆意识形态精英文化的功能,以及其中的象征、隐喻、模拟、恶搞等修辞手法,还蕴含着丑、荒诞和喜剧等美学范畴。《梁祝诗》中同样娴熟地运用了广场化的原生态俚语,如“一对奶鼓白如银”、“一对奶鼓白如玉,谁知今后马俊摸”等。“奶鼓”在莆田话中是女性乳房的意思,“荤”味十足,充满性的暗示,常常是饭后茶余男人用来调侃、说“荤”段的高频用词。而梁山伯在“一心只想英台妹”一节的心理活动中,竟插入“一对奶鼓白如玉,谁知今后马俊摸”的想象,显然是迎合大众心理需要,把祝英台转化为大众情人的结果,不可能是作为读书人的梁山伯的真正想法。
综观《梁祝诗》,笔者仿佛从中领略到了巴赫金倡导的各种文化相互渗透形成的复调:“聆听到了狂欢节的回响,聆听到了自我与他者之间、官方文化与民间文化之间、高雅与俚俗、精英与大众之间的众声喧哗。”
三
随着电脑网络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传统民族文化被不同程度地进行了现代转换,发生了种种变异。如笔者在网络上看到过莆田话版的《大话西游》,台湾动画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影片。
莆田话版的长篇叙事诗《梁祝》完全可以进一步改编成莆田话版的动画片、影视剧等,也完全可以融入更多的具有莆田特色的地域文化元素,包括:人物类,如妈祖、蔡襄等;饮食类,如莆田卤面、红团等;景观类,如壶公山、九鲤湖等;建筑类,如古谯楼、广化寺等;曲艺类,如莆仙戏、莆田讲古等。
总之,在传统题材本土化的文学创作中,存在着传统与现代、本土化与全球化之间的文化悖论,唯有剔除二元对立、各执一端的片面思维,走向“视域融合”,才能消弭悖论,把悖论转化为内在的张力和创作的动力。这就需要在辩证法的框架内,运用“正—反—合”的方法论,把本土化与全球化的悖论统一于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奏响二者并行不悖的复调。既要反对把烟枪和姨太太都当成国粹的保守、冬烘的“国粹主义”,又要反对从西方的“东方主义”角度看中国的“文化殖民主义”;要反对文化的单极化和霸权主义,提倡多极化,多元并存。在古今、中西互相借鉴、互相融合中使民间文学创作更上一层楼。
如果仅仅从语言上进行莆田化的改造,那还只是做到本地化其表,并没有做到本地化其里。
(本文作者系厦门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文艺传播学方向在读博士。)
--------------------------------------------------------------------------------
注释:
[i] [英]迈克·费瑟斯通:《消解文化——全球化、后现代主义与认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
[ii] 马新国:《西方文论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版,第490页。
莆田《梁祝诗》:一只野蝴蝶的前世今生{nextpage}
编后记
□黎晗
1
2010年1月15日,农历己丑年腊月初一,我最后一次细看一遍《梁祝诗》,和我的同事黄义福谈妥了诗中一个词语的用法,在电脑上点击了“保存”。看见视频欢快地微微一闪,我浑身上下感到了多日未曾拥有的放松和愉悦。
腊月初一是个好日子,离新年还有30天的这个月,在莆田旧俗里,顺风顺水,诸事皆宜。选择在这个吉祥月份把书稿交付设计,与其说我们是在“赶年”,不如说这是我们对《梁祝诗》在新春化蝶高飞的祈愿。
真好啊,新年要来了,我们“孵化”了半年的这本“奇异的小书”终于要从民间口头传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变成看得见、摸得着、读得懂、唱得响的白纸黑字了!
这一刻,本书的搜集整理者,远在涵江山区白沙镇坪盘村的郑锦泉老先生,他一定比我们更高兴。老郑终于可以放心过好这个年了!
2
这是一本如何“奇异”的小书?为什么它会如此打动我们,让我们愿意用半年的时间,费力费神来呵护孵化?
《梁祝诗》是一首广泛流传于莆仙地区的长篇方言叙事体诗歌。在平原,它是俚歌,曾经由乞丐以“咚鼓”曲艺形式传唱;在山区,它曾经山民之口演变而成山歌。
《梁祝诗》从莆仙戏“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脱胎而来,已在莆田传唱千年。
现在,它接近湮没。莆田山歌和俚歌曲调仍在,但《梁祝诗》的唱本在郑锦泉之前接近于一个传说的影子。
细说我邂逅《梁祝诗》,算起来应是种缘分。己丑年正月初二,我92岁的老祖母坚强地熬过农历旧年走向新年,她选择在正月最不惊扰儿孙亲戚的这个日子离去——莆仙人都知道,正月初二在这块土地是个特别的日子,其风俗缘起于明嘉靖四十一年除夕夜的“倭陷兴化府城”——这个日子让我无端伤感,老人年前已经卧床,进入弥留前的混沌,年三十跨进正月初一的那一刻,她居然挣扎起来,用莆田话咕哝了句什么。我们趴过去询问,她居然转成了普通话!她可是从来没有说过普通话的呀,因为孙媳、孙女、孙子中有外省人,她居然在这跨年的时刻用了让人惊诧不已的普通话!她字正腔圆地说了一句:“92岁了!”
真是神奇呀,一个普通的,几乎不识字的莆田老奶奶,她在弥留之际,不仅能说普通话,而且对年俗、风俗如此记挂,她甚至是用最后的一口气,把自己强撑到了风俗允许和宽容的日子。
——我不是要在这篇追溯莆田文化遗产的文字中,抒发一家一己的私情,恰恰是奶奶临终前的这个语言奇迹,让我在为她送葬的路上,想起了一件让我遗憾之极的往事:20年前,当奶奶知道我会写文章作诗时,她曾略带羞涩地跟我提起过,“我会唱‘英台山伯’,现在还能从头唱到尾。”我当时真是年少无知,尽管我隐约知道,那是一首莆田方言爱情诗,我甚至想到,等有一天闲下来,我要让奶奶好好唱一遍,我要把“英台山伯”录下来,整理成文字……20年过去了,我没有等到“闲下来”的那天,我甚至渐渐离开了诞生那首长歌的“流水围庄”……记录整理“英台山伯”一事,成为我的一种文化缺憾。
2009年春天,似乎是为了弥补我的“罪过”,我有意地在我主持的《莆田乡讯》文化版上启动了“涵江传统文化探幽”系列专题。同时,我更加有意地在个人收藏爱好中加入了民俗器物的内容。
也许是我这个曾经的“先锋派”对乡土文化的突然转身,冥冥之中感动了莆田古文化之神,“涵江传统文化探幽”系列专题推出两辑时,深山中的郑锦泉老先生找到了我。
他带来了让我从椅子上一跃而起的全本《梁祝诗》!
更让我惊喜不已的是,几天后,我在涵江宫口河一个黑乎乎的古玩店里,邂逅了一册民国时期的“梁祝诗”手抄本。当时的情景值得回放:我开车慢悠悠滑过“林狗”店门口时,肥肥的古玩商“林狗”在店里大喝一声,“眼镜进来,今天有好货!”我手捧毛笔工楷手书的那册旧手抄本,在第一页就看见了“祝英台”的名字,我强忍心头的狂喜,故作镇定问:“这是什么?”“‘三十六送’,你读书人不晓得‘三十六送’ ?”我呵呵一笑,“是啊是啊,阿狗nihao眼力!”
3
郑锦泉来涵江区文联“晒宝”的原意是,希望通过我们,获得政府的资助,让他公开出版这本他费心搜集整理的小书。他来找我,我显得热情。我随手翻阅他自己打印的“梁祝诗”初稿,感觉到其中的价值,我做了“全力帮忙”的承诺。可能因为此前书籍一直找不到出版传播的路子,也因为我的热情表态,郑锦泉对书籍的出版充满了热切的期待,我印象里整个夏天他都不停地给我打电话询问进展情况。
以下是2009年春郑锦泉自己撰写的《写在前面》,在老郑的设想中,《梁祝诗》出版的时候,应该有个对来龙去脉的交代。在这篇《写在前面》里,老郑详细介绍了《梁祝诗》的由来和他搜集整理此书的用意。老郑是位小学语文教师,长期担任坪盘村小学校长,退休以后在坪盘村组建全市第一家 “农家书屋”, 向全村免费开放;他还收藏数百枚领袖像章,举办“领袖风采展”,并担任村计生协会会长等。他的事迹上过《福建日报》,通过百度搜索,还能搜到不少有关他的新闻报道。我提及这些,是想加深大家对老郑是个“乡村秀才”的印象。他的文字不错,我这里原文摘录。
“《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本莆田山歌修改本的问世,首先应归功于我的慈母。
我的母亲黄玉香(1906-1993),又名郑山溪,其娘家在莆田市庄边镇山溪村。她的前半生是在风雨飘零、民不聊生的旧社会里度过的,她尝尽人间苦水,历尽人生艰难。新中国建立后,她在政治上得到翻身,生活上得到改善。先后任过村贫农代表、贫协委员。她从心坎里拥护共产党,感谢毛主席,热爱新社会。这里更值得一提的是,我母亲是个生活上的女强人,精神上的乐观者。她聪明睿智,虽然是个文盲(解放后只上过两个月冬学),但能准确流利地唱完《梁山伯与祝英台》莆田山歌全集,并能做到一段不少,一句不漏(全诗计共3028句)。可见她的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令人吃惊。本诗就是我在1963年利用寒暑假时间根据我母亲吟唱时记录的,这就成了这本《梁祝诗》最原始的脚本,迄今已有46个春秋了。
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在解放前后直到‘十年动乱’前,《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曲脍炙人口的山歌,曾广为流传在莆仙大地上,特别是莆仙山区流行更盛。有人说,山路山歌一样长,山道弯弯歌弯弯。‘梁祝’全诗中,哀伤别离的诉说,缠绵悱恻的恋情,跌宕起伏的情节,叫人唱了又唱,百唱不厌。这曲‘梁祝’山歌,是山里人经过几十代人从心里唱成的,它渗透了山民对封建社会的痛恨,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它是地地道道的民间口头文学,也是莆仙地方文学的一块瑰宝。可是‘十年动乱’期间,被视为‘毒草’进行批判,并要‘扫进历史垃圾堆’。
众所周知,《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与织女》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传说。其中,‘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常有人把《梁山伯与祝英台》称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由此可见,‘梁祝’传说是我国爱情的千古绝唱,何况,文艺的春天早已到来,我们更有责任保护和继承它!
基于上述动机,我便借退休在家的空余时间,翻起老母口头传唱的原始脚本,重新进行翻抄、修改、编写、订正。勿庸讳言,原始脚本的诗句,由于流传时空长,且根植于民间口头传唱,加上受地方语种的局限,难免出现‘土’、‘俗’、‘粗’之弊端,有的累赘重复,有的平仄混乱,有的格调低下,有的晦涩难懂。所有上述之嫌,我在力求保持全诗原貌的前提下,适当作了文学艺术上的处理和地方方言与语意上的糅合。通过一年多的劳作,现已成书面世。但自身必须亮丑,我仅是一名小学教师,虽从教30多年,且有一些诗歌、短文偶露报刊,但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文学功底,这里仅是班门弄斧罢了!不足之处,望地方文学老前辈及民歌爱好者提出宝贵意见,有望再版时日臻完善,使之这曲‘梁祝’莆仙山歌成为莆田地方文学的一朵美丽的小浪花。
并以此山歌修改本的面世,亲切怀念我母亲诞辰103周年!”
4
这篇《写在前面》,在现在出版时,没有被我们安排在“前面”。个中考虑,待后再谈。此前,夏天时候,老郑打了好多电话来询问进展,我总是说,容我们想想,我们会努力。老郑可能有些失望,秋天,他不再给我打电话,从我视野里消失了似的。
其实他不知道,我们的想法已经和他的初衷有了差距。
对于这本书的出路,我们的重视超乎了他的想象。
从2009年秋天到现在,我们做了三件事:一,争取资金;二,组织专家审读;三,组织文字人员细改。
第一件事看起来最难,其实最顺。我们向涵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文福汇报“梁祝诗”“惊现”,即刻引起李部长的重视;涵江区委宣传部给区委、区政府打报告,很快引起区委书记阮开森和区长沈伯麟的重视;区财政做了专款专用的资金安排。从动议到资金拨达宣传部户头,只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这件事让不少文艺界人士感慨,原来涵江区对待文化的事情如此重视、这般爽快。
第二件事,因为我手头有民国版的手抄本,我谨慎了起来。郑锦泉的版本是否比民国版更有价值?莆田是否还有别的版本,谁的更好?我找到涵江区民俗老专家程德鲁先生,程老师是我们涵江的民俗宝贝,2009年在我们力推下,程德鲁和刘金林两位民间文艺家刚刚为大洋乡撰写了一册《大洋民间故事》,并顺利出版。此前很多年里,程老师一直是我在乡土文化方面最可倚赖的顾问。我请程老师对老郑的版本和我收集的民国版本进行细研。一个月后,程老师为我提交了这样一份报告。
“经调查,在我已知的范围内,‘梁祝’文字版本共有四种,其优缺点如下:
一,仙游枫亭版。1052句,7364字。情节简练,结构合理,已由今人整理,缺原味。
二,涵江白沙版(郑锦泉搜集整理)。3028句,21056字。情节繁富,保留原味,有今人增写痕迹,质量较高。
三,涵江大洋版。2976句,20832字,与白沙版大同,细则有异。
四,兴泰版(即民国版,用印有‘兴泰’标志的双层纸手写,故名)。有8项内容:
1,《梁祝》,1470句,10290字,与白沙版、大洋版大同,质量较差。
2,《三十六送去走番》,600句,4200字。妻送夫过番,本篇应归入山歌‘三
十六送’。
3,《十枝白扇》,108句,728字,男女对唱,以古人为例,互怨对方无情
义,也可归入山歌。
4,《花仔》,212句,1484字,男女调情,可归入俚歌散曲,也可归入山歌。
5,《公案》,540句,3780字,俚歌传统曲目,俾史公案,通奸杀人案件,
粗俗,打情骂俏引发奸杀案。
6,《十劝君十劝妹诗》,140句,980字,属散曲类,情郎、情妹互劝诗,
也可归入山歌。
7,《十只手指》,40句,280字,属散曲类,妻子劝夫诗,可归入山歌,由
山歌转化来。
8,《十条手巾》,40句,280字(严重残缺),属散曲,由山歌转化而来。”
——以上引文只字未改摘录,从中可见老程的严谨和专业态度。“白沙版……情节繁富,保持原味,有今人增写痕迹,质量较高”的判断,让我们下定了决心。
5
我们没有按郑锦泉最初的意愿,把他的《写在前面》安排在书的“前面”。老郑的原意是政府若能给予适当补助,他已经非常满足,他决定和莆田大多数自费出书的文化人一样自己掏点腰包。而由于政府的重视和资金的相对宽裕,我们决定对这本书给予全资印制出版。同时,由于我们在编辑、设计方面的经验,我们决定对这本书进行深度的细研、细较、细审和全新的包装。
我打电话给国家一级编剧、著名剧作家、莆田市作家协会主席王顺镇先生,我简单介绍了《梁祝诗》的来历,王老欣然答应为这本小书作序。王老和我一样对这本小书有着独特的情感,他的母亲、郑锦泉的母亲和我的奶奶,她们是同龄人,虽然生活在莆田不同的山村,但借用郑锦泉的话,她们都“是生活上的女强人,精神上的乐观者,聪明睿智,虽然是个文盲,但能准确流利地唱完《梁山伯与祝英台》莆田山歌全集……”
这不正是缘分吗?而且三位莆仙老奶奶生活地域的不同,刚好也印证了《梁祝诗》广泛流行的事实。
我的编审团队用了两个月时间来细研、细较、细审老郑的初稿。刚开始时,我们遭遇了障碍:老郑的稿子虽经他反复整理,还是有不少从方言直接音译过来的字词,怎么办?我问《莆田乡讯》社两位80后编辑小林和小关,你们读得懂不?他们都坚决地摇摇头。这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考虑我们的审校原则:我们是要保留老郑版本的“原汁原味”,还是要进行大胆的普通话转译?
——我们最后采取了“修旧如旧”的方案,就是最大限度地保留老版本的“原汁原味”,但对其中字词进行细磨。我们大概遵循了这样一些重修原则:
一,莆仙方言源头在中原古汉语,诗中诸多字词有古汉语演化痕迹,我们尽量地往古汉语方面靠拢,比如原稿中从莆仙方言音译的“盲…盲…”,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越…越…”,而在古汉语中对应的是“弥…弥…”,我们最后采用了“弥…弥…”,听起来相当优雅。
二,错别字给以一一修正。
三,为了增强传播效果,方便莆仙方言区之外的读者,在不消减“原汁原味”
的前提下,对一些从方言中直接音译过来的字词进行规范。有些字词若进行普通话化,则可能失去原来的方言味道,我们则予以保留,并进行注释,如“打捕”、“爹姐”、“白幼”、“喜葱葱”等,若转为普通话用词,其味道将大为消减,我们经慎重考虑,最后都一一予以保留。
四,为了方便阅读,我们请程德鲁先生对方言、地方俚语和民俗等进行了细致的注释。
五,山歌如诗,一节四句,一、二、四押韵,用的是方言的发音。莆仙方言发音一乡一音有差异,这本《梁祝诗》来源于白沙山区,我们尊重了这个地方的发音。若无押韵,则一一订正。
六,为了阅读、传播的便利,我们根据故事的情节对原来的3028句、757节进行了分段,分出了十四章,拟定了标题。
参与这项艰辛的审校工作的人员有:黄义福、林国才、林崇森和关淋,这是涵江区文联和《莆田乡讯》社的团队。特别值得一提并致谢的还有远在深圳的莆籍青年诗人李智强,他从我的个人博客上看到我贴出的初稿,熬了几个通宵,指出了诸多表述不准之处,这些意见大多被我们吸纳。
我们还要特别致谢的是厦门大学中文系在读博士研究生许元振先生,他在我个人博客上阅读到初稿三天后,就发来了3000字的赏析文章。
我们还应该感谢的是涵江区白沙镇党委、政府,他们闻听这个项目后,主动在经费方面给予了支持,曾文烟书记的话语让人感动:“这首古歌从白沙发掘出来,应该先从白沙唱响,我们要把《梁祝诗》做为白沙最靓的外宣品。”
6
这篇“编后记”已经过长,而我意犹未尽:在交代好这本小书的来龙去脉之后,我想在此着重谈谈它的“奇异”之处。书里已附王老的序、许博士的赏析文、程老师的背景资料,他们已经从《梁祝诗》的来源、文史价值、艺术特色等方面发表了精彩的意见,作为编者,我本该节约字纸、就此收笔,然而作为一个写作人,我着实难掩对《梁祝诗》的喜爱之情。这其实也是我们倾力推动该书面世的最大动力。
说《梁祝诗》奇异、珍贵,是莆田民间文化瑰宝,其因何在?
