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后古村的“水乡文脉”
清后村随处可见周瑛的书法
依水而居,一村尚存数十间百年古建;由宋至清,一姓走出近40名进士……近日,记者来到荔城区黄石镇清后村,探寻这座文化古村的“水乡文脉”。
走进清后村,只见一座有700多年历史的妈祖天后宫“灵慈宫”坐落于村口,给这座古朴的村庄增添了祥和、宁静的气息。
“灵慈宫”依水而建,宫前的水塘就唤作“宫前塘”。清后村党支部书记郑国水告诉记者,历史上清后村水系密集,全村境内共有七处水塘,形成一个“七星塘”风水阵,串起了整个清后村的“水乡文脉”,“清后村世代依水而居,水有灵性,所以清后人文鼎盛,科甲芳盛”。
清后村原属黄石镇清浦村(又名清江村),后与清前、清中各自独立成行政村。村中现有3800多人,其中周姓就有2600人左右。周氏后裔周光第家中保存有一部12本的《莆阳清浦周氏族谱》,因此,他对清后籍进士名人已经如数家珍。“周氏在清浦分为东、西两族,由宋至清代,共出了近40名进士,主要居住在现在的清后村。”他说。
“明代周如磐官拜内阁大学士;周瑛、周宣、周进隆中进士后,都官至布政使。”同样对清后村历史熟读于心的退休老教师黄金祚告诉记者,周如磐故居与“灵慈宫”比邻,“灵慈宫”明朝重修,并改为妈祖天后宫,就是由周如磐向朝廷申请并亲自主持的。
跟随黄金祚来到周如磐故居,抬头可见前殿匾额上写着“阁老祠”,前殿不大,但保存尚好,中殿已经完全损毁,后殿也早已残败不堪。“以前大家对古民居和文物的保护意识不够,造成不少文化遗产遭到破坏。”郑国水说,下一步,清后村将开始重视保护名人故居和历史文物,留住“水乡文脉”。
“清浦古时就有传,境内有九十九座祠堂,可见清浦史上进士、举人之多,官员的级别也很高。”黄金祚说,据不完全统计,清后村至今还保存有十几座宗祠和数十间百年古建。
隐于村中的周家巷、和丰街、五马桥等旧时巷陌、廊桥,充满着浓郁、淳朴的气息,行走其间,恍若昨日小街巷中熙来攘往的繁荣生活就在眼前,并且迎面就能遇见刚刚从科场得意归来的进士和举人。
周瑛的书法笔迹在清后村也随处可见,“灵慈宫”拜亭内的“瞻拜”匾额、和丰街及周家巷的同名石碑……这位从清后村走出来的书法家,以浑厚的笔锋,书写着水乡的柔情与壮志,成为清后村的一道文化风景。
“‘水乡文脉’的延续离不开环境的衬托。”郑国水告诉记者,今年8月以来,清后村着力对境内七处水塘进行清淤、治理,希望还原“七星塘”河畅水清的水乡风韵。“同时,我们还计划在全面完成水系整治后,充分挖掘清后村的科举文化和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历史文化长廊和红色革命旅游路线,把散落的古民居、名人故居、古迹遗存串联起来,打造清后人文旅游。”郑国水说,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水系治理和“水乡文脉”保护,让清后人找回承载儿时记忆的乡愁和魂牵梦萦的牵挂。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欧碧仙 通讯员 朱崇飞 文/图