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亭梅岭寻梅
□郭泽斌
梅岭位于枫亭镇北部,处“白蛇过路”之北,西依“羊角寨”山峰,324国道(福厦公路)穿岭而过,是雄踞枫亭古驿道的关隘,自古是八闽沿海交通必经要道和兵家必争之地。
梅岭之名源之此山之梅,秦末时期天下大乱南越国进军闽地,并驻扎这岭坡之上,便将岭南粤地的青梅带至于此,无心插柳却成就了大片梅林,隆冬岁末,株株梅花,绽蕾盛放,白似瑞雪。近睹落香袭人,花雨缭乱,纷呈迷人;远眺银波耀眼,美不胜收。故被冠以梅岭之名。相传西汉元狩年间,何氏九仙在塔斗山结枫为亭,后寻梅至梅岭采摘梅子以消解闽地瘴毒,后在九鲤湖畔炼丹时又遗落梅子于洞中也就留下了“先有梅岭头,后有古梅洞”的美丽传说。
梅岭历史悠久且人文积淀丰厚,唐代设枫亭馆驿后,枫亭便成“上通省群,下接泉漳”的重要枢纽。随着往来信使的增加,也为了迎送之便,馆驿便在梅岭上修建路亭。后亦为来往行人避雨暂歇之地,南宋理学大家朱熹来枫亭讲学前夕路过梅岭,留下了《过梅岭》诗一首:“去路霜威劲,归程雪意深。往还无几日,景物变千林。晓磴初移履,寒云欲满襟。玉梅疎半落,犹足慰幽寻。”明万历间,知县徐公观复题句:“数丛烟火,一掌溪山,驻颊挹爽气,朝来笑主人,真堪吏隐?撇却红尘,展开青眼,入关迓薰风,时至问使车,可是仙游?”千百年后,当年岭上的路亭早已踪迹难寻,然在岭下有一座荒废已久的石头垒砌的小庙,上书“避雨亭”三字,至于是否有关联今亦不得而知。
梅岭山势险峻,相传宋丞相陆秀夫曾在此凭险驻兵。据枫亭志记载:梅岭山脚原有庙宇,创建于宋代,称下庵,地亦同名。元至正间惠安(今泉港)陈同、柳伯顺占据梅岭关隘作乱谋反,王师征之不克,陈、柳乃在庵内设朝堂三日,当有三日天子份,故而得名曰“朝天庵”。后值王师攻克,庙宇毁坏久废。明代,梅岭山山权地契归沧溪郭氏所有,万历间沧溪郭一中献地改建朝天寺于梅岭山巅之上,仍用前名。明未户部主事王忠孝(惠安沙格人)与林兰友凭梅岭之险为反清复明的联络点,并在朝天寺旁续建“关羽庙”,镌刻的楹联有“梅合三门开一厦、岭分九序行千秋”“梅发清香空俗意、岭生瑶草寄闲心”“梅竹春深月影禅心俱寂、岭松尽永泉声鹤性同清”“梅发映朝阳适修心养性、岭翳通玉阙宜悟道参禅”等。改革开放后,梅岭书院与对面山坳的尼姑庵合并在朝天寺旁重建,称梅岭庙。1992年朝天寺被列入县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3月,梅岭朝天寺翻建,现庙宇为二层仿古宫殿样式,琉璃紫瓦、翘角飞檐、雕梁画栋可谓气派非凡。
梅岭山青水秀,林木葱郁,寺宇庙社等建筑物掩映于花果林中,山中朝阳水库映照“湖光云影”,山下车水马龙川,如诗如画四季群芳斗艳。
梅岭现被列入枫亭二十四景中,被称为“梅岭寻梅”,并勒石竖碑题郑清为诗句:
古道雄关,踞高临险;
林荫老寺,湖景云烟。
朱熹题咏,寓意深远;
寒梅何处?校园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