一,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惟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由于梁祝传说的强大辐射力,该传说已被越剧、越调、东北二人转、昆曲、秦腔、河北梆子、豫剧、晋剧等数十种地方戏曲和弹词、南音、花鼓调等多种曲艺改编。梁祝传说被改编为莆田民间山歌,此前曾有传言,然多为记忆,少见实据。现在莆仙方言长篇叙事俚歌(山歌)《梁祝诗》的整理出版,为梁祝传说的“强大辐射力”提供了实证。由此可以推断,莆田虽处八闽边缘之地,但在中原主流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同样受其影响、得其惠泽。反过来也可以这么说,这正是汉文化源远流长的伟大之处。
二,从主流的汉文化经典传说到小众化、地方化的莆田民间俚歌、山歌,《梁祝诗》显然完成了深刻的“本土化”演变。这也正是《梁祝诗》的独特价值所在。细细体会这种“本土化”嬗变,我们不难了解我们老祖宗们的文化心理、地方情愫和极其有趣的世俗价值观念。吟唱《梁祝诗》,先民的“心迹”处处闪现。比如,经典的梁祝传说,故事发展一般只到“化蝶殉情”,而莆田《梁祝诗》却增加了“复活”、“再别”、 “功名”、 “家劫”、 “寻夫”、 “团圆”等丰富情节。从文学角度看,这些情节显得多余,与梁祝浪漫爱情的核心主题无关。然而,我们却从中窥见了先民百姓朴实憨厚的人生观,也许他们觉得光有爱情并不能过日子,应该用婚姻来考量梁祝的情感。而这些婚后生活的波折,却是传统莆仙戏文的经典情节。如此多重影响,让人读来生趣。再如,主流的梁祝故事应属才子佳人范畴,其意韵多为文人情趣,但在莆田《梁祝诗》里,处处跳跃的是山民自己的人生哲理和世俗情思,如第五章《痴怨》里,梁山伯因祝英台婚变,居然开口怨骂祝英台,读来恍如是当代莆田青年男女的一段情感纠葛。
三,整首长歌的叙事角度一直在变化,有时是第一人称自白,有时是第二人称对话,有时是第三人称说理或概述。但总体看来,其主要叙事角度还是祝英台的视角,联系山歌吟唱者主要是山区“小娘”,让人不禁心生感慨,原来整首《梁祝诗”》其实就是莆仙广大“小娘”们的心声幽曲:如此柔美婉转,如此摇曳多姿,如此心事重重,如此芳心款款。反复吟唱《梁祝诗》,我们可以切近地体悟我们的奶奶、曾奶奶们的爱情婚姻观,她们对浪漫爱情的追求,她们对人情世故的理解,她们对坚贞婚姻的守护,如此动人,宛在眼前,一点也不亚于当代莆田的“打捕子”(小伙子)和“小娘子”(女孩子)。
四,最让我心生喜爱的,当然还是诗中地方特色浓郁的文学比兴手段和反复、递进、回转的强调手法。这些手法集中应用在整首诗歌表情达意的高潮部分:第四章《道情》(088—171节)、第六章《痴怨》(225—361节)、第七章《情殇》(362—498节)。实际上,这也是整首诗所占篇幅最长的章节,可见这些比兴手段和强调手法在诗中的重要作用。比兴手法的特点主要是,以眼前的植物花鸟、季节变化等为喻来表达内心感受,以俚语俗语来说理道情。强调手法主要是以数序来推进,如,以一送、二送……二十送来强调离情别绪(第四章《道情》)。歌中精彩的字词和句子比比皆是,琳琅满目,闪闪发光,让人迷醉。
五,《梁祝诗》虽是方言民歌,却严格遵守了七绝的押韵要求,全诗757节,节节押韵,着实令人惊叹。更令人惊叹的是,诗歌采用了非常丰富的写作手法,写景、抒情、说理、叙事,意识流、魔幻现实、超现实等等,其繁富灵巧、机智自由,可追现代小说。而这林林总总手法的综合应用,最终完成了对丰富情节的推动和鲜明主题的呈现,长诗如缓缓溪流,引领我们走向了先民美如蝶翼的绚丽心灵。
六,最有意思的是,在民间有关梁祝故事的俚歌或山歌的记忆中,一般称其为“英台山伯”,而白沙版却命名为“梁祝诗”。这是一个极有文学意韵的名字,本书出版时,最后用的正是这个简约而优雅的名字。
7
整理包装《梁祝诗》的过程中,我们从王顺镇、程德鲁等前辈口中得悉,《梁祝诗》之外,莆田另有《珍珠衫》、《陈靖姑》、《陈三五娘》等叙事俚歌或山歌。老程告诉我,涵江一位已逝民间文学专家生前曾搜集整理过一个箱子的俚歌资料。我和老程半年来多次登门寻访他的家属,可惜一直未有收获……
也许,我们对乡土文化的感情尚不足以感动他们家属,也许缘分未到,也许吾莆乡贤手中已有善本,也许这本《梁祝诗》的面世,最终将引起更多有识之士对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的热忱……
有关这个话题,现在我只能说,让我们共同期待。
——春天要来了,你看蝴蝶从蛹中蜕变,山风中,她的舞姿那般蹁跹秀美。
(本文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莆田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涵江区文联主席。){nextpage}
第一章 别家
001
讲山便讲山千秋
讲水便讲水长流
讲人便讲人贤孝
且讲沙州祝九娘
002
祖居花县凤凰乡
有一女子标致娘[1]
年纪及笄脾气好[2]
皮肉白幼性温柔[3]
003
姓祝名字叫英台
聪明伶俐好文才
思量工夫都不做[4]
告知堂上爹姐哉[5]
004
爹姐听仔讲得通[6]
仔爱杭州书院堂
一年半载就回转
双亲保重无惊慌
005
父母听了就应声
女儿这话听会惊[7]
千里路头万里远[8]
只惊外头人传名
006
英台见说无奈何
心里操想乱如糟[9]
世上万般皆下品
思量唯有读书高
007
只见男子读文章
无听女儿出外乡
男人行路犹则可[10]
女子出外难思量
008
英台见说这因由
爹姐心肝放宽柔[11]
奴奴假做打捕仔[12]
谁人会哉是小娘[13]
009
爹姐听闻应一声
汝讲这话人会惊[14]
女假男装也无像
只会辱败咱家名
010
英台转身入房来
即时就换男子衣
装给打捕一一样
开门去见父母伊[15]
011
父母看见心胆寒
即时变成打捕人
从头到脚看像像
思想仍然有负担
012
爹姐你们无惊慌
仔就假做打捕装
一年半载就到厝[16]
仁心给仔做书童[17]
013
父母两人虽担忧
允许英台去杭州
那介读书求安份[18]
无给人哉是小娘[19]
014
英台欢喜嘴嘻嘻
就给阿嫂说细微[20]
父母在家汝伺侯
我到杭州去读书
015
阿嫂见说笑微微
姑你年纪正当时
杭州书生有多少
我惊抱孙转回来[21]
016
嫂汝这话有口机[22]
不信共嫂输赢来[23]
如果咱姑会做错
愿给你们受凌迟[24]
017
姑嫂两人争论时
输赢凭据给人知
红裙埋在牡丹下
读书到厝掘出来[25]
018
英台身穿红罗裙
心里弥算头弥晕[26]
将这红裙脱落地
埋落牡丹花下存
019
红裙若然好变歹
世间不得留英台
如果红裙无褪色
阿嫂花言不当开[27]
020
祷告天地共神明
埋了红裙就起身
堂上父母年纪老
只望兄嫂要孝心
021
身穿蓝衫戴生巾
奴身仍然小娘形
收拾书箱共行李
仁心随我齐起程
022
无唱英台路上走
听唱越州山伯名
父亲不幸早去世
家贫未然做亲成[28]
023
才子家贫读书诗
意爱高攀丹桂枝
若然东京开贡院
三元及第正当时
024
母亲听仔说细微[29]
仔爱杭州去读书
堂上母亲年纪老
无人奉养难分离
025
老母听说这原因
功名大事不是轻
如果功名会成就
母亲在家喜在心
026
拜别老母起身走
收拾行李出外厅
千里从师心有爱
望仔金榜早题名
第二章 相遇
027
山伯出路有多时
再说沙州英台伊
生给西施一一样
百般计智尽出奇
028
姻缘早已注分明
才子必须配佳人
都是前世相欠债
犹如鱼水鼓瑟琴[30]
029
英台行到五里亭
遇着少年一书生
忽然心中想一计
走前有意相牵连[31]
030
英台双拳抱圆圆
借问尊兄何姓名
今旦要往何方去[32]
请共小弟讲实情
031
多谢仁兄有人情
小生家住越州城
要去杭州温书史[33]
姓梁山伯是我名
032
山伯走前行礼仪
小生乳名叫凤枝
借问贤兄何姓名
要往何方这路来
033
英台见问应一声
我厝住在沙州城
只因本乡无书馆
爱去杭州圣贤厅
034
兄汝听我说细微
杭州先生天下知
弟在家中辞父母
爱去杭州读书诗
035
山伯见说事是真
爱去杭州读书经
那介两人同一路
结伴到达杭州境
036
尊兄这话也无虚
咱今齐走去读书
意爱共你齐结义
不知尊兄意何如
037
山伯见说就点头
尽心尽意来结交
一齐跪地对天拜
当天结拜胜同胞
038
日月三光天照路
山伯今年正十五
若然忘恩共背义
命归黄泉走死步[34]
039
日月三光天地造
英台十五无虚报
若然忘恩共背义
雷打火烧阎君拷[35]
040
两人结义事是真
再跪当空拜神明
真正结拜为金兰
撮草为香结弟兄
041
贤弟听我讲实情
金兰结义事已成
咱今两人亲兄弟
齐吃齐坐又齐走
042
两人同行喜葱葱[36]
不知杭州在何方
有缘千里来相会
无缘对面不相逢
第三章 同窗
043
两人尽日路上游
不觉已走到杭州
一拜圣贤孔夫子
二拜先生教文章
044
英台计谋真正通
两人牵手入书堂
三拜同窗众学友
四拜多谢捧茶汤[37]
045
先生走前问一声
祖居何处何姓名
因何专心来到这
从头讲给先生听
046
两人听后讲实情
英台山伯我们名
路上两人齐结义
一齐来到杭州城
047
既然离家来求知
两人听我教训来
多端言语休讲出
同学一齐要尊卑[38]
048
多谢先生相扶持
早晚勤苦读书诗
自然勤心共安份
渴望金榜题名时
049
先生心中有猜疑
看那英台大可疑
容貌不是打捕相
此中必定是女儿
050
心中弥想弥怀疑
男人无生柳叶眉
男人也无鲫母嘴[39]
十分美貌似西施
051
两人听我说得清
既然结义为弟兄
须着相帮相友爱
立志求学读古经
052
光景正是头年春[40]
兄弟两人将书温
有福同享难相扶
齐走齐坐不离群
053
英台自想是女人
给兄一哉必动心[41]
无奈心中想一计
过铺罚纸带罚钱[42]
054
英台弥想弥担心
睏来睏去无落眠[43]
就将清水装一碗
放落铺中界分明
055
一碗清水铺中存
就共梁兄讲新闻[44]
谁人先将碗碰倒
罚纸三刀满馆分[45]
056
一身只怕山伯摸
假意把身移过铺
给兄先罚三刀纸
梁兄不敢过弟铺
057
渐渐睏到半夜时
英台假意爬起来
再将清水踢给倒
山伯一哉嘴嘻嘻
058
梁兄听我讲分明
是弟爬起不小心
等弟天光去买纸[46]
后次再倒加罚钱
059
两人同坐又同床
犹如织女对牛郎
中间一溪难相近
七尺蓝桥不相逢
060
灯火开花一点红
兄弟两人齐入房
英台衣衫无褪睏[47]
山伯讲伊马虎人
061
兄汝听我讲实情
衣衫必须穿在身
出门不比介个厝[48]
夜风寒冷要小心
062
英台正是小娘精[49]
山伯给骗地变天
画虎画皮难画骨
知人知面不知心
063
不觉时节人送年
山伯想起人神神[50]
一年不见老母面
如何叫伊无伤心
064
劝兄不必闷伤心
立志读书求功名
人讲窗前勤苦读
自然会报父母恩
065
一年又过一年春
四处鼓乐闹纷纷
兄弟两人齐去看
花红柳绿满乾坤
066
两人路上齐走来
看见桃李花可奇
桃李花开都一样
真像英台山伯伊
067
贤弟实实大不通
桃李花开色不同
李花花开是白色
桃花满树点点红
068
凭兄所说这原因
金打鸳鸯一样身
花似美人唯欠语
竹如君子本无心
069
讲来讲去兄不知
不觉行到山中来
山上尽是杉共竹
可比英台山伯伊
070
贤弟话语不晓听[51]
杉竹何比弟共兄
本是树木虽标致
安知礼仪共人情
071
兄汝听我讲实情
日月相随天顶行[52]
杉木长大可做桶
无篾去箍也难成
072
日头落山渐渐红[53]
兄弟回转入书房
其中言语猜不出
何必生做打捕人
073
五月出来扒龙船
鼓乐笙歌闹纷纷
两人放工齐去看[54]
看见鸳鸯池中温[55]
074
兄汝听我说起来
鸳鸯戏水尽出奇[56]
鸳鸯有情带有义
双双对对不分离
075
六月大暑热难当
太阳如火人若狂[57]
勤读诗书说难尽
齐去洗汤求轻松[58]
076
行到洗汤那地方
看见汤池兴参参[59]
英台就共山伯讲
一人一桶不相掺
077
山伯洗了坐门边
门缝看见英台身
一条乳裙脱落地
一对奶鼓白如银[60]
078
山伯看了大吃惊
等我问弟这原因
英台马上心意转
紧紧穿衣遮全身
079
山伯开口问实情
汝身真像小娘形
给我看见无要紧
汝那奶鼓像女人
080
英台见说笑微微
弟今年纪正当时
打捕奶大做宰相
小娘奶大养孩儿
081
英台心中细酝酿
今旦应做假文章
小弟有日做宰相
定请梁兄掌军粮
082
暑往寒来收秋粮
先生放假入科场
弟子送师门外去
望登金榜转回乡
083
学友一帮很投机
齐齐走到花园来
一则今旦当游玩
二则正逢看花时
084
十月出来小阳春
池中鲫母一群群
英台把裙脱落地
拾起石片池中扔
085
英台解开乳裙时
学友看见笑咪咪
英台一对奶那大[61]
像像小娘无猜疑
086
你们一帮不知天
打捕奶大出公卿
文王胸前生四奶
帝王相貌要看清
087
今旦是我无小心
学友看见难收兵
英台入房细考虑
不如收拾早回程
第四章 道情
088
连步就走外厅来
去见山伯义兄伊
弟今意爱转去厝
兄汝不知等何时
089
仔细听弟说出来
不说梁兄心不知
愚弟昨晚得一梦
想起这梦心中悲
090
一梦东海海水干
二梦日月齐下山
咱想爹姐年纪老
不见双亲心不安
091
一夜露水一夜霜
一晚难等到天光
鸡公才啼第二遍[62]
英台起床行李装
092
收拾行李出书房
知书识礼读书人
一拜圣贤孔夫子
二拜先生德如山
093
三拜主人好热心
四拜大小左右君
五拜同窗好学友
六拜多谢捧茶汤
094
贤弟听我说分明
咱今读书齐三年
今旦兄弟分开去
难舍义弟一片情
095
读书不觉有三年
英台做先转回程[63]
记着义兄梁山伯
突然难舍一片心
096
就将哑谜做一张
放落席下给兄猜
三七四六共二八
就看梁兄巧不巧
097
两人对面泪汪汪
何时共兄再相逢
梁兄若然猜不出
这个姻缘分西东
098
共兄三年情意深
目滓流湿满衣襟[64]
人讲落花偏有意
果然流水却无情
099
英台心里细沉吟
不觉行到那山边
一齐登山看景致
看见雁鸟飞半天
100
英台假意问原因
未知那鸟是何名
成双成对飞过去
一头离群只单身
101
山伯回话慢吞吞
那是雁鸟飞入云
雁鸟畜生有情义
燕鸟隔晚便重婚[65]
102
兄弟两人论一篇
不觉行到十里亭
天时黄昏去住店
明早天光再起行
103
两人走到店中来
兄汝听我说细微
共弟一齐去吃酒[66]
兄弟相逢有几时
104
一齐吃酒很投机
两人讲话笑眯眯
今晚共兄同吃酒
明早共兄相分离
105
酒逢知已喜盈盈
结交兄弟情意深
不觉杯中酒饮尽
山伯脱衫睏落眠
106
英台无奈自伤心
苦着何时见梁兄
共兄同床鸳鸯枕
恩爱不明乱心情
107
想起伊介铺上来[67]
叫声山伯伊不知
英台给气骂一句
后日不该怨奴来[68]
108
英台想来泪汪汪
梁兄容貌很端庄
叫伊奴厝去纳聘
父母主张结成双
109
五更天色渐渐光
鸡啼报晓闹匆匆
梁兄还睏不晓醒
日头出山照四方
110
英台叫醒山伯兄
收拾行李再起行
两人牵手走出店
英台暗苦不出声
