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人物>方向阳:从乡村教师到主题博物馆馆长

    方向阳:从乡村教师到主题博物馆馆长

    10.jpg 

     方向阳收藏的战国时期篆刻游飞 摄

    11.jpg

      耕艺国石馆一角 游飞 摄

      1995年,方向阳还在一个乡村中学教授语文。他绝不会想到,26年后的今天,自己会成为一个馆长,而且是一个以“石头”为主题的博物馆馆长。

      一枚寿山石极品艾叶绿,一行“兰泽多芳草”;一块天然九龙壁石,名为“黑头发飘起来”。在莆田,少有人知道,黄石工艺美术城里有一个主题博物馆——耕艺国石馆,以印章篆刻、天然奇石、国石寿山雕刻为主角,三足鼎立。而在业界,常有人询问其中馆藏品价值,往来交流者络绎不绝。

      一位从山区走出来的教师,何以拥有这样的宝藏与见识?这还需回到方向阳的教学生涯中找答案。

      在学校工作一段时间后,方向阳发现现在的学生行文写作,总是缺乏素材。尤其是碰到写景的文章,文字往往是南北错植的。于是他萌生了一个想法:何不打造一个园林,让学生认识、体验?

      秉着这样的初心,方向阳一只脚跨进了园艺。不想,这一步迈出去,他的人生坐标发生变化:教师生涯部分逐渐淡出,园艺反而成了事业的主旋律。

      “我是中文出身,对文字敏感,收藏了不少印章。从事了园艺,又对石头敏感,收藏了不少观赏石。”方向阳说,二者的碰撞下,才有了现在的耕艺国石馆。

      2019年7月,耕艺国石馆正式开馆。在那之前的几个月时间里,馆长方向阳盘点了20多年的心血:近、现代名家篆刻600多方;观赏石1000多件;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等雕刻作品300多件。而后,他从2000多件收藏品中精挑600多件展出。

      陈列柜里,参观者能从一方篆刻中看到中国古文字的演变,自战国到当代;欣赏到如“春风吹到读书窗”“吟到梅花字亦香”等极美印文,浸染国学精髓。放眼全馆,不少细节都可见方向阳布展之用心:他将陈师曾、齐白石、娄师白三位名家的篆刻放在了一起;妈祖的天然石作品上方,配着民国十年印文“天后圣母”。

      近两年,随着学生开始走出课堂,纷纷踏上研学之旅,方向阳察觉到,自己20年的心血有了新平台。

      “我有现成的资源,不管是人文的或是自然的,学生只要走进来,肯定会有收获。”方向阳说。《礼记》中有“不兴其艺,不能乐学”,《论语》中有“游于艺”,他从先人的智慧中提取关键词,逐步构建起自小学到高中的研学课程。

      2020年底,方向阳专为馆里配备了十位研学老师。有别于当下其他印章陈列馆,他还将每一枚印章的细节放大,从人文、教育的角度出发分列展出。在展馆一角,他特别单列莆田派印学人物、出自木兰溪的黄蜡奇石,供学生发散思维。

      上午,学生可以从研学手册中了解莆田名家宋珏自用印、清隶书第一人郑簠的作品、郭尚先的小楷;从“莱甫启事”印中认识孙尔准,进而了解镇海堤的故事;透过形式各样的寿山石,发现原来家乡也有这么美的宝藏。下午,1000平方米的体验馆里,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亲手制作一枚属于自己的印章,不空手而归。

      “奇石是彰显自然,雕刻是妙造自然,人与自然的主题永远不会过时。”现在,方向阳的日常是早上在馆里摆弄石头,下午去基地经营园艺。闲时兴之所至,他也会拿起刀篆刻。

      从教育出来,兜兜转转一圈回来,最后还是离不开教育。下一步,方向阳打算开发一个劳动教育基地,“开拓出研学的另一分支,希望日后能打造出一个工艺研学示范基地”。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俞靓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