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耕老师的工笔画《铜雀台》浅析
铜雀台 李耕/作
《仙游画家》(李耕、李霞、黄羲)画集中,李耕的作品占三分之一,其中有五幅六尺巨幅工笔人物画,二幅是历史以来前人所未画的历史故事题材作品:《铜雀台》、《开科取士》、《唐玄宗游华清池》。
《铜雀台》故事出处:在魏武执政时(建安十五年冬)建(铜雀台),位于今河北临漳西南古邺城之西北隅,与金虎、冰井二台合称三台,台基早已被漳水冲毁掉。引《邺都故事》载:当时曹操遗命诸子把自己遗体葬在邺城之西岗,要妾妓住在铜雀台上,早晚为之供食,每逢初一、十五日在灵帐前奏乐歌唱,诸子们得时时瞻望西陵墓田。
这是历史的大题材,可想而知要画会有许多难度,李耕先生以其雄厚的艺术功力,抓住主题的特点,进行构思创作。
六尽的图幅,画面庞大,人物众多,景物繁杂,有高大雄伟的雀台,有成荫的古松、桐树等许多景物都置陈一起,这何等巨大的画面,不是一般画家轻易制作出来的。李耕先生在发挥他天才的艺术创作过程中,完成了这幅大杰作,于前世纪三十年代间传世至今。
这幅画构图布势奇特,在图面前部底下处,有多株挺拔的大梧桐错落有置、枝繁叶茂,姿态婆娑,并有机地掩盖了雀台的许多部位,又有各种杂树错落环抱雀台底层部分之处,漳水从石桥下飞流而出。在这梧桐树丛里,构筑起雀台的整体外貌,李先生全用传统界画技法逐层逐层从地上而起,插入云天,堂皇富丽,势如万丈高楼,位镇百亩之域。雀台的中部构画一层宽适典雅的楼阁横贯于中,阁中设置灵帐,帐外周围有假山,有柳树,楼阁四边有精雕细刻的石栏杆,无比华丽。雀台整体均以淡墨浑染呈灰色状,若似大理石光彩夺目。雀台外田底层下往雀台最顶端,画出一条八曲宽适走廊,以几何形图案的红栏杆从走廊两边层层迂徊而上,似一条红色彩色飞舞蓝天。更有其特点的布局,就在全雀台上下有二道飞动的断云横贯其中,一道在雀台中部,一道在雀台高部处飘出天外,构成一绚丽的艺术空间,给人以高不可攀之感,只有如此巍峨,才有可能望及邺城外的西岗墓田。
许多妾妓、侍女们都在走廊和楼阁中活动,个个美貌洒脱,生动活泼,有的手捧碧桃,有的手托龙盘、宝物等等,远近相间,三五成群,从走廊底部频频而上,最前部的侍女们已在楼阁平台中为曹操奏歌起舞。曹操身着绿锦罗袍,端坐于中,欣然笑溢,不亦乐乎!图中的人物刻画的维妙维肖,光彩照人,堪称李耕工笔人物画中的杰作。观者无不追忆郭沫若先生曾提出要为曹操翻案之事,不知其何为之?不过人们在历史上对建安文学的成就,是持肯定的态度,因为大都出其曹家的门第呀!
这幅画的技法,除人物、树木、溪石壑等用传统线条技法描绘,许多小杂树有的用双钩和浓墨点叶,雀台用界画技法描之,这使画面上显得黑白对比,云烟友浓墨浑染,使全幅画面气韵生动,恰好妙处,是一帧不可多得的精品。 (蒋金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