111
想来想去乱心情
假意共兄说分明
愚弟家中一细妹[69]
聪明标致好声名
112
兄汝听我说原因
家中细妹未成亲
兄汝这次转去厝
随后去见我双亲
113
山伯听说这婚姻
望弟回家禀双亲
这话共汝父母讲
义弟功德大如天
114
汝我读书有三年
要早回家见母亲
四六二八转我厝
这个日子记在心
115
英台难舍又难离
弟今回家正及时
劝兄要早转去厝
不可迁延误佳期[70]
116
两人弥讲弥密机[71]
不觉行到亭中来
英台心想这亲事
看见观音抱孩儿
117
手举名香拜观音
英台山伯愿结姻
姻缘若然会成就
赐乞圣杯判分明[72]
118
掷了圣杯拾起来
英台看见嘴嘻嘻
兄汝是阳阴是弟
阴阳相配正当时
119
步出亭中路上走
不觉行到花溪名
再三叮咛又吩咐
千言万语兄要听
120
对面分离泪汪汪
何日共兄再相逢
三七四六到弟厝
我共父母讲给通
121
三年相处也无猜
梁兄这点囡想差[73]
有话共兄都讲尽
英台这就转回家
122
两人难舍手分开
离开义弟泪哀哀
即时紧紧追上去
奉送义弟祝英台
123
第一送弟花园南
红花开尽白花含
想摘一朵给兄插
我兄不是插花人
124
贤弟听我说一般
咱今玩景又看山
打捕摘花落花斗[74]
小娘头上爱插花
125
第二送弟路上游
路边一株番石榴
想摘一个给兄吃
怕兄知味不肯休
126
山伯见说笑微微
贤弟讲话真出奇
爱吃自己用钱买
让人知道给人嘻[75]
127
第三送弟社公宫[76]
两位神明坐对中
社公夫人都有爱
兄弟至今还无缘
128
山伯走前说原因
社公夫人是神明
柴雕菩萨坐定定[77]
咱俩有脚行两边
129
第四送弟古井埂[78]
两人看井站两边
有缘千里来相会
无缘对面难知音
130
兄汝听我说得通
咱今两人一样装
古井当做照身镜
照出两人身不同
131
第五送弟五里洋
洋中有一好小娘
兄汝行前去借问
何方地界通弟乡
132
贤弟不必自伤心
男女授受礼不清
愚大自然有主意
小事何必问女人
133
第六送弟清河桥
看见一对好鸳鸯
公的静静水边站
母的多情水中游
134
兄汝听我说分明
你看雁鸟飞半天
前面成双共成对
后面一头只单身
135
第七送弟落山垅
山垅脚下都无人
人讲在家千日好
果然出路半朝难
136
两人议论理难分
燕无独睡雁成群
汝看畜生知情义
雁鸟死去不重婚
137
第八送弟到东山
树顶白鹭一双双
每头羽毛同一色
不知是母还是公
138
兄汝讲话实无差
愚弟心里乱如麻
女假男装装太像
至今恩爱难成家
139
第九送弟九重溪
九重溪水分东西
兄今这去他人郎
弟今这去别人妻
140
兄汝听我说根由
谁厝后生无风流
打捕爱做状元郎
小娘爱当状元娘
141
第十送弟渡船兜[79]
看见渡船顺水流
兄今送弟转去厝
弟劝咱兄赶回头
142
山伯听话头都晕
一路送弟如风云
过桥必须先下马
谁讲有岸不登船
143
十一送弟凤凰山
凤凰成对又成双
兄汝回转单身汉
弟今回家守空房
144
贤弟弥讲弥含糊
愚兄弥听弥糊涂
青松岭上结义过
松柏常青永不枯
145
十二送弟进龙门
看见一只讨鱼船
人讲驶船去靠岸
哪里有岸去就船
146
兄汝听我说分明
有一书生叫商林
看见雪梅相思病[80]
后来得到好美人
147
十三送弟古庙中
东边挂鼓西边钟
大王女伴都恩爱
兄今共弟还无缘
148
今劝贤弟莫心伤
不该苦思这一场
数月自然到弟厝
兄弟相聚喜洋洋
149
十四送弟亲又亲
送兄手巾做为凭[81]
手巾送兄做定聘
早日实现这婚姻
150
贤弟实然情意深
这条手巾值千金
放在身边做纪念
时时刻刻挂在心
151
十五送弟十里亭
店里好酒沽一瓶
兄汝今旦想吃酒
只惊吃了相牵连[82]
152
弟汝听我说得通
何时共兄再相逢
咱今进亭坐一坐
吃酒数杯也无妨
153
十六送弟情义深
何时再见我兄身
弟厝小妹十八岁
配给咱兄结成亲
154
听弟这话心事松
汝要替兄做明人[83]
姻缘若然会成就
弟汝功德重如山
155
十七送弟见双亲
兄汝杭州读古经
记住四六共二八
铺头有字看分明[84]
156
兄汝听我说东西
回头千万囡苦凄
将席掀开用功看
哑谜猜出成夫妻
157
十八送弟落田垅
晚稻割了田空空
兄今送弟转去厝
弟在家中心不安
158
再共梁兄说分明
千言万语要记清
若然误了婚姻事
不该怨弟无良心
159
十九送弟大地方
双手牵兄泪汪汪
送到半路齐分手
何时共兄再相逢
160
贤弟心肝且放松
三年情义不简单
回家千万囡苦想
兄弟相逢有时间
161
二十送弟城门兜
两人一齐上酒楼
今旦讲讲带笑笑
明日共兄分两头
162
英台就叫店主伊
好酒再捧两杯来
两人喜饮交杯酒
当做夫妻会佳期
163
英台回转叫仁心
两杯美酒排两边
仁心走前讲一句
我今劝酒做明人
164
山伯见说应一声
汝讲这话如何听
兄弟何必明人做
明人专门做亲成
165
好酒落肚面红红
仁心心想做明人
山伯老实带古意[85]
小姐看做打捕人
166
三年中间在杭州
今旦分散人情休
数日一定到弟厝
一到我厝有文章
167
贤弟贵府在何方
从头共兄再讲通
愚大自然去相会
也念三年齐同床
168
小弟家住凤凰乡
龙门岭头过一洋
后山栽有桃花树
门前也有八角墙
169
东边宰相状元坊
西边灰墙漆光光[86]
门前一条三曲路
本府就在祝家庄
170
两人相排下酒楼
兄弟分开目滓流
英台三行四弯转
山伯十步九回头
171
不忍分开泪涟涟
贤弟放手无迁延
日头过午向西去
贤弟尽早回家庭
第五章 婚变
172
山伯路头目忧忧[87]
英台暗苦回沙州
慢慢吞吞走到厝
拜见兄嫂共爹娘
173
英台三年在杭州
亲人思念情悠悠
今旦看见爹姐面
好像云开见月娘[88]
174
一家欢喜笑嘻嘻
我女计智果然奇
三年都无出大事
假做打捕无人知
175
阿嫂有意看英台
当初输赢红裙埋
现时还在牡丹下[89]
未知色气好共歹[90]
176
阿嫂话中有口机
去看红裙便得知
姑嫂两人齐去看
牡丹花开正当时
177
掘到地道三尺深
多谢天地共神明
牡丹给嫂做记号
红裙色气做为凭
178
取出红裙色气红
阿嫂看见心肝松
姑汝真正守节义
小姑实实不简单
179
虽讲时间有三年
取出红裙崭崭新
果然天地随奴意
清清白白见双亲
180
姑汝口读孔子文
学有功夫十二分
古语一句说得好
船过江中水无痕
181
阿嫂汝介偷吃荤[91]
因此话里有偏刀[92]
根深不怕风摇动
这话阿嫂要三思
182
阿嫂听了面红红[93]
言多必败得罪人
今向小姑赔不是
也望小姑多包涵
183
父母一听嘴嘻嘻
我女志气赛男儿
无听汝嫂讲闲话
一厝和气过日子
184
英台一厝兴参参
再讲山伯回书房
共弟同床三年整
今旦一下变孤单
185
春暖莺啼花又红
英台父母心事松
就叫家婆街上去
去请媒婆做明人[94]
186
一家欢喜笑微微
再把马家唱出来
听讲英台读书转
媒婆上门无延迟
187
明人听我来剖明
英台才貌赛千金
劳碌汝到祝家去[95]
马祝两家结婚姻
188
明人走到祝家来
遇到祝家员外伊
就问媒婆何方去
媒婆弥讲嘴弥嘻
189
员外见说应一声
祖居何处何姓名
门风世事是何样
弟子样状讲来听[96]
190
媒婆讲话像编诗
员外听我说家机[97]
东街一人是姓马
品貌出众好男儿
191
英台父母就允成
答应马家送聘金
姻缘总是天注定
真是由命不由人
192
仁心传给英台听
今旦媒婆咱厝走
员外安人点头过[98]
对给马俊做亲成[99]
193
英台一听哭啼啼
就骂狗母我厝来[99]
龙游浅水遭虾戏
虎落平阳受犬欺
194
媒婆给骂无做声
辞了员外出外厅
就叫马家来送聘
捡个好日定亲成
195
英台独自住绣房
日日夜夜受孤单
云锁天边日难见
只想梁兄伊一人
196
不觉贺定日子来[100]
仁心入房露口机[101]
员外收了马家聘
只苦杭州梁兄伊
197
英台听后泪淋淋
犹如刀剑刺入心
梁兄不知这大事
一波三折难结程[102]
198
谋事在人成在天
日日想兄也枉然
杭州离别有吩咐
至今无到咱家庭
199
仁心这话句句真
也许梁兄欠聪明
有意栽花花不发
无心插柳柳成荫
200
英台讲给仁心知
不愿嫁给马俊伊
共兄读书齐结义
生死共兄会佳期
201
娘子汝今莫心悲
姻缘到这随在伊[103]
红拂私奔假男子[104]
文君也然爱相如[105]
202
英台听了头痴痴[106]
只怨梁兄还不来
梁兄若然都无到[107]
奴也一身随在伊
203
仁心听了心肝冰
小姐不必自伤心
会假学堂有事情[108]
会假忘记放一边
204
英台听了更伤心
日日夜夜无精神
六魂无主方寸乱
后日无面见梁兄[109]
205
英台心里很痛伤
只怨父母乱主张
包办奴家婚姻事
半点也无齐商量
206
一想这事泪淋淋
梁兄如此无良心
三七四六都无到
夜夜都睏无落眠
207
英台心里如敲钟
何时成就好姻缘
诗题一首解心闷
将诗挂在绣房中
208
金针刺破绣纱窗
透入春风一线长
蝼蚁也知春意好
倒拖花片过东墙
209
仁心看诗嘴嘻嘻
相思何必要题诗
这是奴奴书房内
奴奴写诗谁人知
210
自嗟自叹在书房
一心只想兄一人
为何至今还无到
叫我主意也艰难
211
员外说给安人听
咱共马家做亲成
娘子不肯嫁马俊
呆在厝里不做声
212
安人讲给员外知
仔在杭州读书时
听讲山伯齐结义
咱今齐问仁心伊
213
仁心讲给安人听
杭州结义做弟兄
三年恩深情如海
不愿马家做亲成
214
仁心透露相思诗
安人报给员外知
员外主张对马俊
简单婚事难实施
215
父母主张心不甘
几天都无出闺房
发誓共兄同生死
爱共梁兄结成双
216
立冬过后冬至时
马家送礼祝家来
共兄约定十日过
英台弥想头弥痴[110]
217
冬至过了将过年
马家送礼来定亲
日期约定三月尾
英台终日泪淋淋
218
阿嫂走前看英台
咱姑心事无人哉
爹姐收了马家礼
不该做猪被人宰
219
山伯共你三年间
五里亭中结金兰
齐吃齐睏感情好
今旦为何嫁别人
220
英台心里如油煎
一听这话苦连天
父母主张难更改
我今再想也枉然
221
马家送礼祝家收
英台心苦目忧忧
尽日望兄兄无到
这世姻缘万事休
222
正月家家庆新年
处处元宵看游灯
英台无心守厝里
只望梁兄到门庭
223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山伯至今未见面
英台给气血攻心[111]
224
正月过去二月来
弥想梁兄心弥悲
小妹心肝落下地
兄汝至今还不知
【注释】
[1] 标致娘:方言,漂亮女人。
[2] 及笄:笄,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意指成年。
[3] 皮肉:肤色。幼:嫩。白幼:白嫩。
[4] 工夫:活儿,这里指女红事务。
[5] 爹姐:莆田山区称父母亲为“爹姐”,莆仙戏中也这样称呼。哉:方言,知道。
[6] 仔:儿、女、女婿。
[7] 惊:害怕。
[8] 路头:路途。
[9] 操想:苦思冥想。
[10] 犹则可:还可以。
[11] 心肝:泛指心情、心态等。
[12] 打捕:方言音译,“男人”的称谓,其来历应为男人承担“打猎捕鱼”的工作。打捕仔:小伙子,小男孩。
[13] 小娘:女人,古汉语遗音,与宋元话本小说同。
[14] 汝:古汉语称“你”。莆仙方言由古汉语杂糅古越“土语”演变而来,保留了许多古汉语遗音。
[15] 伊:他、她、他(她)们。古汉语遗音。
[16] 厝:房屋,泛指家。到厝:回家。
[17] 仁心:英台丫环名。下文“仕九”是山伯的书童名。
[18] 那介:咱自个儿。
[19] 无给人哉:别让人家知道。
[20] 阿嫂:嫂子。莆田方言习惯用“阿”称呼人。
[21] 孙:莆田姑妈称娘家侄儿为“孙”,有的地方舅舅也有称外甥为“孙”。
[22] 口机:话中有话。
[23]输赢:打赌。
[24]凌迟:古代酷刑,在莆田方言中程度较轻,多指处罚,欺负。
[25]掘:挖。
[26]弥……弥……:古汉语遗音,越……越……
[27]花言:戏言。
[28]做亲成:成亲。
[29]细微:仔细。
[30]鱼水:意指鱼和水不可分离之情。鼓瑟琴:琴瑟和鸣。
[31]走前:走上前。
[32]今旦:今天,古汉语遗音。
[33]温:温习的意思。
[34]走死步:无路可走,也指走进死胡同。
[35]阎君拷:阎王爷拷打。
[36]喜葱葱:方言音译,兴高采烈的样子。
[37]捧茶汤:拜师礼,敬茶拜师。
[38]要尊卑:要互相尊敬。
[39]鲫母:鲫鱼;鲫母嘴,比喻嘴巴小而美。
[40]光景:时间,话本小说用法。
[41]一哉:方言音译;哉,知道;一哉,一旦知道。
[42]过铺:越过床铺分界。
[43]睏:方言音译,睡觉;落眠,入睡; 无落眠,难入睡。
[44]讲新闻:聊天。
[45]刀:计算纸张的单位,一刀一百张。
[46]天光:天亮。
[47]衣衫无褪睏:衣衫无褪,衣服没有脱掉;睏,睡觉;衣衫无褪睏,和衣而眠。
[48]介个:方言音译,自家。
[49]小娘精:精明女人。
[50]人神神:精神恍惚。
[51]不晓听:听不懂。
[52]天顶:天上。
[53]日头:古汉语遗音,太阳。
[54]放工:放下手头工夫,挤出时间。
[55]温:依偎取暖。
[56]尽出奇:奇怪,特别。
[57]若狂:像疯狂,接近于疯狂。
[58]洗汤:洗浴。
[59]兴参参:方言音译,兴冲冲。
[60]奶鼓:女性乳房。
[61]那大:那么大。
[62]鸡公:公鸡。
[63]做先:先前一步。
[64]目滓:方言音译,眼泪。
[65]隔晚:隔夜。
[66]吃酒:喝酒,古汉语遗音。
[67]伊介:方言音译,她自个儿。
[68]后日:以后。
[69]细妹:小妹。
[70]迁延:迟疑、拖延。
[71]密机:投机。
[72]圣杯:投卜的一种,投下茭杯,一阳一阴为“上杯”(上签)。
[73]囡:此处为方言直译音,读音为nān,意思是“不要”。
[74]落:插入。
[75]嘻:笑话;给人嘻,被人笑话。
[76]社公宫:奉祀社公的宫。
[77]坐定定:稳稳坐着,一动不动。
[78]古井埂:井台边。
[79]渡船兜:渡口附近。莆田方言中“兜”一般指附近。
[80]商林、雪梅:戏曲爱情悲剧《秦雪梅吊孝》的男女主角。
[81]手巾:手帕。莆田方言中毛巾、手帕都称手巾。
[82]只惊:只怕。
[83]明人:方言读音为“明南”,即“媒人”。
[84]铺头:床头。
[85]古意:朴实腼腆。
[86]漆光光:光亮如漆。
[87]目忧忧:愁眉苦脸。
[88]月娘:莆田方言称月亮为“月娘”。
[89]现时:现在。
[90]色气:颜色、亮度。
[91]偏刀:方言熟语,意指暗藏偏见。
[92]面:莆田方言中“脸”皆用“面”。
[93]兴灿灿:方言音译,意为“兴高采烈”。
[94]做明人:媒人介绍婚姻。
[95]劳碌:麻烦的意思。此语有宋元话本小说味道。
[96]样状:状况,样子。
[97]家机:家庭情况。
[98]安人:贵妇的称谓。
[99]狗母:母狗。
[100]口机:方言熟语,口风。
[101]结程:方言熟语,结局。
[102]随在伊:方言熟语,任凭他。
[103]红拂私奔:唐代侠女红拂与李靖私奔的故事。
[104]文君、相如:汉代司马相如与寡妇卓文君私奔成佳偶的故事。
[105]头痴痴:低头沉思、垂头丧气。
[106]无到:没来。
