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人“做岁”风俗 - 莆田文化网              莆田文化网     ..       搜索       首页 快讯 文化 艺术 人物 文史 旅游 镜头 影音 综合 联系         home 莆田文化 仙游人“做岁”风俗       仙游人“做岁”风俗  时间:2015-03-02 栏目: 莆田文化 编辑: 莆田文化网 点击: 11452 次 

    本文标签: 莆田风俗

     一年一岁,“做岁” 就是过年的意思。仙游人特别讲究“做岁”。到了腊月,人们就着手准备,认认真真把“岁”做好,祈盼新的一年有个好开头。经过漫长岁月,仙游人已把自己生活方式和历史文化潜移默化注入过年习俗。

   在春节未到之前,仙游和莆田各地一样,腊月十六做“尾芽”。“尾芽”晚餐丰盛,做生意的犹为隆重。春节的鞭炮声由此而起,预示除夕、春节将临。接着腊月二 十三送灶神,二十四大扫除,即“三祭灶,四扫屋”。有的家庭主妇一般会挑腊月的双日晴天“扫尘”。这一天,扫帚等工具都是崭新,并贴红纸以示吉祥;还准备一丈长竹竿,绑上芦苇和稻草,专门打扫屋檐顶等高处;橱柜衣柜家具也全拿出清洗,清清爽爽过年。

   但也有禁忌风俗,即腊 月 二 十 五 这 天 被 称 为“廿五日头”, 据说这一日比大年初一更神圣,莆仙人约定成俗,当天禁止讨债。据传说是专为了给还不起债的人家有个筹备年货日子,这天也是天官赐福之日,莆仙人民都一直遵守着,不敢越雷池半步,可见兴化人之纯朴淳厚民风。

   腊月二十五日之后,仙游人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备年货,杀猪宰羊,杀鸡斩鸭,做红团,蒸白糕,忙得不亦乐乎,专等除夕之夜来临,好谢天地,守岁迎新。同时,各家各户写春联,贴春联。新春联贴好之后,“三十暝”即除夕夜就到来。除夕这天中 午 家 家 按 传 统 吃“ 杂粉”,即准备年夜饭的下脚料 加 些 淀 粉 煮 成 糊 状 的“插粉”,此 “插粉”还要有剩余,等到正月初二中午再热后吃。除夕夜的年夜饭既丰盛又吉利,其中有十脚齐全的蟹,象征十全十美;煎海蛎,方言谐音“增活”;炸鲫鱼,方言与“积宝”同音;海鲜虾,方言与“和”谐音。主餐一般有卤面、荔枝肉、金钱粿、炒米粉、花生汤等传统菜式,还有甜菜丸、桔子等吉祥菜名。全家人一起吃年夜饭“围炉”守岁迎新年。

   仙游的“围炉”守岁还是有些别样的活动,就是烧篝火,谢天地。人们扎把草,将篝火引到厨房的灶里,引燃灶里的木头,叫引火母,牵大猪等,是希望生活美好, 财源滚滚。谢天地的法事做完后,才守岁。在守岁时,大人长辈会给小孩子压岁钱,这是小孩子最开心的时候。

   另外,长大成人的子女们也会给老人红包。接着说守 岁,仙游人往往会将各个房间的灯都亮着,直到次日天明为止。 “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二年。”零点钟声一响,新的一年,真正来到了,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 这叫“开正”。

   春节即正月初一早饭要吃线面。莆仙方言中面和“命”是谐音,本地生产的线面细长柔韧,烹调方法是先在碗底垫上炒好的芥蓝菜,盛上沸水捞熟的线面再浇上卤 汤,然后加上佐味菜:炒蛋、炸花生、豌豆、紫菜及各种卤味等,色、香、味俱全。初一大早吃完面,才意味着又长了一岁。

   “春节”是从初一过到初五,俗称“五日岁”。初一早上吃完线面,男女老少都要穿上新衣裳,出外“游春”娱乐,走亲访友拜年。但初二就不能去串门。据载,明 嘉靖年间某年春节前,倭寇攻下兴化城,三万多人被杀。待戚继光率军收复时已是大年初一了,在山上避难的人们陆续返家后,看到的是家门溅血,尸横街巷,哪有心思过年?初二这天便是莆仙人忌讳的日子,从而形成初二不串门习俗。

