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巧手出精品——探访竹制品制作工艺

    巧手出精品——探访竹制品制作工艺

    1.jpg 

     技术熟练的沈师傅轻松地给竹节凿洞。

      腊月廿五一大早,我驱车前往新溪村熙宁桥附近有着30多年制作手艺的沈师傅店中,探访竹制品制作工艺。还未看到他的店面,便闻到空气中那股新鲜竹子燃烧后产生的气味,带着点烟熏的刺鼻,又夹杂着竹子的清香。

      在沈师傅的店门口,他的妻子将一根根裁好的竹段放在高温炉中不断翻转烤制,等烤到一定时间,将其取下,用布擦去竹段表面燃烧后的黑灰痕迹,放在一旁备用。而他则坐在屋内地上的木板上,一手拿着凿子,一手拿着木锤,给脚边一段竹子凿洞。

      “忙起来,也就不冷了。”沈师傅一边熟练地用木锤敲着凿子给竹段凿洞,一边告诉我,制作竹制品,是一件挺耗力气的活儿。为了方便手上使劲,身上不能穿得太厚,这么冷的天,他上身只穿一件毛衣,双脚为了固定竹子,只穿了双袜子。

      沈师傅说,除了每年10-11月份淡季,其他时间都挺忙。制作没有靠背的单椅,快的话,一天能制作20张,即便如此,为了完成这些纯手工制作的订单,两口子每天要忙10个小时。近来,他们更是加班加点,希望在过年前完成所有订单,春节好好休息。

      看着他一边敲一边凿,好似简单,我在一旁跃跃欲试。在沈师傅的指导下,我拿着木锤、凿子在他标记的地方凿洞。一锤子下去,不但没有把洞凿开,手中的凿子因竹子光滑的表面一打滑,差点伤了自己的脚。幸好我没有像沈师傅一样,脱鞋踩在竹子上,因此凿子只是划了下鞋子底部。

      见状,他不敢让我再凿洞,教我用挖刀将竹节挖薄。试了几下后,我发现,根本无法像他那样将竹节挖薄,不是中间挖断了,就是只挖了薄薄一层内膜。不仅没有帮上他的忙,反而拖累了他的进度。

      沈师傅告诉我,竹制品制作,虽然不算太复杂,但也有很多的工序,用到的工具不下20种,其中至关重要的是高温火烤,没有一定的经验、火候,很难将竹子烤到适宜程度,不让其出现膨胀炸裂。而这些,对于从十几岁开始学艺至今已30多年的沈师傅来说,却得心应手。

      他说,那个时候,对于他们而言,有一门手艺能赚钱是莫大的骄傲。而学手艺,除了能吃苦,还要能坚持。尤其是每天重复一个动作成千上万遍,如此枯燥的生活,不是谁都能忍受的。如今,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少有人从事这类花力气的纯手工活了,只剩下他们这些“老人”还在坚持。虽然辛苦,但他还是希望能有人传承这门手艺,不让手工制作竹制品的技艺消失。湄洲日报记者  戴立钦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

    广告热线:0594-2288370    1301596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