[107]会假:或许,有古汉语的味道。
[108]无面:即无脸。
[109]无出:不出。
[110]痴:低头,很失落的样子。
[111]血攻心:方言熟语,气急攻心。
PAN style="FONT-SIZE: 12pt; COLOR: red;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黑体;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第三章 同窗
043
两人尽日路上游
不觉已走到杭州
一拜圣贤孔夫子
二拜先生教文章
044
英台计谋真正通
两人牵手入书堂
三拜同窗众学友
四拜多谢捧茶汤[37]
045
先生走前问一声
祖居何处何姓名
因何专心来到这
从头讲给先生听
046
两人听后讲实情
英台山伯我们名
路上两人齐结义
一齐来到杭州城
047
既然离家来求知
两人听我教训来
多端言语休讲出
同学一齐要尊卑[38]
048
多谢先生相扶持
早晚勤苦读书诗
自然勤心共安份
渴望金榜题名时
049
先生心中有猜疑
看那英台大可疑
容貌不是打捕相
此中必定是女儿
050
心中弥想弥怀疑
男人无生柳叶眉
男人也无鲫母嘴[39]
十分美貌似西施
051
两人听我说得清
既然结义为弟兄
须着相帮相友爱
立志求学读古经
052
光景正是头年春[40]
兄弟两人将书温
有福同享难相扶
齐走齐坐不离群
053
英台自想是女人
给兄一哉必动心[41]
无奈心中想一计
过铺罚纸带罚钱[42]
054
英台弥想弥担心
睏来睏去无落眠[43]
就将清水装一碗
放落铺中界分明
055
一碗清水铺中存
就共梁兄讲新闻[44]
谁人先将碗碰倒
罚纸三刀满馆分[45]
056
一身只怕山伯摸
假意把身移过铺
给兄先罚三刀纸
梁兄不敢过弟铺
057
渐渐睏到半夜时
英台假意爬起来
再将清水踢给倒
山伯一哉嘴嘻嘻
058
梁兄听我讲分明
是弟爬起不小心
等弟天光去买纸[46]
后次再倒加罚钱
059
两人同坐又同床
犹如织女对牛郎
中间一溪难相近
七尺蓝桥不相逢
060
灯火开花一点红
兄弟两人齐入房
英台衣衫无褪睏[47]
山伯讲伊马虎人
061
兄汝听我讲实情
衣衫必须穿在身
出门不比介个厝[48]
夜风寒冷要小心
062
英台正是小娘精[49]
山伯给骗地变天
画虎画皮难画骨
知人知面不知心
063
不觉时节人送年
山伯想起人神神[50]
一年不见老母面
如何叫伊无伤心
064
劝兄不必闷伤心
立志读书求功名
人讲窗前勤苦读
自然会报父母恩
065
一年又过一年春
四处鼓乐闹纷纷
兄弟两人齐去看
花红柳绿满乾坤
066
两人路上齐走来
看见桃李花可奇
桃李花开都一样
真像英台山伯伊
067
贤弟实实大不通
桃李花开色不同
李花花开是白色
桃花满树点点红
068
凭兄所说这原因
金打鸳鸯一样身
花似美人唯欠语
竹如君子本无心
069
讲来讲去兄不知
不觉行到山中来
山上尽是杉共竹
可比英台山伯伊
070
贤弟话语不晓听[51]
杉竹何比弟共兄
本是树木虽标致
安知礼仪共人情
071
兄汝听我讲实情
日月相随天顶行[52]
杉木长大可做桶
无篾去箍也难成
072
日头落山渐渐红[53]
兄弟回转入书房
其中言语猜不出
何必生做打捕人
073
五月出来扒龙船
鼓乐笙歌闹纷纷
两人放工齐去看[54]
看见鸳鸯池中温[55]
074
兄汝听我说起来
鸳鸯戏水尽出奇[56]
鸳鸯有情带有义
双双对对不分离
075
六月大暑热难当
太阳如火人若狂[57]
勤读诗书说难尽
齐去洗汤求轻松[58]
076
行到洗汤那地方
看见汤池兴参参[59]
英台就共山伯讲
一人一桶不相掺
077
山伯洗了坐门边
门缝看见英台身
一条乳裙脱落地
一对奶鼓白如银[60]
078
山伯看了大吃惊
等我问弟这原因
英台马上心意转
紧紧穿衣遮全身
079
山伯开口问实情
汝身真像小娘形
给我看见无要紧
汝那奶鼓像女人
080
英台见说笑微微
弟今年纪正当时
打捕奶大做宰相
小娘奶大养孩儿
081
英台心中细酝酿
今旦应做假文章
小弟有日做宰相
定请梁兄掌军粮
082
暑往寒来收秋粮
先生放假入科场
弟子送师门外去
望登金榜转回乡
083
学友一帮很投机
齐齐走到花园来
一则今旦当游玩
二则正逢看花时
084
十月出来小阳春
池中鲫母一群群
英台把裙脱落地
拾起石片池中扔
085
英台解开乳裙时
学友看见笑咪咪
英台一对奶那大[61]
像像小娘无猜疑
086
你们一帮不知天
打捕奶大出公卿
文王胸前生四奶
帝王相貌要看清
087
今旦是我无小心
学友看见难收兵
英台入房细考虑
不如收拾早回程
第四章 道情
088
连步就走外厅来
去见山伯义兄伊
弟今意爱转去厝
兄汝不知等何时
089
仔细听弟说出来
不说梁兄心不知
愚弟昨晚得一梦
想起这梦心中悲
090
一梦东海海水干
二梦日月齐下山
咱想爹姐年纪老
不见双亲心不安
091
一夜露水一夜霜
一晚难等到天光
鸡公才啼第二遍[62]
英台起床行李装
092
收拾行李出书房
知书识礼读书人
一拜圣贤孔夫子
二拜先生德如山
093
三拜主人好热心
四拜大小左右君
五拜同窗好学友
六拜多谢捧茶汤
094
贤弟听我说分明
咱今读书齐三年
今旦兄弟分开去
难舍义弟一片情
095
读书不觉有三年
英台做先转回程[63]
记着义兄梁山伯
突然难舍一片心
096
就将哑谜做一张
放落席下给兄猜
三七四六共二八
就看梁兄巧不巧
097
两人对面泪汪汪
何时共兄再相逢
梁兄若然猜不出
这个姻缘分西东
098
共兄三年情意深
目滓流湿满衣襟[64]
人讲落花偏有意
果然流水却无情
099
英台心里细沉吟
不觉行到那山边
一齐登山看景致
看见雁鸟飞半天
100
英台假意问原因
未知那鸟是何名
成双成对飞过去
一头离群只单身
101
山伯回话慢吞吞
那是雁鸟飞入云
雁鸟畜生有情义
燕鸟隔晚便重婚[65]
102
兄弟两人论一篇
不觉行到十里亭
天时黄昏去住店
明早天光再起行
103
两人走到店中来
兄汝听我说细微
共弟一齐去吃酒[66]
兄弟相逢有几时
104
一齐吃酒很投机
两人讲话笑眯眯
今晚共兄同吃酒
明早共兄相分离
105
酒逢知已喜盈盈
结交兄弟情意深
不觉杯中酒饮尽
山伯脱衫睏落眠
106
英台无奈自伤心
苦着何时见梁兄
共兄同床鸳鸯枕
恩爱不明乱心情
107
想起伊介铺上来[67]
叫声山伯伊不知
英台给气骂一句
后日不该怨奴来[68]
108
英台想来泪汪汪
梁兄容貌很端庄
叫伊奴厝去纳聘
父母主张结成双
109
五更天色渐渐光
鸡啼报晓闹匆匆
梁兄还睏不晓醒
日头出山照四方
110
英台叫醒山伯兄
收拾行李再起行
两人牵手走出店
英台暗苦不出声
111
想来想去乱心情
假意共兄说分明
愚弟家中一细妹[69]
聪明标致好声名
112
兄汝听我说原因
家中细妹未成亲
兄汝这次转去厝
随后去见我双亲
113
山伯听说这婚姻
望弟回家禀双亲
这话共汝父母讲
义弟功德大如天
114
汝我读书有三年
要早回家见母亲
四六二八转我厝
这个日子记在心
115
英台难舍又难离
弟今回家正及时
劝兄要早转去厝
不可迁延误佳期[70]
116
两人弥讲弥密机[71]
不觉行到亭中来
英台心想这亲事
看见观音抱孩儿
117
手举名香拜观音
英台山伯愿结姻
姻缘若然会成就
赐乞圣杯判分明[72]
118
掷了圣杯拾起来
英台看见嘴嘻嘻
兄汝是阳阴是弟
阴阳相配正当时
119
步出亭中路上走
不觉行到花溪名
再三叮咛又吩咐
千言万语兄要听
120
对面分离泪汪汪
何日共兄再相逢
三七四六到弟厝
我共父母讲给通
121
三年相处也无猜
梁兄这点囡想差[73]
有话共兄都讲尽
英台这就转回家
122
两人难舍手分开
离开义弟泪哀哀
即时紧紧追上去
奉送义弟祝英台
123
第一送弟花园南
红花开尽白花含
想摘一朵给兄插
我兄不是插花人
124
贤弟听我说一般
咱今玩景又看山
打捕摘花落花斗[74]
小娘头上爱插花
125
第二送弟路上游
路边一株番石榴
想摘一个给兄吃
怕兄知味不肯休
126
山伯见说笑微微
贤弟讲话真出奇
爱吃自己用钱买
让人知道给人嘻[75]
127
第三送弟社公宫[76]
两位神明坐对中
社公夫人都有爱
兄弟至今还无缘
128
山伯走前说原因
社公夫人是神明
柴雕菩萨坐定定[77]
咱俩有脚行两边
129
第四送弟古井埂[78]
两人看井站两边
有缘千里来相会
无缘对面难知音
130
兄汝听我说得通
咱今两人一样装
古井当做照身镜
照出两人身不同
131
第五送弟五里洋
洋中有一好小娘
兄汝行前去借问
何方地界通弟乡
132
贤弟不必自伤心
男女授受礼不清
愚大自然有主意
小事何必问女人
133
第六送弟清河桥
看见一对好鸳鸯
公的静静水边站
母的多情水中游
134
兄汝听我说分明
你看雁鸟飞半天
前面成双共成对
后面一头只单身
135
第七送弟落山垅
山垅脚下都无人
人讲在家千日好
果然出路半朝难
136
两人议论理难分
燕无独睡雁成群
汝看畜生知情义
雁鸟死去不重婚
137
第八送弟到东山
树顶白鹭一双双
每头羽毛同一色
不知是母还是公
138
兄汝讲话实无差
愚弟心里乱如麻
女假男装装太像
至今恩爱难成家
139
第九送弟九重溪
九重溪水分东西
兄今这去他人郎
弟今这去别人妻
140
兄汝听我说根由
谁厝后生无风流
打捕爱做状元郎
小娘爱当状元娘
141
第十送弟渡船兜[79]
看见渡船顺水流
兄今送弟转去厝
弟劝咱兄赶回头
142
山伯听话头都晕
一路送弟如风云
过桥必须先下马
谁讲有岸不登船
143
十一送弟凤凰山
凤凰成对又成双
兄汝回转单身汉
弟今回家守空房
144
贤弟弥讲弥含糊
愚兄弥听弥糊涂
青松岭上结义过
松柏常青永不枯
145
十二送弟进龙门
看见一只讨鱼船
人讲驶船去靠岸
哪里有岸去就船
146
兄汝听我说分明
有一书生叫商林
看见雪梅相思病[80]
后来得到好美人
147
十三送弟古庙中
东边挂鼓西边钟
大王女伴都恩爱
兄今共弟还无缘
148
今劝贤弟莫心伤
不该苦思这一场
数月自然到弟厝
兄弟相聚喜洋洋
149
十四送弟亲又亲
送兄手巾做为凭[81]
手巾送兄做定聘
早日实现这婚姻
150
贤弟实然情意深
这条手巾值千金
放在身边做纪念
时时刻刻挂在心
151
十五送弟十里亭
店里好酒沽一瓶
兄汝今旦想吃酒
只惊吃了相牵连[82]
152
弟汝听我说得通
何时共兄再相逢
咱今进亭坐一坐
吃酒数杯也无妨
153
十六送弟情义深
何时再见我兄身
弟厝小妹十八岁
配给咱兄结成亲
154
听弟这话心事松
汝要替兄做明人[83]
姻缘若然会成就
弟汝功德重如山
155
十七送弟见双亲
兄汝杭州读古经
记住四六共二八
铺头有字看分明[84]
156
兄汝听我说东西
回头千万囡苦凄
将席掀开用功看
哑谜猜出成夫妻
157
十八送弟落田垅
晚稻割了田空空
兄今送弟转去厝
弟在家中心不安
158
再共梁兄说分明
千言万语要记清
若然误了婚姻事
不该怨弟无良心
159
十九送弟大地方
双手牵兄泪汪汪
送到半路齐分手
何时共兄再相逢
160
贤弟心肝且放松
三年情义不简单
回家千万囡苦想
兄弟相逢有时间
161
二十送弟城门兜
两人一齐上酒楼
今旦讲讲带笑笑
明日共兄分两头
162
英台就叫店主伊
好酒再捧两杯来
两人喜饮交杯酒
当做夫妻会佳期
163
英台回转叫仁心
两杯美酒排两边
仁心走前讲一句
我今劝酒做明人
164
山伯见说应一声
汝讲这话如何听
兄弟何必明人做
明人专门做亲成
165
好酒落肚面红红
仁心心想做明人
山伯老实带古意[85]
小姐看做打捕人
166
三年中间在杭州
今旦分散人情休
数日一定到弟厝
一到我厝有文章
167
贤弟贵府在何方
从头共兄再讲通
愚大自然去相会
也念三年齐同床
168
小弟家住凤凰乡
龙门岭头过一洋
后山栽有桃花树
门前也有八角墙
169
东边宰相状元坊
西边灰墙漆光光[86]
门前一条三曲路
本府就在祝家庄
170
两人相排下酒楼
兄弟分开目滓流
英台三行四弯转
山伯十步九回头
171
不忍分开泪涟涟
贤弟放手无迁延
日头过午向西去
贤弟尽早回家庭
第五章 婚变
172
山伯路头目忧忧[87]
英台暗苦回沙州
慢慢吞吞走到厝
拜见兄嫂共爹娘
173
英台三年在杭州
亲人思念情悠悠
今旦看见爹姐面
好像云开见月娘[88]
174
一家欢喜笑嘻嘻
我女计智果然奇
三年都无出大事
假做打捕无人知
175
阿嫂有意看英台
当初输赢红裙埋
现时还在牡丹下[89]
未知色气好共歹[90]
176
阿嫂话中有口机
去看红裙便得知
姑嫂两人齐去看
牡丹花开正当时
177
掘到地道三尺深
多谢天地共神明
牡丹给嫂做记号
红裙色气做为凭
178
取出红裙色气红
阿嫂看见心肝松
姑汝真正守节义
小姑实实不简单
179
虽讲时间有三年
取出红裙崭崭新
果然天地随奴意
清清白白见双亲
180
姑汝口读孔子文
学有功夫十二分
古语一句说得好
船过江中水无痕
181
阿嫂汝介偷吃荤[91]
因此话里有偏刀[92]
根深不怕风摇动
这话阿嫂要三思
182
阿嫂听了面红红[93]
言多必败得罪人
今向小姑赔不是
也望小姑多包涵
183
父母一听嘴嘻嘻
我女志气赛男儿
无听汝嫂讲闲话
一厝和气过日子
184
英台一厝兴参参
再讲山伯回书房
共弟同床三年整
今旦一下变孤单
185
春暖莺啼花又红
英台父母心事松
就叫家婆街上去
去请媒婆做明人[94]
186
一家欢喜笑微微
再把马家唱出来
听讲英台读书转
媒婆上门无延迟
187
明人听我来剖明
英台才貌赛千金
劳碌汝到祝家去[95]
马祝两家结婚姻
188
明人走到祝家来
遇到祝家员外伊
就问媒婆何方去
媒婆弥讲嘴弥嘻
189
员外见说应一声
祖居何处何姓名
门风世事是何样
弟子样状讲来听[96]
190
媒婆讲话像编诗
员外听我说家机[97]
东街一人是姓马
品貌出众好男儿
191
英台父母就允成
答应马家送聘金
姻缘总是天注定
真是由命不由人
192
仁心传给英台听
今旦媒婆咱厝走
员外安人点头过[98]
对给马俊做亲成[99]
193
英台一听哭啼啼
就骂狗母我厝来[99]
龙游浅水遭虾戏
虎落平阳受犬欺
194
媒婆给骂无做声
辞了员外出外厅
就叫马家来送聘
捡个好日定亲成
195
英台独自住绣房
日日夜夜受孤单
云锁天边日难见
只想梁兄伊一人
196
不觉贺定日子来[100]
仁心入房露口机[101]
员外收了马家聘
只苦杭州梁兄伊
197
英台听后泪淋淋
犹如刀剑刺入心
梁兄不知这大事
一波三折难结程[102]
198
谋事在人成在天
日日想兄也枉然
杭州离别有吩咐
至今无到咱家庭
199
仁心这话句句真
也许梁兄欠聪明
有意栽花花不发
无心插柳柳成荫
200
英台讲给仁心知
不愿嫁给马俊伊
共兄读书齐结义
生死共兄会佳期
201
娘子汝今莫心悲
姻缘到这随在伊[103]
红拂私奔假男子[104]
文君也然爱相如[105]
202
英台听了头痴痴[106]
只怨梁兄还不来
梁兄若然都无到[107]
奴也一身随在伊
203
仁心听了心肝冰
小姐不必自伤心
会假学堂有事情[108]
会假忘记放一边
204
