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莆仙戏人物谱:王少媛

    莆仙戏人物谱:王少媛

      一位执著的表演艺术家,一位痴情的莆仙戏守望者,这是提及省艺校莆田戏曲班党组书记王少媛时,人们一致的评价。

      1964年,王少媛出生于仙游县盖尾镇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喜欢唱歌的她,13岁那年竟偷偷背着父母到剧团应试,从此走上了与莆仙戏朝夕相伴的人生之路。在此后30年的时间里,王少媛付出很多,收获也颇丰:第17届戏剧梅花奖得主、全国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福建省第七次和第八次党代会代表、福建省十大杰出青年。如今,她又多了一重身份,作为我省唯一的文艺界代表,光荣当选十七大代表。

      王少媛说,新的荣誉,让她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沉了,不过也给她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更加坚定了她为莆仙戏鼓与呼的信念。“莆仙戏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称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比列入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昆剧还早400多年,2006年正式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然而,受经济体制转型和文化市场消费观念影响,莆仙戏的发展步履维艰。今年10月到北京参加十七大,我还要多提有关加大对古老剧种的继承与保护、让地方剧种进入校园乡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议。”

      振兴莆仙戏是王少媛矢志不渝的梦想,鲤声剧团是她实现梦想、施展才华的第一个舞台。1999年,经省文化厅推荐,王少媛晋京参加全国第17届戏剧“梅花奖”比赛,凭借在剧目《叶李娘》中的出彩表演,王少媛赢得了戏剧界对一个演员的最高奖赏——梅花奖。没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为了这一天,她奋斗了整整22年。

      由于年龄和身体原因,2003年,带着伤病的王少媛调任省艺校莆田戏曲班领导岗位。告别舞台一线,王少媛的心始终没有离开过令她魂牵梦萦的莆仙戏,她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哺育莆仙戏传人的角色,用另外一种方式诠释着自己对莆仙戏一如往昔的挚爱。

      刚上任时的困难,大大超乎王少媛的想象:排演一场大戏,至少需要20多个人手,可全校只剩下18名学生;这些学生常年只练基本功,只会折子戏,居然从未排练过剧目;更意料不到的是,不少学生居然五音不全,一张嘴就跑调。王少媛咬着牙迎难而上。她为学生增设了舞蹈、器乐等专业,同时推出舞台实践课程,在半年的时间里,她手把手地教会学生排演《杨门女将》、《花烛之夜》、《春草闯堂》、《高文举》4出大戏。最后,就连那个饰演佘太君、唱歌老跑调的女生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而为了教会她,每段曲子、每个动作,王少媛至少要做上百遍的示范。

      教学难,招生更是难上加难。每年,王少媛都使出浑身解数,可生源还是一再萎缩,2005年全校只招到5名新生。她再也坐不住了,多方奔走呼吁。在她的积极争取下,莆田戏曲班的学制升格为大专,而且从今年开始,莆田市对就读这一专业的30位学生实行学费全免的优惠政策。“今年招生,一下子来了60多名学生,经过严格考试,我们精心挑选出45名13至15岁的好苗子,6年后,这批优秀毕业生将作为莆仙戏顶梁柱,进入正在组建的莆仙大剧院专业剧组。”王少媛脸上终于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蓝云)

    ——————————————————————————————————————————————

    点击查看原图

      王少媛在莆仙戏《林默娘》表演妈祖,宣传妈祖精神,传播妈祖文化。

    点击查看原图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活动中为群众清唱莆仙戏《人月圆》。

      王少媛,1964年出生,仙游县鲤城镇人,原籍盖尾镇。1978年由盖尾民间职业剧团招进鲤声剧团。其时剧团艺术人才济济,行当齐全。非正规科班出身的她,有一种自卑感,在充当丫头、女兵等跑龙套角色的空隙,毫无怨言地拉大幕、搬布景。鉴于她音质不错,每逢规格较高的演出,都分配她去后台帮唱。她则分外欣喜,唱得十分投入。自己认为唱不好时,还主动向领导道歉。于是就有了《李铁拐》中扮演李妹(小旦)的机会,虽演得稚嫩些,但也挑不出大毛病。

      随着时间的推移,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使某些演员不安于舞台生涯,临时找人顶替角色的事时有发生。凡是女角,不管何种行当,她都自告奋勇上台。1983年,省青年演员演唱比赛,她主动提出唱《魂断鳌头》主角陈玉娥,这个角色原是许秀莺扮演的,临时匆匆为她排练,获得了铜牌奖。这得力于她平时留心去观察、领悟别人演的角色,并在背地一一自学到手。她的这种敬业精神和自我推销术感动了大家。师傅朱石凤决定收她为入室弟子,无保留地传艺给她。1984年,莆田市首届戏剧节,她在《晋宫寒月》中扮演骊姬获得巨大成功。在第二天的音乐演唱会上,她的演唱更倾倒北京和省内外的专家。由于她的艺术成就,几天后被增补为市政协常委。

      从此,她成为剧团的顶梁柱,也成为最受观众欢迎和喜欢的演员。不管为乡下草台或城镇剧院,不论是一般上演剧目或省、市会演剧目,她都一丝不苟,创造好每一个角色,演好每一场戏。在《长街轶事》、《要离与庆忌》、《目连》、《戏巫记》、《乾佑山天书》等戏中担纲主演,且不论闺门、青衣、花旦、小旦、老旦、泼旦统通扮演。

      她扮演的骊姬(青衣兼泼旦),通过唱腔把她激情似火压抑难伸,满腹委屈、无穷怨恨、反复无常,狠毒且工于心计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获得省优秀演员奖;她扮演的刘四真(老旦),形象憎恶、暴戾,动作粗犷、夸张,唱腔高亢、凄厉,《花园诅咒》一场,把刘四真垂死挣扎之态,唱得恐怖生动,赢得该年度福建省召开的《国际南戏、目连戏学术研讨会》专家们的高度评价;她扮演寇准侍妾倩桃(闺门旦),轻盈婀娜、柔情似水,她的唱腔典雅蕴籍、清新绵远,余韵袅袅,似甘泉沁入心脾,赢得观众热烈的赞赏,被评为省会演优秀演员奖。《叶里娘》一剧中她扮演的叶里娘(青衣),全剧七场戏,演出二个多小时,几乎由她一个唱到底(只有一场戏未出台),其中不只有许多极繁难唱段,还有许多高难度的演技,她居然轻轻松松地演好,在京演出时,专家们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换一个演员,换一个剧种,就将无法演出。她获得全省会演唯一的最佳女演员奖。

      她有一副金嗓子,更有一股犟劲。排练场上,每个表情动作总是认真推敲,反复排练,唱不到位不算数,演不到家不罢休。她虚心向专家求教演唱方法,1987年聘请厦门大学声乐系寿龄副教授来团教唱,她学得认真,唱得好。平时,总是留心中外歌唱家的演唱,收音机、耳机不离身。把他们的演唱技艺和方法,吸收溶化到自己所唱的莆仙戏唱段中去。这使她的唱腔不但具有地方特色,而且有一种时代气息,一种特殊韵味。

      由于她全力拼搏,获得我国演员的最高奖赏“梅花奖”。她曾任鲤声剧团团长,支部书记,现为福建省职业艺术学院莆田分校校长,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剧协会员,省、市剧协常务理事。(陈纪联)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