   “初三初四,担来担去”。意思是说凡是家中有五十岁以上的老人,逢十之年的如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一百岁的,纷纷在大年初三或初四“做十”,即祝寿的意思。亲朋好友到逢十的寿星家祝寿,有逢十的老人家要办酒席宴请来祝寿的人。仙游人一般都用面蛋炮烛布作为贺礼,尤其是嫁出去的女儿一定要挑着“盘担”回娘家“做十”。面是长寿面,数目要成双,最少是8 捆长寿面;蛋要染红,或用红纸围一小圈,以示吉利。还有鞭炮和红烛以及祝寿挂图等。把备好的礼品用盘子装好,套上红袋子挑回娘家,俗称“盘担”。到了初四晚,家人又聚在一起重过“三十暝”,重做“大岁”再过一次年。直到初五,“做岁”才算结束。“做岁”之 后,就开始忙着闹元宵。 修 懿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js/shell_v2.js?t=" + new Date().getHours();  相关日志:

“七月半,公妈热”——仙游“中元节”习俗

印尼归侨“粽情”民俗传承

莆田女出嫁“坐龙轿”或源于彭鹏与江梅妃传说

莆仙祖地风俗

《梦粱录》与莆仙传统婚俗

   声明:  本文由(莆田文化网)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仙游人“做岁”风俗

    上一篇:仙游民间典故:陈厝飞钱 鸣峰飞瓦 下一篇:从“小节”入手 低碳时尚过春节          QQ联系 邮件 Twitter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RSS订阅     本网微信二维码           热门文章 随机推荐     莆田话《秋生讲古》视频汇总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一)(林春德) 妈祖诗词汇总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二)(林春德) 2015年莆田市普高省一级达标校录取线公布 学习莆田话 莆田历史大事记 体验台湾妈祖绕境进香活动 “新莆田二十四景”简介 陈靖姑的传奇故事 电视剧《妈祖》全集在线观看 莆田往事年历表:中华人民共和国 午尼至尊——林兆恩 走进木兰溪(阿钵) 2015年莆田中考作文题为“我终于说了公道话” 妈祖灵签解签 探访台湾原政界名人 陈裕清“台湾味”故居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三)(林春德)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四)(林春德) 莆田(中国)健康产业总会成立     莆田首个试点屋顶花园亮相绶溪公园 莆田文化观察之艺术居所 歌词:我们来到了湄洲岛 慈孝里·孝子米·孝子祠 仙游礼仪习俗 “兴化”、“兴安”之由来 [2015学子圆梦]林艳红:心若向阳 无惧悲伤 南溪新发现四处摩崖石刻 鸡蕉红团绿豆馅 仙游边界行:东岐茶香续传奇 莆田体育历史回眸 歌词:我们敬您念您 评莆田词作家唐炳椿与台湾歌手彭立合作的主旋律歌曲《同圆中国梦》 东石土楼,独具一格 “珍荣岁月”跨界艺术盛典慈善拍品 大济镇坑北村金鼓齐鸣闹元宵 记“福建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林天洪 《文化莆田》第33期:邓伯元:给时代一份宁静的美 莆田有个家具专业村:三分雕七分磨 件件过108关 刘克庄与王迈以姓名戏联之轶事     导航标签   学校教育 莆田文物 莆田游记 现代名人 莆田工艺 姓氏族谱 爱心公益 传奇故事 古迹探幽 创业人物 莆仙戏台 古老照片 文化聚焦 莆仙文苑 本土歌曲 娱乐体育 生活休闲 景色镜头 莆仙戏曲 企业文化 莆田荣誉 莆田影视 莆田美食 十音八乐 莆话翻唱 文化资讯 行业人物 摄影欣赏 史海寻踪 民俗节庆 历史名人 民间藏宝 莆商风采 莆田市情 妈祖文化 莆田风俗 莆企电商 三一教门 莆友自拍 莆田方言 莆仙幽默 读城品乡 书画摄影 百姓故事 旅游景点 政策法规 人物访谈 史实珍档     品味莆田文化 领略港城魅力  莆田,古称“兴化”“兴安”,雅称“莆阳”,又称“莆仙”,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有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大海湾。历史文化悠久厚重,自古文教彰明,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誉;古迹众多,有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250多处,留存了以妈祖、莆仙戏、南少林、三清殿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RSS订阅 | 一座充满魅力的港口城市——莆田市  | 莆田市十大“城市名片”  | 莆田的中国之最      本站内容仅供观摩学习交流之用,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处理。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QQ:935877638 Copyright © 莆田文化网. Powered by . Theme by www.ptwhw.com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17aaba49a13c4e52efd62534e20a6f31'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HcmsLazyload("/content/templates/Hcms/images/space.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