英台听了更伤心
日日夜夜无精神
六魂无主方寸乱
后日无面见梁兄[109]
205
英台心里很痛伤
只怨父母乱主张
包办奴家婚姻事
半点也无齐商量
206
一想这事泪淋淋
梁兄如此无良心
三七四六都无到
夜夜都睏无落眠
207
英台心里如敲钟
何时成就好姻缘
诗题一首解心闷
将诗挂在绣房中
208
金针刺破绣纱窗
透入春风一线长
蝼蚁也知春意好
倒拖花片过东墙
209
仁心看诗嘴嘻嘻
相思何必要题诗
这是奴奴书房内
奴奴写诗谁人知
210
自嗟自叹在书房
一心只想兄一人
为何至今还无到
叫我主意也艰难
211
员外说给安人听
咱共马家做亲成
娘子不肯嫁马俊
呆在厝里不做声
212
安人讲给员外知
仔在杭州读书时
听讲山伯齐结义
咱今齐问仁心伊
213
仁心讲给安人听
杭州结义做弟兄
三年恩深情如海
不愿马家做亲成
214
仁心透露相思诗
安人报给员外知
员外主张对马俊
简单婚事难实施
215
父母主张心不甘
几天都无出闺房
发誓共兄同生死
爱共梁兄结成双
216
立冬过后冬至时
马家送礼祝家来
共兄约定十日过
英台弥想头弥痴[110]
217
冬至过了将过年
马家送礼来定亲
日期约定三月尾
英台终日泪淋淋
218
阿嫂走前看英台
咱姑心事无人哉
爹姐收了马家礼
不该做猪被人宰
219
山伯共你三年间
五里亭中结金兰
齐吃齐睏感情好
今旦为何嫁别人
220
英台心里如油煎
一听这话苦连天
父母主张难更改
我今再想也枉然
221
马家送礼祝家收
英台心苦目忧忧
尽日望兄兄无到
这世姻缘万事休
222
正月家家庆新年
处处元宵看游灯
英台无心守厝里
只望梁兄到门庭
223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山伯至今未见面
英台给气血攻心[111]
224
正月过去二月来
弥想梁兄心弥悲
小妹心肝落下地
兄汝至今还不知
【注释】
[1] 标致娘:方言,漂亮女人。
[2] 及笄:笄,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意指成年。
[3] 皮肉:肤色。幼:嫩。白幼:白嫩。
[4] 工夫:活儿,这里指女红事务。
[5] 爹姐:莆田山区称父母亲为“爹姐”,莆仙戏中也这样称呼。哉:方言,知道。
[6] 仔:儿、女、女婿。
[7] 惊:害怕。
[8] 路头:路途。
[9] 操想:苦思冥想。
[10] 犹则可:还可以。
[11] 心肝:泛指心情、心态等。
[12] 打捕:方言音译,“男人”的称谓,其来历应为男人承担“打猎捕鱼”的工作。打捕仔:小伙子,小男孩。
[13] 小娘:女人,古汉语遗音,与宋元话本小说同。
[14] 汝:古汉语称“你”。莆仙方言由古汉语杂糅古越“土语”演变而来,保留了许多古汉语遗音。
[15] 伊:他、她、他(她)们。古汉语遗音。
[16] 厝:房屋,泛指家。到厝:回家。
[17] 仁心:英台丫环名。下文“仕九”是山伯的书童名。
[18] 那介:咱自个儿。
[19] 无给人哉:别让人家知道。
[20] 阿嫂:嫂子。莆田方言习惯用“阿”称呼人。
[21] 孙:莆田姑妈称娘家侄儿为“孙”,有的地方舅舅也有称外甥为“孙”。
[22] 口机:话中有话。
[23]输赢:打赌。
[24]凌迟:古代酷刑,在莆田方言中程度较轻,多指处罚,欺负。
[25]掘:挖。
[26]弥……弥……:古汉语遗音,越……越……
[27]花言:戏言。
[28]做亲成:成亲。
[29]细微:仔细。
[30]鱼水:意指鱼和水不可分离之情。鼓瑟琴:琴瑟和鸣。
[31]走前:走上前。
[32]今旦:今天,古汉语遗音。
[33]温:温习的意思。
[34]走死步:无路可走,也指走进死胡同。
[35]阎君拷:阎王爷拷打。
[36]喜葱葱:方言音译,兴高采烈的样子。
[37]捧茶汤:拜师礼,敬茶拜师。
[38]要尊卑:要互相尊敬。
[39]鲫母:鲫鱼;鲫母嘴,比喻嘴巴小而美。
[40]光景:时间,话本小说用法。
[41]一哉:方言音译;哉,知道;一哉,一旦知道。
[42]过铺:越过床铺分界。
[43]睏:方言音译,睡觉;落眠,入睡; 无落眠,难入睡。
[44]讲新闻:聊天。
[45]刀:计算纸张的单位,一刀一百张。
[46]天光:天亮。
[47]衣衫无褪睏:衣衫无褪,衣服没有脱掉;睏,睡觉;衣衫无褪睏,和衣而眠。
[48]介个:方言音译,自家。
[49]小娘精:精明女人。
[50]人神神:精神恍惚。
[51]不晓听:听不懂。
[52]天顶:天上。
[53]日头:古汉语遗音,太阳。
[54]放工:放下手头工夫,挤出时间。
[55]温:依偎取暖。
[56]尽出奇:奇怪,特别。
[57]若狂:像疯狂,接近于疯狂。
[58]洗汤:洗浴。
[59]兴参参:方言音译,兴冲冲。
[60]奶鼓:女性乳房。
[61]那大:那么大。
[62]鸡公:公鸡。
[63]做先:先前一步。
[64]目滓:方言音译,眼泪。
[65]隔晚:隔夜。
[66]吃酒:喝酒,古汉语遗音。
[67]伊介:方言音译,她自个儿。
[68]后日:以后。
[69]细妹:小妹。
[70]迁延:迟疑、拖延。
[71]密机:投机。
[72]圣杯:投卜的一种,投下茭杯,一阳一阴为“上杯”(上签)。
[73]囡:此处为方言直译音,读音为nān,意思是“不要”。
[74]落:插入。
[75]嘻:笑话;给人嘻,被人笑话。
[76]社公宫:奉祀社公的宫。
[77]坐定定:稳稳坐着,一动不动。
[78]古井埂:井台边。
[79]渡船兜:渡口附近。莆田方言中“兜”一般指附近。
[80]商林、雪梅:戏曲爱情悲剧《秦雪梅吊孝》的男女主角。
[81]手巾:手帕。莆田方言中毛巾、手帕都称手巾。
[82]只惊:只怕。
[83]明人:方言读音为“明南”,即“媒人”。
[84]铺头:床头。
[85]古意:朴实腼腆。
[86]漆光光:光亮如漆。
[87]目忧忧:愁眉苦脸。
[88]月娘:莆田方言称月亮为“月娘”。
[89]现时:现在。
[90]色气:颜色、亮度。
[91]偏刀:方言熟语,意指暗藏偏见。
[92]面:莆田方言中“脸”皆用“面”。
[93]兴灿灿:方言音译,意为“兴高采烈”。
[94]做明人:媒人介绍婚姻。
[95]劳碌:麻烦的意思。此语有宋元话本小说味道。
[96]样状:状况,样子。
[97]家机:家庭情况。
[98]安人:贵妇的称谓。
[99]狗母:母狗。
[100]口机:方言熟语,口风。
[101]结程:方言熟语,结局。
[102]随在伊:方言熟语,任凭他。
[103]红拂私奔:唐代侠女红拂与李靖私奔的故事。
[104]文君、相如:汉代司马相如与寡妇卓文君私奔成佳偶的故事。
[105]头痴痴:低头沉思、垂头丧气。
[106]无到:没来。
[107]会假:或许,有古汉语的味道。
[108]无面:即无脸。
[109]无出:不出。
[110]痴:低头,很失落的样子。
[111]血攻心:方言熟语,气急攻心。{nextpage}
第四章 痴怨
225
二月一月乌暗天[112]
剩下山伯只单身
英台临行有吩咐
好天晒席要小心
226
云开日出正好天
山伯晒席大伤心
看见席下一张字
仔细拿起看分明
227
字看一了心里慌
义弟是女扮男装
原来英台是女子
只骂那介不灵通[113]
228
山伯无心再怀疑
立刻想起英台伊
再三叮咛又吩咐
叫我四六二八来
229
山伯实实读书呆[114]
小娘齐睏都不知
女扮男装装像像
随时舞龙带舞狮
230
山伯一时心空虚
再也无心想读书
收拾书箱共行李
去会义弟看何如
231
就给仕九说细微
英台近况都不知
收拾行李同我去
去看义弟英台伊
232
仕九见说喜盈盈
我去牵马齐起身
公子要去会义弟
我也想去见仁心
233
收拾行李出外厅
实情禀报先生听
拜别先生共学友
一心想到沙州城
234
山伯即速就起身
登山涉水赶路程
共弟同床三年整
情如桃花潭水深
235
这去沙州路头长
记得当初齐洗汤
一对奶鼓我看见
原来小娘假男装
236
无唱山伯路上走
再唱英台望梁兄
正月二月都无到
三月初旬是清明
237
梁兄实在欠认真
姻缘二字认不清
共兄约定十日过
为何至今无声音
238
英台两眼泪纷纷
滴滴苦水肚里吞
如果梁兄知这事
必定一命见阎君
239
山伯行到一村庄
看见一个放牛郎
要去沙州多少路
请问祝家在何方
240
牧童见问应一声
祝家就在沙州城
门前一条三曲路
只要向前直直走
241
山伯听了大放心
牧童指路很分明
后山还有桃花树
灰壁红门画麒麟
242
两人行到半路亭
道人占卦尽显灵
仕九回头问山伯
抽签卜卦问家庭
243
山伯见说应一声
转告卜卦先生听
劳碌先生占一卦
占看姻缘有几成
244
先生点香通圣人
呼请四方众神明
文公周公孔夫子
天仙背剑吕洞宾
245
又请世代八卦神
郭卜先生及孔明
三枝名香三作揖
六丁六甲共圣人
246
先生捧龟定阴阳[115]
卦卜技巧称高强
连占三卦都无合
命中注定必有伤
247
铜片放在龟腹中
六十四卦定吉凶
先生用功复一卦
姻缘是否有相冲[116]
248
连续两卦都无情
秀才听我说原因
是好是歹无见怪
我来用功断分明
249
今劝秀才且安闲
看这姻缘大艰难
去时两人同一路
回头失误梦中空
250
等我卦书开一张
其中断定是小娘
姻缘总是天注定
秀才不必苦思量
251
山伯一路面忧忧[117]
加快步伐往沙州
如果姻缘变空梦
抽刀断水水更流
252
听闻溪水响当当
看见溪边一老农
仕九走前去借问
祝家厝住哪一方
253
何方朋友问路程
祝家灰壁白如银
桃李花开第一祖[118]
祝家富贵人扬名
254
厝住宰相状元坊
两边灰壁漆光光
门前一条三曲路
贵府就是祝家庄
255
一路弥走弥担忧
山伯已到凰凤乡
姻缘如果难成就
前世烧了断头香
256
不觉行到庄上来
看见大灯心可疑
这厝未知是不是
咱今在这等一时
257
山伯暗苦无人知
一路行到沙州来
赶紧走前去借问
看见门公嘴嘻嘻
258
山伯行前问门公
府里有一英台郎
劳碌叔公禀一句
请出相见也无妨
259
门公听闻心可疑
你是谁人会识伊
英台是个小娘仔
朋友你从何方来
260
叔公听我说根由
结义弟兄读文章
日间同窗夜同睡
笔砚同用纸同张
261
杭州三年情义深
离别贤弟说分明
叫我一定到伊厝
讲讲别离思念情
262
门公听知七八成
进厅禀给英台听
外面有一书生到
伊讲与汝结弟兄
263
英台见说心自知
知我名字只有伊
定是越州梁山伯
今旦刚到妹厝来
264
仁心扫厝到下厅
听闻外面人做声
轻移莲步行前看
看见贤友仕九兄
265
仕九就问妹一声
贤妹汝是仁心名
前日男装在一起
其中缘故讲来听
266
仕九你今莫惊慌
奴是女子假男装
英台也假打捕仔
齐到杭州书院堂
267
女扮男装放一边
梁兄今旦来探亲
跋山涉水来到这
要会小姐祝千金
268
仁心入房笑微微
越州山伯今旦来
此时男装齐相见
或是女装去见伊
269
好像春雷第一声
今旦听闻山伯名
男装一时也不便
不如女装见梁兄
270
果然天眼有时光[119]
就叫仁心来梳妆
头上梳起翻龙髻
金扇遮面出厅堂
271
英台果然标致娘
窈窕淑女君子逑
人生苗条身架好
身穿红裙绣鸳鸯
272
装束一了心不安
拿出铜镜照红颜
面拍江南苏州粉
嘴抹胭脂一点红
273
英台暗苦谁人知
姻缘到这随在伊
一对金钗头上插
三寸金莲步难移
274
仁心看了笑微微
小姐装像杨贵妃
恰似天仙下仙界
赛过昭君共西施
275
英台暗暗苦在心
可恨马俊定婚姻
金扇遮面见山伯
只苦姻缘难成真
276
装像南海观世音
山伯看了丢魂神
面前义弟变仙女
魂神飘动飞半天
277
仁心半喜又半忧
日日挂念无时休
山伯面前作一揖
且喜公子到沙州
278
山伯回话言语轻
男女授受礼不亲
今请英台相见面
三年同床情义深
279
兄汝听我说实情
仔细讲给梁兄听
前日男装齐结义
正是愚妹英台名
280
山伯听了人失神
仕九站在伊身边
今旦是醒还是梦
我们杭州梦三年
281
似梦非梦醉茫茫
男女三年齐同床
女假男装来骗我
只怨自己不灵通
282
诸多事情兄不知
妹今请汝入房来
从头到尾说一遍
兄汝听后更可悲
283
梁兄请坐吃点心
不该怪妹无感情
共兄约定十日过
因何这久无声音[120]
284
年长月久兄无来
叫妹守节难坚持
男大当婚女当嫁
嫁给马家难分离
285
山伯听了目头忧[121]
共汝再齐去杭州
再读一年共半载
免得相思这一场
286
兄汝话讲太轻松
叫妹再齐去学堂
只惊祝家家风败
小妹歹名传四方
287
妹汝一定囡浮心[122]
千山万水兄来临
无念同床三年整
也念结义感情深
288
只怨兄汝不留心
细妹日日泪淋淋
早来一月妥妥当
等到今旦事难成
289
山伯听了头低痴[123]
一生糊涂只一时
你讲四六共二八
二月到这嫌晚来
290
席下哑谜很简单
四六二八是十天
拖过时间到我厝
竹篮打水一场空
291
前日拜别转回程
自怨话语无剖明
咱今一齐入书房
今非瓜田李下人
292
两人牵手书房来
山伯苦想心里悲
忽然抬头墙上看
壁上题有一首诗
293
金针刺破绣纱窗
透入春风一线长
蝼蚁也知春意好
倒拖花片过东墙
294
妹妹听我说分明
何必题诗壁上吟
如果外人来到这
新闻传出无声名[124]
295
无根无叶无树枝[125]
这处无人到这来
这是奴奴房间里
妹妹题诗谁人知
296
劝兄保重莫伤神
只怨我家父母亲
父母主张难更改
不要怪妹无良心
297
洗汤看汝奶两球
小妹话中编理由
汝讲奶大做宰相
宰相今旦变小娘
298
英台见说无应声
三年齐睏又齐走
梁兄识破包出事[126]
小妹面皮用席遮
299
妹汝如此用心机
读书三年假男儿
常常用计来骗我
还讲是我误佳期
300
不是小妹铁了心
只怨兄嫂假认真
输赢红裙埋花下
读书到厝看分明
301
口吃黄连苦在心
英台美貌似观音
我今只爱英台妹
求天求地求神明
302
园中花开红石榴
越州也有好小娘
十八娇娘处处有
劝兄不必苦哀求
303
风吹草动花不开
山伯见说苦哀哀
十八娇娘处处有
我今只爱祝英台
304
英台流泪应一声
再劝山伯都不听
与汝约定十日过
怨天怨地怨梁兄
305
妹汝不必哭啼啼
人善到底被人欺
如果收了马家礼
不如含利都还伊[127]
306
我兄讲话像孩儿
听来好苦也好嘻[128]
寸丝为定终身事
聘金送还古来稀
307
声声啼血是杜鹃
今旦到这求姻缘
妹汝有意无讲出
害我一命归黄泉
308
兄汝苦衷妹自知
只怨梁兄太晚来
父母主张难更改
事到如今随在伊
309
妹汝真是铁心肝
果然船过水路花[129]
这个姻缘无实现
必定齐去见县官
310
这事何必打官司
只怨梁兄无及时
愚妹就办酒一桌
与兄来世定佳期
311
就叫仁心拿酒瓶
四目相对泪涟涟
容妹敬兄数杯酒
姻缘由命不由天
312
仁心即刻酒杯排
山伯坐东英台西
酒不醉人人自醉
花不迷人人自迷
313
山伯冲狂应一声[130]
放下酒杯就要走
到这并非来吃酒
目的是来做亲成
314
劝兄不必心冲狂
妹也日日泪汪汪
容妹敬汝数杯酒
当做夫妻进洞房
315
杯杯好酒由妹添
劝兄回家养生神[131]
功名如果早成就
何怕天下无美人
316
山伯心里冷冰冰
骂声妹汝太浮心
叫我回到越州去
汝共马家好结亲
317
两杯好酒劝兄知
兄是真正少年时
望兄早日状元中
何必担心无妻儿
318
山伯苦水心里流
可念结义胜同胞
天下美人多如米
只有你我心意投
319
三杯好酒妹先干
梁兄心肝且放松
只怨兄汝太老实
小妹看成打捕人
320
贤妹长相人人夸
千思万想记心肝
当初堂堂男子汉
今旦变成牡丹花
321
四杯好酒情意深
奴念同床齐三年
自从收了马家礼
小妹日日泪淋淋
322
小妹话语大好听
既然结义弟共兄
今旦我到妹汝厝
为何亲事做不成
323
五杯好酒甜又甜
共兄恩爱感情深
誓共梁兄同生死
不与马家齐联姻
324
小妹既然有这心
愚兄有缘配千金
千言万语一句话
高山流水话知音
325
六杯好酒劝兄来
日夜想兄谁人知
只怨父母主张错
一头担鸡两头啼[132]
326
喜鹊不再攀高枝
你我恩爱要坚持
决不三步四弯转
马家牛家不管伊
327
七杯好酒香又香
好酒歹酒不相掺
叫汝十天到我厝
等汝一天又一天
328
贤妹这话有偏差
汝做哑谜实难猜
三七四六十天扣[133]
哑谜今旦汝才开
329
八杯好酒慢慢添
思念杭州齐三年
只知小妹是男子
今旦才知是女人
330
汝讲这话我也哉
女假男装大不该
当初若知是女子
阿咪早就生几胎[134]
331
九杯好酒双手棒
英台弥听面弥红
梁兄讲话无底数
发生后果更为难
332
事到如今无奈何
一池苦水起风波
人讲线断琴无断[135]
只有同死见阎罗
333
十杯好酒烧入心
劝兄还是转回程
功名若然会成就
天下处处有千金
334
山伯见说心苦凄
天下美女千万个
只求英台结伴侣
无想别人做夫妻[136]
335
英台劝酒情义深
也看仕九共仁心
两人看来共看去
一波三折讲不清
336
仕九行到背后来
也共仁心话密机[137]
咱们本是同林鸟
谁想今日各自飞
337
愚妹再劝酒数杯
慢慢劝兄心转回
不贪小妹花共色
立志读书中高魁
338
山伯回话答英台
酒醉难解心头哀
如果醉过又清醒
忧愁苦怨又再来
339
英台见说泪涟涟
奉劝梁兄回家庭
这事是奴相耽误
共兄辞别心凄然
340
仕九听了心肝悲
我共公子特特来[138]
到这无吹带无唱[139]
汝敢嫁给马俊伊
341
今劝兄汝须回心
且念三年恩爱深
这是爹姐主意错
三天三夜讲不清
342
只怨小妹太多心
用尽心机假弄真
前日本是书生面
今旦反成淑女身
343
劝兄不必苦失神
妹也不忘梁兄情
爹姐收了马家礼
今世共兄难成亲
344
自从回到祝家庄
夜夜对天看月光
只爱共兄随百岁
谁想今日一场空
345
汝为愚兄定未来
到厝告知父母哉
要将细妹配给我
汝又骗我大不该
346
英台见说心里慌
仔细算起真懵懂
无言可答心惭愧
好像青蛙遇北风[140]
347
听闻安人叫一声
英台脱身出外厅
山伯再三来追问
叫我有脚无路走
348
仕九看了也同情
看见仁心站旁边
仕九就对仁心讲
小姐实实无良心
349
休怪小姐无良心
只恨马家来定亲
还怨公子来太晚
棒打鸳鸯各一边
350
汝劝公子心放宽
水泼落地难收还
鸳鸯今成蝴蝶梦
直直平路弯几弯
351
山伯暗苦口难开
妹如仙女下瑶台
可是月中一丹桂
今旦移到别处栽
352
山伯弥苦头弥勾[141]
仕九也想目滓流
既然姻缘成泡影
那介只好转回头
353
兄妹难舍又难依
劝兄请坐片刻时
容妹再敬一杯酒
再见兄面等何时
354
山伯头摇应一声
只惊酒醉路难走
我今回家见老母
妹要记住山伯兄
355
两人相离泪淋淋
山伯即时转回程
今旦兄妹齐相见
也许再会在归阴
356
劝兄去厝养精神
立志读书求功名
千万不该想愚妹
世间处处有美人
357
劝兄千万要开心
回家孝敬老母亲
兄你体格要顾好[142]
愚妹事体放一边
358
兄妹感情非简单
现在因何难成双
汝去马家做媳妇
叫兄难活在世间
359
英台送兄转回程
送兄手巾一片心
苦时就看奴手巾
恰似奴奴在身边
360
妹赠手巾心里慌
今旦兄弟分西东
回头无见梁兄面
只等下世会梁郎[143]
361
英台送兄转回堂
眉愁不展入兰房
怨奴话讲无清楚[144]
今生害苦山伯郎
第七章 情殇
362
山伯回程一路颠
就跟仕九讲一声
我想散步看景致
汝今牵马慢慢走
363
山伯一路头晕晕
满天都是五色云
人讲洛阳花似锦
是我命运不逢春
364
一重溪水一重山
重重溪水步艰难
月老乱点鸳鸯谱
单单吃亏读书人
365
山伯走到越州城
大小都知山伯名
老母望汝早到厝
到厝马上做亲成
366
山伯回家见亲娘
堂上老母看来由
仔去读书刚到厝
因何苦怨目头忧[145]
367
去时面色大红光
回头变成菜叶黄
我仔一路走辛苦
或是路上缺茶汤
368
亲娘疼仔如疼金
见仔被惊少精神
我仔是否得重病
从头给我说分明
369
从头到尾讲起来
有一义弟祝英台
共仔同床三年整
女假男装无人哉
370
世间生女生打捕
父母生汝笨如土
小娘皮肉白白幼
打捕皮肉摸粗粗
371
三年与汝做一铺
小娘再假非打捕
仔汝实实太古意
小娘特点难含糊
372
英台是个小娘精
过铺罚纸又罚钱
白天读书同椅坐
晚上同床又同眠
373
这次匆匆去沙州
去会贤妹祝九娘
共仔读书是男子
今旦闺房绣鸳鸯
374
这回本来兴参参
只因无法齐拜堂
一半生神才到厝[146]
一半还躲祝家庄[147]
375
好花无法梁家栽
苦了贤妹祝英台
祝家已收马家礼
满肚苦衷口难开
376
莫怨英台心肝浮[148]
父母主张难取消
还怨本人无缘份
牛女偏偏断鹊桥
377
小妹无缘会哥哥
仔汝何苦去相思
天上仙女无处讨
世间小娘哪里无
378
劝来劝去劝不通
山伯相思病在床
十八娇娘天下有
英台美貌世无双
379
仔汝话说有理由
我今去见祝九娘
害了我仔相思病
我仔出事难罢休
380
山伯见说爬起床
老母路上实难当
文房四宝拿给我
我来书信写一封
381
仔病根源为爱情
立即就去叫明人
劳碌媒婆祝家去
详细情况讲分明
382
媒婆一讲就起行
不觉行到沙州城
行前几步去借问
查问有一英台名
383
路人请你听分明
祝家灰壁崭崭新
对面就是英台厝
两头石狮排两边
384
行到祝家大门前
大门开尽分东西
叫声英台无人应
只见石狮两边排
385
仁心捧水到下厅
听闻人叫英台名
轻移莲步走前看
客人何事讲我听
386
妹汝听我说分明
劳碌禀告祝千金
只讲山伯有书到
回家相思病不轻
387
仁心见说心彷徨
可怜梁兄病在床
转告小姐有人找
手拿山伯信一封
388
英台一听心自悲
梁兄特地叫人来
人讲无事不登门
情况了解便得知
389
媒婆轻步进大厅
头尾说给英台听
山伯得病为了汝
到这共汝讲亲成
390
媒婆仔细看英台
结义兄弟两无猜
一身一命只想汝
信看一了汝就哉
391
英台看信泪汪汪
梁兄想奴病在床
叫我单身难主意
只有阴司路上逢[149]
392
信看一了人发呆
梁兄只爱祝英台
百般药材吃无效
母子两人苦哀哀
393
媒婆请坐吃点心
仁心知礼茶汤添
英台有苦无处诉
怨天怨地怨神明
394
山伯相思重病时
叫汝千万记住伊
汝今要救伊一命
速到梁家无延迟
395
家规礼节像雷公
奴若违背错难当
我今无法见兄面
死去阴司结成双
396
英台弥哭弥伤心
脱下花衫放一边
交代媒婆带去厝
盖在梁兄山伯身
397
英台也回一封信
字字眼泪句句啼
今生无缘成夫妇
下世一定做夫妻
398
英台哀哀告梁郎
当初不该假男装
今害梁兄相思病
病倒落铺难下床[150]
399
难怪兄病难下床
算来罪过实难当
一身一命给奴害
奴奴拿笔开药方
400
第一月中丹桂花
第二西山凤凰肝
第三东海青龙角
第四仙女头上花
401
第五凤胆用五分
第六仙酒取一盆
第七麒麟角三片
第八蚁根重一分
402
第九海马身下茸
第十银河水一盅
若还缺少药一味
定成南海一梦中
403
英台药单付媒婆
一定亲手交奴哥
叫伊千万要想开
千思万想也是无
404
麻烦婶嬷转回堂[151]
药单交给山伯郎
十味药单无处讨
必定一命见阎王
405
看了药单泪淋淋
须念兄妹爱三年
梁兄若然病死去
一定墓做大路边
406
天上只见飞乌鸦
飞来飞去叫喳喳
加紧脚步向前走
媒婆拿信回梁家
407
媒婆从头讲一遍
英台看信泪涟涟
父母主张难更改
事到如今也枉然
408
英台想兄伤心肝
亲手拿纸开药单
再脱衣衫交山伯
祈求病好相思花[152]
409
媒婆办事大认真
从头至尾说分明
英台实实好女子
难怪公子苦入心
410
人讲仁义值千金
英台日夜念梁兄
托来红衫解心闷
好像情妹在身边
411
可怜天下父母心
梁母疼仔如疼金
自从山伯倒落铺
老母生神飞半天
412
母亲慌忙到铺前
看仔变成另一个
声音无力如蚊叫
突然变成落水鸡
413
英台红衫放铺头
山伯看见目滓流
含泪读了英台信
心里有话无处投
414
牙根咬紧看药单
英台敢用这心肝
药单好像封神榜[153]
也无一味有处抓
415
山伯头疼乱纷纷
害我一命见阎君
既然无缘来相会
药单咬碎腹底吞[154]
416
山伯重病倒在床
英台在家心慌忙
我害梁兄相思病
好好姻缘分西东
417
英台忧虑步难行
坐食不安苦万千
为何叫天天无应
为何叫地地不灵
418
英台弥想弥痛心
杭州不便讲分明
想要洞房花烛夜
谁知牛女分两边
419
仁心有意劝一声
那时结义弟共兄
当初明言求父母
也许夫妻今朝成
420
英台见说讲原因
只怨兄嫂多疑心
夫妻不成无话讲
害兄相思病加深
421
当初话语无剖明
耽误梁兄伊终身
人讲落花偏有意
果然流水却无情
422
山伯本来无老爸
今旦雪上霜再加
一心只想英台妹
病无好转体格差
423
一日病痛脚手冷
不吃东西三餐停
只摸英台红衫仔
梦想与她做家庭
424
二日病痛头晕晕
当初勤勤读诗文
货送上门不去得
今旦做到坐无船
425
三日病痛心茫茫
当初只知英台郎
若然知道是女子
早就花烛照洞房
426
四日病痛人神神[155]
苦思英台泪淋淋
那时要知是女子
早成夫妻恩爱深
427
五日病痛心慌慌
杭州读书齐同床
当初若无讲大话
三年早就结成双
428
六日病痛瘦猴猴[156]
当初结义胜同胞
三年齐吃又齐睏
今旦一人一山头
429
七日病痛面乌乌[157]
三年与妹同一铺
一对奶鼓白如玉
谁知今后马俊摸
430
八日病痛火攻心
病情一点无减轻
医生都讲无法度[158]
慈母求地带求天
431
九日病痛暗摸摸[159]
一天到暗嘴蛮呼[160]
精神不足皮肉脱[161]
脚手变硬像柴枯[162]
432
十日病痛面青青
相思弥重体弥差
梁家老母谁奉养
谁人照顾山伯家
433
山伯病症又加深
投天投地投神明
各种药吃都无影[163]
头举高高只看天
434
第一苦怨苦在心
为何有草会无根
天下美人多如米
只求英台结知音
435
第二苦怨目圈红[164]
英台假做打捕人
那时要知是小娘
早就生女又育男
436
第三苦怨苦哀哀
怨来怨去怨英台
当初早知小娘子
米煮成饭慢慢来
437
第四苦怨心不甘
三年相处非简单
雾里看花成泡影
水中捞月一场空
438
第五苦怨人变形
脚手无气冷冰冰[165]
日时苦思夜时梦
因何十五月无圆
439
第六苦怨头痴痴
梁母日日哭啼啼
肉沉骨露目空凹[166]
神仙有药也难医
440
第七苦怨已失神
一半魂神飞上天
家中老母年纪老
叫我死去难安心
441
第八苦怨气难通
有时面色像死人
阎王翻起生死簿
要我报到走阴间
442
第九苦怨目金金[167]
一日病比一日深
今旦阎君叫我去
难舍老母一片心
443
第十苦怨比溪长
山伯病危面如霜
言语含糊脚手硬
一命难拖到天光
444
神志不清人发呆
心里还想祝英台
医生急救无效果
老母倒地苦哀哀
445
一更想到乌暗时[168]
山伯老母哭啼啼
我仔病危无药治
华陀到这也难医
446
二更想到月出山
心里苦怨千万般
堂上老母捶胸部
骂声英台铁心肝
447
三更想到夜深沉
投天投地投神明[169]
十分也无一分拼
犹如刀刺老娘心
448
渐渐拖到半夜时
山伯魂神归阴司
老母心肝落下地
一声山伯一声儿
449
雷霆雨哭乌暗天
白发人送乌发人
梁母倒在地上滚
可怜天下父母心
450
看这场面实可悲
山伯一命归阴司
仕九特地到祝府
告知英台小姐伊
451
英台起早爬起来
提起昨夜大可疑
梦中天顶一颗星
无缘无故掉落池[170]
452
英台讲给仁心听
仁心听了心里惊
是否梁兄出大事
只望神明保梁兄
453
两人对面攀谈时
仕九慌忙入厝来
英台仁心听我讲
咱官昨夜归阴司[171]
454
英台听了目前乌[172]
心痛无法用手摸
即时晕去难叫醒
刚醒又晕倒落铺
455
英台醒来心伤悲
行行眼泪湿裙衣
兄伊一命给奴害
有何尾话吩咐来[173]
456
仕九未语泪先行
公子病死真可怜
叫汝梁家去吊丧
不负同床三年零
457
既然梁兄丧幽冥
奴去吊丧理当然
最后与兄见一面
奴办祭礼到门庭
458
英台父母到厅堂
听这丧事心里慌
仔汝准备去吊丧
父母一时想不通
459
爹姐听仔说分明
须念读书齐三年
今旦若无准仔去[174]
忘恩背义传恶名
460
安人讲给员外听
仔念结义弟共兄
脱去花衫办祭礼
就叫仁心担先行
461
英台素衣到梁家
双手紧牵山伯妈
两人你哭我也哭
黄昏直哭到五更
462
英台跪在山伯边
用手去摸梁兄身
山伯一身冷铁铁[175]
千呼万叫无声音
463
梁兄人死万事空
奴办祭礼排中堂
容奴堂前双手拜
苦思义兄少年亡
464
点起香烛闪闪光
奴奴亲身来吊丧
这世无缘成夫妇[176]
但愿后世再相逢
465
一枝好香通阴司
跪拜山伯神魂知
奴奴甘愿随你去
就地结成连理枝
466
两枝好香拜东西
见兄木主心苦凄[177]
兄汝有灵带妹去
共兄一起做夫妻
467
三枝好香拜义兄
三味祭礼排中厅
行前连献三杯酒
黄泉路上慢慢走
468
一杯好酒送上船
呼请山伯兄神魂
人讲侍生如侍死
今旦侍亡如侍存
469
两杯好酒排中堂
日间同坐夜同床
是奴当初假男子
今害梁兄一身亡
470
三杯好酒梁兄收
三年读书在杭州
是奴当初守名节
害汝梁兄一旦休
471
一拜义兄泪汪汪
沙州英台来吊丧
梁兄一命给奴害
堂上老母谁帮忙
472
二拜梁兄苦哀哀
妹妹再哭汝应哉
有灵有圣带妹去[178]
地府山伯配英台
473
三拜梁兄哭啼啼
只怨小妹太晚来
兄汝因何生命短
不讲一声到阴司
474
英台流泪烧纸钱
一张烧了一张添
是奴害兄一条命
叫奴如何会安心
475
心烦意乱苦梁兄
想起杭州齐三年
恩恩爱爱深似海
同床三年结同心
476
英台想来苦难消
梁兄已过奈河桥
英台哭笑神不定
忘忧作乐竹椅摇
477
第一摇椅无声音
几天苦想无落眠
今生姻缘难成就
后世夫妻恩爱深
478
第二竹椅摇咿咿
我兄正是少年时
妹也不愿马家去
生死共兄会佳期
479
第三竹椅摇轻轻
目滓滚滚带目边
兄去黄泉谁作伴
妹在人间冷清清
480
第四竹椅摇斜斜
梁兄今旦首先走
放我小妹在世上
有苦讲给谁人听
481
第五竹椅摇向前
妹如骑马失前蹄
梁兄与妹三年整
奴奴有畦兄无犁[179]
482
第六竹椅向四方
兄汝文才世无双
浅浅哑谜猜不出
好好姻缘变做空
483
第七竹椅摇向东
兄汝实实不灵通
三七四六共二八
有到妹厝喜葱葱
484
第八竹椅摇向西
妹今生神游过溪
兄汝首先走一步
齐到阴司做夫妻
485
第九竹椅摇向南
红花开尽白花含
梁兄因何命太短
梁母单身靠谁人
486
第十竹椅无力摇
冲狂推倒脚翘翘
今旦因何无积德
无情棒打这鸳鸯
487
算这姻缘有前因
月老注定无分明
一身只为梁兄汝
谁知梁兄已归阴
488
老母苦仔泪涟涟
除头散发人变更[180]
祷告神明齐保佑
祈求云头太白仙
489
莫道虚空众神明
千金难买我仔身
害死我仔一条命
我今后日靠何人
490
英台准备转回程
吩咐兄墓做路边
奴奴出嫁墓边过
备办三礼祭义兄
491
山伯想死在书房
感动神明下人间
太白星官来视察
假做世上做墓人
492
老母苦仔人失神
夜思日想我仔身
仕九也齐去送葬
墓做南山大路边
493
乡里大小泪汪汪[181]
山伯一命为妻亡
要求先生占一地[182]
拼看下世早春风
494
风水先生大窍通[183]
偏爱阴司结成双
有意选这鸳鸯地
一人葬下两人亡
495
送葬队伍一大帮
这墓也做很用功
墓头栽有松柏树
墓门对准白沙岩
496
栽了树木竖墓牌
墓牌字写大整齐
山伯从此阴间去
木主牌放在厅前
497
山伯身死归黄泉
阎王名字忘记圈
身尸埋在大路口[184]
名字刻在石牌中
498
山伯身死在阴司
梁母日日哭啼啼
何时会见我仔面
枯木何时再生枝
【注释】
[112]乌暗天:阴天。
[113]不灵通:不通窍。
[114]读书呆:书呆子。
[115]捧龟:算命龟卜。
[116]相冲:阴阳中的相冲相克,这里指“八字”不合。
[117]面忧忧:愁眉苦脸。
[118]第一祖:莆田方言“祖”就是“家”, 第一祖即“第一家”。
[119]光:亮。
[120]这久:这么久。
[121]目头:眉头。
[122]囡浮心:囡,不要,方言,读音nān;浮心,悔心。
[123]头低痴:低下头,后悔的样子。
[124]无声名:名声不好。
[125]无根无叶无树枝:莆田俚语,意指没什么东西可挂碍、担心的。
[126]包出事:肯定会出事。
[127]含利:连本带利。
[128]好嘻:可笑。
[129]船过水路花:莆田俚语,意指事情过后不留痕迹。
[130]冲狂:发怒,生气。
[131]养生神:养精神。
[132]一头挑鸡两头啼:莆田俚语,意指难以取舍。
[133]扣:扣除。
[134]阿咪:对小孩的称呼。
[135]线:琴弦。
[136]无想:不想。
[137]话密机:说悄悄话。
[138]特特来:特地来。
[139]无吹带无唱:莆田俚语,意指无声无息,没有什么动静。
[140]青蛙遇北风:莆田俚语,意指人在困境,有苦难言。
[141]头弥勾:脑袋越来越低,意为发愁。
[142]体格:身体。
[143]下世:后世,下辈子。
[144]无清楚:不清楚。
[145]目头忧:眉头忧戚。
[146]生神:魂魄。
[147]还躲:尚在。
[148]心肝浮:心思浮动,这里程度更重,指硬心肠。
[149]阴司:阴间。
[150]落铺:倒在床上。
[151]婶妈:对老年妇女的尊称。
[152]花:这里指消失的意思。
[153]好像封神榜:意为不现实,虚无缥缈。
[154]腹底:即腹内。
[155]人神神:失魂落魄的样子。
[156]瘦猴猴:瘦如猕猴。
[157]面乌乌:灰头土脸,脸色黑青。
[158]无法度:没办法。
[159]暗摸摸:昏天黑地。
[160]嘴蛮呼:胡言乱语。
[161]皮肉脱:人消瘦下来。
[162]柴枯:硬木头。
[163]无影:无效,有时也指不真实。
[164]目圈:眼眶。
[165]无气:气血不畅。
[166]目空凹:眼睛深陷。
[167]目金金:眼光失神,形容无可奈何。
[168]乌暗:天黑。
[169]投:这里是投诉、控诉的意思。
[170]池:池塘。
[171]咱官:我家官人。
[172]目前乌:眼前一片黑。
[173]尾话:最后的话,指遗言。
[174]无准:不准。
[175]冷铁铁:冰冷如铁。
[176]这世:今生。
[177]木主:木主牌,灵牌。
[178]有灵有圣:原指神灵应验,这里指“泉下有知”。
[179]畦:指耕地。
[180]除头散发:披头散发。
[181]大小:指同一家族叔伯兄弟、大大小小、男女老少。
[182]占一地:占卜选一吉地。
[183]大窍通:很通窍。
[184]身尸:尸体。{nextpage}
第八章 化蝶
499
江水无情流向东
但悲不见山伯郎
人讲有情成眷属
姻缘失去万事空
500
正月出来元宵天
处处笙歌处处灯
英台无心呆厝里
苦想梁兄丧幽冥
501
二月出来春草青
逐头青蛙叫五更[185]
英台想兄房中哭
日日哭到下半夜
502
三月出来三月三
小娘出嫁走外家[186]
英台有脚走无路
梁兄已去无奈何
503
四月出来人布田[187]
山伯青春正少年
好好姻缘难匹配
梁兄骑鹤上西天
504
五月出来扒龙船
四处锣鼓闹纷纷
大人孩儿都去看
英台在家苦梁君
505
六月出来出荔枝
一想山伯心就悲
梁兄一命奴耽误
水泼落地难救伊
506
七月初七月上天
豆炒一盘拌糖甜[188]
牛郎织女能相会
兄妹阴阳分两边
507
八月出来过中秋
士农工商满街游
十五月光圆又亮
英台想兄目头忧
508
九月出来九重阳
处处菊花处处香
梁兄不幸早去世
奴奴尽日苦断肠
509
十月出来冬天来
英台苦兄头畸畸[189]
何时共兄能相会
只等鸡公生蛋时[190]
510
十一月来夜又长
苦兄无睏到天光[191]
人讲月老牵红线
只恨月老放大汤[192]
511
十二月来水结冰
霜寡雪冻乌暗天[193]
英台苦兄铺边坐
厝里厝外冷清清
512
严冬过后大地春
春风春雨满乾坤
枯木逢春能再发
梁兄何时会还魂
513
正二月后三月来
船到江心补漏迟
千言万语都无用
甘愿随兄去阴司
514
好马不能配两鞍
马家送来日子单
约定婚期三月尾
三月梅花不开花
515
初一无月暗摸摸
英台花运一片乌
三年共兄无结合
自怨当初太糊涂
516
初二无月星发光
只恨兄嫂齐放汤[194]
甘愿红裙褪颜色
免得今日雪加霜
517
初三月出早下山
叫奴一马带两鞍
要是马俊早日死
叫奴守寡也心安
518
初四月出照山边
英台牵手问仁心
妹汝替我算一计
何时再见山伯兄
519
初五月出渐渐明
梁兄墓做大路边
兄伊若然还魂转
奴愿替兄去归阴
520
初六月出照前山
牡丹桃李正开花
草木逢春新芽发
妹苦梁兄中心肝[195]
521
初七月出照花亭
亭里花开紧相连
百样花开都好看
再美不如梁书生
522
初八月出照池塘
池塘花开朵朵红
水养莲花红艳艳
妹想梁兄苦难当
523
初九月出照西楼
奴苦义兄目滓流
日时无见梁兄面
除非日出西山头
524
初十月出照窗边
窗边挂有琵琶琴
爱共梁兄和一曲
线断一条少知音
525
十一月出照绣房
梦见共兄喜成双
好梦做到下半晚
翻身一转摸空空
526
十二月出照栏杆
请出仁心看牡丹
梁兄在世奴奴爱
牡丹花开人人贪
527
十三月出照入房
红毡花被照红红
不觉落眠做一梦[196]
又和梁兄揽成双[197]
528
十四月出十分光
仁心捧饭捧茶汤
仁心伊也想仕九
重重心事心里装
529
十五月出光又圆
英台想兄苦失神
日时苦思夜时哭
但愿与兄齐归阴
530
十六十七月出山
胡思乱想千万般
兄在阴司妹在世
何时能开并蒂花
531
十八十九月无圆
又梦梁兄睏身边
恰似杭州同床枕
梦去醒来泪淋淋
532
二十廿一月出迟
英台房中哭啼啼
马家约定日子近
三十早起出嫁时
533
廿二廿三出月戈[198]
半夜听到鬼唱歌
声声悲来声声苦
无情苦海起风波
534
廿四廿五月模糊
乌云蔽月天地乌
英台几天都不吃
一心想兄面如土
535
廿六廿七月无光
安人员外办嫁妆
衣裳嫁礼都备便
照箱准备用人扛[199]
536
廿八廿九月无魂
拜谢大小叔公孙
心内暗苦梁山伯
此时此刻泪纷纷
537
三十早起出嫁时
爹姐叫仔出房来
我仔今旦做媳妇
三从四德必须知
538
英台见说应一声
须办祭礼随轿走
路边去祭梁山伯
念念不忘弟共兄
539
爹姐见说心里惊
仔汝今旦好日走
备办祭礼有何用
后日再去祭梁兄
540
英台听了苦万千
同窗三年仁义真
若无祭礼随仔去
即时寻死在眼前
541
父母无奈就允成
备办祭礼共纸钱
吩咐拜墓不该哭
今旦吉日要成亲
542
东西备齐好开头
亲友一帮送门兜[200]
出门连放三声炮
英台上轿目滓流
543
女子养大嫁出乡
父母功劳一旦休
生奴长大有何用
不能孝敬我爹娘
544
仔汝心头且放松
汝去马家非简单
享受荣华共富贵
孝顺堂上马家人
545
父母捧水泼轿脚[201]
愿仔出嫁好事多
三从四德做标准
小姑兄嫂都祥和
546
父母捧水泼轿身
入门嘴甜脚手轻
贤妻良母做模样
家和才能万事兴
547
花轿不觉到城西
就问兄墓哪一个
轿夫手指山伯墓
山伯名字刻石牌
548
英台落轿跪墓埕[202]
连叫梁兄数十声
兄汝灵魂归何处
有灵有圣带妹走[203]
549
名香白烛点辉煌
三味祭礼排两旁
行前连献三杯酒
梁兄一命为奴亡
550
抽下金簪插墓前
祈求墓门分东西
有灵有圣带妹去
无灵无圣马家妻
551
英台心肝硬邦邦
生死就在这一天
死了就做梁家鬼
是活就做马家人
552
天昏地暗一瞬间
墓门裂开很惊人
英台连忙爬进去
即时墓门两边含[204]
553
轿夫一见惊呆呆
大声喊叫祝英台
拼命拉到裙衣破
变成蝴蝶飞出来
554
蝴蝶飞西又飞东
飞来飞去在半空
黄的蝴蝶英台女
白的蝴蝶山伯郎
第九章 复活
555
世间罕见这风波
无法无计无奈何
空轿扛到马家去
好好做豆变豆渣[205]
556
马俊红帽戴红红
马家大小兴参参
众人照堆看新妇[206]
谁知有轿扛无人
557
轿夫上前说分明
山伯墓做大路边
新妇下轿拜几拜
阴云盖顶乌暗天
558
墓头起有一阵风
接下再响几声雷
轰隆一下天地动
咣当一声墓门开
559
新妇看见墓门开
苍天有眼显神威
英台赶快爬入墓
即时墓门两扇关
560
马俊听了面变青
生死共伊结冤家
就叫众人去掘墓
掘看我妻死或生
561
英台爬墓众人哉[207]
马俊掘墓也不该
众人墓门掘出看
一对鸳鸯墓里埋
562
马俊心里苦哀哀
挂名夫妻丧钱财
看见鸳鸯今何在
双双对对飞起来
563
大家掘墓都惊心
一对青石像人形
就将青石砸两块
两块石头扔两边
564
石块落入山谷间
又变竹来又变杉
杉做桶来竹破篾[208]
用篾箍桶又成双
565
讲来实在大稀奇
杉竹两株齐相骑
两株形状一一样
叶叠叶来枝交枝
566
一人一句讲一声
讲出有声带有影
有竹无杉难成桶
有杉无竹箍不成
567
马俊弥听弥冲狂
变来变去又相逢
心里实在大不愿
当场撞死见阎王
568
阎罗天子才上堂
汝是何州何县人
因何入阴告阴状
老实说来不准瞒
569
马俊跪下心胆寒
小鬼东街马家人
寻媒纳聘英台女
山伯墓做在西岩
570
我妻花轿到墓前
山伯强夺墓前妻
万望天子察情理
我今做鬼气未直
571
阎王见说气冲冲
速调山伯来招供
夺人妻子罪不少
须当发配地狱中
572
山伯跪下诉冤由
小鬼姓梁家越州
出门杭州去求学
青松岭上歇避凉
573
歇在青松许岭头
遇着英台到脚兜[209]
也讲杭州去求学
当天结拜胜同胞
574
两人双双到杭州
同床同坐读文章
英台像像真男子
两人无虑又无忧
575
兄弟两人入学堂
日间同坐夜同床
不知英台好计智
原来是女假男装
576
读书不觉到三年
英台首先转回程
小鬼随后去探望
正知英台是女人
577
山伯递上一封信
阎王一见是哑谜
三七四六共二八
山伯一到结夫妻
578
小鬼托媒到门庭
听讲马俊抢在先
心里实在不甘愿
相思一命丧幽冥
579
可怜老母在世中
实然难舍赴黄泉
万望阎王察入理
小鬼半句无虚言
580
阎王听了很同情
再调英台看分明
汝今害死两条命
要押地狱做罪人
581
英台跪下苦哀哀
小鬼沙州祝英台
只因读书走半路
遇着山伯梁秀才
582
青松树下齐避凉
结义兄弟进杭州
日间同窗夜同床
笔墨齐用纸同张
583
三年中间也无差
女假男装瞒到今
小鬼做先转去厝
叫他十日到妹家
584
一见小鬼是女人
山伯心惊苦失神
只求与奴鸳鸯配
相思得病转回程
585
山伯相思病难当
托媒来到祝家庄
听讲奴奴对马俊[210]
害伊一命相思亡
586
身尸埋在大路边
小鬼难舍一片心
出嫁带有三味礼
祭拜梁兄话知音
587
拜墓之时泪纷纷
天顶即时起乌云
山崩地裂墓门开
爬入义兄墓中存
588
轿夫看见大惊心
一齐逐到奴身边
裙衣被拉断一片
奴变蝴蝶飞半天
589
马俊知晓心苦凄
即刻就赶到城西
召集一帮来掘墓
兄妹变石倚相排
590
马俊见石心不甘
变来变去还成双
冲狂把石砸对半
石头抛落两边山
591
小鬼两人再化形
杉竹两株变成林
还望阎王察情理
开恩赦罪小鬼身
592
阎王见说心可疑
这事实在古来稀
等孤去翻姻缘簿
婚配何人便得知
593
姻缘簿内注分明
梁祝金童玉女身
是因犯了玉帝令
谪贬人间做罪人
594
阎王执法重如山
且判马俊归阴间
这世英台配山伯
恩爱夫妻应成双
595
接引英台山伯魂
赐汝两人阳间存
判官小鬼来引路
赐回阳间去成婚
596
两个鬼魂乐陶陶
拜谢阎王大功劳
三魂七魄投尸上
回阳路上笑呵呵
597
回转阳间见母亲
母亲看见战兢兢
我仔因何再出现
梁母吃惊无魂神[211]
598
老母心头且放松
仔我今日喜下凡
全靠阎王凭公判
赐仔两人回阳间
599
亲娘半信又半疑
拾到英台山伯儿
十五月光掉落地
一对仔媳天上来
600
英台山伯回阳间
越州处处报平安
锣鼓喧天鞭炮响
有恩有爱终成双
601
山伯欢喜在心中
仕九沙州走一圈
报给祝家人知晓
也让万古人流传
602
仕九一讲就起行
报给英台父母听
英台山伯回在世
阎王宣判夫妻成
603
英台父母听此言
面上添花加笑容
亲戚朋友齐去看
感谢阎王大英雄
604
两家欢喜兴参参
山伯英台结成双
吹箫鼓乐冲天响
点灯结彩满天红
605
新男新妇到厅前
山伯站东英台西
一拜苍天二拜地
三拜堂上祖公牌
606
拜堂一了就入房
灯火又光花又香
人逢喜事精神爽
月移花影上栏杆
607
洞房花烛喜葱葱
淑女果然配才郎
夫妻双双拜老母
拜谢一了入洞房
608
闹房闹到四更天
夫妻两人喜盈盈
山伯就共英台讲
春宵一刻值千金
609
英台见说喜在心
脱落衣衫露赤身
在学三年睏定定[218]
今夜夫妻醉沉沉
610
更深夜静灯火明
床上夫妻亲又亲
鸾凤和鸣甜蜜蜜
鸳鸯戏水影随形
611
甜言蜜语说不尽
两人相抱嘴相亲
佳人必须配才子
果然天意顺人心
612
山伯得意笑微微
掀起罗帐取纸来
记得杭州齐同伴
有读一首凤凰诗
613
关关雎鸠在河洲
窈窕淑女君子逑
世人不知此中意
误去青春一旦休
614
郎君当初好倒颠[219]
一门心思读诗篇
只求立志行孝道
扬名后世耀门庭
615
贤妻何必心事长
只惊今夜天先光
姻缘既然天注定
当初因何假男装
616
郎君这话妹自知
今夜共君会佳期
那时是惊家风败
就假打捕去读书
617
新娘帐内伴郎君
今夜夫妻会风云
花开并蒂多雨露
万紫千红总是春
618
山伯手摸英台奶
一对夫妻喜空前
前日奶大做宰相
今夜奶大风流篇
619
个个贤妻爱老公
一夜欢乐喜葱葱
今旦清闲又无事
夫妻牵手游街坊
620
花爱蝶来蝶恋花
恩爱伴侣人人夸
只求夫妻感情好
不思富贵共荣华
621
一对走出如鸳鸯
两个相貌都俏娇[220]
情投意合情义重
蝴蝶恋人喜今朝
第十章 再别
622
行到古楼楼下游
看见红榜挂一张
八月东京开金榜
开科取士选文章
623
山伯看榜喜葱葱
回家老母去讲通
今年八月科期到
招贤天下读书郎
624
拜别老母共贤妻
心中难免有苦凄
家中老母妻奉敬
我去功名求一个
625
功名大事勿看轻
仔汝路头要小心
人前不可直中直
暗里须防仁不仁
626
英台牵手劝郎君
夫妻难舍又难分
风花雪月多妖女
双脚别进青楼门
627
愚夫一向重感情
劝我贤妻且放心
无念拜墓仁义重
也念同窗恩爱深
628
郎君明早要起行
英台想留留不成
容妻备办饯行酒
一路顺风到京城
629
十指尖尖捧玉杯
问君此去何时回
路上野花君不采
须念家中一枝梅
630
收拾行李就起身
仕九挑担随身边
千里路头万里远
未知何时到东京
631
郎君此去勿挂心
妻我送君上路程
保佑功名早成就
奴奴在家谢皇恩
632
君汝今旦去入京
须念家中奴单身
当今世上多美女
莫学王魁休桂英
633
李花白来桃花红
吾心不与别人同
日月三光天见过
违背贤妻水面亡
634
功名大事莫迁延
奉送郎君路上行
保佑顺风顺水去
功名成就回家庭
635
第一送君出大门
君汝入京考状元
功名如果得成就
须叫仕九提早回
636
第二送君大门兜
英台眼泪不敢流
山伯手牵英台手
珠花金钗插妻头
637
第三送君到厝边
郎君汝去求功名
家中并无兄共弟
老母有我汝放心
638
第四送君社公前
社公夫人台上排
扶护郎君功名中
金榜题名头一个
639
第五送君大路边
咱厝家中寒又贫
堂上老母年纪老
家道清贫奴单身
640
第六送君去入京
愚妻这话句句真
路头处处须谨慎
功名成就早回程
641
第七送君菊花溪
须念结发做夫妻
死去阴司回转世
世间罕见咱两个
642
第八送君入山林
郎君千万莫变心
夫妻本是同林鸟
天长地久恩爱深
643
第九送君青龙山
贤妻心头且放松
功名如果有成就
保证不会想别人
644
第十送君五里亭
贤妻放心回家庭
千言万语一句话
恩爱夫妻随百年
645
英台回家入兰房
一心思念山伯郎
君去东京求名誉
叫奴单身睏空床
646
一更一点月上来
奴念郎君君不知
前夜共君同床枕
今旦共君拆分离
647
二更更鼓响咚咚
听闻雁鸟飞入山
鸿雁传书给君讲
君在京都奴在房
648
三更月色照满天
君把奴奴放一边
前日同床甜蜜蜜
今夜脚尾冷冰冰
649
四更月光早落山
奴思郎君千万般
只求官人登金榜
及早回家享荣华
650
五更一到闹哄哄
今与郎君无同床
不知官人在何处
今旦行到何地方
十一章 功名
651
无唱英台念在心
听唱山伯到东京
暂住客店且安歇
游街玩景喜盈盈
652
暂住客店读文章
百千士子满街游
人人都爱登金榜
八月初六开头场
653
八月初六第一场
士子个个拼文章
山伯文章三篇透
名列前茅本姓梁
654
考官转令入考厅
题目再出人人惊
十二君王再面试
山伯文章又头名
655
第一山伯中状元
第二榜眼马士言
第三探花徐明玉
赞官一了封官员
656
状元就是山伯郎
文武官员喜葱葱
一对金花两边插
一齐上殿谢君王
657
琼林赐宴喜花开[221]
状元及第果然威
二十四拜谢天子
退出百步出朝门
658
探花榜眼状元爷
钦赐游街看皇城
无唱状元游街事
听唱大官李相爷
659
丞相小姐名淑青
年纪及笄要招亲
四个梅香随左右[222]
犹如东海观世音
660
武瑞丞相很威风
手提牙笏奏君王
老臣家中有一女
爱招天下状元郎
661
君王见奏本一张
文武大臣地下求
钦赐相府李小姐
结起彩楼抛绣球
662
拜谢万岁出朝门
结起彩楼万人传
小姐楼顶起腹稿
四个梅香左右随
663
状元游街打大锣
看见彩楼生神无
执事成双共成对
跑来避去无处逃
664
果然无法头低痴
就将马鞭甩起来
马腿连打三五下
马过楼下如鸟飞
665
小姐绣球扔下楼
准准击中山伯头
山伯即时就下马
请求小姐不必留
666
小姐得意笑咪咪
奴奴青春少年时
爱招新科状元汝
情投意合好运来
667
小姐年少正青春
望汝海量另择婚
本官阴司回转世
家有贤妻良心存
668
小姐无奈就顺从
状元义重称英雄
免去新科梁山伯
小姐再招好姻缘
669
武瑞丞相显虎威
就骂大胆梁状元
罚伊北番去买马
一去未知何时回
十二章 家劫
670
山伯谪贬在番邦
家中运气也不安
山伯离家才数载
母病家中钱财空
671
英台在家奉娘亲
母亲病情渐渐深
奴奴单身负担重
厝里厝外靠何人
672
英台就去请医生
医生和脉手就牵[223]
看了医生头摇摇
这病讲好是枉然
673
老母一天一天蔫
忽然气断上西天
英台大哭又大叫
梁母就此算一生
674
英台啼哭泪淋淋
早晚捧饭念心经
邻居帮她办丧事
做人媳妇表孝心
675
糊灯糊纸排厅前[224]
丫头伺候有两个
对面金童共玉女
元宝表里两边排[225]
676
满厅尽是糊白联
备办祭礼两旁停
两对白灯双排挂
中间一盏莲花灯
677
丧事举行好几天
满厅排筵很用功
还叫亲友齐相央[226]
多少无闲都放工
678
英台实实大孝心
糊厝糊轿慰母亲[227]
还有阿头带代仔[228]
跟随老母护身边
679
一帮相央无时闲
和尚也叫四五个
厝边乡里都来看
操办有后带有前
680
起早发灶就排筵[229]
清茶美酒香花灯
五果六斋办数架
副使点眼上西天[230]
681
副使跪下奏分明
越州山伯祭母亲
英台当真是节妇
山伯入京未回程
682
师公念经烧纸钱[231]
英台痛哭泪淋淋
哭哭啼啼办丧事
送佛烧轿让起身
683
英台孝服披在身
不孝其子去入京
裙衣破土葬老母
谁人看了不伤心
684
英台在家苦失神
梁君至今未回程
只惊路头出大事
或是中途无盘钱
685
夫君至今未回音
难道京都再招亲
田园家产除了了[232]
叫奴单身靠何人
686
家中无米又无柴
无亲无戚无奈何
要想京都寻夫去
家中盘钱无一毫
687
无法就带一张琴
化饭充饥去东京[233]
可怜青春美貌女
变做残花败柳身
十三章 寻夫
688
爬山过岭步步走
单身女子大畏惊[234]
路头奔波一月久
经过扬州一座城
689
今旦走进扬州城
脚酸手软放慢走
遇着老人问一句
再走过山何地名
690
英台听了心胆寒
前面就是穿云山
寨上大王黄天树
绿面红须貌惊人
691
真是娘仔倒运时
遇到喽啰下山来
人人手持刀共剑
英台有翅也难飞
692
喽啰欢喜不可当
小妹千万莫惊慌
肯给我们齐作乐
免得抓汝见寨王
693
英台听闻面变青
就骂强徒是畜生
狗仔想吃猪头舌[235]
你们无祖共无家[236]
694
喽啰给骂气纷纷
就抓英台上穿云
寨上大王一看见
眉开眼笑涎丝吞[237]
695
大王奸笑嘴嘻嘻
娘仔入寨大适宜
金银宝贝般般有
荣华富贵样样来
696
容颜美貌动人心
眉清目秀似观音
多少青春从实讲
收汝压寨做夫人
697
老夫今年五十三
粮草充足家富豪
从吾所好偕连理
免去一路弹琵琶
698
英台听了心骇然
骂伊贼胆大如天
奴身如水清百世
随你遗臭千万年
699
大王被骂气冲天
速调将军到帐前
恶妇押出寨门外
开刀斩首无迁延
700
英台死也不肯从
心中往事千万重
甘愿将军刀下死
不愿给贼结姻缘
701
娘子贞节人人夸
大王贼胆贼心肝
作恶多端有报应
死去身尸给狗拖
702
大王亲自到身边
假装举刀来行刑
张形做状无可奈[238]
最后大王起色心
703
英台喊救声连天
感动天上太白仙
太白神仙云头现
阻刑声音像雷霆
704
大王手颤心里惊
为何天顶有叫声
速放娘子下山去
英台继续去京城
705
英台虽然大吃亏
感谢神仙天门开
无唱英台路上苦
再唱山伯梁状元
706
北番买马两三年
请假回头到东京
可恨奸贼李丞相
再定山伯是罪人
707
榜眼士言真赤诚
替伊保奏再高升
山伯住在榜眼府
感谢年弟大恩情
708
英台苦行到东京
看见皇城高半天
苦着夫君无见面
遇着榜眼跪下身
709
英台拱手问大人
查问丈夫山伯名
万望大人相指点
果然路远到京城
710
榜眼见说心自知
汝是英台尊嫂来
山伯年兄在我府
齐去相见无延迟
711
榜眼请出山伯郎
看见英台泪汪汪
贤妻因何能到这
必定家中老母亡
712
夫妻相见哭啼啼
英台手戳面上来
看你不仁共不义
简直不像做男儿
713
英台两眼泪淋淋
骂夫忘恩背义人
不知英台千般苦
你无半点孝顺心
714
无念拜墓恩义深
也念读书齐三年
到京三年无书信
叫奴单身靠何人
715
老母病重丧阴间
田园家产用都空
抚琴卖唱来找你
出头露面受饥寒
716
晚间宿露又餐霜
扬州遇着山寨王
抓奴寨上欲为妇
受伊戏弄苦难当
717
奴奴死也不顺从
大王犹如恶狼凶
奴愿将军刀下死
差险二次赴黄泉[239]
718
大王迫我齐结婚
不从刀下成冤魂
半路若无神仙救
今旦无命见郎君
719
山伯见说苦万千
老母不幸丧幽冥
在京不能葬老母
亏我贤妻最可怜
720
当初离家分别时
顺风顺水入京来
且喜新科状元中
丞相招亲我难依
721
丞相女子名淑青
小姐奉旨要招亲
游街经过绣楼下
绣球准准敲我身
722
我劝小姐已回心
可是丞相太不仁
谪贬愚夫去买马
一去时间二三年
723
回头又遇李奸臣
再定愚夫是罪人
感谢同科马榜眼
替我保奏再高升
724
既然对妻有不忠
小姐招亲我就从
红罗帐里讲难尽
鸳鸯枕上岂无缘
725
生死不从李千金
念咱夫妻恩爱深
并无虚言讲半句
知情知理知君心
726
英台见说事是真
山伯写本奏入京
穿云寨上黄天树
抢劫掳掠害良民
727
君王见奏怒火添
拨给状元三万兵
山伯即时接军令
调兵遣将去肃清
728
兵马不惧勇纷纷
三天就杀到穿云
大王喽啰都杀死
只留一名许将军
729
抄出金银万万千
金狮银象白玉瓶
金银宝贝搬入库
一路凯歌回朝廷
730
君王见奏喜盈盈
铲除山贼大功臣
加官晋爵升三级
英台诰命封夫人
十四章 荣归
731
加封官职喜在心
奉旨报答父母恩
钦赐荣归回故里
备办轿马转回程
732
果然春风得意时
君王特下圣旨来
钦赐状元归故里
衣锦还乡耀门楣
733
状元骑马披新装
执事成排展威风
文武百官来相送
读书得志响当当
734
仕九骑马笑呵呵
从今行李我免担
诰命夫人祝英台
从此不必弹琵琶
735
轿马不觉进家乡
亲友迎接喜洋洋
山伯英台齐下轿
锦衣玉带御炉香
736
夫妻两人很安闲
只念仕九单身人
仁心须当配仕九
有情应该结成双
737
山伯听了更有心
仕九与我仁义深
当初若无伊算计
差险夫妻分两边
738
官人既然有这心
汝今听我说分明
明日我家去纳聘
也敬岳父岳母人
739
仁心刺绣在内厅
听闻门外讲话声
人讲轿马后面到
报是状元山伯名
740
山伯下轿进大门
大家围看一大团
一则特地来庆贺
二则看看梁状元
741
山伯为官礼仪深
拜见岳父岳母人
一则到这来相敬
二替仕九来定亲
742
岳父听我讲分明
我给仁心来定亲
仁心应当配仕九
岳父岳母请允成
743
岳父岳母笑微微
何必贤婿亲身来
择好日子人扛去
送到贵府会佳期
744
山伯拜别就起身
回府入房见夫人
岳父允成仁心事
定好日子就成亲
745
仕九仁心要成亲
备办聘礼和定金
选好日子去定聘
仕九听后喜在心
746
仕九听了笑盈盈
多谢状元定婚姻
此恩何时能报答
公子恩情似海深
747
英台山伯好良心
关怀仕九只单身
九月重阳好日子
即速办理来成亲
748
祝家员外好名声
花轿扛到越州城
仁心仕九齐交拜
也拜夫人状元爷
749
拜堂一了就进房
仕九仁心喜成双
杭州三年齐同伴
谁想今夜凤穿丹[240]
750
仁心娘子笑微微
杭州三年转回来
若无公子仁义重
咱们枉然会佳期
751
杭州三年情意深
也想共你暗通情
只惊小姐伊知晓
让人传出败名声
752
夫妻两人讲亲亲
还想报答众神明
无唱仕九成亲事
听唱山伯谢皇恩
753
山伯叫人宰猪羊
供祭祖公共爹娘
日夜无听爹娘叫
心里暗苦目头忧
754
烛光香火照门庭
鞭炮声声响连天
五果六斋排上桌
果盒茶酒放两边[241]
755
状元祭祖呼神明
三支名香插炉心
厅前礼物排照桌[242]
全猪全羊感谢天
756
登门祝贺排一厅
来有朋友共亲戚
山伯读书有成器
乡乡处处好名声
757
盘这一本梁祝诗
唱给世间人人知
男人须学梁山伯
女人要学英台伊
(全诗完)
【注释】
[185]逐头:一只只。
[186]外家:娘家。
[187]布田:插秧。
[188]豆炒一盘拌糖甜:莆田有在农历七月初七炒糖豆祈祷牛郎织女相会的习俗。
[189]头畸畸:方言音译,垂着头,很沮丧、很悲伤的样子。
[190]只等鸡公生蛋时:鸡公,公鸡;要等到公鸡生蛋的时候,意指没有任何希望。
[191]无睏:失眠,睡不着。
[193]放大汤:暗中使坏。
[193]霜寡:寡,方言寒冷的读音,霜寡即霜寒。
[194]放汤:使坏。
[195]中心肝:中zhòng,指心里一直当心肝宝贝牵挂着。
[196]落眠:入睡。
[197]揽成双:抱成双。
[198]出月戈:戈,方言“脚”的读音;月戈,农历廿二、廿三月亮不圆,露出一点点称“月戈(脚)”。
[199]照箱:一整箱一整箱。
[200]门兜:门口。
[201]捧水泼轿脚:莆田习俗。女子出嫁上轿时,父母泼水在轿脚,意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不要被婆家休回娘家。
[202]落轿:下轿。
[203]圣:灵验,方言念“舍”。
[204]含:“合”的意思,方言中音念“敢“。
[205]做豆变豆渣:莆田俚语,意指把好事做坏。
[206]照堆:一大堆一大堆。
[207]爬墓:爬入墓内。
[208]破:劈开。
[209]脚兜:脚前、跟前,意指附近。
[210]对马俊:嫁给马俊;对,与……结对。
[211]无魂神:丢了魂。
[212]睏定定:安安静静地睡。
[213]倒颠:呆傻。
[214]俏娇:美丽,漂亮,方言音念“扫桥”。
[215]喜花开:高兴。
[216]梅香:莆仙戏中称丫环为“梅香”。
[217]和脉:把脉。
[218]糊灯糊纸:即“纸扎”习俗,为过世者制作各种纸制生活用品、纸俑等,火化供死者使用,莆田人称“纸样”。
[219]表里:“纸扎”中的一种,象征“布帛”。
[220]相央:互相帮忙。
[221]糊厝糊轿:“纸扎”品种中有房子、轿子等,火化后供死者在阴间享用。
[222]阿头带代仔:“阿头”指成人纸俑,“代仔”为莆田方言中“小孩”的叫法,此句指纸俑中有大人小孩。
[223]发灶、排筵:民俗,灶火重开,重开筵席以谢帮忙丧事的亲友,寓意否去泰来。
[224]副使点眼:纸扎的一种,“副使”,戎装骑士,为通达天庭的使者;“点眼”,宗教科仪,有道士建坛,念咒,用朱笔点睛,这样神灵就俯身在各种神像上开始活动。
[225]师公:正一派道士。
[226]除了了:意为卖光光(消耗得一无所剩)。
[227]化饭:原为僧人“化缘”,这里借用为“乞讨”。
[228]畏惊:容易受惊。
[229]狗仔想吃猪头舌:莆田俚语,意指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230]无祖:没有祖宗。
[231]涎丝吞:涎丝,口水;涎丝吞,吞咽口水,贪婪之相。
[232]张形做状:装模作样、虚张声势。
[233]差险:差一点点。
[234]凤穿丹:凤凰穿过牡丹,意指吉祥如意。
[235]果盒:一种装水果的台座。
[236]照桌:一整桌、一整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